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渤海君臣

昨晚下了一場雨,滌盪了上京的塵埃。

今日一大早,前唐銀青光祿大夫、檢校秘書監、忽汗州都督、渤海國王大瑋瑎就在宮城東內苑召宰相烏炤度覲見。

渤海國五京的結構,整體採用裡坊制度,都是以長安、洛陽爲藍本的,即城、郭、苑三重體系。整個上京城週三十多裡,即便在中原,這個規模也超過了絕大多數的府城、州城,更別說東北這旮沓了,絕對是氣勢恢宏的雄城。

宮城位於北邊正中,東、西、北三面設有苑林,以東內苑規模最大。苑內有池、假山、樹林,環境清幽。

池畔小院之內,大瑋踏穿着皇帝袞服,焦躁地走來走去。

與新羅一樣,渤海國王雖然接受了前唐的冊封,爵位是親王。但在內部,依然自稱天子,渤海王妃就是皇后,諸女真就是被冊封的藩屬臣子。閉門天子,果然人人愛做。

「烏卿……」一看烏炤度進來,大瑋瑎立刻停了下來,眼睛直愣愣地看着他。

「陛下。」烏炤度也嚇了一跳。

天子滿面愁容,雙眼佈滿血絲,通紅無比,這幾日看起來非常受煎熬。

「烏卿,令郎所言可爲真?今日上朝,裴少卿言契丹並未遭受什麼損失,死傷或只有數百。」大瑋瑎猶猶豫豫地說道。

他其實是一個性格平和的君王。換言之,他沒有任何特點,性格不夠強勢,失之寬仁。除了在面對新羅時能提精神外,大部分時間都沒有太多存在感。反倒是他的王弟大澍賢,勇猛善戰,有感召力,多次領兵出征,在國中威望較高。

但很遺憾,大澍賢這人除了能在北邊的野女真五部身上耍點威風之外,面對契丹屢戰屢敗,已經是怕了。堂堂王弟、統兵大將,卻不敢對契丹言戰。

渤海國有這些人在臺上,基本是沒希望了。

「陛下,契丹遭受重大損失應確鑿無疑,不然何以退卻三百里,不敢與戰?」烏炤度說道。

大瑋瑎緩緩點頭,心情好了不少。不過旋又眉頭一皺,問道:「前唐建安州、積利州拿地界,朕記得契丹人也不怎麼愛去吧數年前迭刺部於大遼河破我軍,追擊至積利州、卑沙城,那是他們最近一次攻入遼南吧?」

烏炤度聞言心中一驚。

遼南那塊地方,確實處於契丹、渤海勢力交雜之處。渤海數次大敗,確實打不過契丹,四野遭到擄掠,諸城離心離德,有接受契丹冊封的意思。不過地方土豪也不怎麼喜歡契丹,因爲他們過於苛暴、殘忍,故寧願以半割據狀態臣服渤海國,也不願意投向另一方。

烏炤度當初力排衆議,引夏軍入遼南,理由之一就是當地上繳的賦稅越來越少,輸送的丁壯也越來越少,漸漸不聽使喚了。久而久之,遼南州郡不是投向契丹一方,接受痕德堇可汗的冊封,就是自立爲王,自說自話。甚至於,他們接受新羅冊封的可能性也不小,那些人雖然自顧不暇,卻十分貪婪,一直想向北、向西擴張。…

既如此,不妨把夏人引過來,吸引契丹人的注意力。渤海國勢日衰,該收縮就收縮,保住核心的五京地區就是了。心力所不及的遼南之地,乾脆丟出去,讓夏人和契丹人搶食。

計劃是好的,當初也得到了天子的讚許。但最近一年來,風向突然起了變化。夏人在遼南整體呈現「不作爲」的狀態,一心一意置縣設官,收拾地方豪強,編戶齊民,發展生產,向北擴張的慾望不是很強。

而契丹人呢,除了偶爾轉場至遼南北部放牧之外,基本也不南下。衝突不是沒有,但規模真的很小。夏人更多時候在征討遼南地方豪強,以至於這些人紛紛北逃,向朝廷哭訴,搞得朝中物議紛紛,有人開始翻起了舊賬,讓烏炤度很是頭大。

