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海港

第987章 海港

其實淄青這一片的海港還是很多的。

這裡說的淄青是元和削藩前的大淄青鎮,海港主要集中的青、萊、登、密、海五州。

就密州而言,主要是通往南方及新羅的貿易航線。

準確地說,船隻靠泊及起航有兩個位置,一個是大珠山附近的駁馬浦,位於諸城、即墨兩縣交界處。

這個港口不但南通海州,也有通往新羅的航線,當地甚至還有新羅村,僑居着不少新羅人。

密州另一處港口是勞山(今嶗山),亦爲海船停泊、修造、貿易處。玄宗世,方士姜撫以仙人不死術惑世,事敗,請採藥勞山,遂逃去——很可能乘船跑路了。

五代年間,兩浙錢氏藉着向中原進貢的名義,在青州、密州港口從事走私貿易,獲利頗豐,當時貿易的港口已逐漸轉移到板橋鎮(膠縣境內)。

總而言之,其實就是膠州灣內的一系列港口。這個天然良港,在中國北方是非常少見的。

海州其實就是後世的連雲港,也是北方一大良港。但就此時的地位而言,仍然不如密州。

登州最重要的港口有兩個,其一是登州城北一里的蓬萊鎮,向爲北通新羅、渤海的主要貿易港口。

其二是文登縣東南百里之赤山浦,由浦東南的莫邪島出海,得好風三日即抵新羅。

赤山浦、莫邪島就在今榮成境內,是新羅官方使團、私人商團的重要進出港口。

“就此時而言,赤山浦的繁榮遠勝蓬萊鎮?”邵樹德對登州海貿不是很瞭解,初聽到時有些驚訝。

“回殿下,赤山浦人煙輻輳,商貿茂盛,船隻修造、貨物往來,遠勝青州,而青州又更勝登州。”說話之人的身份很有意思,名叫王師魯,王師範之弟。

他在長安待得沒意思,便在求得兄長默許之後,跑來了洛陽,死乞白賴要爲夏王做事。恰好邵樹德也想要一個熟悉淄青的顧問,於是便同意了,將其編入銀鞍直,一起來了登州。

王師魯所說之事確實挑戰了邵樹德的固有印象。

明代登州港的繁盛太耀眼了,沒想到此時海貿生意最盛的是青州及赤山浦,而不是登州城。

“赤山浦強在哪裡?”邵樹德問道。

“殿下,朝廷使臣入新羅,多由此浦出航,新羅人入境,亦多在此地上岸。”王師魯說道:“登萊二州南側海岸,及密州、海州緣海地帶,新羅人極多,當地百姓亦擅航海。而此四州緣海地帶,若說哪裡新羅人最多,便是赤山浦了。浦有一寺曰法華院,俗稱新羅院,新羅人張保皋所建。寺廟有田,歲收數百斛,專供新羅僧衆。寺內有僧三十餘人,法會時衆聚至數百。”

話說這個張保皋也是個奇人。憲宗元和年間,他與同鄉鄭年二人熟習武藝,據說在新羅打遍各地無敵手,但由於出身低微,得不到機會,於是兩人乘船來了大唐,加入武寧軍,當了大唐武夫。

他倆的武藝確實不是吹的,在徐州也是首屈一指,慢慢積功升至偏裨將校。

後來,張保皋聽聞淄青鎮的登萊二州有人販賣新羅婢,從事人口貿易,數量還非常大。於是離職回國,利用武寧軍將官的身份上書新羅哀莊王,得到了一支萬餘人的軍隊,專門在沿海地帶打擊人口販賣,再加上大唐也下了新羅婢禁令,於是這種罪惡的貿易便慢慢銷聲匿跡了。

當然,張保皋的下場不太好。

他的出身太低了,如果不到徐州武寧軍鍍金一番再回國,估計一點機會都沒有,最後也在新羅貴族的敵視下被殺了——那是一個腐朽無比,已走向滅亡的王朝。

“光新羅僧就有數十,那麼到底有多少新羅人?”邵樹德問道:“文登縣戶籍上人口很少……”

“回殿下,新羅人之數目,實難統計,亦未入戶籍黃冊。”王師魯道:“新羅王專門派了賣物使常駐赤山浦,徒衆逾萬。幕府亦在赤山浦常設勾當新羅所,遣一押衙常駐,管理文登縣新羅民戶之事,主要是爲了收稅。上次契苾將軍攻登州,新羅人還徵集了千餘丁壯,打算救援登州來着,行至半路,聽到的都是敗仗消息,於是又跑回去了。”

邵樹德大笑,道:“僑居新羅民衆,儘快點計清楚。那個什麼賣物使,讓他來見我。對了,赤山浦可有船隻修造場所?”

“自然是有的。”王師魯說道:“工匠主要是新羅人,亦有日本人。”

臥槽!邵樹德感覺自己是個從西北山溝溝裡出來的土包子,對外界太不瞭解了。而淄青節度使李唐賓,唉,常年在外打仗,估計對地方上也不太清楚,基本都是刺史自治了。

“新羅院相近有天門院、赤山院,僧衆有曾至日本者,日本亦有僧人來此寺廟。開成四年(839),日本國有使者運七十斛米來朝貢,也是在此上岸,但日本人不及新羅人多。”王師魯說道。

“哦?何也?”邵樹德問道。

“因爲新羅人勢大,日本商人便是想售賣貨物,也得看新羅人答不答應。一般而言,日本貨物多由新羅人轉售。”王師魯回道:“日本、新羅皆小國,但小國也有強弱之分。目前看來,似乎日本不及新羅。”

