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京東

大順元年十月十八,河西縣。

河西縣隸河中府,但卻在黃河西岸。國朝以來,歸屬也是反覆變更,一會屬關內道的同州,一會屬河東道的河中府,目前由河中佔着。

河西縣,大概在後世大荔縣平民鄉境內,對岸是河中府理所河東縣(今永濟),也是河中鎮的理所。

河西縣東二里河岸邊有關城,曰“西關城”。

河東縣西二里河岸邊有關城,曰“東關城”。

中心河渚之上建中潬(tān)城,與河陽三城差不多的模式。

有浮船造橋,闊二百步許,連接三城。開元九年之前以竹連接,後更爲鐵鏈,以方便南北向的船隻通航,不至於把航運斷了。

河兩岸各置鐵牛四、鐵人四,以固定鐵鏈。每頭鐵牛下方各鑄兩根鐵柱,一前一後,深入地下丈餘。

西關城、中潬城、東關城合起來叫“蒲津關”。

國朝有制,京城四面關有驛道者爲上關,一共六座,蒲津關、潼關各居其一。

而這兩座關城所在的驛道,也是從東面入長安的兩大主幹道。

“趙隨使,此城、此關,明明在河西,爲何讓河中佔着?直如芒刺在背,教人好不舒服。”站在佛塔頂層的邵樹德,指着東面的縣城、關城問道。

“至德元載,朝廷置河中防禦守捉蒲關使。明年,升爲河中節度兼蒲關防禦使,自此沿襲下來。”趙光逢確實博覽羣書,隨便一問,年代都給你說得清清楚楚,不愧是進士。

這不合理!邵大帥怒了。

這麼一個戰略級通道,不應該一人一半嗎?

蒲關三城,駐的全是河中兵,而這裡到長安還不到三百里,你們把聖人放在眼裡了嗎?

“待吾整頓完渭北五州事務,就與王重盈好好說道說道這河西縣的事情。”邵樹德下了佛塔,說道。

“大帥何故戲人!”趙光逢笑道:“朝廷亦不願見我奪佔河西。”

“朝廷還不願我奪佔同州呢。”邵樹德亦笑道。

同州三四十萬人口,放在河北可能不算啥,但在關中,可是一等一的大郡了,目前只比華州稍遜。

得到朝廷詔命後,邵樹德便率主力兼程南下,計鐵林軍萬人、天柱軍七千、飛熊軍萬人、天雄軍五千、義從軍八千,步騎總計四萬人。

攜朝廷給的大義名分,四萬大軍浩浩蕩蕩殺進空虛的同州,七縣之地倒有六縣聞風而降,唯馮翊縣(即同州,今大荔)閉門自守,不降不戰。

讓他去吧!

邵樹德已任天雄軍使臧都保爲清道斬斫使,先期渡過洛水,在南岸紮營屯駐。

自領中軍主力沿着黃河南下,進佔河西西面不到三十里的朝邑縣(今大荔縣朝邑鎮)。

“叛將郝振威圍攻華州十餘日不克,今用何策破之?”前往朝邑的路上,邵樹德問趙、陳二位幕僚。

“大帥擬定之策可行。”陳誠首先答道:“主力圍同州,臧軍使所部在洛水南岸紮營,令郝振威以爲我軍要與其決戰。”

“他若想來決戰,某求之不得。萬餘疲兵罷了,吾自可一戰破之。”

邵樹德讓人攤開地圖,仔細看着同、華二州的山川地理。

郝振威沒能在半路一舉全殲王卞所部,就已經失敗了一半。

王卞帶着邵樹德借給他的五百騎一路狂奔回華州,後來又陸陸續續回來了兩千敗兵。華州城內還有一千州兵,他就靠着這三千五百人,再徵發民壯,死死守到現在。

郝振威也不過萬餘人,頓兵於華州城下,攻得十分困難,走的話又捨不得,當真是進退維谷。

更糟的是,他已經被朝廷褫奪一切職務,傾巢而出後,空虛的同州七縣也丟了六縣。面對這樣一個局面,易地而處,邵樹德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或許只有死中求活,快速返回同州,與城內守軍裡應外合,大破朔方軍主力。

