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宣州

從南京向西,橫穿當年楊行密治下的宣州、池州兩地,便可抵達江西道東北部的饒州。

五月中,邵樹德在宣州停留數日。

“殺!殺!殺!”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五月十六,隨駕的禁軍將士在宣州城外舉行大閱兵。

這是計劃內的行爲,說穿了其實也沒什麼,就是炫耀武力,宣示軍威罷了。

當是時也,數萬將士在校場上列陣,頂盔摜甲,肅立無聲,然後聽從金鼓旗號,嫺熟地變換陣型,其視覺衝擊感是十分強大的。

六十多歲的邵樹德也騎上了一匹神駿的戰馬,穿着久違的大紅色戰袍,左手執繮,右撫劍柄,自陣前慢慢通過。

所過之處,武夫們紛紛拿槊杆擊地、大劍拍盾,歡呼之聲直衝雲霄。

數萬宣州父老在遠處觀摩。

即便隔了百餘步,依然被雄壯的軍威所震懾。

從戰亂年代走出來的老百姓,別的都不好使,就赤裸裸的武力威脅最好使。

宣州曾是楊吳集團的“陪都”。

楊行密與孫儒決定江南命運的最後一戰,就在宣州進行。

蔡賊連營數十,圍城三重,結果就在五月份遭遇了大洪水,軍營被淹,一片混亂。行密趁勢反擊,不分勝負。關鍵時刻,孫儒病倒了,僵臥營中,無法指揮,最後大敗。

逆天的運氣!

奪得此戰勝利後,楊行密收編大量蔡賊,實力迅速膨脹,並被唐廷任命爲寧國軍(宣歙)節度使,領宣、歙、池三州。

這是楊吳政權的奠基之戰,故宣州極爲重要。行密麾下大將田覠屢次索取宣州刺史的職位,都求而不得。到了最後,不是封給親信大將,就是讓繼承人楊渥前來宣州坐鎮,因爲這裡有特殊的象徵意義。

當然,象徵意義之外,宣州其實也是個財賦重地,長期支持淮軍在西線的作戰。當年楊渥攻江西,就是以宣州爲錢糧基地。

宣州經濟方面的拳頭產品是絲綢——

檢閱完畢之後,輔兵們用大馬車拉來了一車車的絲絹,就地發放賞賜。

當場發實物賞賜,其實已經不多了,軍士們大部分時候拿的都是軍票,回去後再兌現。今天搞這麼一出,其實也沒什麼特別原因,就是邵樹德想再賺軍士們一波歡呼聲罷了。

果然,在看到大量絲綢被拉過來時,武夫們再次以槊杆擊地。

“嘭!嘭!嘭!”的聲音響徹四野,歡呼聲如山呼海嘯一般。

邵樹德在馬背上哈哈大笑。

果然是朕的兒郎!

在這一刻,邵樹德彷彿回到了年輕時意氣風發的歲月。

陣列野戰時,大呼“我逃,請斬我首”的堅毅決絕。

河陰之戰時,數千裡馬不停蹄,抵達戰場後直接投入戰鬥,一戰摧破葛從周的一往無前。

新年之夜,頂着刺骨的風雪,站在隊伍的排頭,大喊“但隨我行”,奇蹟般奪下鄆州的豪情壯志。

……

一幕幕高光時刻,讓他沉醉不已,也讓他成了天下數十萬武夫心中難以逾越的高峰。

這就是馬上天子,無上皇帝。

威望是怎麼來的?其實就是這麼一點一滴積累來的。

太子邵承節其實也有這樣的高光時刻所凝聚的威望。

雖然邵樹德一直批評他莽撞,但他以身爲餌,數衝敵陣,最終大破賊軍的戰鬥,難道不能提升他的個人魅力和威望嗎?

他的百餘里輕兵疾進,繞路偷襲的決定,難道不能增添威望嗎?