老實說,

就因爲這事,烏烴度已經遭到了天子的斥責,失去了部份信任。不然的話,也不至於在朝中如此被動,漸漸失去掌控力了。

「陛下,契丹人自得遼西后,對遼南一向很重視。其中一些牧場,甚至早就被賞給了諸大小頭人。遼南大族豪強,也多有向契丹輸誠者。契丹賊子,並不願意放棄這片。」烏炤度說道「而今夏人北上,迭破契丹賊兵,下建安、安市二城,其勢不可阻擋,契丹人屢戰不勝,損兵折將,此爲犬子親眼所見,做不了假。若陛下不信,大可遣人查探,夏人囤積完糧草後,定然要北上遼陽的。就在二十多年前,遼陽的唐兵尚未撤,換了夏朝天子,他定然忍受不住收復遼陽的誘惑。」

大瑋瑎一聽也有道理,臉色稍霧。不過很快又想到王弟說的話,委實猶豫不決。

「陛下!」烏炤度急道。

天子就這點不好,優柔寡斷,真真急死個人。

大瑋瑎被烏炤度一催,心中也急,當場就咳嗽了起來。看那咳得撕心裂肺的模樣,烏炤度心裡也很難受。

陛下其實是個寬仁之君,人也年輕,不過三十出頭。但龍體抱恙甚久,國勢這個樣子,也沒法靜心調養,這幾年是每況愈下了,讓人心憂。

大瑋瑎咳嗽了好一陣才緩過來,接過宮人端來的參茶,抿了兩口之後,長舒一口氣。

「烏卿勿憂。」大瑋瑎重重喘了口氣,又問道:「朕方纔劇咳之時,頭腦分外清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陛下請說。」烏炤度說道。

「朕實知烏卿之苦心矣。」大瑋瑎說道「夏人其實也不是什麼好人。他們浮海至遼南,大力編戶齊民,開墾荒地,打製兵甲,什麼心思,朕看得出來。」

烏炤度欲言又止。

大瑋瑎吃力地伸出手,攔住了烏炤度的話頭,繼續說道:「烏卿,你說夏人對渤海有野心麼?」

「或許有那麼一點,但臣實不知,也……」烏炤度的話含糊不清。

「烏卿不用多言,朕懂,朕都懂。」大瑋瑎說道:「高句麗崛起甚早,野心甚大。在慕容氏佔據遼東之時,便與其交戰。中原南北朝鼎立,混戰不休,高句麗逐漸坐大,地控千里,有數百萬口人,數十萬兵。這樣一個強盛的海東大國,中原朝廷一旦騰出手來,都不會坐視不理。隋時煬帝東征,唐時父子兩代征伐不休,終破大國……」…

烏炤度靜靜聽着,似乎已經聽出來了一點名堂。

「大渤海國,其實是收拾了高句麗的餘燼,得以在海東開國建制罷了。」大瑋瑎道:「換你是新夏天子,會不會連契丹帶渤海一起滅了?」

烏炤度嚇得一下子跪在了地上,惶恐不已。

「烏卿無需如此。」大瑋瑎眼神示意,宮人、宦官上前,將烏炤度扶了起來。

「朕知道,邵樹德想要朕的國家。」大瑋踏說道:「如今這個局勢,契丹與渤海,不過是誰先死,誰後死罷了。你以爲朝堂上那麼多反對你的人,都是因爲畏懼契丹麼或許有這方面的原因,但不全是。」

「臣昏聵。」烏炤度一臉慚愧地說道。

「當然,烏卿說的其實也沒錯。」大瑋瑎又道:「契丹畢竟是生死大敵,我渤海勢單力孤,不能與敵,需得引夏人來攻,方能遏制住契丹人的侵掠。在這件事上,烏卿是有大功的。但萬事需得考慮周全,事情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不多不少,剛剛好……」

