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耐心

第1195章 耐心

天剛矇矇亮,僕固承恩就已經忙活好一會了。

聖人今日舉辦大朝會,隨駕文武百官、齊州地方官員悉數參加。朝會結束後,聖人還要召集相當一部分官員問對,這個時候要提供餐食,全由僕固承恩督辦。

“都準備妥帖了?”僕固承恩邁步走進臨時搭建的木屋,看着正在烹煮的飯食,問道。

“快了,下朝之前定然完事。”宮人答道。

僕固承恩點了點頭,但並未離開,而是站在那邊,看着宮人、黃門忙活。

聖人是武夫,常年打熬筋骨,長槊、步弓、重劍習練不休。時不時地,還聚衆打馬球,或進山狩獵。

其實僕固承恩有些不理解。都天下之主了,爲何還要練這些玩意,不累嗎?但他不敢問,只能自己觀察、猜測。在他看來,常年的武夫生涯,已經讓聖人習慣了這些,不經常舞槍弄棒的,就感覺渾身不舒服似的。

魯國公李唐賓也有這個毛病。一大早便苦練不休,有時候還與子侄輩對練,呼喝連天,殺氣騰騰,讓人無法理解。

這幫武夫啊,享樂都不會,天生就是勞碌命。陰暗點想,他們的心底,或許都埋藏着很強的殺戮慾望。一閒下來,這股慾望便壓制不住,要通過別的方式轉移注意力。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總比閒來無事,拿刀一片片割人肉吃着玩好吧?

宮人揭開了蒸籠的蓋子,一盤魚已經蒸好。

僕固承恩回過神來,湊上去看了看。

打從靈夏那會起,聖人早膳便是豚、魚、雞三味,外加粟米粥——有時候會用酸漿、乾酪之類的替代。

今日練了武,又開大朝會,精力消耗不小,僕固承恩特地讓人蒸了一條大鱈魚——這個名字,還是聖人起的呢。

鱈魚之外,還有石首魚(大黃魚),這是給朝臣們準備的。

僕固承恩一一點驗。他主要看魚的大小,都是精挑細選的,確保大小一致。參加問對的朝臣都不簡單,別有人給的魚大,有人魚小,不經意間可就得罪人了。

廚房外響起了腳步聲,不一會兒,一小黃門走了過來,湊到僕固承恩耳旁輕聲稟報。

“好,立刻裝餐盒,進宮。”僕固承恩揮了揮手,下令道。

宮人們麻利地裝好餐食,然後提着食盒,跟在僕固承恩身後,往宮內行去。

宮外搭了不少房屋,都是上個月蓋起來的,供文武百官居住。

聖人出巡不是一天兩天,官員們自然需要住的地方,可不就得伐木蓋屋了麼?等到天寒了,如果聖人還沒走,這些房屋還得重新修繕。

泰山宮正門外有一道石階,站滿了隨駕而來的宮廷侍衛。他們仔細檢查了宮人的食盒,然後纔將他們放進去。

僕固承恩默默計算着時間,謹慎控制着步速,待抵達偏殿門口時,聖人與宰相、樞密使們正好剛落座。

尚宮解氏向他點了點頭,僕固承恩不敢怠慢,一溜小跑,帶着宮人們進了偏殿。

“晉軍大致有兩路兵馬,其一是李克用親領之軍,走潞州,入邢洺磁,攻勢甚急。其二便是幽州方向過來的了,由幽州留守李存璋統率,據臧招討使稟報,衆至數萬,一路尾隨追擊,士氣高昂得很。”偏殿中響起了蒼老但厚重的聲音,僕固承恩不用看都知道,那是中書侍郎陳誠在說話。

他吩咐宮人將餐食取出來,一一置於各人案前,然後不敢逗留,行完禮後便退下去了。

“此東海之俊味,餚膳之至妙。陳侍郎不如暫歇,否則魚就被我等君臣分食乾淨了。”邵樹德開玩笑道。

陳誠亦笑,道:“石首鯗,可是好物。”

