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

山西布政使司,平陽府,蒲州。

臨近年關,家家戶戶都少不了走親訪友,張府作爲蒲州大戶,自然也不能免俗。

今日,張四維熱情地接待一批又一批來客。

也不拘身份高低貴賤,無論商販、士人、官紳,他都禮數十足。

乃至此刻無產的塞外赤民當面,張四維依舊相對而坐,客氣奉茶。

“今板升,概有人口數萬衆,周延幾十裡,馬匹四萬,牛二萬三千頭,收谷五萬斛……”

呂南川業務能力極好,一板一眼對板升今年的發展做出總結。

張四維身子前傾,雙手攤在碳爐上,眼睛直直盯着腳下的地面,聽得很是認真。

他不時插話打斷,詳細詢問。

書房裡只有兩人,聲音都不大,傳到外間已經聽不清咬字。

直到呂南川說完,張四維撫掌而笑:“快趕上令尊當初的盛況了。”

當初趙全跟呂西川兩人,在板升聚衆數萬人,馬匹五萬,牛三萬頭,興建宮室九殿,可謂盛極一時。

惜俺答汗投靠朝廷後,誘殺了趙全、呂西川等數十人。

此後這位順義王更是顧及朝廷的臉色,不再如以前一般,允許板升大肆招納流亡的漢人。

如今十餘年過去,這才堪堪恢復舊觀。

呂南川點頭附和:“自順義王俺答汗西行之後,帳下韃子原牧流住,兩處射利,對板升的約束亦是少了許多,才容得我等大肆招納流亡。”

說罷,他恭謹地屁股離凳,爲張四維斟茶:“當然,更是多虧義父慷慨襄助。”

張四維笑意不減,口中推辭道:“在商言商而已。”

豐州百姓的產業,菸葉、雜糧,製造油酒煙等項,少了朝廷收賦,也沒有關稅一說,成本就低了許多,再加上塞外品相更好的駝馬牛羊等特產,引得山西商旅頻繁來往。

以至於板升地方商民輻輳,漸成行市。

如此,哪怕張四維對晉商略有引導,名目上也至多算個走私——慷慨襄助這說法,是萬萬沒有的。

呂南川斟完茶,動作頓了頓,才按住衣袖坐了回去。

張四維不斷給雙手翻面,來回熥着手心手背,又語重心長叮囑道:“慢慢來,切忌急功近利,更不要人前顯聖,當初趙全稱王,乃父稱道祖,震動朝廷,實覆轍在前。”

呂南川自然連稱受教。

他順着張四維的話頭,解釋道:“義父說的在理,白蓮這個名目,不過是私底下聚衆用的,在俺答汗從青海迴歸化城後,我們便改名叫保商團,與世無爭。”

草臺班子的邪教,有沒有讀書人蔘與組織建設,是全然不同的精氣神。

保商團這個名目就很好,保衛治安,護送商旅,如此老實本分,哪怕日後失了歸化城這屏障,也有個詔安的前途。

張四維搖了搖頭:“我說的不是這個,是你們聚衆的口號,不要再宣揚了。”

“李相在河南糾集白蓮教,打家劫舍,數年都沒有事情,今年四月,一朝造掜妖書,喊出口號,便是大軍壓境,碾爲齏粉。”

他坐直了身子:“有些事,可以做,但萬萬不能大肆聲張。”

隨着勢力的膨脹,大家總歸會多些想法。

當年呂南川父親的想法,就是慫恿俺答汗稱帝,自稱道祖。

而如此這位白蓮教首,則是愈發迫切地從關內招納丁口,甚至喊出了“關內生,塞外養,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的口號。

板升沒有官府的統領,百姓是真的不用當差,也不用納糧。

這對於飽受凌虐的九邊百姓而言,天然就有莫大的吸引力。

但也正因如此,若是真傳到朝廷耳目中,這種口號必然是會被引得重拳出擊的。

口號就是綱,誰敢喊出來,在官府眼中就不再是小打小鬧的流民盜寇了,而是徹頭徹尾的反賊!

呂南川一經提點,悚然一驚,似乎明悟了這層關節,他當即避席起身:“義父,我回去便停了口號!”