「陛下深謀遠慮,臣歎服。」烏炤度感慨道。

「烏卿何必自謙?」大瑋瑎扯了扯嘴角,勉強笑道「契丹,還是要打的,但要有分寸。」

烏炤度默然。

「朕明日便下令,集精兵三萬,攻扶余府。」大瑋湝道:「餘如故。」

意思很明瞭了,只攻扶余府,嘗試收復失地。其他戰線維持不動,主要兵力用來防備契丹人可能的報復。

再者,契丹騎兵來去如風,你攻到草原上去,以渤海兵如今的水平,多半也不成。一個不好,精兵強將就沒了,以後日子更難。

「對了,烏卿。」大瑋瑎又道:「夏人大舉攻契丹,獲勝的可能性大不大?」

「很大。」烏炤度說道。

「那就沒錯了,朕也是這麼想的。」大瑋瑎說道:「隋煬帝、唐太宗攻伐高句麗,都連戰連勝。最後功敗垂成,原因很多,但並不是打不過他們。高句麗都這樣了,契丹何德何能,敢與高句麗媲美這一仗,他們怕是要吃大虧。」

「陛下聖明。」烏炤度回道。

「夏人那邊,還得烏卿多多轉圜。」大瑋瑎說道:「讓他們覺得渤海已經破膽,害怕招致契丹人報復,不敢傾力出兵就好了。不然的話,怕是要生出許多事端。萬一將來契丹再次大舉東進,恐無人來救。」

「臣遵旨。」烏炤度應道。

他面色平靜,但心中已是狂風巨浪。陛下今日的表現讓他有些吃驚,因爲這不是他一貫的風格。換言之,陛下根本不會想這麼多。

這番話,定然是有人教的。會是大澍賢麼?還是少卿裴璆?

陛下對他已經不太信任了,這是很明顯的事情。大澍賢、裴璆這幫人,終日蠅營狗苟,其蠢如豬。分明是膽怯畏懼,卻找那麼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理由出來,何其可笑?

國事,早晚敗壞在他們手上。等到契丹西失東補的時候,再找機會把他們一網打盡。

-

到進行查看

第1202章 馬城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五章 巡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十五章 鄜坊驛路好馬來(含淚爲青衣熊貓盟主加更)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五十四章 北歸(一)第1127章 演練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1302章 接見第八十三章 整軍第1195章 耐心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二章 林場第五章 鄉村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二章 林場第1199章 給他們點希望第二十二章 舊地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三十四章 安排與人第六章 監軍使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五十四章 要安定第二十八章 兩個戰場第四十章 咸陽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1043章 各鎮第六十八章 汗王第四十五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二)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1284章 好物第1185章 彙報第十一章 震動第六十四章 劍川與曲州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1167章 賞雪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1178章 外來戶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1041章 風向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1274章 富貴人家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1078章 秉政第1314章 收服第十四章 善後與學生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1109章 無語問蒼天(月票加更3)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1254章 沉重第二十二章 散盡家財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十五章 趙植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五十九章 總有盡頭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七章 亂第六章 三鬥第十章 他能給什麼?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二十九章 會州(三)
第1202章 馬城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五章 巡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十五章 鄜坊驛路好馬來(含淚爲青衣熊貓盟主加更)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五十四章 北歸(一)第1127章 演練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1302章 接見第八十三章 整軍第1195章 耐心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二章 林場第五章 鄉村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二章 林場第1199章 給他們點希望第二十二章 舊地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三十四章 安排與人第六章 監軍使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五十四章 要安定第二十八章 兩個戰場第四十章 咸陽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1043章 各鎮第六十八章 汗王第四十五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二)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1284章 好物第1185章 彙報第十一章 震動第六十四章 劍川與曲州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1167章 賞雪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1178章 外來戶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1041章 風向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1274章 富貴人家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1078章 秉政第1314章 收服第十四章 善後與學生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1109章 無語問蒼天(月票加更3)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1254章 沉重第二十二章 散盡家財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十五章 趙植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五十九章 總有盡頭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七章 亂第六章 三鬥第十章 他能給什麼?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二十九章 會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