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調整

五月十二,邵樹德在扶溝大會諸軍,重新調整作戰方向。

首先是罷洛陽行營、唐州行營,組建許州行營。

行營都指揮使爲折宗本,領威勝軍、淮寧軍、天德軍、鐵騎軍、定難軍、佑國軍、堅銳軍、河南府州兵,總計不下十萬步騎,主要作戰任務是攻取潁、亳、宋三州,同時給予汴州方向壓力。

土團鄉夫,一律罷遣。等他們趕回家中,差不多可以忙夏收了。

天柱、武威、赤水、天雄、歸德、護國、順義、飛龍等軍,返回駐地休整。從去年正月開始算起,在外征戰快一年半了,再不回趟家也不像話。

武興、固鎮二軍及鎮國軍一部兩萬餘人開往河南,聽候調遣。

鎮國軍本有三萬人,已經調了五千至前線補充損耗,四月底又來五千人,同樣補充戰損,如今還剩兩萬,再調一半,大概剩下萬把人守禦潼關。

從中可以看出,邵樹德帳下輪換的兵力不少,這就是底蘊前線支撐不起太多的人馬,但我換着來總行吧?

另外,他還下令送前線各型馬一萬五千餘匹至廣成澤牧場、一萬匹至龍陂監。一方面恢復這兩個牧場的規模,一方面減少前線糧食消耗。

沙苑監有三萬匹馬,除了還給朝廷的外,其餘兩萬多匹養好膘的馬盡數東調,一萬匹送往廣成澤,一萬餘匹至軍中。

如此一來,虢州、河陽牧場各有馬三萬,廣成澤有馬兩萬五千餘,龍陂監有馬一萬。侍衛親軍將馬匹全部轉交給鐵騎、定難二軍,這兩軍一萬八千人有馬四萬匹,繼續在前線活動。

打了一年多,物資消耗極大,一些州縣百姓也極爲疲敝,急需喘口氣。這時候,自然能省一點就省一點了。

邵樹德自領侍衛親軍萬人坐鎮後方,充當預備隊。

嗯,侍衛親軍已經變成了步兵。不過他們的騎馬本領本來就和鐵騎軍這類職業武人不好比,畢竟是農閒訓練、農忙耕牧的鄉勇。嚴格說起來,他們中步兵的比例很高,雖然步戰本領也不咋地就是了。

當然說他們是鄉勇過分了。真實戰力應該還是比鄉勇強的,與州縣兵一個等級,而且裝備精良,打仗比較勇敢。邵樹德打算親自抓一抓他們的技藝訓練,反正閒着也是閒着。

“我欲籌建濮州行營。”扶溝縣郊外,邵樹德對李唐賓說道:“待亳、宋等州攻下,鐵林軍本月底就會抵達河南,屆時我將這兩萬多人交給你帶到東線,可別出岔子。”

李唐賓一驚,道:“鐵林軍乃大王親軍……”

“他們也該打打仗了。”邵樹德嘆了口氣,道:“再不見見血,就要廢了。趁着這會還有大量積年血戰的老兵帶着,讓新人見識見識什麼是真正的立屍場。”

“鐵林軍、飛龍軍右廂,暫以此兩部爲基幹核心,輔以大量降兵,攻鄆、兗、青三鎮。”

“至於降兵,這次俘獲了不少,超過三萬五千,都是宣武衙兵,戰力不俗。只要解決了士氣問題,他們”邵樹德看了一眼李唐賓,道:“不比你最偏愛的天柱軍差。”

李唐賓背生汗津,不知道夏王這麼說是何意。最近和天柱軍的舊部確實過從甚密,該剋制一下了。

“降兵……”邵樹德翻身上馬,沉吟了一下,道:“我已下令盡數發往汝州整編。至於怎麼個整編法,軍府還在商議。”

邵樹德原本是打算集結十支以上的主力部隊,然後來個全軍大整編,以十餘萬夏軍的體量,消化六七萬樑兵。如今看來,竟然缺少這麼一個契機,降兵也分散在各處,沒法集中。

丁會、郭紹賓二人的部隊是成建制投降,目前也在成建制使用,以後還得想辦法慢慢消化了,不然總是個隱患。

“另者,小心魏博。”邵樹德揚起馬鞭,剛要離開,突又說道:“鄆鎮軍亂,魏博脫不了干係。你去濮州後,多留一份心眼。”