他打贏了,這就是硬道理,武夫們就服他這點,不會想其他的。

邵樹德在歡呼聲中回到了高臺之上。

遠處觀摩的人羣見了,紛紛拜倒在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邵樹德得意地捋須而笑。

現在還有誰記得楊行密?還有誰唸叨楊渥?

沒人了。

這裡是大夏的宣州,朝廷威望深入人心,根基日益穩固矣。

******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曾經停滯數年的宣州紡織業再度興盛了起來。

洛陽宮廷之中,年年收得千餘匹著名的宣州紅線毯。

此物精美異常,白居易曾寫《紅線毯》詩稱頌。折皇后一般拿此物賞賜諸命婦,可見珍貴程度——當然,產量也很低,太費人工。

在去年的時候,宣州這邊有人改進紅線毯的生產工藝,令產量有所提高。正旦朝會的時候,宣州朝集使帶來了一千五百匹紅線毯。

邵樹德當時有點懷疑宣州刺史是不是爲了逢迎拍馬而橫徵暴斂了,派了查了一下後,發現一切正常。

此番西巡,又特地過來看了一番,發現確實是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增產後,才最終放下了心。

興許是知道他不好糊弄,興許是怕了他的辣手,總之老老實實的。

當然,這種所謂的政治清明,也有開國沒多少年有關。再往深入點說,其實就是一個官場風氣的事情。

社會有社會風氣,武夫有武夫的風氣,官場也有官場的風氣。

風氣這種東西,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

人類政治中有很多風氣或潛規則是沒法用成文制度來約束的,即便到21世紀依舊如此。

比如鬥而不破這種,有些國家就做得很好,大家都有底線,不會你死我活。

有些國家就做得不好,會把反對派送進監獄。

有的國家更離譜,一片腥風血雨,那樣人人自危,自然幹不成多少事了。

大夏的官場風氣將來會變成什麼樣,沒人敢打包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閱兵發賞,三州府庫爲之一空。”在侍衛幫助下脫去鎧甲的邵樹德嘴上說着,心中卻沒什麼遺憾。

錢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開心最重要——嗯,武夫們開心最重要。

話說這幫武夫從洛陽跟着他東行,隨後一路南下,足跡遍佈直隸、河南、淮海、淮南、江東諸道,過節時都在外地,領點賞怎麼了?

不光領賞,還經常全軍大酺——有一說一,如果把這比作出徵,那麼這種出征還是挺爽的,不用上陣殺敵,就趕路而已,還能時不時吃頓好的,領點賞賜,日子不要太爽。

“陛下,宣州百姓歸心矣。”蕭蘧等人紛紛上前恭賀。

“古有天子出巡之制,四處走走,還是很有必要的。”脫下鎧甲的邵樹德微微有些氣喘,但興致仍然不減,笑着說道。

“陛下聖明。”羣臣紛紛回道。

天子出巡的作用,古書中早就講得明明白白了,用大白話解釋就是:讓天下百姓知道你,加強認同,增加凝聚力。

大夏朝的體制,如果天子想出巡,文官是攔不住的,核心原因是權力結構的問題。

天子有諸宮奴部在,手裡有隻聽命於天子,朝廷無法管轄的直屬人口、武力,有自己人,那就沒人能把他限制在宮裡。

就像滿清皇帝想出巡,文官根本攔不住。因爲真要撕破臉,清朝皇帝有八旗、蒙古爲後盾,可以不鳥你,缺了你們,天下仍然可以運轉,因爲皇帝有獨屬於自己的人才庫。水平可能是低了點,但真有自己人可以用,這就讓皇帝有了議價權。

