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 收服

第1314章 收服

三月二十七日,李嗣源下令前來奔喪的忻代將官各自返鎮,點檢兵馬、器械、錢糧,造冊送至金城。

銀鞍直指揮使儲慎平將全部人馬開進了城內,順利接管防務。

邵樹德親自主持大斂儀式,待李克用遺體入柩之後,又與劉氏商議了一番,決定停殯五日,四月初三是吉時,起棺歸代州。

而在此之前,他則趁着有利時機,抓緊辦理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

“嫂嫂將來有什麼打算?”邵樹德親切地問道。

他現在十分謹慎,與嫂嫂劉氏會面之時,都要拉着河東節度副使李襲吉一起,以免被人說閒話。

李襲吉的身子骨好像也不怎麼硬朗。

他本來就肥胖無比,平時吃得還不少,又不像邵樹德經常練武、打獵、打馬球消耗能量,因此有很嚴重的三高症狀。

李克用的離世,又給了他重重一擊,因此精神懨懨的,彷彿風中殘燭一般,生命之火隨時會熄滅。

他應該也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但爲了河東以及李克用的身後事,依然忙前忙後,忠心讓人動容。

李克用這人,還是很能團結手下人的,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叔叔可有安排?”劉氏神情哀傷,彷彿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了。

邵樹德沉吟了一下,道:“我在洛陽有一宅,還算不錯。嫂嫂或可過去住住。賤內也一直很想念嫂嫂,常常說要和嫂嫂把臂遊玩呢。”

“叔叔安排即可。”劉氏說道。

“那就這麼說定了。”邵樹德笑道:“我那些侄兒、侄女也一起住過去,熱熱鬧鬧的多好。”

劉氏勉強笑了笑。

她倒不是心懷不滿。事實上邵、李兩家交好,她出力很大。只是在如今這個悲涼的情境下,她是真的對一切都沒太多興趣了。

另外,即便事前早預料到會是這個結局,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設。但事到臨頭之時,心緒上的波動也是難免的。

河東,已經無法給她提供保障了。從今往後,一切都靠邵家人的施捨。

“還有一事。”邵樹德又看向李襲吉,道:“河東道巡撫使吳子華剛剛薨逝。河東重鎮,機務不可久曠,不知李副使可願遷就?”

吳子華就是吳融,也算是早期投奔邵樹德的文人之一了。詩寫得很好,但屢考不中。後來大徹大悟,不再考學了,投靠了當時急需用人的邵樹德。從縣令做起,一步步升遷,最終官至河東道巡撫使,薨於官舍。

歷史上的吳融,在唐末那個大染缸中浮浮沉沉,屢逢兵亂,數次被貶謫出京,顛沛流離,只活了五十四歲。

這個時空,長期在延州等地做官,生活安定,心情舒爽,倒是多活了三年。

人的命運,真的和環境息息相關。

“臣謝陛下隆恩。”李襲吉沒有過多猶豫,直接應下了。

他知道這個職位是聖人爲了安定人心而拿出來的。

他也知道以自己的身體來說,可能幹不了多久了。本欲推辭,不過想想一家老小,想想知交好友,再想想晉王遺屬,他又覺得在這個位置上過渡一下也不錯。

該提前安排的事情,正好提前安排掉,省得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了。

“有三郎相助,河東人心定矣。”邵樹德喜道。

“臣定不負陛下厚望。”李襲吉回道。

他就知道,巡撫不是白得的。這不,聖人已經開出條件了。

不過這件事並不難辦到。就河東的文官羣體來說,歸於新朝也沒什麼不好的,或許還能擺脫武夫長期以來的欺壓,揚眉吐氣一把呢。

解決了這兩樁大事,邵樹德心中輕鬆了許多,接下來則是更棘手的軍隊問題了。

******

三月二十九日,邵樹德召見了李嗣源,正式着手解決河東降兵的問題。

李嗣源接到旨意後很快就到了。

作爲忻代地區的軍政一把手,他最近一直留在金城鎮沒離開,乖巧得很。

邵樹德對他的表現也很滿意。

或曰李嗣源當過皇帝,野心勃勃,可能會造反。但邵樹德覺得,除了少數一開始就“胸懷大志”的人之外,絕大部分人都是在亂世中隨波逐流,野心也是隨着實力一步步增長的——試問天底下的武夫,哪個沒野心?

