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

李紹榮策馬繞了一圈,然後駐於陣前。

差不多已聚集兩千騎,夠了。

“昔日與賊戰,賊多避之。今賊大集兵馬,欲與我分生死,快哉!”李紹榮大笑三聲,道:“舉槊!”

“呼啦啦”一片聲響,兩千騎人人抽出短槊。

鐵騎軍的遠程武器是角弓,近戰主武器是短槊,長約兩米,副武器標配一把劍,第二副武器自選,愛用哪個用哪個——短槊可看出土的高洋墓。

沒有第三副武器,因爲馬鞍上的鞘套就那麼多,要插弓梢、短槊、鐵劍,沒那麼多地方了。

這支部隊是配備鐵甲的,但此番沒帶,因爲太耗馬力,太影響速度。

作爲三支獨立騎兵部隊之一,銀槍軍使用的近戰武器是長騎槍,比短槊直徑略細,但長度有四米多。

銀槍軍是邵樹德騎兵改革的樣板之一。行軍之時,騎槍固定在肩膀和手臂上,下端還有得勝鉤托住,攜帶角弓,遠可射箭,近戰可用騎槍衝鋒。

全軍萬人,除軍官和少數老兵之外,全員着皮甲,輕便靈活。

定難軍萬人,幾乎就是銀槍軍的複製品。

與這三支獨立騎兵部隊相比,配屬給禁軍步隊的騎兵,就要笨重多了。

他們身着鐵甲,罈罈罐罐很多,由步兵輜重部隊負責運輸,機動性很差。

這是由中原地區的作戰環境決定的。

他們的作戰對象是敵方步兵,經常需要衝陣,沒有鐵甲是很吃虧的。

而且一般使用長兵器,即長達五米的馬槊,直徑比短槊、騎槍都要粗,自重更大,衝鋒之前可單手夾在腋下,可一旦衝起來,就必須雙手持着,破入敵陣之後將人挑起來甩出去,或者直接利用馬槊的自重橫掃千軍,攪亂敵方陣勢。

這種軍屬騎兵,是大夏騎兵部隊的主力,他們的人數高達五萬,但卻是最不適合草原環境的騎兵。

沒辦法,你的作戰對象不一樣,走出來的路子就不一樣。中原主流玩馬槊,草原主流玩角弓,都沒有錯,都是依據當地環境千錘百煉發展出來的最優配置。

鐵騎軍是介於銀槍軍和軍屬騎兵之間的“怪異部隊”,經常被人吐槽衝殺不如厚重如山的軍屬槍騎兵,玩弓又不如機動靈活的騎射騎兵,屬於路線失敗,需要改造。

但這支部隊也有特殊之處。

他們最初的來源都是蕃胡酋豪的親隨背嵬,技能相對全面。成軍至今,也一直保持着這種招人風格,入伍的長短兵器都耍得有模有樣,騎弓也玩得不錯。

他們進一步,可以當軍屬槍騎兵甚至是具裝甲騎。退一步,可以變成騎射騎兵。

今天如果着甲了,再手持短馬槊,一波就可以沖垮契丹人,如果他們不躲的話。

但他們沒有着甲。

其實也沒關係了,李紹榮大吼一聲,夾着馬槊就衝了出去。

親兵急忙跟上,有的甚至衝到他身前,爲他阻擋第一波傷害。

契丹人也沒有退路了。

述律婆閏同樣下令衝鋒,雙方五千餘騎在寬闊的草原之上展開了殊死搏鬥。

“嗖!嗖!”箭失在空中飛來飛去,雙方都有人慘叫落馬。

落馬者有很大機率遭到戰馬衝撞、踐踏,比當場身死還要遭罪。而倒地的戰馬也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如果有倒黴鬼不小心撞上了,那又是一個人仰馬翻,成爲新的地面障礙。