大夏朝繼任天子會不會出巡,全靠他自己怎麼想了。

“宣州捐獻財貨的富商,名字都記下來,賞個八品勳官,僅及等身。”邵樹德坐了下來,端起面前的一碗茶,輕啜一口後,吩咐道。

“遵旨。”蕭蘧應道。

宣、歙、池三州捐獻財貨的商人不少,大概有二三十十人的樣子,總計捐錢捐物摺合二十萬緡錢。

楊行密辛苦經營多年,一力恢復了宣州久負盛名的紡織業、造紙業、制筆業、採銅業。其中,造紙、制筆規模極大,甚至可以說是南方的中心,再加上便利的交通條件,宣州紙筆、竹木、藥材、茶葉、銅錢、絲綢、瓷器大量外輸,爲這座城市帶來了可觀的財富。

歙州、池州稍差,但也差不到哪去。唐末在此設立寧國軍,不是沒有原因的,這三個州確實有成爲一個藩鎮的基礎——至少經濟基礎是有的,還很強。

宣州的紅線毯、瓷器、宣紙每年都要進貢一批至皇宮,幾乎已成當地“名牌”。

就在去年,宣州方面還在運作,打算讓“鴉山茶”成爲貢品,打破蒙頂、紫筍、陽羨三大名茶對皇宮的壟斷。最終沒能成功。

所謂“鴉山茶”,真名叫瑞草魁,陸羽、杜牧都曾爲其“代言”,品質還是很不錯的。

但品質不錯又有何用?打不進皇宮,無法成爲皇室御用貢品,名氣就要矮人家一截,價錢便賣不上去,銷量也不溫不火。

邵樹德聽聞後,都想收廣告費了。這不就是皇室代言麼?

當然,這只是玩笑罷了,他還拉不下這個臉。

不過,看在宣州商人捐獻如此賣力的份上,他也不吝嗇爲他們的本地土特產打打廣告。

“此茶回味無窮,堪稱茶中之仙品。”放下茶碗後,他讚歎道。

秘書郎韓昭胤會意,已經在腹中構思“小作文”了——當場就編。

蕭蘧在一旁默默看着,笑而不語。

一路行來,他也有些佩服。

江南其實多山嶺,平原不多,且比較細碎,沒法與北方相比。但氣候確實太好了,運輸也方便,竟然讓他們生生開闢了大量財源。

唐時爲了採茶,各個茶園甚至有了專門的“園戶”,規模十分龐大。

戰亂時代便罷了,如今天下太平,園戶、織戶們又開始大量出現,各類商品行銷全國各地,財富緩緩往江南聚集。

伴駕南巡近一年,可算是不虛此行了。

第十三章 談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1005章 合作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十五章 最後一次第948章 壓力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六十八章 銅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1216章 撫寧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一章 機會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340章 徵調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1010章 嘗試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十八章 耐心第1220章 到幽州過年第九章 焦躁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六十一章 淮南行之二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1194章 機會難得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五十章 交易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四十章 咸陽第八十二章 臨別談話階段總結兼感謝第六章 修武第1156章 好消息不斷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1302章 接見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二十八章 不要命!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988章 籌劃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1099章 父老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1233章 臨朔宮第二十四章 約定第114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三十八章 戰略欺騙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989章 試驗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五章 勾連第三十二章 船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1216章 撫寧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十三章 回信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十五章 趙植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二十九章 問對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二十一章 報仇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1067章 交代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二十四章 較勁第六十章 史館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
第十三章 談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1005章 合作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十五章 最後一次第948章 壓力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六十八章 銅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1216章 撫寧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一章 機會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340章 徵調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1010章 嘗試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十八章 耐心第1220章 到幽州過年第九章 焦躁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六十一章 淮南行之二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1194章 機會難得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五十章 交易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四十章 咸陽第八十二章 臨別談話階段總結兼感謝第六章 修武第1156章 好消息不斷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1302章 接見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二十八章 不要命!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988章 籌劃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1099章 父老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1233章 臨朔宮第二十四章 約定第114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三十八章 戰略欺騙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989章 試驗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五章 勾連第三十二章 船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1216章 撫寧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十三章 回信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十五章 趙植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二十九章 問對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二十一章 報仇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1067章 交代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二十四章 較勁第六十章 史館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