因此,該用就用,無需疑神疑鬼。

“忻代現有多少兵馬?”邵樹德從親兵手裡接過了一副鯨皮甲,邊看邊問道。

這副鯨皮甲挺沉的,防護力看起來也不錯。

沉的原因是鯨皮角質層本身比較厚實、堅硬。

海洋中的鯨,往往不知道自己身上附着了多少“搭便車”的生物,因爲皮太厚、太硬了,它感覺不到。

這樣的材質,做出來的皮甲質量還是相當不錯的,且因爲相當的緩衝層,對鈍器傷害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另外,邵樹德又讓人在上面釘了許多鐵片,對劈砍也有了不錯的防護力。

仔細想想,似乎有點棉甲的意思了。軍器監一共製作了百餘套,都送了過來——其實,這玩意的成本非常高昂,更兼稀有,註定只能當做一種“玩具”。

“尚有三萬餘人。”李嗣源回道。

他的目光也被鯨皮甲吸引了。因爲這副皮甲真的有點厚,莫不是迭了五層牛皮?

“三萬多……”邵樹德用一種驚歎的語氣說道:“兄長養兵,何其多也。全河東有多少兵?”

“不下八萬。”李嗣源答道。

“太多了。朕破汴梁之時,朱全忠也募了一堆兵。而今得了河東,兄長亦給朕留下了八萬武夫。”邵樹德苦笑道。

李嗣源有些慚愧。

如果幽州鎮還在手的話,河東、幽州兩鎮加起來可養十萬軍隊。如果易定、成德、魏博、滄景再提供一些財貨的話,則可養更多——糧食不是問題,主要難題在於錢帛,需要外界提供。

但現在河北諸鎮陸陸續續完蛋了,河東也丟了幽州、大同,再養八萬兵,可就真的養不起了。事實上晉軍的賞賜已經比一年前少了,這要是換在別的藩鎮,武夫們就造反了。

“若朕不來河東,義兄養這麼多兵,早晚也要出事。”邵樹德又道。

李嗣源默然。

這話沒法反駁。晉王對部隊的掌控力是很強的,雖然沒法和邵樹德、朱全忠比,但也比那些動輒造反殺將的藩鎮強。

究其根底,當年晉王入河東,可是帶着大軍上任的。

這些軍士,很多是出身沙陀三部以及與沙陀有姻親關係的韃靼,晉王帶着他們連戰連捷,威望極高,隨後與河東殘存的衙兵融合,控制力下降了一些,但仍然很強。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武夫們再能忍,也是有限度的。況且此時晉王已薨,武夫們保不齊就要作亂,燒殺搶掠,釀成事端。聖人如果願意接過去,也算幫他們解脫了。

“忻代諸軍,或需重新整編。”邵樹德用看似詢問實則不容置疑的語氣道。

“臣謹遵聖命。”李嗣源回道。

邵樹德滿意地點頭點頭,道:“三萬多人,整編爲大同、天成二軍,大同軍朕另委官將,天成軍由你來帶,如何?”