張四維擺了擺手,不甚在意。

如今朝廷一意孤行,新政已經走到了度田這一步,必然是要不撞南牆不回頭。

此後還有延綿五十年的稅法改制之爭,緊隨其後。

皇帝與張居正幾乎是再現宋神宗與王安石的所作所爲,將中樞與國朝柱石們的矛盾激化到了極點。

若是他張四維還在中樞,說不得還能撥亂反正,力主停了新法,與民生息。

可惜皇帝昏聵無德,忠奸不辨……流民四起,爲王前驅必然是早晚的事。

那時候,纔是呂南川打出口號的時機所在。

張四維搖了搖頭,突然想起什麼,說起另一件事:“石尚書安頓好了麼?”

呂南川點了點頭,正要開口細說。

張四維當即打斷:“怎麼安頓的就不要與我說了,事不密則害,此前劉世延家眷被害,壞就壞在你沒有將李相派去辦事的人給滅口,否則豈能被錦衣衛順蔓摸瓜?”

呂南川戛然而止。

提及此事,他臉上不由露出愧疚之色。

“吃一塹長一智罷,說說塞外的情況。”

張四維輕輕帶過了指責。

呂南川深吸一口氣,很快收拾好心情,將話題說回正事上來:“是,義父。”

“隨着俺答汗一蹶不振之後,東蒙古實質上已然離心離德。”

“前月,辛愛黃臺吉分家另起爐竈。”

“松山賓兔妻男等酋流連海上,杳無音信。”

“上月,威正恰因爲搶劫生番被箭射死,已然被燒化屍骨,攜回套外。”

“抄胡兒青、把都兒苦賽、矮木素阿機大兄弟叔侄,以及都兒他卜囊、蟒速兒他卜囊、歹牙乞青山他卜能、威正他卜能王把都兒等部落,聚集數萬騎,於嘉峪關七百里以外,意圖開春後襲擊瓦剌,向西挺進。”

“本月傳來消息,說抄酋兄弟順勢佔領了水塘。”

“……”

“如今,只有三娘子以大汗妻子的名義,牢牢把持了歸化城,號令不彥皇臺吉等人。”

“不過,我來之前,三娘子已然動身去陽和了,說是皇帝下旨,急詔順義王與三娘子入京,。”

陽和是宣大總督的駐地,三娘子既然去了陽和,顯然是準備入京了。

說到這裡,呂南川頓了頓:“義父,我有些擔憂,三娘子向來親善朝廷,咱們要不要做點什麼……”

朝廷與韃靼右翼的關係越好,塞外漢人輾轉騰挪的空間就越少,這點道理,呂南川還是明白的。

三娘子其人,當初隆慶議和,其人就堅定勸和,此後約束各部,主持與朝廷進貢事宜。

乃至歸化城的修建與求得朝廷賜名,都是三娘子一力主張。

眼下姿態又放得這麼低,應詔入京,對於呂南川而言,可不是什麼好事。

張四維聞言,卻沒有立刻迴應。

書房內陷入了沉默。

呂南川一時有些侷促。

終於,張四維緩緩轉過頭,看向呂南川:“西蒙古土蠻汗整合了左翼三個萬戶,合八大營二十四部,猛士二十萬,東起遼東,西至洮河。”

“高舉《圖們汗法典》約束諸部,使漠南諸部重新向大汗朝覲。”

“攜呼裡臺大會之勢,逼迫科爾沁、內喀爾喀等部俯首稱臣。”

“又許大執政之位,以收買俺答汗之孫扯克力,再以黃教,拉攏右翼切盡黃臺吉。”

“若非還有三娘子聲威隆重,單東蒙古這一片散沙,只怕立刻就要被一朝吞滅,再現達延汗之舊景。”

張四維看向呂南川,面色肅然地搖了搖頭:“漢家事,漢家盡。”

“韃靼早晚是漢家敵手,你我將韃靼引爲爪牙、爲王前驅尚可,萬不能自甘墮落,爲人做了嫁衣。”

話音不疾不徐,兩人靜靜對視。

良久。

呂南川才尷尬一笑:“義父真知灼見,是我想岔了。”

“只是豐州灘畢竟依歸化城爲屏障,孩兒只是怕三娘子與朝廷達成什麼默契,舊事重演,這才一時失了方寸,還請義父責罰。”

張四維的臉色板了片刻,旋即也展顏一笑:“人之常情,爲父又豈會責備你。”

他頓了頓:“至於板升……你也不必太過擔憂,你與乃父不同,手握精騎數千、火器精良,哪怕三娘子亦要正眼相待,豈能像當年乃父一般,三言兩語間,便綁縛送與朝廷。”

