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浮樑

饒州浮樑縣外,密集的馬蹄聲傳來,經久不息。

“閃開!”衝在最前面的數騎奮蹄疾馳,騎士手中的馬鞭高高揚起,口中呼喝連連。

“呸!”劉三斤吐出了嘴裡的泥點子,神情頗爲不忿。

他是饒州州兵隊正,奉命前來浮樑縣維持秩序。至於原因麼,當然是恭迎聖駕了。

饒州總共只有兩千州兵,就派了一千五百人來浮樑縣,可謂主力盡出。

自來到浮樑縣後,地方上竭力供應,態度十分謙卑,讓他們依稀想起了當年武夫當國的美好時代。

不過,在聖駕離饒州越來越近後,他們的美夢就醒了。

狗日的飛龍軍,實在太過驕橫,馬蹄濺起的污泥將他們的軍服都弄髒了,而且神情倨傲,馬鞭能直接戳到你臉上,動輒破口大罵。

但平日裡在饒州神氣十足的他們卻只能生受了。

飛龍軍這支部隊,真的是惡名昭著。

河南、淮海等地的百姓,至今仍記得他們做下的種種惡事,提起飛龍軍就直搖頭,幾乎快把他們和蔡賊相提並論了。

你別說,飛龍軍裡還真有不少來自陳許蔡唐申光等州的士卒,戰鬥力又十分強勁,這幾年破高昌、克疏勒、戰波斯、擊北庭,無役不與,戰鬥經驗還十分豐富,不驕橫就怪了。

“飛龍軍就這德行,別輕舉妄動。”營副將鄭大郎匆匆忙忙走了過來,低聲吩咐道。

“遵命。”饒州州兵齊齊應道。

劉三斤暗暗嘆了口氣,我也就是嘴上罵兩句,真動手誰敢啊?

想當年——唉,不提也罷,十萬大軍直接能被周德威幾千人幹碎,還有什麼好說的!

這飛龍軍看樣子比晉兵還兇,惹這幫兇神幹啥?有那工夫,不如回家欺負山匪水賊去,興許能從賊巢裡掏點財貨出來——去年年底,他們與東面的歙州州兵聯手,剿滅了一個流竄於兩州交界處的山賊巢穴,繳獲茶葉萬餘斤,大家都分潤了不少好處。

前陣子,浮樑又有茶商通報匪情,大夥摩拳擦掌,正準備出動呢,結果一聲令下,直接被調來驛道附近,維持秩序。

說白了,就是提前過來布控周邊,別讓不開眼的賊匪衝撞了聖駕,到時候顏面上不好看。

馬蹄聲愈發急促,一直到午後,才稍稍止歇。

劉三斤無聊地數了一整天,大概過去了三千人、六七千匹馬。

這可真是大場面了!

如此豪奢的部隊,南方真是難得一見。

而且這他媽的還不是騎兵,而是重甲步兵,人人挽得強弓,攜帶甲冑及好幾樣長短兵器,騎馬純粹就是趕路罷了。

遙想當年鍾氏江西時代,騎兵都是寶貝疙瘩,馬兒平時都捨不得騎的,還用精料餵養,吃得比人還好,就這樣也只維持了三四千騎兵的規模,人手更是隻有一匹馬。

但今天一上午就過去了近七千匹馬,看那油光水滑的神駿模樣,着實讓人羨慕。

這就是禁軍啊。

與他們一比,饒州州兵簡直就是叫花子。劉三斤自忖,如果有人作亂,想要拉上他的話,趁早一刀捅死他——媽的,你想死,別連累兄弟們。

申時初刻,又是一大波騎兵涌來,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頭。

“銀鞍直的。”鄭副將低聲提醒道:“這個比飛龍軍客氣點,但更不好惹。”