鯗(xiǎng)這個字,據聞是吳王闔閭發明,上美下魚,可見闔閭也很喜歡吃大黃魚。當然,作爲中國沿海產量甚大的一種海魚,大黃魚受人追捧很正常。

到了宋時,范成大還記載:“以冰養魚,遂不敗。”即有人非要吃鮮魚,於是漁民們在捕到後,只能灑上冰塊,一路送至“吳郡”。

老實說,這有點奢侈了,也不知道當時誰在蘇州做官,要求這麼高。正常富貴人家,也就只能吃吃那種“粗鹽暴醃”,掛在桅杆上風乾的石首鯗了。

邵樹德專心對付着面前的鱈魚。切成段的鱈魚蒸得剛剛好,他吃得很歡快。

這種魚因爲生活在較深的水域,古時候難以網捕。歐洲那片,從維京人開始,便是在海上釣。一條船上十幾根、幾十根魚竿,遠遠望去也是一番奇景。

釣上來的鱈魚往往長達一米左右,肚大溜圓,肉質鮮嫩。歐洲人捕了大概幾百年,把世界級的紐芬蘭漁場都給乾沒了,什麼絕戶網都用了,完全不管子孫後代的利益,據聞前後捕了幾十億條之多,造就了著名的“蛋白質紅利”時代。

工業革命時代歐洲人身高每百年增長十釐米,與蛋白質的大量攝入脫不開關係。與之相比,大清人口激增,遠超歐洲,但大夥只有紅薯吃,身高下降、瘦弱不堪,這種低質量的人口增長,真的很無謂,當兵都不合格。

“可惜不是鮮魚。”邵樹德嘆道:“朕是真想上平海軍的艦船,跟着他們一起出海。”

“陛下,不可啊!”裴贄立刻勸道。

邵樹德哈哈一笑,道:“朕戲言耳。”

裴贄這才放心,道:“海上風雲莫測,赤水軍可以出事,陛下萬萬不能出事。”

赤水軍將從登萊青分批登船,跨海攻擊幽州的事情,對重臣們來說不是秘密。裴贄還真怕聖人興致一起,便要跟着上船,那不是胡鬧麼?途中若出點事,這個新朝算是完了,沒有任何人能掌控局面。即便衆人還念着邵氏恩情,勉強保扶某位皇子登基,以如今的風氣來看,也必然會出亂子,二世而亡的可能性很大。

“陛下,說起出海之事,赤水軍已等待多時,不知何時可以動身?”樞密使楊爚問道。

“這事葛從周做主,朕不摻和。”邵樹德說道:“葛從周在前線,他最清楚晉軍的情況,我等貿然插手,恐不美也。”

赤水軍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幽州。

按照這會探聽到的情報,幽州晉軍主力已大舉南下,直撲滄州而來。對於這件事,邵樹德覺得要表揚下臧都保。這個在攻伐靈州時以先登勇士發跡的方面主帥,頭腦非常清醒。在得知晉軍大至蘆臺軍後,遣都遊奕使王建及引誘敵軍,且戰且退,一路向南,令其離幽州越來越遠。

爲了逼真,一路上確實下了不少餌。有一次甚至沒操作好,詐敗變成了真敗,損失了不少人手。

在七月二十五日的時候,滄州城下傳來消息,晉軍捉生、靜塞、盧龍三軍已在城北二十里下寨,並派出遊騎南下,騷擾攻城夏軍。

東路招討使臧都保已經下令,各軍收縮整頓,加固營壘,以備晉軍。但攻城行動仍然沒有停止,魏博、洛陽、淮海夫子,各路僕從兵甚至是禁軍,輪番上陣,攻伐不休。

守軍在知道有援軍逼近後,士氣大振。盧彥威之子盧貺盡散家財,遍賞諸軍,激勵士氣。效果嘛,看起來還是不錯的,守城守得更加賣力了。

從軍事角度來說,守城最忌諱死守。外無援兵的情況下,隨着時間的推移,守兵會慢慢意志消沉,士氣不斷下跌,達到臨界點之後,很容易崩盤。而如果有援軍,他們就會有希望,可以維持一個相對不錯的士氣,這樣就很難打了。

滄州和德州,如今就是兩個典型。

前者士氣大振,夏軍看樣子幾無望破城。後者士氣愈發低落,夏軍甚至採取了四面合圍的方式,守軍一點都接觸不到外界的消息,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漸漸有點堅持不住了——現在還只是個苗頭,但如果繼續死守,崩潰是早晚的事情。