呂南川聞言,似乎得到寬慰一般,深以爲然點了點頭。

二人之間的不快稍縱即逝,再度言笑晏晏,父慈子孝。

不知談論了多久。

呂南川才以時日不早爲由,恭謹起身行禮,與張四維道別,

後者作勢欲送,前者連連推辭。

又是好一番拉扯、恭祝、道別,呂南川才勸得張四維止步,而後大搖大擺出了張府,左右連忙迎上。

直到轉過身,呂南川才拉下臉來,咬着牙憤憤不平:“老東西。”

努爾哈赤連忙湊上前來:“義父,莫非此行不順?”

說話之言,已然是一口流利的漢語。

呂南川冷哼一聲。

等他翻身上馬,纔開口道:“老東西狡兔不知道幾窟,壓根不會在咱們身上下重注!”

說罷,呂南川似乎打定了什麼主意。

他轉頭看向努爾哈赤:“先前你說的事,爲父現在答應你!”

努爾哈赤面露狂喜:“義父答應讓我借騎回建州了!?”

呂南川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麼。

“老六,你去迴應扯克力,就說三娘子我無能爲力,但比起三娘子之子布塔施裡,我自然更支持他佔據歸化城。”

說罷,呂南川又轉頭看向另一名隨從:“老七,還是按歷年的規矩,你去尋寧夏那幾個官拜副將的同族,將金銀財寶送過去,替我拜個年。”

被吩咐的兩人,顯然都是蒙古面相,聞言連忙拍着胸脯。

豐州灘(五原縣)位於寧夏與歸化城(今呼和浩特)之間,正有周旋的餘地。

一番吩咐後,呂南川回頭看了一眼張府,不屑地啐了一口。

而後招呼衆人,打馬而去。

……

臘月二十一,大寒,西苑承光殿。

太液東來錦浪平,芙蓉小殿瞰虛明。

皇帝只是往承光殿內坐下,一整天的光陰,便被紛繁的人事與奏疏所淹沒。

直到日光已見昏黃,朱翊鈞才送走了今日接近的最後一名大臣。

“方纔忘記問了,凌卿三年考滿績效如何?”

朱翊鈞已然送走了凌雲翼,才後知後覺想起有所疏忽。

張宏連忙上前:“陛下,凌巡撫自萬曆四年,先後與巡撫吳文華討平河池、咘咳、北三諸瑤,又捕斬廣東大廟諸山賊,戰功彪炳,三年皆優。”

朱翊鈞點了點頭,朝張宏吩咐道:“那大伴明日替朕下諭內閣,以凌卿三年考滿,蔭其子凌曉東爲國子生。”

張宏默默記了下來。

朱翊鈞順手翻閱了一下桌案上的奏疏,確認都批閱完之後,這才雙掌朝天,大大地伸了一個懶腰。

他打了個哈欠:“又是一年到頭了。”

還有幾天就過年了,思及今年諸多大小事,難免有些感慨。

王應選在旁邊默默合上了起居注:“陛下,臣明日將起居注送往蘭臺封存後,年內便無有公務了,臣想提前兩日告假休沐。”

除夕是二十九,各部院衙門一般等到二十五、六才掛牌休沐——也會留幾人輪流值班。

像翰林院、中書舍人這些清閒衙門,大寒左右就跑沒影了。

“準了。”朱翊鈞擺了擺手,又隨口道,“年會就在後日了,蘭臺安排誰來記史?”

年輕士人嘛,提前休假去風花雪月本就是應有之意。

更別說小王作爲“顏門四人”之一的風流人物,這假也沒有不批的道理。

就是公務還是得交接好,譬如年會——積年累月之下,皇帝與六部九卿等年末共商國是,制定來年工作方略,已然成爲了一項不大不小的傳統。

王應選連忙回道:“由同僚姚三讓替臣當班。”

朱翊鈞哦了一聲,又擺了擺手:“姚卿啊,那算了,還是讓王世貞親自來記罷。”

記史之事,不是靠着所謂的不怕死,前赴後繼,來硬頂皇帝的,這些人自有一套黑話,可以規避審覈。

就像歷史上高拱倒臺,幾日內高儀相繼死一樣,實錄記“遣中官,視大學士高儀疾,並賜諸食物儀,謝,尋卒。”

這個尋字,就很那人尋味,《助字辨略》曰,凡相因而及曰尋,這裡若有若無的因果關係,就是所謂的微言大義了。

所以,但凡涉及到緊要的會面,關鍵的議事,朱翊鈞都只能讓立場確認無誤的人記錄。

王應選聞言,自然沒有二話。

朱翊鈞緩緩站起身,活動着筋骨。

既然提到年會,他便朝張宏順勢問道:“大伴,年會議程內閣定好了麼?”

