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

二月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躬耕表演,其他真沒什麼了。【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帝國已經走上正軌,官員們各司其職,秉承着邵樹德的意志,操持着各種事務。他們都是“熟練工”,只要接到明確的指令,不管幹得好還是壞,總是會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的。

邵樹德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外藩、軍事上面。

前者主要包括對諸內外藩事務的處理,後者主要是整頓禁軍,狠剎歪風邪氣,清理老油子,提高戰鬥力。

相對而言,第一類事務要更輕鬆些。

雲南商社在同光九年二月份正式成立了。還是老規矩,從渤海商社、安南商社抽調人手籌辦。

曾幾何時,渤海商社曾經超配大量人手,爲組建安南商社提供了充足的管理、經營人才。

到了這會,安南商社也超配大量人手,給他們充足的鍛鍊機會,五六年下來,大有長進。於是,雲南商社甫一成立,人員就大部就位了,缺的一小部分,則由老關係戶比如諸葛家、拓跋家、康家、趙家揀選優秀子弟補入,結成利益共同體——渤海、安南、西域、雲南四大商社的中高層,是有可能進稅務監的,說起來也是條曲線當官的路子,由不得不重視。

至於西域商社,因爲業務和盈利的關係,暫時還沒資格超配大量人手,故這次沒抽調他們的人蔘與。

截止同光八年末,渤海商社當年的利潤接近5萬緡,一直在穩步增長着。

與渤海商社的“穩步”增長相比,安南商社的業務則可以用“快速”增長來形容,去年已經突破四十萬緡,讓很多人驚訝不已。就這,還是在支付了大量疫病、海難暴死人員的撫卹後的數字,可見這門生意確實了不得。

西域商社就差遠了。同光四年才第一次盈利,現在也不過五萬餘緡的樣子。

當然,這與其經營模式相關。

這個商社本身像個大包工頭,底下一堆小包工頭,開展商屯之後,產出了不少糧食,資金大進大出,流水做得不小,但其實沒掙幾個錢。

大部分利潤都讓各級“包工頭”及商屯種糧的僱工賺去了,而商社本身還要承擔修建簡易便道、灌溉水渠、儲備倉庫等開銷,若不是抓了不少奴隸種地補貼,多半還處於虧損狀態。

而這,其實也是邵樹德要求他們改革的重要原因。我以爲你是個商貿企業,結果是農業公司?從今往後,西域商社會慢慢增加貿易業務,降低商屯比重。

雲南商社成立之後,嚴格來說與渤海商社有諸多類似之處。

四家商社,各有特點。

安南商社其實九成以上的利潤來自一類商品:香料。

西域商社看着不像商社。

渤海商社經營的產品門類十分龐雜,肉脯、鹹魚、糧食、皮革、珍珠、馬匹、羊毛、藥材、金屬、海獸、鯨製品等等,什麼都有。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你真的很難說到底哪種商品是主流,鯨製品或許金額最高,但也沒法拉開太多優勢,整體呈現較爲散亂的狀態。

而這家商社的人員,也是各家裡面最多的,是安南商社的五倍以上,但利潤卻差人家一大截。

雲南商社註定是小一號的渤海商社。

桐華布、乾果、蜂蜜、藥材、牲畜、香皂乃至笨重的木材——別說天子造宮殿需要到南方選木材,公卿富戶也有這個需求。

另者,聖人想辦法推廣一種名爲“翡翠”的東西很多年了,就連皇后出來打配合,經常賞賜翡翠飾品給命婦們,自己也戴着翡翠戒指。多年下來,慢慢培育出了一定的市場,少府甚至專門培養了十幾名加工翡翠的工匠。

寶州九縣也能從這個人爲催生的市場中獲利,因爲當地真的發現了幾個大小不一的翡翠原石礦、寶石礦。

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很多人是不介意冒生命危險的。寶州那地方雖然被人視爲畏途,但賺錢麼,不搏命能行?出海就不危險了嗎?捕奴呢?都一樣的。

