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時代

文德三年六月十五日,邵樹德率軍抵達了富谷。

京中有消息傳來:壽王即位,改元大順,以今年爲大順元年。

富谷,即隋之富昌縣,國朝曾置富谷鎮,屯兵於此。位置在今府谷縣西北之孤山堡一帶,西南距麟州一百四十里。

富谷地處麟、勝二州之間,其實人不少,也不窮。

會昌年間,李德裕奏:“訪聞麟勝兩州中間,地名富谷,人至殷繁,蓋藏甚實。”

從那之後,麟、勝二州一直太平無事,富穀人口滋長。邵樹德治關北四道後,大力與河東通商,附近的商人更是喜歡經富谷北上至河濱縣之河濱關,渡河至對岸的朔、嵐等地。

對了,楊悅現在還帶着新泉軍屯駐朔州。

兩日前邵樹德收到赫連鐸寄來的“家信”,詢問楊軍使爲何還在朔州逗留不走,邵樹德不答,反請赫連鐸任白義誠爲朔州刺史,也不知道這位白鬍子老弟弟會怎麼想。

富谷鎮外,楊爚恭敬地立在道旁。

身後是八百楊家部曲,漢人、党項人都有,皆精挑細選之壯士,人人騎得駿馬,開得硬弓。

過去三四個月內,楊爚便帶着這些人,外加麟、勝州兵及土團鄉夫,沿河巡弋,防止有河東軍隊渡河西來,措手不及。

一隊又一隊軍士路過。

楊家子弟兵默默看着,煞是羨慕。

衙軍錢糧多,器械好,是鄉間土團兵們做夢也想進的地方。

看看那璞頭,看看那抹額,看看那褐衫,看看那袴奴,再看看那赤皮靴,樣樣都比他們身上打滿補丁的麻布衣服強。

大帥怎生不把咱們募入軍中?耍得長槍,開得硬弓,還會騎馬,難道不比河南來的蔡人強?

這其實也是銀、麟、勝、豐這四州邊疆豪族子弟們發自內心的抱怨。

他們從北朝年間就從關東、關中移民至此,最長的居住了二十幾代人。漢、胡雜居之地,武風濃烈,性情好爽,重然諾,輕生死。

麟州三縣,小兒七八歲就開始接觸武藝。你隨便拉一個人過來問“你的理想是什麼”,人家多半回答“馬上取功名”,人家不怕苦,不怕死,就怕沒機會。

結果大帥先後兩次從河南募兵三萬多人,衙軍裡一大羣蔡人,讓這些邊疆豪族子弟大爲失望。

當年跟着楊弘望投軍的數百子弟,聽聞都在靈州買地置宅,三天兩頭有羊肉吃,時不時沽點小酒回來喝喝,消息傳到麟州後,簡直讓這些鄉間少年羨慕爆了。

華麗的馬車停在了北邊不遠處。

親將模樣的軍官拉開了門簾。很快,一名身材高大的武人從車裡走了出來。

他蓄着兩撇小鬍鬚,戴着黑色璞頭,身穿紅色戎服,腳蹬馬靴,左手握於刀柄之處,右手隨意地搭在弓梢上,目光炯炯,不怒自威。

“大帥!”楊爚快步上前,在離邵樹德十步的地方停住,單膝跪下,行禮道。

邵樹德緩步上前,親兵亦步亦趨。

“楊將軍是官人,何須行此大禮,快快請起。”邵樹德雙手虛扶,道。

楊爚立刻起身,侍立一旁。

“此皆楊家兒郎?”邵樹德一指那五百土團兵,問道。

“皆新秦、連谷二縣發往河濱之行人。”楊爚答道:“備禦東兵。”

“壯哉,麟州驍健,若往軍中打熬個幾年,可堪大用。”邵樹德讚道。

“若能爲大帥之爪牙,對兒郎們來所,實乃幸事。”

“新泉軍楊軍使常恨兵少。上月在朔州募了五百兵,仍嫌不足。兒郎們若願,不如自渡河東向,去找楊將軍,其必欣然收納。”邵樹德笑道。

楊爚帶着五百麟州兵在這等着,原因他自然清楚,示好嘛。

而對軍頭來說,數百健兒已算得上是一份厚禮了,楊爚如此識趣,自可重用。

兩人一邊說笑,一邊前行,很快便到了楊氏在富谷鎮內一處宅院。

讓楊爚做都護府宮帳司判官,邵樹德越想越覺得合適。

恰好楊家這一代也有出仕的想法了,這等部曲衆多的邊疆豪族不用,還能用誰?

只要楊爚把沃陽、榆林兩宮管好,其子弟再在軍中續立新功,未來楊家從邊疆豪族升格爲名門望族不成問題。

“楊將軍,聽聞麟州楊氏與華州王卞有舊,不知此事可爲真?”吃完一頓豐盛的酒席後,邵樹德單獨將楊爚留了下來,詢問道。

“回大帥,昔年王卞鎮金河,曾到麟州募兵,有過一面之緣。”楊爚不知邵樹德此言何意,只能如實回答。

“王卞今鎮華州、潼關,實乃緊要之關鍵。”邵樹德想了會後,說道:“楊將軍不妨遣心腹之人跑一趟華州,言新君既立,勢必大肆選用心腹,君之二千石之職旦夕不保……”

多餘的話也不必明說了,王卞自然聽得懂。

昭宗嘛,還是喜歡折騰的。雖然未必會動王卞的位置,但嚇一嚇總是好的。

聽聞郝振威最近頻頻遣人往長安跑,似要謀任鎮國軍節度使(同華)之職,王卞知之,豈能不憂?