張宏聞言,略微彎了彎腰,回道:“陛下,後日年會,除了細枝末節外,合有七項大議,稅賦年入、皇產公示、堂官增補、大明律修訂、海貿大略、貴州兩廣等地改土歸流、以及度田清戶動員。”

朱翊鈞在殿內來回走動,活絡着氣血。

思索片刻後,他才朝張宏吩咐道:“令潘晟列席,旁聽堂官增補事。”

“令李幼滋列席,旁聽稅賦事。”

“令沈鯉列席,旁聽度田事。”

年會視每年情況,議事的內容也有所不同。

同樣地,在內閣並六部堂官帶兩科都給事中之外,與會旁聽的人,每年也有所不同。

但無一例外,能夠列席的朝臣,都是現在或者即將,最接近大明朝權力中心的一批人。

張宏連忙應是。

等張宏說完好長一串,朱翊鈞又問道:“慄在庭今日不是入京了,人呢?”

李進本是眼觀鼻鼻觀心,安安分分守在一旁,此時聞言,心中不由感慨,果不愧東宮舊臣,哪怕經年外放,依舊簡在帝心。

他小步上前,接過話頭道:“陛下,慄巡撫今日午時入的京,到吏部與通政司遞了帖子,求請明日面聖後,便以拜訪座師,去了高閣老府上。”

“一整個下午,都在幫着高閣老修繕庭院、房頂。”

朱翊鈞聽了李進這話,不由撇了撇嘴。

高儀家是租的,被打爛後,自己第一時間就遣人修繕賠償了。

這弄得好像他撒手沒管一樣。

難怪朝臣都視其爲奸臣,這不活脫脫到退休老幹部家犁地的慄同偉麼?

當然,腹誹歸腹誹,朱翊鈞面上還是很正經地頷首:“明天就不見了,讓他也列席後日年會,與諸臣工一同議海貿事。”

隨後,朱翊鈞又與司禮監與中書舍人吩咐了一番明日的事情。

等到打發走中書舍人之後,他才脫下冠帽,略微理了理頭髮。

“今日誰侍寢?”

負責這些事情的魏朝,連忙上前回話:“萬歲爺,今日點到張順妃了。”

雖然皇帝對張順妃這個封號似乎有些成見,但後宮講究雨露均沾,點到誰就是誰。

朱翊鈞重新戴好冠:“順妃……放明日吧,朕今天想去找皇后。”

這樣顯然有點不合規矩。

畢竟皇帝見皇后是要請兩宮明旨的,還要敲鑼打鼓,廣而告之,沒這樣突然決定的說法。

但是話又說回來,皇帝畢竟是今時不同往日。

魏朝能說什麼呢?

只好默默應是。

朱翊鈞理好衣襟,領着一干內臣女官,晃晃悠悠出了承光殿。

……

得益於世宗的愛好,西苑宮室衆多,後宮嬪妃一同住進來,也不顯侷促。

皇帝居萬壽宮,萬壽無疆。

皇后居永壽宮,皇貴妃居仁壽宮,永壽仁康,在禮制上正好合宜。

朱翊鈞用完晚膳後,便徑直來到了永壽宮。

門口值守的女官似乎沒意料到皇帝來得這般倉促,連忙迎上前:“還請陛下稍待片刻,皇后娘娘正在沐浴更衣,稍後再率闔宮上下,出殿迎候。”

不出意料地,朱翊鈞被攔在了門外。

跟李貴妃這種當世數得上名的一等世家出身不同,劉皇后祖上也就得封了一個錦衣衛的小官。

小門小戶,也養成了劉皇后謹小慎微的性格。

自己守規矩的同時,在外人面前也極其講究禮制。

奈何皇帝大事聽勸,小事可就極爲剛愎自用了。

朱翊鈞置若罔聞,直接大搖大擺就往裡闖:“不必興師動衆了,朕去暖閣等皇后便是。”