說起來好像有點玄幻色彩,但這確實是他唯一的辦法了。

“大帥用兵,一貫給人的印象是持重而行,穩紮穩打。如今擺開的架勢也是如此,主力圍攻同州,洛水南岸亦遣一軍紮營屯駐,可謂穩妥無比。”趙光逢笑道:“鐵林軍、義從軍、飛熊軍過兩日便全數出現在同州城外,而天雄軍五千步卒亦在洛南監視,唯獨少了天柱軍……”

“騎卒盡出,務必擴大搜索範圍,不能讓賊軍靠近同州,不得令其知曉我軍虛實。”邵樹德下令道:“沙苑監先拿下,園中應有各鎮進獻的馬匹,先給飛熊軍配上。等打完這仗,再賠給朝廷。”

沙苑監屬太僕寺管轄,是朝廷設在關中的一個牧監,位於同州城南。本來是育馬場,但現在已退化爲“食品基地”,養了不少牛羊,供朝廷宴會、祭祀及尚食局取用。各鎮進獻的牲畜,大部分都寄養在此處,定期送往長安。

******

華州城外,郝振威安坐不動,看似氣定神閒。

“大帥,吾等家眷皆在同州,若被邵賊所執,軍心士氣可就要崩潰了。”郝振威雖已被褫奪一切職務,但同州軍中仍以鎮國軍節度使相稱。

“邵賊十萬大軍圍同州,而城內不過兩千五百兵,縱發丁壯入伍,亦不可能持久,大帥!”

“他哪來的十萬大軍?頂多五萬。”

“便是五萬軍圍城,日夜攻打,能守多久?”

“他真的要攻同州?”

“那還有假?有從北邊過來的求援信使,言邵賊在朝邑、韓城、白水、郃陽等縣大發民壯,徵集糧草,全數送往沙苑監。”

“西邊的奉先、美原、富平、潘縣確實也在徵集民壯、糧草,打算渡河送到同州城下。軍中游騎遠遠看過,民壯隊伍一望無際。”

“搞這麼大的陣仗,這是鐵了心要攻破同州。”

“大帥,再不想想辦法,同州一丟,軍中就要有人與邵賊暗通款曲。”

“啪!”郝振威用力一拍案几,止住了部將們七嘴八舌的議論。

小看了此賊!郝振威心中有些煩悶。

用兵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喜歡以勢壓人,以強擊弱,以多打少。

即便雙方兵力相仿,此賊也要用各種下三濫的手段削弱對手士氣,動搖其軍心,待其戰鬥力與全盛期比大幅下降時,再以雷霆萬鈞之勢決戰。

要是當初在朔州一刀斬了他就好了!也不會有今日之煩惱。

郝振威站起身,掃了眼諸將,大部分都是當年跟隨他從豐州南下的親兵親將。

邵賊這人其他不論,爲人還是夠仗義的。衆人失陷在天德軍城的家眷,他都一一放歸,聽聞被俘的將帥,亦可活命。

此人之胸襟,確實可以,不是那種睚眥必報的小人。

“如今這個局勢,想必諸位也清楚了。利速決,不利久戰。”郝振威說道:“邵賊打了十年仗,某就沒見他玩出過什麼新花樣,這次想必又是以同州爲餌,誘我前去,然後數萬軍齊出,以逸待勞,擊我一萬疲兵。”

“此人用兵,極重‘勢’。”郝振威一邊回憶,一邊道。

孫子曰:“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以目前的局面來看,邵樹德確實已經營造出了一種勢:一、四萬大軍,士氣高昂,訓練有素,其勢泰山壓頂;二、圍攻兵力薄弱之同州,同州軍家眷皆在城內,提心吊膽;三、有朝廷大義名分,周圍各縣不是望風而降,就是非常配合,糧草、夫子齊備,已得了人和;四、同州軍上下皆想回援,匆忙趕路,氣力大衰,而朔方軍則以逸待勞……

大音希聲,大巧若拙。

此人,沒有打過精彩至極、妙到毫巔、蕩氣迴腸的戰鬥,但就是能贏。

勢,用到了極致啊。

但這話不能對部將們說,說了喪氣!