邵樹德也希望雲南商社能重點經營這個買賣,然後通過金錢的力量,驅使無數人自發前往寶州。

去的人一多,環境就會改善。環境一好,死的人就會變少。最簡單的一點,傳播瘧疾的蚊子是需要生活環境的,一般而言,他們只能飛個幾十米,多多改造環境,減少適宜蚊子孳生的環境,是可以有效降低瘧疾發病率的。

就是改造環境本身這個事,確實是需要大量人命來填的。

所以,只能用經濟手段來驅使了。他們是自願去的,勸都勸不回來,朝廷沒有強制移民……

******

“與其他商社不一樣,雲南商社有兩千股。”邵樹德說道。

老實說,有點尷尬。

上個月召見延孫的時候,他一時口嗨,答應賞賜他二百股雲南商社的股份。後來想想,賞賜太重了,延孫何德何能,居然佔20%股份?但所謂君無戲言,說出口的事情,又怎麼能隨意更改呢?邵樹德有些懊惱,懷疑是不是因爲借用了延孫老婆蔡邦氏生孩子而下意識給他補償。

現在回過神來了,決定把雲南商社的總股本從一千股增加至兩千股,具體分配還是之前的原則:稅務監(原來是戶部)、雲南道各佔一部分,地方土豪佔一部分,公開發行一部分。

要的就是一個利益均沾,要的就是結成利益共同體,大家一起發財,不叫誰吃獨食。

與此同時,其他三家商社的改制似乎也該提上議事日程了。

簡單來說,也是增加股本,把更多的人綁上戰車。

以渤海商社爲例,從建極十年開始,今年已是第十五個年頭了。經過十五年的發展,這家商社的分支機構遍佈遼東各地,關係網四通八達,旗下在編、編外及合作人員多達兩萬衆,已經是一頭龐然大物。

十五年下來,有許多爲商社發展立下大功的管理層、土著氏族首領以及地方大族出身的官員。

十五年下來,有些最初圈定的合作對象,其實沒發揮什麼大用。有些被忽視的酋豪,卻給商社帶來了驚喜。

這個時候,再不調整利益分配,很多人就要寒心,商社發展的上限就被固定了。

於是乎,他決定渤海商社總股本擴充爲兩千股,吸收一部分遼東地頭蛇、世家大族甚至是海盜頭子入股——當然明面上身份斷不至於如此,這些海盜頭子在經常活動的地方,一般都有樂善好施的名聲,做了很多善事,聲望較高。

擴股後,渤海商社老股東的權益有所稀釋,但經營權還在內務府手裡,這是寫在渤海商社成立章程裡的,不會改變。

“兩百股值多少錢?”亞隆王府內,蔡邦氏將做好的飯菜一一端上桌,沒廬氏則在一旁斟酒,三個孩子在裡屋玩鬧,真是溫馨的一家人——扭曲又溫馨。

“朕也不知道,總得開張營業了才能清楚。”邵樹德說道。

“亞隆其實比象雄好,扎西德以後有福了。”沒廬氏嘆了口氣,說道。

亞隆海拔沒那麼高,大概三千米出頭的樣子,有些河谷地甚至在三千米以下,農業生產還湊合。此番延孫入京,甚至還進貢了數百頭藏豬、犛牛,畜牧業也不錯。

農牧業條件好了,纔有足夠的人口,才能發展商業。

與之相比,象雄海拔太高,土地太過荒蕪,雖然地域十分廣闊,但人口比亞隆多不到哪去,且大部分還掌握在土邦王公手裡,整體窮得不行,商業發展大受限制。

“這也能攀比?”邵樹德無奈地笑了笑,道:“西域商社也會增資擴股的,朕會給我們的孩子留下點家產的。”

沒廬氏這才笑了。

邵樹德狠狠捏了她一把,沒戴鯨鬚罩的沒廬氏驚呼一聲。

“朕建這些商社,賺錢都是其次。你們這些婦人,真是什麼都不懂。”邵樹德說道。

以龐大的中原消費市場爲根本,通過各個商社,將邊疆地區的商品大量販賣進中原,獲取商業利益。

在這個過程中,中原老百姓獲得了遼東、雲南、安南、西域的商品,提高了生活水平。

遼東、雲南、安南、西域也賺到錢了,同時有物美價廉的中原商品輸入,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有些時候,需求就在那裡,但因爲種種因素,始終無法建立起穩固的貿易。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一種資源錯配,渤海商社之類的機構,就是來打破藩籬,重新優化資源配置的。