“遵命。”李唐賓應道。

正所謂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羅弘信關鍵時刻反悔,不許樑漢顒率部返回河陽,這態度就很不好。

不過暫時他不是主攻方向。

朱全忠還在垂死掙扎,不足爲慮。下一步進攻方向是鄆、兗、青三鎮,打下這幾處,就全有河南道了。

而且鄆、兗、青三鎮很肥,人口衆多,比關內道、河東道、山南道這些地方強多了,經濟、技術、文化也更發達。三鎮在巢亂以前有十萬出頭的軍隊,這會應該相差不多,也就十幾萬罷了,而且戰鬥力大概率無法和以前比,尤其是鄆、兗二鎮。

吃下這幾處,天下何人能敵?

******

乾寧四年五月十四,楊行密興高采烈地進了安州城。

前前後後打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圍城也好幾個月了,在圍三闕一的攻勢下,終於擊破了這座州城,殺刺史折佑,玉山都指揮使時瓚竄逃。同時,他們還趁勢攻破了禮山關,獲得了進攻大別山北的通道,總之成果還是非常大的。

“安州一下,該殺杜洪這廝了。”

“杜洪沒多少人馬了,安州一敗,他就閉門不出,跟個老烏龜一樣。”

“杜洪名爲節度使,實爲鄂州刺史,他有什麼本事出戰?”

“嶽州也可以趁機拿下。水網密佈之地,正好發揮咱們的水師優勢。北人的水師,五百艘戰船都打不過咱們五十艘。”

“或可過禮山關北上淮西。”

部將們濟濟一堂,七嘴八舌,興致熱烈。

楊行密含笑看着大家,心情也很愉快。打下安州爲第一喜事,經過多年錘鍊,淮軍戰鬥力與日俱增是第二喜事,內部士氣高昂,精誠團結是第三喜事。有此三喜,寧不暢快耶?

“先回師休整。”楊行密笑道:“將士們出戰日久,頗爲想家。至於刺安之人選……”

說到這裡,楊行密掃了一眼堂下。

淮南節度使幕府掌書記高勖,舒州人,有仁者之心,愛惜百姓。

幕府賓客戴友規,廬州人,行軍征戰,出謀劃策,當爲袁襲後第一人。

李神福,洺州人,當年跟隨高駢南下追剿黃巢的北地武人,現楚州刺史,屢立戰功。

李濤,趙州人,幕府衙將,當年跟隨高駢南下的北地武人,作戰勇猛。

袁禎,陳州人,幕府衙將,銀槍都指揮使,高駢舊部。

劉威,廬州人,原本也是一大軍頭,因敗於氏叔琮之手,被貶爲牙校。這次出征,他軍前效力,功勞不小,楊行密還是很喜歡他的。

劉存,唐州人,幕府衙將,驍勇彪悍,每戰克敵,功勳卓著,高駢舊部。

此外還有黃州刺史瞿章,以及黑雲都系統的海州人徐溫、蔡人柴再用、李簡、李厚等。

李濤、袁禎、劉威、劉存、徐溫等人,都是自己比較看重的親信,也是起家時就跟隨的元從老人,可以信賴。

楊行密想了想,道:“以劉威爲安州刺史、團練使,替我守好此六縣之地。杜洪不用擔心,冢中枯骨罷了,須注意者唯折氏父子。”

“大王委以重任,末將感激涕零。”劉威出列,大聲道。

他當過刺史,然後又丟了。安州雖然殘破,但到底也是正州,刺史並不辱沒他的身份,多少人想當還沒機會呢。

“安、黃、蘄三州,當守望互助,據以形勝之地,擋住夏賊兵鋒。”楊行密拋出了他的戰略構想,即以大別山爲屏,擋住申、光、壽的南下之路,安州作爲最西端的據點,襄陽、南陽方向的兵過來,不拔掉是難以安心的,也是重要前哨基地。