至於盧彥威守禦的南皮。葛從周兵力不足,沒有采取正面強攻的方式。雙方目前主要以對峙爲主,定難軍騎兵更是深入成德境內抄掠,打擊敵人士氣,爲此與成德騎兵反覆廝殺,雙方傷亡都不小。

如此一個北伐戰況,夏軍只能說佔了上風,滄景兵短時間內還沒有崩潰的危險。或許也正是這個認知,讓晉軍加大了籌碼,決定下死力救援。

在邵樹德看來,目前還沒到執行跨海攻擊命令的時候。

李存璋部尚未全部集結至滄州,先頭抵達的部隊還比較謹慎,在城北二十里下寨,士氣還保持在一個旺盛的狀態,還得再磨一磨。

“陛下,李克用已克武安,坐鎮指揮。是否該提醒下蔡、盧二位將軍?”陳誠問道。

李克用東出潞州,帶來的兵馬還是不少的,但就實力而言,還是比不上天德、武威二軍,按理來說無需擔心。不過陳誠的意思邵樹德也明白,他擔心蔡松陽、盧懷忠自恃兵強,集結主力與李克用來一次決戰。

一局決勝負,和三局兩勝制、五局三勝制比起來,傻子都知道哪個偶然性更大。李克用現在應該是求着一戰定乾坤,哪怕他輸面更大,但也想着做一錘子買賣,搏一搏運氣。萬一那天風向對他們有利,有或者出了什麼其他意外呢?

因此,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逼天德軍、武威軍與他決戰。若放在往常,這樣也未嘗不可,因爲邵樹德輸得起。但眼下有更大的目標,故陳誠非常不建議這麼做。

“陳侍郎言之有理,而今比的就是耐心。”邵樹德放下筷子,說道:“昔年李世民兵強馬壯,淺水原對薛舉、虎牢關對竇建德、洺水對劉黑闥,依然相持數十日,堅壁不出,生生耗到最有利的戰機出現。朕也有這個耐心,不過——”

邵樹德想了想,道:“朕已經與葛從周詳述過方略,他是有數的。蔡松陽、盧懷忠也是穩重之人,不會被李克用幾句話一激,就衝出城池大戰。我等靜觀其變即可,只要不出現大便宜,便不要隨意干涉前線戰事。”

第十九章 開刀第1114章 屠夫第五十八章 就這樣吧第十五章 鄜坊驛路好馬來(含淚爲青衣熊貓盟主加更)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1330章 西樓第七十七章 招慰與安排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五章 勾連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四十三章 縊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十六章 風聲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987章 海港第七十一章 城下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十七章 山民第一章 底子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六章 修武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十六章 樂園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1131章 手藝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四十章 會蕭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1022章 朝會第八章 聚散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四十三章 戰爭機器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1226章 榮譽第二十一章 三件大事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八十章 分裂第1160章 風一般的男子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十一章 移民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八十四章 選才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三十五章 撕扯第十章 打法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五十一章 跗骨之蛆第七十九章 梅錄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十四章 議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十五章 趙植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二十七章 搶時間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二章 馴化第四十七章 進京(給盟主江西胖哥加更)第二十七章 教化與態度第五十二章 根本戰略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941章 要求
第十九章 開刀第1114章 屠夫第五十八章 就這樣吧第十五章 鄜坊驛路好馬來(含淚爲青衣熊貓盟主加更)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1330章 西樓第七十七章 招慰與安排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五章 勾連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四十三章 縊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十六章 風聲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987章 海港第七十一章 城下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十七章 山民第一章 底子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六章 修武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十六章 樂園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1131章 手藝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四十章 會蕭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1022章 朝會第八章 聚散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四十三章 戰爭機器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1226章 榮譽第二十一章 三件大事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八十章 分裂第1160章 風一般的男子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十一章 移民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八十四章 選才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三十五章 撕扯第十章 打法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五十一章 跗骨之蛆第七十九章 梅錄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十四章 議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十五章 趙植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二十七章 搶時間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二章 馴化第四十七章 進京(給盟主江西胖哥加更)第二十七章 教化與態度第五十二章 根本戰略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941章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