劉三斤神情一凜,默默看着從驛道上一閃而過的騎士。

嚴格來說,這些人不是騎兵。全天下的武夫都知道,銀鞍直是天子親軍,全軍近萬人,人手一套冷鍛鋼甲,全員精通騎戰,也擅長步戰,一人三匹馬,曾在河南、河北戰場屢破敵軍。

最出名一次,應該是在定州城外,摧枯拉朽一般擊潰義武軍,讓人膽寒無比。

不過他們也好些年沒出手了。聽聞打波斯時上過陣,就是不知道打得怎麼樣。

當然,他也不敢對銀鞍直有什麼意見。

這種部隊,都是蒐羅的全天下的精兵強將,肉袒衝鋒都能把他們擊潰,更別說披上鋼甲,拿着重劍、長柯斧了,那是要把人剁碎啊!

“禁軍浩浩蕩蕩過兵,從南京一路走到洪州,沿途招搖過市,聲勢煊赫。這一路走下來,什麼腌臢心思都沒了,聖人他老人家真是……唉,那個詞怎麼說來着?”

“不戰而屈人之兵。”

“對,就是這個。他奶奶的,這幫人太囂張了,讓人心裡發毛。”

“我估摸着,每個人手底都有人命。”

“多半是了,沒殺過人,哪來這種殺氣。”

“都閉嘴!”鄭副將低斥了一句:“過了一整天的兵,你看到人家交頭接耳、互相說話了麼?就你們這吊兒郎當的樣子,再練十年都打不過人家。待此番回營,得狠狠操練一下你們這幫兔崽子。”

衆人訕訕而笑,閉嘴不語。

劉三斤也不說話了。這一整天,盡受打擊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回去後也是一筆談資啊。喝酒閒談之時,和相熟的人吹吹牛,講講禁軍都是怎樣一個三頭六臂的模樣,一定能把那幫兔崽子都唬住。

江西近四十年來,只吃過幾次兵災。

第一次是黃巢大軍從南向北過境,打穿整個江西。

第二次是孫儒殘部劉建鋒、馬殷等人從東向西,二度打穿整個江西。

第三次是楊吳大軍進攻江西。

第四次就是王師從北向南,第三次打穿整個江西。

草!

各路人馬進進出出,不把我們當人是吧?

算了,老實給朝廷提供錢糧好了,少受點兵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要緊。

太陽漸漸落山,東邊的驛道盡頭,又衝來一批宮廷侍衛,直接把他們這些州兵給趕到了三百步之外。

聖駕抵達了浮樑。

******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下過雨的泥地上,饒州及浮樑縣官員、耆老們跪拜於地,齊聲賀道。

“免禮,都起來吧。”邵樹德從馬車上下來,雙手虛扶道。

衆人紛紛起身。

大軍過境的聲威,他們也看到了,而且比州兵們看得更清楚,更直觀。

南征北戰一統天下的大夏禁軍,果然威武,讓人生出一出莫敢阻擋的無力感。

他們都是聰明人,知道聖人帶着幾萬大軍巡視江西的意圖。但看穿又能如何?你不還是生生吃下這一套?

走了這麼一圈,二十年內江西不會有任何反意。至於二十年後嘛,大夏正統深入人心,那時候甚至無需出動大軍宣示兵威了——這就是陽謀,邵樹德堂堂正正,就玩這個,你服不服?

“浮樑,久仰大名了。”邵樹德看着左近的茶園、商埠,笑吟吟地說道。

白居易一句“前月浮樑買茶去”,就已經點明瞭這個堪稱南方最大茶葉集散地的商埠的地位。

產自江西、宣歙等地的茶葉,莫不在此集中,然後分銷至各處。

產量巨大,客流量巨大,提供的稅金自然也十分龐大。

江西,確實開發出來了。在這件事上,有唐一代三百年是出了大力的,這是歷史功績,毫無疑問。

宮人們獻來了幾團茶葉,邵樹德拿起看了看,甚至輕嗅一番,非常滿意。

“去年浮樑縣榷茶錢幾近三十萬,朕聞之也十分驚訝。”邵樹德將茶團放回托盤內,說道:“天下榷茶錢總共才百五十萬緡,浮樑一地就佔了兩成,不簡單啊。”