這些商社本身,又通過股份來進行利益分配,將各個地區實力最強、最有影響力、最有可能造反的人拉進來,分潤好處。

世間之事,固然不是什麼都要談利益,但確實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點。解決好了利益分配,不知道可消弭多少麻煩。

通過雲南商社穩住雲南的地頭蛇,讓他們分享商業利益,對維穩是有好處的,這在安南商社身上已經得到了印證——參股安南商社的地方土豪們,現在非常認同大夏。

雲南商社的經營範圍並不侷限於雲南道,吐蕃也在其內。

在邵樹德的計劃中,通過商業貿易與亞隆河谷的吐蕃貴族們結成利益共同體,再通過派過去的少量官員整理地方政務,培養親夏官員,最後一步就是駐軍了。

一開始可以少一些,一百人、兩百人就行,理由就是護衛派過去的聯絡大臣。再往後,可以慢慢增多,一步步擴大勢力範圍。

這種和平演變,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亞隆王一定要在政治上可靠,特別是效果還沒顯現出來的初期,他一定要以贊普的身份支持大夏朝廷的各項政策。

邵樹德深知這一點。他現在基本不碰自己的嬪妃了,養精蓄銳之後,就偷偷宿於象雄王府或亞隆王府,爲帝國大業殫精竭慮。

生活還是蠻自在的。

而這樣悠閒自在的生活持續到了三月末,南郊祭天開始了。

()

第二十一章 鳳、樑第1279章 離京第1314章 收服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四十四章 學生第五十一章 圍三闕一第十九章 西行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二十章 戰宥州(四)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二十八章 斫柱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1058章 道第1212章 李遁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1087章 樣板第1144章 蓋牟第十六章 東面第十二章 舊事第八十章 躺平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四章 兵諫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1220章 到幽州過年第七章 處置第五十章 果實第二十六章 大局第三十章 末路第八十六章 委任與動員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1290章 軍不發第五十章 果實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1112章 大至第二十五章 多線(爲盟主Ciaoki加更)第1014章 巡撫使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1088章 天命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九章 西使城第944章 負擔第五章 定策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1265章 韓氏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七章 用人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二十七章 大勢壓人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940章 邢、魏(一)東漢騎兵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1048章 一天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第三十二章 船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1227章 內情第五十章 果實第983章 安全感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1261章 詰問第九十二章 調整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三十五章 淺水原(給盟主徐薇薇996加更)第1314章 收服第1235章 奴部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四章 掙扎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第585章 諸葛古代的騎兵第十章 打法第1211章 止損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1233章 臨朔宮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十五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三)第1315章 各自的選擇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992章 部署第五十四章 濟源
第二十一章 鳳、樑第1279章 離京第1314章 收服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四十四章 學生第五十一章 圍三闕一第十九章 西行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二十章 戰宥州(四)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二十八章 斫柱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1058章 道第1212章 李遁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1087章 樣板第1144章 蓋牟第十六章 東面第十二章 舊事第八十章 躺平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四章 兵諫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1220章 到幽州過年第七章 處置第五十章 果實第二十六章 大局第三十章 末路第八十六章 委任與動員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1290章 軍不發第五十章 果實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1112章 大至第二十五章 多線(爲盟主Ciaoki加更)第1014章 巡撫使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1088章 天命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九章 西使城第944章 負擔第五章 定策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1265章 韓氏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七章 用人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二十七章 大勢壓人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940章 邢、魏(一)東漢騎兵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1048章 一天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第三十二章 船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1227章 內情第五十章 果實第983章 安全感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1261章 詰問第九十二章 調整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三十五章 淺水原(給盟主徐薇薇996加更)第1314章 收服第1235章 奴部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四章 掙扎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第585章 諸葛古代的騎兵第十章 打法第1211章 止損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1233章 臨朔宮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十五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三)第1315章 各自的選擇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992章 部署第五十四章 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