本錢沒人家多,“勢”這一方面還如此被動,已經沒有什麼選擇了啊。

郝振威也是老行伍了,他是真的很討厭打這種沒有選擇的仗,但這次不得不打。除非啥也不管了,率軍東奔,投奔王重盈父子或朱全忠。

“這兩日緩緩收兵,擺脫王卞的糾纏。”郝振威終於下了決斷,道:“若其敢出城追擊,咱們正好將其一戰殲滅。若不敢,便北歸,當先擊破邵賊洛南大營,然後趁勝決戰,一舉破敵。”

“此戰,我軍有哀兵之勢。上萬同州健兒,齊心協力,援救家小,定然願意死戰。邵賊當道下寨,看似穩妥,豈不聞歸師勿遏?”郝振威大聲道:“優勢在我!”

諸將臉上的表情精彩至極。

大帥就是大帥,這麼一分析,聽起來確實有幾分道理。

罷了,只要軍士們信就行了,願意死戰,總比一潰千里要好。如今這個鳥樣,確實沒別的選擇。

衆人你看我,我看你,總覺得他們中已經有人與邵賊暗通款曲了。

“此戰,有進無退,有我無敵。”郝振威道:“明日便將賞賜發下。”

“大帥英明!”諸將齊聲道。

郝振威滿意地看着衆人,心中卻在想着:今晚就派出使者前往河陽,請附於朱全忠。關中幾乎全是邵賊的人,勢單力孤啊!

第十七章 石橋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二十二章 上元喀喇汗王朝來歷第五十一章 賊氣已墮第四十三章 風暴第八章 暗流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1008章 共贏第六章 監軍使第六十八章 汗王第1010章 嘗試第二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十章 狼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六十一章 淮南行之二第十章 燃燒的大寧第1122章 錢氏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991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八十四章 慕闍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三十七章 何處可之?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五十章 大計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1000章 不勞相送第十章 謀劃“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十四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二)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960章 火熱第114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七章 用人第八章 蕃兵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三十三章 南原與舊人第1225章 新土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1102章 待賓館第一章 機會第九章 焦躁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1180章 走也!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六章 新風俗第1130章 心思第七章 三北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1076章 罪人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三十二章 傾國之師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四十三章 李朱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十章 大場面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1212章 李遁第1215章 動身北上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四章 鐵盤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1070章 歸期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十五章 出招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三十章 青唐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
第十七章 石橋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二十二章 上元喀喇汗王朝來歷第五十一章 賊氣已墮第四十三章 風暴第八章 暗流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1008章 共贏第六章 監軍使第六十八章 汗王第1010章 嘗試第二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十章 狼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六十一章 淮南行之二第十章 燃燒的大寧第1122章 錢氏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991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八十四章 慕闍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三十七章 何處可之?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五十章 大計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1000章 不勞相送第十章 謀劃“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十四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二)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960章 火熱第114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七章 用人第八章 蕃兵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三十三章 南原與舊人第1225章 新土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1102章 待賓館第一章 機會第九章 焦躁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1180章 走也!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六章 新風俗第1130章 心思第七章 三北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1076章 罪人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三十二章 傾國之師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四十三章 李朱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十章 大場面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1212章 李遁第1215章 動身北上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四章 鐵盤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1070章 歸期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十五章 出招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三十章 青唐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