“臣遵旨。”李嗣源毫不猶豫地應道。

比他想象中的結局要好,沒什麼不滿意的。

“這副甲,你拿去玩吧。”邵樹德讓人將鯨皮甲交給李嗣源,笑道:“內裡再穿件鎖子甲,防護也不差了。”

“謝陛下賞賜。”李嗣源親手接過鯨皮甲,愛不釋手。

確實如聖人所說,裡面穿一件鎖子甲,外罩鯨皮甲,防護力相當強了。最關鍵的是,能抵消部分鈍器的打擊,還是很不錯的。

武人,就沒有不喜愛兵器、甲冑的。

******

建極六年四月初三,李克用的靈柩自金城鎮南返。

邵樹德親自扶棺,出城方止。

金城鎮外,飛龍軍、銀鞍直兩萬多人排着整齊的隊列,迤邐南下。

更北邊,三萬餘蕃兵浩浩蕩蕩,遠遠跟着。

有此五萬餘人入雁門關,足矣。

四月初十,大軍抵達代州理所雁門縣城外。

先期返回代州的李嗣源帶着一衆官員、將吏、耆老,於北門外素服序立,恭迎晉王法駕。

當然,更重要的是恭迎大夏天子。河東已經變天,今後何去何從,沒人說得清楚。不趁這時候混個臉熟,等到將來官位被關西、河南來的經學生取代,可就哭都來不及了。

邵樹德耐着性子與官員們會了會面。

他的態度很和藹,說話也好聽,官員們聽了就像回到家裡一樣,覺得生活又可以維持下去了。

還在整編中的大同、天成二軍將校也一同前來覲見。

邵樹德仔細慰勉了一番,得知暫時無人作亂之後,心意乃安。

在金城鎮的時候,他已經定調了:在治喪期間作亂的,就是喪心病狂之輩,人人得而誅之。

老實說,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就是爽。

他不指望靠這種小花招能壓住所有河東武夫的野心,但能勸阻一大部分就很不錯了。剩下的頭鐵之輩給他打上“喪心病狂”的標籤,讓其他願意順服的河東武夫厭惡。悄然之間,分化瓦解達成,不費一兵一卒、一錢一絹。

進城之後,李克用靈柩停在白雲寺地宮之內,等待八月底下葬。

而在此時,邵樹德也收到了天井關那邊的消息:史建瑭星夜趕回澤潞,令守禦天井關、馬牢關、澤州城的沙陀、吐谷渾蕃兵投降。

形勢非常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第四章 根基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二章 城傍第四十章 大魚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1279章 離京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1017章 陣容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三章 議帥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八十六章 怎麼打?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五十二章 死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1035章 戰術帶師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古代的騎兵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1204章 選擇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四十七章 進京(給盟主江西胖哥加更)第四十章 驚喜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四十章 大魚第1067章 交代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十七章 副將(爲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三章 花巧第590章 籠中人第五章 奴僕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1155章 大冤種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五十章 穩如泰山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1110章 逃第一章 調查(一)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九章 君臣第七章 三北第1083章 一言堂還是解釋一下吧。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六十八章 混亂的棋局(月票加更1/3)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四十二章 亂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四十三章 坑第三十章 路子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三十九章 玩真的第十三章 面聖第十六章 發力第四十七章 面談與班師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十七章 山民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五十二章 撤!第六十四章 雙重噩耗第十二章 恩德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1187章 排陣使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三章 上元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二十章 樑泉縣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十五章 百態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
第四章 根基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二章 城傍第四十章 大魚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1279章 離京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1017章 陣容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三章 議帥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八十六章 怎麼打?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五十二章 死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1035章 戰術帶師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古代的騎兵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1204章 選擇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四十七章 進京(給盟主江西胖哥加更)第四十章 驚喜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四十章 大魚第1067章 交代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十七章 副將(爲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三章 花巧第590章 籠中人第五章 奴僕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1155章 大冤種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五十章 穩如泰山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1110章 逃第一章 調查(一)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九章 君臣第七章 三北第1083章 一言堂還是解釋一下吧。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六十八章 混亂的棋局(月票加更1/3)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四十二章 亂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四十三章 坑第三十章 路子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三十九章 玩真的第十三章 面聖第十六章 發力第四十七章 面談與班師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十七章 山民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五十二章 撤!第六十四章 雙重噩耗第十二章 恩德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1187章 排陣使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三章 上元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二十章 樑泉縣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十五章 百態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