騎兵衝鋒,並沒有那麼容易。堆積在戰場上人、馬屍體越多,就越衝不起來。

李紹榮已經聽到了親兵接二連三的慘叫聲,他心中驚怒,快馬上前,躲過一枚箭失,短槊直接插進敵人胸膛。

敵人高高舉起的骨朵無力落下,馬戰武器長短的差別,有時候就決定了生死。

雙方人馬交錯而過,進入混雜搏殺的階段。而僅僅就是這一下的交錯,契丹人就多付出了百餘人的死傷。

李紹榮任憑敵人的鐵劍砍在肩頭,他早就棄了短馬槊,從鞘套裡抽出熟悉的鐵鐗,兜頭砸下,勇不可當。

親兵們又趕了上來,人人都拿出了副武器,利用嫺熟的馬術和高超的技藝擊殺一個又一個契丹兵,十餘人護衛着李紹榮,一個勁地往裡鑽。

述律婆閏也被人團團圍護着,到現在還沒開湖。

護衛他的親隨們大聲吶喊着,拼盡全力抵擋着衝過來的夏兵。他們對得起頭人平日裡好吃好喝的供養,此時是真的搏命了,渾然不顧自身安危,也要將來襲的夏兵打落馬下。

短槊、鐵劍、骨朵、馬刀互相交擊,慘叫聲不絕於耳,雙方的騎士不斷落馬,血雨紛紛。

述律婆閏裝模作樣地揮舞了幾下鐵骨朵,心中驚惶不定。

他有種奇怪的感覺,彷彿正在捨命搏殺的雙方都是不真實的,他纔是遊離於這個戰場的真實存在。

騎軍滾滾向前,身邊的親隨越來越少,夏兵越來越多。

婆閏胯下的戰馬被屍體絆了一下,他的身形大晃,差點摔倒,卻也終於回過神。

恰在此時,一柄飛槊破空而至,正中婆閏左肩。

婆閏慘叫一聲,跌落馬下。

李紹榮微微驚訝,居然沒擊殺此賊!不過他反應很快,拍馬上前,伸手一撈,將婆閏橫摜於馬背之上。

“婆閏被擒了!”親隨們大聲呼喝,試圖招呼更多人過來搶奪他們的頭人。

李紹榮哈哈大笑,隨手砸倒兩人,衝出了戰陣,揚長而去。

“別殺我!我讓他們降!”婆閏在馬背上弱弱地說道。

“契丹怎麼會有你這種孬種?”李紹榮不屑道。

“契丹若全是好漢,戰陣上就不會有人逃跑了,你們還怎麼打贏?”婆閏回道。

“也是啊。”李紹榮奔回本陣,笑道:“不過或許不用你勸降了。”

戰場之上,雙方騎兵對衝一波後,各自分開。所不同的是,夏兵集結起來,再度發起衝鋒,而契丹人失去了指揮,除少數人在軍官的帶領下,遠遠兜着圈子射箭,與夏軍互相消耗人命之外,大部四散奔逃。

這一戰,勝負已分。

******

城外的戰況,北樓的契丹貴人都看到了。

說實話,有些驚人。

出戰的三千騎,似乎損失了五六百。主將婆閏被生擒,剩下的兩千人大半潰散,如今只剩數百忠勇之士,仍在與夏兵廝殺。但他們已經不敢當面對衝了,而是遠遠兜着圈子,你射死我一人,我射死你一人,慢慢消耗。

但隨着夏兵憑藉着人數優勢,從其他方向包抄而來,這部分人也堅持不住了,紛紛作鳥獸散,潰得四面八方都是。

“唉!”不知道是誰,發出了沉重的嘆息。

這聲嘆息很低微,但卻如重錘般敲打在衆人心底。每個人的臉色都不好看,都對未來產生了巨大的悲觀之情。

述律平靜靜地看完了整場戰鬥,直到最後一名屬珊軍的騎兵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線上之時,她才收回目光。

她冷靜地評估了下雙方的戰鬥力,知道了雙方的優劣,暗暗思索接下來該如何改變屬珊軍的訓練模式。

屬珊軍並非一無是處,他們的騎術很好,箭術也上佳,遠遠兜圈子射箭時,並沒有太過吃虧。或許傷亡還是比夏人大,但已經沒有直接對衝時那麼嚇人了。

如果要與夏人拼,這是唯一的辦法。

今後得想辦法給他們弄更好的裝備,增強一下近戰搏殺的訓練。脫產訓練的時間也要加長,最好能完全脫產。

阿保機曾與她聊過未來的暢想,如果吞併渤海國,再征服西邊、北邊的部落,就建立一支五萬人的常備軍。而人口增長、牲畜孳衍之後,甚至可以擴大的十萬。

如果全面佔領幽州,規模可繼續擴大。

這樣一來,他們就有了與中原全面抗衡的本錢了。

還沒輸,還有機會!

述律平擡起頭來,想要說些什麼。而就在此時,城內漸漸響起了接二連三的哭聲。

衆人臉色一變,立刻遣人去查探,同時側耳傾聽。

原來是屬珊軍的家屬。

他們爲城外的家人痛哭,爲失去的畜產痛哭,爲即將到來的命運痛哭……

述律平冷哼一聲,帶着人手下了城樓。

大街上響起了雜亂的腳步聲,間或夾雜着怒吼與質問。不一會兒,兵刃交擊聲和慘叫聲也接二連三響起。

“反了!反了!我等本就不是契丹,何必爲人賣命?”

“別攔着我,我要出城看我妻兒。”

“渤海人、室韋人、烏古人、韃靼人、霫人,別爲契丹賣命啦!”