這就存在合作基礎了嘛。

“大帥之命,自當遵從。”楊爚應道。

邵樹德點了點頭。京東的同、華二州是此行的一個方向,另外就是京西了,準確地說是涇原鎮,同樣極爲緊要。

這地方,出人才啊!

巢亂之前,周寶任節度使,後調任鎮海軍,又稀裡糊塗地死在下屬錢鏐所鎮的杭州。

朔方節度使唐弘夫亦是涇原將出身,曾經在龍尾坡大聲尚讓、王播,斬首兩萬多級。

邵大帥一直密切關注着現任涇帥程宗楚的病情。

他應該是時日無多了。

涇原鎮內目前接替呼聲最高的是張鈞、張鐇(fán)兄弟,他倆皆是衙將,在程宗楚病勢愈發不見起色後,慢慢開始攫取兵權,期望能夠控制這塊地盤——不管涇原三州多爛,總有軍頭當其爲香餑餑,並且想要世襲下去,這就是國朝批量生產的特色武夫。

對了,剛剛登基的新君又對涇原鎮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派了一個叫元實的神策軍將領,率兵三千出任耀武鎮遏兵馬使。

耀武鎮,便在涇原之內。朝廷此舉,保不齊是想在程宗楚死後,趁勢收回涇原的治權,擴大朝廷的直屬地盤。

還真是又菜又愛玩!

昭宗也真是能折騰,纔剛剛登基呢,人心未固,居然就迫不及待拿藩鎮開刀了,這委實也太心急了一些。

當然也有可能是新君急着想立威,想證明自己。但無論如何,太着急了,也未必鬥得過張鈞兄弟。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涇原本地人,天然有一大羣擁護者,朝廷如何能與之相比?

邵樹德只在富谷鎮停留了一天,第二天便繼續率部出發了。

而在前一天晚上,楊爚就已經匆匆離去,打算親自主持與王卞聯絡之事。

邵樹德已經與他談過了,出任鎮北都護府宮帳司判官一職,楊爚欣然答應。但在此之前,他還得辦好此事,否則能力恐要受到質疑。

二十日,大軍抵達麟州,三十日,抵達銀州理所儒林縣。

此時又收到消息,朝廷有意任命元實爲涇原節度使,但因程宗楚未薨,暫且按住。

這尼瑪……

張氏兄弟能忍住?他們可是掌握了涇原鎮內大部分兵力!

之前陳誠、趙光逢二人向邵樹德提起過,涇師應不足萬人,或只有八千之數。但如果把雜七雜八的兵力都集起來,再招點吐蕃、党項蕃兵,至少三萬步騎。

歷史上乾寧二年(895),李茂貞、王行瑜犯闕,朝廷急召涇原鎮勤王:“涇帥張鐇已領步騎三萬於京西北,扼邠、岐之路。”

很明顯,朝廷是想謀奪涇原鎮了,但本地軍人的代表張氏兄弟未必願意,今後還有好一番大戲可看呢。

七月初六,邵樹德抵達了綏州城。

這裡幾乎就可以看做是他的“龍興之地”了,戶口十餘萬,有綏州都作院諸分院,更兼有牛馬市場的對外貿易,想不掙錢都不行。

不過綏州的發展差不多也到頂點了。畢竟山地多,農田少,產量也很一般,能養活十餘萬人已相當不容易,其他的別想太多。老老實實種地放牧,順便把幾個還殘留至今的党項部落給編戶齊民了,這纔是他們最主要的任務。

七月初十,邵樹德的大軍已過了綏德縣,開始往延州延川縣的方向前進。

而也是在這一天,程宗楚於涇州家中病逝。

一個時代,就此結束了。

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1279章 離京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四十章 密旨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七十章 梳理第1321章 整編與貿易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四十章 離奇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三十九章 玩玩第976章 北上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1088章 天命第十一章 賞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二十四章 獨門生意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1264章 酬功第四十九章 馴馬第四十章 會蕭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五十章 果實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三十五章 你來我往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八十章 躺平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1110章 逃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1043章 各鎮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996章 掃潢第979章 蒲縣與石樓第1227章 內情第一百章 生前事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二十三章 意圖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九十三章 俘虜與影響力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1131章 手藝第五十五章 離京第十九章 朔州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二十九章 時至則行第1232章 檢閱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五章 嗢末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十四章 築城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1171章 吃魚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1331章 一家人第六十三章 通貨第十一章 震動第四十七章 面談與班師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1206章 漁陽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991章 艱難的決定第1027章 心思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1005章 合作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1215章 動身北上
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1279章 離京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四十章 密旨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七十章 梳理第1321章 整編與貿易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四十章 離奇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三十九章 玩玩第976章 北上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1088章 天命第十一章 賞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二十四章 獨門生意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1264章 酬功第四十九章 馴馬第四十章 會蕭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五十章 果實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三十五章 你來我往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八十章 躺平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1110章 逃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1043章 各鎮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996章 掃潢第979章 蒲縣與石樓第1227章 內情第一百章 生前事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二十三章 意圖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九十三章 俘虜與影響力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1131章 手藝第五十五章 離京第十九章 朔州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二十九章 時至則行第1232章 檢閱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五章 嗢末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十四章 築城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1171章 吃魚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1331章 一家人第六十三章 通貨第十一章 震動第四十七章 面談與班師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1206章 漁陽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991章 艱難的決定第1027章 心思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1005章 合作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1215章 動身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