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

回到大營後,邵樹德翻閱起了陳誠給他整理的有關富平八縣的資料。

看完後,只有一聲長嘆。

八個縣,農作物一年兩熟,即便有戰爭需要抽調民壯的因素,全年仍產糧三百多萬斛。當然這是估算的數字,但實際應與其相差不遠,搞不好還要超出。與之相比,綏州五縣,自己剛去的那年不過產糧二三十萬斛罷了,差距何其之大也!

看資料上陳誠落筆的語氣,應該也是羨慕加嫉妒吧。

關中平原,真乃帝王資也!京兆府二十餘縣,大概就百五十萬人口,還有同化二州,唉,好生經營,抵得上兩個河東。

只不過,這裡要養皇帝百官,要養二十萬神策軍,耗費巨大。邵樹德曾經瞭解過,神策軍軍士的收入,是普通藩鎮軍士的好幾倍,十將以上的中高級軍官的收入,差距更是十幾倍。即便去掉長安物價畸高的因素,軍士們的生活仍然可稱寬裕。

皇帝,其實是對得起神策軍軍士的,神策軍對不起皇帝。

設想一下,如果關中平原不用養皇帝百官及神策軍,按照普通藩鎮體制編練軍隊,這應該是天下第一強鎮了吧?

算了,這不可能,不想這些,邵樹德繼續看資料。

富平八縣,在如今這種半軍管體制下,一年起碼可以提供將近兩百萬斛的軍糧,還有大量柴草、瓜豆、布帛、銅錢。雖然北面行營不可能將這些錢糧全都拿走,但在武夫們的威壓下,索取維持軍隊運轉的部分並不成問題。

這樣的好地方,自己都不想走了啊。

但隨即又苦笑,自己不走,皇帝去哪?百官去哪?京兆府二十餘縣,外加同華二州七八縣,向來是朝廷直接拿在手裡的,又怎麼可能讓自己生生裂出去一塊?

朱溫雖然被封爲同華節度使,但必然坐不了多久,遲早得挪地方。按照後世的記憶,那就是去宣武了,和黃巢拼殺,朝廷其實挺黑的,根本沒把他當自己人。

邵樹德戀戀不捨地將富平八縣的資料放在一旁,轉而看起了宋樂寫給他的信。

今年州中開田兩千餘頃,剛剛完成。但好弄的地已經弄完了,今年新得的田地中,起碼一半是非自流渠灌溉,考慮到綏州春旱素來嚴重,沒有足夠的提水車的話,田地灌溉會很成問題。目前州中已經在拼命打製此類器具,然工匠數量嚴重不足,即便招了不少學徒,但還難堪大用,短時間內頂不上來。

這又得在關中想辦法了。

關中百姓給自己建設綏州提供糧食、錢帛、工匠以及民戶,還要供養自己的軍隊,自己再不保護好他們,給他們一個安定的生活,那真是豬狗不如了。

“將李延齡找來。”邵樹德朝魏博秋說道。

“留後。”李延齡很快趕至,行禮道。

“高陵、櫟陽、涇陽三縣,屢經戰亂,你再募些百姓去綏州。今年富平八縣收成還算不錯,李詳又報渭橋倉還有些糧食,便多募些人,以三千戶爲上限,與這批巢衆俘虜一起,全帶回綏州。”邵樹德說道:“強全勝剛回來,讓他休息休息,這次換李仁軍去,帶一千輔兵,押五萬斛糧食及部分軍士捎回家的賞賜,不要出岔子。”

“末將遵命。”李延齡應道,隨即,他又忍不住建議:“留後,其實可以多弄些人的。富平八縣,百姓還有些餘糧,咱們帶兵去徵,弄個三十萬斛都沒問題。如果不忍傷害百姓,去向大戶派捐,也能弄個十多萬斛,夠養兩三萬人了。”

“還是先不要了。等以後實在乏糧的時候,再去派捐,先讓他們鬆泛一些吧。再者,也沒那麼多田地給他們種。宋別駕已告知某,要大修水庫蓄水,明年開田不會超過兩千五百頃。量力而行,先這樣吧。”邵樹德說道。

今年的兩千餘頃土地,先拿出八百頃分給軍士們。一人二十畝,一畝四百錢,可回收四萬緡錢做軍中賞賜,解決了不少困難,免得再去盤剝富平八縣的百姓。至此,鐵林軍九千軍士是人人有地了,雖然二十畝確實還有些不足。

剩下的地裡面,再劃八百頃給軍屬農場。如此,便有一千四百頃,需七千巢衆俘虜耕作。宋別駕也提到,今年秋收,軍屬農場得糧四萬九千餘斛,豆料若干,算是初步見了成效,這事可以繼續操作下去。