邵樹德點了點頭。

王師魯不知道日本、新羅的實際情況,他只是依據登州境內新羅人的強勢來判斷,自然失之偏頗。

“新羅、日本貨物,年售幾何?”邵樹德問道。

“不知。”王師魯尷尬道:“勾當新羅所每年繳錢兩萬緡,歷來如此。”

真要收關稅,肯定不止這麼多。兩萬緡就是一個固定數額,定然嚴重失真。

邵樹德以前覺得淄青兵“沒有骨氣”,“不夠死硬”,太乖了一點。現在覺得,如果淄青武夫也像魏博武夫那麼跋扈的話,赤山浦的海貿生意多半做不下去,新羅商人的貨物早就被搶光了。

這樣也好,以後總是要對外做生意的,把人全嚇跑了也不行。

“我欲在赤山浦設一新衙門,曰海關,專司徵稅。”邵樹德說道。

海關這個詞不難理解,陸地上的關隘本就有收稅職能,海上當然也有關口了。

國朝在廣州有市舶使,由清海軍節度使兼任。市舶使的職責有三:第一、收稅;第二、採買緊俏貨物,壟斷銷售;三、管理外洋商人進獻的貢品。

這三份職責都很有“錢途”。

收稅主要是下碇稅,沒有明確的稅率,按照唐時阿拉伯商人的記載,一般是十分抽三,也就是30%,比宋代中前期10%的稅率高多了。

第二份職責的收入也相當之高。外洋商品嘛,尤其是香料這些,需求量非常之大,但市舶使會代表朝廷,與外商談好價錢,提前買下,然後批發給大大小小的商人,轉手漁利。也就是說,在一些高價值特殊商品上,只有市舶使有專賣權,其他人只能當二道販子。

至於外商進獻的禮品,主要歸皇帝。阿拉伯人很適應,因爲他們那邊也有這規矩。

“海關只收一種稅,曰關稅。十分抽二,以吸引更多商徒前來做買賣。”邵樹德說道:“赤山浦是第一個設海關的。那個什麼勾當新羅所的衙門我看也沒必要存在,裁撤算了,人員堪用的併入海關及文登縣,不堪用的打發回家。”

王師魯聽了,內心之中毫無波瀾。和他沒啥關係了,裁撤就裁撤吧。

“僑居之新羅民戶,以往可曾徵稅?”邵樹德看向王師魯,問道。

“不曾。”王師魯答道。

邵樹德點了點頭。

這就還不如廣州等地了,他們可是按兩稅法來的,對僑居大唐境內的阿拉伯商人統計財產,嚴格徵稅。

“登萊密等地,沿海可有盜匪?”

“回殿下,現在少了,以前很多。”

“爲何?”

“還是禁買新羅婢之事。”王師魯答道:“長慶元年第一次禁買新羅婢,長慶三年正月,新羅使臣來後,第二次禁買,自然就沒了。”

長慶元年三月,平盧軍節度使薛蘋奏,應有海賊,掠新羅良口,將到當管登萊州界,及緣海諸道,賣爲奴婢者。

穆宗聽了後,下令禁止買賣。於是公卿將相乃至鄉間土豪,紛紛遣散新羅婢。這些人的日子很不好過,“棲棲無家,多寄傍海村鄉,願歸無路。”

還好大唐百姓對他們還不錯,比較同情,給了一些人道主義援助,不令其餓死。

穆宗得知這種情況後,又下旨:“諸道傍海州縣,每有船次,便賜任歸,不令州縣制約。”

就是讓這些新羅婢搭乘貿易船隻回返本國。

一頭禁了買家,另外一頭再打擊“貨源地”,興盛一時的新羅婢貿易便漸漸消失了。

而伴隨着這種奴隸貿易的結束,海賊也混不下去,日漸稀少,跑去日本那邊打家劫舍了——他們若來大唐,估計也沒啥好果子吃,藩鎮武夫能把他們打哭。

“沒有海賊也好。”邵樹德苦笑了一下。

如果海盜太多,豈不是要建立海軍維持秩序。老實說,他暫時不想花這錢,等過兩年再說。

不過早晚還是要建立的。

聽聞南方廣州一帶是有海賊的,登州、密州沒有,純粹是因爲貿易額不夠大。有些錢,很難省。

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十三章 屈服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二十八章 回軍第九章 西使城第二章 林場第1340章 徵調第五十章 下謀上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1341章 死穴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七十一章 貪婪第五十章 南撤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三十章 末路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八章 蕃兵第十六章 東面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二十六章 重建體系第四十五章 行路第八十四章 選才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二十章 狼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1186章 考試第十三章 心事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八十章 分裂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1193章 蘆臺軍第973章 加速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六章 修武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四章 仙術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1178章 外來戶第四章 掙扎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九章 局勢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1304章 臘日第975章 突圍第二十六章 市井(二)第七十六章 迂迴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1117章 討論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七十四章 大破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六十七章 奔襲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980章 軍事政變第十七章 驚訝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五章 城建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1179章 百態第1216章 撫寧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五十章 肥肉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
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十三章 屈服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二十八章 回軍第九章 西使城第二章 林場第1340章 徵調第五十章 下謀上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1341章 死穴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七十一章 貪婪第五十章 南撤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三十章 末路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八章 蕃兵第十六章 東面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二十六章 重建體系第四十五章 行路第八十四章 選才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二十章 狼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1186章 考試第十三章 心事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八十章 分裂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1193章 蘆臺軍第973章 加速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六章 修武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四章 仙術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1178章 外來戶第四章 掙扎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九章 局勢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1304章 臘日第975章 突圍第二十六章 市井(二)第七十六章 迂迴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1117章 討論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七十四章 大破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六十七章 奔襲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980章 軍事政變第十七章 驚訝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五章 城建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1179章 百態第1216章 撫寧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五十章 肥肉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