隸屬稅務監的浮樑榷茶使立刻說道:“天下安樂,方能有此盛景,此乃陛下豐功偉績。”

邵樹德擺了擺手,沒說什麼。到處都是馬屁精,不過他也很受用就是了。

“同光八年(923)是新稅制改革第一年,爾等宜勉之。”邵樹德鼓勵了一句。

“臣遵旨。”

“一切按規矩來,不得橫徵暴斂。”邵樹德叮囑了句。

“遵旨。”榷茶使汗顏。

他聽出了聖人的意思,剛想今年怎麼多收點稅,在聖人面前搏個頭彩呢,結果就被敲打了。

邵樹德笑了笑。

今年榷茶錢肯定是要比去年多的,但多到什麼程度則不好說。他也不想給底下人太多壓力,剛纔那番話說出來後就有點後悔了,於是補救敲打了一番。

浮樑茶市這種經濟商品的大型集散地,向來是國庫的重要稅收來源。涸澤而漁是不行的,只會讓稅款越來越少——一旦茶商們失去信心,分散至各地交易,反而不利徵稅。

之前在宣州的時候,他鼓勵當地建成宣紙、毛筆的集散地——其實已經是了——規模越大越好,最好做到全國第一,讓稅務監在當地單獨開個分院,一如浮樑茶市。

而在南京那邊,離開前他與五郎好好談了談,讓他別試圖與揚州爭奪胡商了,儘可能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

也不用侷限於什麼商品,能做什麼就什麼,一種不行就兩種,兩種不行三種……

長江沿線,越來越顯露出財賦重地的崢嶸氣象了。

聽聞荊州那邊興起了個全國規模最大的藥材集散地,稅務監都去開分院了。

襄陽水陸要衝之地,坊市的規模也一再擴大,交易金額屢創新高——好吧,這個是在漢水流域。

總之,因爲氣候、地理等因素,長江流域的優勢開始慢慢增大。

邵樹德絲毫不懷疑,在他建立的大夏朝存續期間,南方人口、經濟會逐漸超過北方。

這是歷史的必然,端倪已經初步顯現。

“讓榷銅使過來見朕。”他舉步向前,來到了茶市內,吩咐道。

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1024章 造勢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1078章 秉政第八十章 躺平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五章 大江第四十章 班底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1167章 賞雪第1140章 動真格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十八章 東出第三章 輿圖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272章 歸心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二章 城傍第940章 邢、魏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1114章 屠夫第十三章 面聖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十三章 啓行第十六章 人口與土地第五章 巡第十四章 全忠第1295章 見微知著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四十二章 亂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六章 三鬥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1237章 講究人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十三章 就緒第三十三章 平亂?第1313章 奔喪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十四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二)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1274章 富貴人家第1122章 錢氏第987章 海港第六章 三鬥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十四章 善後與學生第六十章 登高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十四章 勢第1107章 參詳第二十九章 時至則行第962章 樞密使第1308章 文明第十七章 山民第1327章 杜光乂
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1024章 造勢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1078章 秉政第八十章 躺平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五章 大江第四十章 班底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1167章 賞雪第1140章 動真格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十八章 東出第三章 輿圖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272章 歸心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二章 城傍第940章 邢、魏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1114章 屠夫第十三章 面聖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十三章 啓行第十六章 人口與土地第五章 巡第十四章 全忠第1295章 見微知著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四十二章 亂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六章 三鬥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1237章 講究人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十三章 就緒第三十三章 平亂?第1313章 奔喪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十四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二)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1274章 富貴人家第1122章 錢氏第987章 海港第六章 三鬥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十四章 善後與學生第六十章 登高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十四章 勢第1107章 參詳第二十九章 時至則行第962章 樞密使第1308章 文明第十七章 山民第1327章 杜光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