至於漢水、長江,楊行密根本不擔心。

北人擅馬,南人擅舟。朱全忠的水師他都看不起,認爲戰鬥力太弱,更別說闢處西北乾旱之地,水師實力更加弱小的夏賊了。

待日後有空拔了鄂、嶽兩州的釘子,溯漢水而上,取了襄陽,局面就更加穩固了。襄陽,是吳地的上游屏障,不可不取。

楊行密在安州佈置爲一切之後,於五月十六日班師。數萬人馬順流而下,檣櫓如林,浩浩蕩蕩,直趨廣陵。

與此同時,朱延壽也退兵了。廬、舒、滁、濠兵各回各州,抓緊時間休整之後,還有下一階段的作戰任務。

而這個任務其實已經開始了,對感化軍節度使張廷範的拉攏,對忠武軍衙將楊師厚的拉攏等等。

楚、泗二州目前也在集結兵力,已得七八千人,此外還徵集了不少土團鄉夫,不日就將北上,搶佔徐、宿二州。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就看你敢不敢幹了。

對東南政權來說,奪取徐州的機會可不常有。而徐州水系四通八達,其實還挺適合舟師發揮作用的,值此夏樑大戰落幕的空檔期,若不取之,或將悔恨終生。

至於說與邵樹德爲敵之事,楊行密並不在乎。攻淮西、鄂嶽就不得罪人了嗎?支持朱全忠錢糧,甚至直接出動舟師相助,就不得罪人了嗎?

想做大事,卻還畏首畏尾,成何體統!

況且,楊行密自覺現在也和以前不太一樣了。經過這幾年的整頓,淮南、宣歙二鎮生產恢復極快,幕府錢糧大增,各支軍隊的戰鬥力也有了明顯的起色。

就拿現在的軍隊和當年與孫儒廝殺時的那套人馬來比,真的強出太多了,可以輕易擊敗當年的自己。

或許,該與朱威、朱瑾、羅弘信、王師範、李克用等人拉一個針對邵樹德的包圍網了。天下紛亂,正是男兒用武之時,壯哉!

(本卷結束)

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三章 上元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1340章 徵調第三章 牛市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八十三章 整軍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1170章 康福第一章 二月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一章 打工皇帝第1084章 框架第1302章 接見第四十八章 操作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999章 思考第1152章 來得有點快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三十二章 關鍵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四十章 你不能殺我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九十章 殷鑑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八章 東行第四十章 大魚第八章 抉擇第四章 州情(一)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十五章 消費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八章 抉擇第1259章 鬼主意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十四章 渭水道第944章 負擔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976章 北上第1266章 土著與移民第三章 兩手抓第二十七章 東渭橋第1115章 處置第976章 北上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二章 包圍網第1314章 收服第984章 東行第966章 更請一分第六十章 史館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三章 輿圖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1072章 隔斷南北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七十一章 集結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四十章 軍心第948章 壓力第十三章 心事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1269章 侄女婿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1105章 定計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二十七章 汝潁路第1005章 合作第三十章 末路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1224章 以禮來降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一章 紅利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1010章 嘗試第1212章 李遁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九章 開刀第1259章 鬼主意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一章 遭遇戰第十五章 百態
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三章 上元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1340章 徵調第三章 牛市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八十三章 整軍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1170章 康福第一章 二月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一章 打工皇帝第1084章 框架第1302章 接見第四十八章 操作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999章 思考第1152章 來得有點快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三十二章 關鍵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四十章 你不能殺我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九十章 殷鑑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八章 東行第四十章 大魚第八章 抉擇第四章 州情(一)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十五章 消費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八章 抉擇第1259章 鬼主意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十四章 渭水道第944章 負擔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976章 北上第1266章 土著與移民第三章 兩手抓第二十七章 東渭橋第1115章 處置第976章 北上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二章 包圍網第1314章 收服第984章 東行第966章 更請一分第六十章 史館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三章 輿圖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1072章 隔斷南北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七十一章 集結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四十章 軍心第948章 壓力第十三章 心事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1269章 侄女婿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1105章 定計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二十七章 汝潁路第1005章 合作第三十章 末路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1224章 以禮來降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一章 紅利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1010章 嘗試第1212章 李遁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九章 開刀第1259章 鬼主意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一章 遭遇戰第十五章 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