“述律部的勇士們,你等本爲回鶻,緣何爲契丹廝殺?別執迷不悟啦。”

“大勢已去。夏軍四十萬騎東進草原,大部隊還在後面呢。我們連先鋒都打不過,不如降了。”

“夏主寬仁,降者無罪。若能擒住契丹貴人,還能立功。”

述律平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這是她最擔心之事。

城外的牲畜眼看着成了夏軍的戰利品,出城廝殺又大敗,那麼還有什麼好堅持的?真等夏軍主力過來,怕是全城人都要死光。

城內的混亂愈發嚴重。

述律平曾經從奴隸中精挑細選的“精於技擊”之士,如今彷彿成了他的催命符。猝然倒戈的他們殺向隊伍裡的契丹人、回鶻人,已然佔據了上風。更可怕的是,很多回鶻述律部的人也參與了叛亂,他們在一些人的帶領下,快刀斬亂麻搞定了不願投降者,直奔這邊而來。

領頭一人十分驍勇,所到之處,述律部的勇士呆了幾呆,竟然束手就降——嗯?

“敵輦?果然是你?”述律平停下了摸向腰間的手。

蕭敵魯面有愧色,道:“月理朵,事已至此,除了投降已別無他途。”

“阿古只呢?”述律平鎮定地問道。

“他在懷州,當上了司農寺司竹副監,還是個八品官呢。”蕭敵魯說道:“早降過去的,都能當官。就連耶律滑哥那等人,也是昌平湯丞,正兒八經的官人。晚降的,可就不一定有官做了。”

“我早就聽到了風言風語,說你潛回來了。”述律平自嘲一笑,道:“以爲憑着兄妹之情,你早晚會回心轉意。沒想到,關鍵時刻,背叛我的竟然是至親之人。好啊,好得很!韓知古、韓廩也被你放出來了吧?這些時日你躲在哪裡?你不用說,應該是拔裡你們幾個庇護的他吧?”

蕭敵魯身後的幾名述律部酋豪面有慚色,盡皆低頭,不敢看她。

“好啊,都是賊子!”述律平儘量忍住了眼淚,她不想在任何人面前顯示自己的軟弱。

“得罪了,妹妹。”蕭敵魯示意了一下,幾名健婦上前,把住了述律平的胳膊,拉到一邊。

述律平欲作色掙扎。

“賢妹,侄女、侄兒們我都安頓好了。”蕭敵魯說道。

述律平渾身的力氣彷彿被抽乾了。她順從地被健婦們帶走,再無反抗。

身後的各部貴人、親隨面面相覷,沒一個人敢阻止。

對他們,蕭敵魯就沒什麼好臉色了,只見他大手一揮,道:“全部綁了,開城,請降!”

片刻之後,北樓城門轟然大開,蕭敵魯帶着近千屬珊軍士卒出城。

剛從牢裡被放出來的韓知古轉頭看了看城池,重重地嘆了口氣。

真不怪我忘恩負義,大勢若此,能有什麼辦法?我好歹保全了更多人的性命,屬珊軍將士們也得以家人團聚,這是功德,於心無虧。

他理了理袍袖,大步前出,接洽投降事宜。

第七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八十章 入京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四章 馬政與條件第1022章 朝會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十三章 屈服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998章 應對之策第三十五章 定局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第十五章 消費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1308章 文明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六章 三鬥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一章 機會第1039章 入徐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第八十九章 降人第三十七章 兩路(一)第1310章 驚聞第945章 恐慌感謝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六十章 落幕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1046章 計劃第六十章 朱瑄第四十章 操作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1341章 死穴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二十七章 搶時間第943章 不死心第1050章 豪氣第七十四章 元旦賜宴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二十章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1324章 葬禮與政治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十三章 屈服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三十六章 聲名第959章 班底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七章 安撫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五章 勾連第1271章 郡王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二十章 布子第1203章 兵貴神速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一章 故人第1157章 白登山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二十二章 紮根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984章 東行第三章 好友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四十五章 行賞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六十章 朱瑄第八十七章 特來送君一程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963章 南北衙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一百章 生前事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四十章 拉攏
第七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八十章 入京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四章 馬政與條件第1022章 朝會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十三章 屈服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998章 應對之策第三十五章 定局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第十五章 消費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1308章 文明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六章 三鬥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一章 機會第1039章 入徐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第八十九章 降人第三十七章 兩路(一)第1310章 驚聞第945章 恐慌感謝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六十章 落幕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1046章 計劃第六十章 朱瑄第四十章 操作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1341章 死穴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二十七章 搶時間第943章 不死心第1050章 豪氣第七十四章 元旦賜宴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二十章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1324章 葬禮與政治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十三章 屈服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三十六章 聲名第959章 班底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七章 安撫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五章 勾連第1271章 郡王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二十章 布子第1203章 兵貴神速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一章 故人第1157章 白登山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二十二章 紮根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984章 東行第三章 好友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四十五章 行賞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六十章 朱瑄第八十七章 特來送君一程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963章 南北衙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一百章 生前事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四十章 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