邵樹德算了算,之前分批運回去的巢衆共一萬零六百人,據說開河死了幾百,州兵鎮暴又弄死幾百,應該還有九千餘人。到了明年開春,最早的一批應該會被編爲民戶了,他們暫時沒有經濟條件買地,那麼可以繼續租種軍屬農場的土地。

這不算屯田兵,而是莊客佃戶一類,一畝地可以定額收租,亦可分成收租。定額一畝便收百五十錢,分成就收三成五,看他們自己選了。不過總體而言,還是優先用“免費”的巢衆更爲划算。

最後還剩約五百頃,可以出售給民戶,一畝作價六百錢。但考慮到綏州百姓的經濟狀況,短時間內還是作爲州中公地放租好了。等移民過去的關中百姓有能力以後,再慢慢出售給他們,到時候也可以適當調低一點價格。

不用捨不得讓這點利,即便一畝賣他們四百錢又如何?都是自己的稅收來源,自然要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邵樹德甚至都考慮允許關中移民分期付款買田,儘快安身立命,免得他們挖空心思想跑回去。

真想現在就回去看看啊!邵樹德有些心潮澎湃。

自己帶兵在關中打生打死,一則是爲了剿滅巢賊,保護一方百姓,二則也是爲自家地盤倒騰點東西。出征以來也快兩年了,不知道如今是個什麼模樣。

綏州五縣,今年全口徑統計共播種4200頃(今年開的田未及利用),得糧四十餘萬斛,布帛、草料、豆子若干。比起當初二十多萬斛的總產量,提升程度驚人。看來,只要有一個安穩的環境,就沒有什麼不可能!後世朱溫在洛陽種田,最初不過百戶,幾乎和白地沒什麼兩樣,幾年後戶口暴增,成了一個穩定的錢糧基地。

戒驕戒躁,繼續努力!

“將陳判官找來。”邵樹德又喊道。

“留後。”陳誠行禮道。

邵樹德將桌上寫滿了加減乘除的紙張收了起來,說道:“陳判官,某剛纔想了很久。目前綏州的這點成績,還是養不活軍士,要想真正沒有虧空,怕是還得幾年時間。”

“留後,昔年曹公屯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時間。”邵樹德強調。

他的意思很明確,巢賊這個樣子,多半蹦躂不了多久,自己還有幾年時間嗎?這幾年時間,自己的軍隊去哪裡吃飯?這是個問題。

“走之前,搜刮一番富平八縣的百姓?”陳誠出了個主意。

“可以徵一點,但遠遠不夠。”邵樹德說道。

其實他想過對外輸出戰爭,但那事風險有點大,還得再仔細思量思量。目前夏綏四州經過兩年時間的發展,差不多也就剛好夠養以前那九千衙軍,還有一萬多軍隊錢糧的缺口,怎麼搞?即便滅了拓跋思恭,搜刮得來的錢糧能彌補缺口嗎?他心裡沒底。

朝廷多半要重新編練神策軍,聖人還要修繕宮室,選官選太監選嬪妃選一堆東西,哪樣不要花錢?已是不可能再轉運錢糧到夏綏。即便有,也是杯水車薪!

京西北八鎮,日子難過了。

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二十章 布子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1325章 誘惑第1128章 匯聚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一章 沙苑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四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十九章 邀請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三十五章 你來我往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十五章 渭州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959章 班底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五十八章 一路向北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九章 司農寺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十三章 南原與舊人第十五章 出招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七十四章 國人會議(月票加更3)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二章 生民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1331章 一家人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九十章 洛陽居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1178章 外來戶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五十五章 怠而取之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1034章 纏鬥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六十九章 整頓第十一章 聯絡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八十二章 臨別談話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1247章 陰鬱第973章 加速第六十二章 休養生息與整頓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三十六章 聲名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八章 紛至沓來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十四章 心急第十四章 行路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1308章 文明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四十九章 黃鄴(三)第1133章 山城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956章 你不懂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十四章 行路
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二十章 布子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1325章 誘惑第1128章 匯聚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一章 沙苑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四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十九章 邀請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三十五章 你來我往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十五章 渭州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959章 班底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五十八章 一路向北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九章 司農寺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十三章 南原與舊人第十五章 出招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七十四章 國人會議(月票加更3)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二章 生民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1331章 一家人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九十章 洛陽居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1178章 外來戶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五十五章 怠而取之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1034章 纏鬥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六十九章 整頓第十一章 聯絡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八十二章 臨別談話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1247章 陰鬱第973章 加速第六十二章 休養生息與整頓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三十六章 聲名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八章 紛至沓來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十四章 心急第十四章 行路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1308章 文明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四十九章 黃鄴(三)第1133章 山城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956章 你不懂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十四章 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