沐浴肯定是不能直接往裡闖,畢竟是女君,皇帝也得保持尊重。

去暖閣等着,就恰到好處。

幾名女官不好再攔,只好一跺腳,連忙越過皇帝,進去找皇后彙報去了。

朱翊鈞笑了笑。

接下來自然是長驅直入,幾步之間便穿過連廊,邁步踏入暖閣。

劉氏雖貴爲女君,但在用度上,跟皇帝時刻保持着同頻,絕不鋪張。

除了餐飲,以及書籍之外,劉皇后幾乎能省就省,以至於偌大一個皇后寢宮,冷冷清清。

朱翊鈞走到書櫃前,隨後挑出一本鐘山逸叟今年才成書的《封神演義》,施施然坐到書桌後。

要說劉皇后固然本本分分,但這些家裡人,還真是心眼不少,封神演義這種書也進獻到宮裡來,擱這兒點誰是蘇妲己呢?

朱翊鈞搖了搖頭,津津有味地閱看起來。

眼下這個節點,文化上說一句百花齊放,也當真不爲過。

皇后喜歡看故事,不但有封神、三國、西遊這些古典長篇,還有《雨窗集》、《長燈集》、《隨航集》這些短篇。

尤其隨着文人摹擬話本而創作白話短篇小說之風日盛,現在小說的創作,開始下沉,逐漸折射出士大夫往下一層的階級面貌。

是故,朱翊鈞從來不攔着皇后這點不務正業的小愛好,甚至偶會還會讓皇后推薦一二。

也正因這本就是婚後小習慣,朱翊鈞在皇后暖閣中這麼一坐,自然而然便看入了神。

也不知過了多久。

朱翊鈞都第十二次腹誹女人沐浴太久之時,外間終於有了動靜。

皇帝收回注意力,輕輕合上小說。

方一擡起頭來,就見暖閣房門被推開,一道身影邁步走了進來。

劉皇后沒有戴冠,身上卻仍舊着鞠衣。

款款行走之間,貞靜自持,禮度夙閒,皇后氣質如同量身訂做一般,實在端莊淑慎。

“臣妾拜見陛下。”

劉皇后盈盈欠身,朝皇帝行禮。

朱翊鈞並沒有起身回禮。

反而盯着皇后,突然將手中書本拍在桌案上!

“皇后,你的事發了!可知罪!”

劉皇后擡頭看了皇帝一眼,露出猶豫的神色。

糾結片刻,她還是有了動作。

挪步到皇帝跟前,緩緩跪了下來,露出悽然之態:“陛下,臣妾知罪了,請陛下責罰。”

說罷,就要將頭埋下去。

朱翊鈞見皇后這反應,終是沒繃住表情,當場破了功。

他連忙拉住皇后替他寬衣解帶的手,無奈解釋道:“皇后,這次是真的事發了,正事。”

皇后疑惑擡起頭。

朱翊鈞連忙將劉皇后扶起。

他斟酌片刻,還是看着皇后的眼睛,主動挑破道:“衍聖公家賄賂皇后家良田萬畝,已經捅到朕這裡來了。”

“這事,皇后知曉麼?”

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194.抽獎、及求月票、及感謝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第215章 衆鳥高飛,孤雲獨去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203章 京輦之下,刺王殺駕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第148章 勤勞匪懈,完粹淳龐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第145章 紛繁複雜,悃愊無華第206章 移根仙闕,西池魚躍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73.第72章 興滅繼絕,查漏補缺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88.第87章 因任授官,心照不宣第238章 賞同罰異,遭時定製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第238章 賞同罰異,遭時定製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93.第92章 鄉黨親故,荊棘滿布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鑣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71.第70章 好言相勸,猿啼鶴怨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
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194.抽獎、及求月票、及感謝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第215章 衆鳥高飛,孤雲獨去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203章 京輦之下,刺王殺駕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第148章 勤勞匪懈,完粹淳龐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第145章 紛繁複雜,悃愊無華第206章 移根仙闕,西池魚躍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73.第72章 興滅繼絕,查漏補缺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88.第87章 因任授官,心照不宣第238章 賞同罰異,遭時定製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第238章 賞同罰異,遭時定製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93.第92章 鄉黨親故,荊棘滿布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鑣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71.第70章 好言相勸,猿啼鶴怨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