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

洛陽還是有一些百姓的,但就分佈來說,並不是狹義上的河南、洛陽二縣,事實上偃師、緱氏、鞏這幾個伊洛盆地內的縣多一些,幾乎佔了原本三萬餘戶百姓的一半。

此外,洛水河谷的長水、永寧、福昌、壽安以及屬於虢州的盧氏,伊水盆地的伊陽、陸渾、伊闕也有一些百姓,都是張全義、胡真時代陸陸續續收攏安置的。

但總體而言,洛陽周邊是精華,其他的都很少,洛南三關以外諸縣,基本可以說是人煙稀少,凋敝非常了。

高仁厚鎮洛,治下不過十縣(含河清)。他不管政務,一門心思發動戰爭,地方上的事務全由封渭主導的文官系統負責。

這是一種高姿態,也是一種政治智慧,可見老高也不是啥都不懂。

邵樹德找人詢問後,得知高仁厚長子已逝,便錄其長孫高銑爲虢州盧氏令。高銑今年才十七歲,去長安考過一次進士,水平一般,沒考上,能當盧氏令,確實是照顧。而且,今後政務上只要不捅大簍子,任用有才能的下屬,還是有極大的升遷可能的。

“大帥,邵州之廢,可需再斟酌一下?”洛水河谷內,跟着邵樹德巡視地方的洛鎮節度副使封渭問道:“五個縣呢,一堆官員調動。”

“無妨。邵州之設,本就爲了戰事服務。而今河洛、河陽戰事已近尾聲,沒必要了。”邵樹德說道。

罷邵州,是他剛下的命令。所轄諸縣,也被重新調整隸屬。

其中,垣、硤石二縣歸陝州,崤縣省入澠池,王屋、澠池二縣歸河南府,如此一來,洛鎮實際轄縣將增加到十二個,有五萬多戶、約二十萬百姓,算是有點模樣了,雖然只有國朝鼎盛時期戶口的一個零頭。

邵州官員,有的到外地任職,有的則調到河南府。邵州是下州,而京兆、河南、太原是府,他們調過來,品級並不會掉。

比如,邵州刺史樑之夏就會調到關北勝州當刺史,勝州現在是中州,故其官職由正四品下變成正四品上。

別駕司馬鄴則升任河南府少尹,由從五品上變成從四品下。

邵樹德賞識的王雍調到河南縣任縣令,由正八品下的畿縣丞,一下子升任正五品上的京縣令,簡直是一步登天,算是農學系統最長臉的一個了,帶動示範作用十分明顯——長安、萬年、太原、晉陽、河南、洛陽六縣,謂之京縣,官階普遍高配。

“大王既有此意,某自然歡喜。”封渭笑道。

他明白,邵樹德給他劃拉的幾個縣,都是近幾年大力發展,編戶了很多蕃人的肥縣。誠然,比起天寶年間,這些縣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都有所不如,但勝在發展快啊,再給他們十年時間,說不定就達到天寶年間的繁榮程度了,畢竟移民了那麼多人,還搞了均田制,農牧並舉,其實油水很大的。

“河南府現在也二十萬人了,好好做。”邵樹德說道:“你看這些地,全都慌着,太可惜。”

他們這會所在的位置是壽安縣(今宜陽縣西),洛水南岸,白居易曾有兩首《壽安歇馬》膾炙人口。

“只要有人,有牲畜,保管整治好。”封渭笑道。

夏軍下一步攻哪裡,現在還是機密,邵樹德沒有說,衆人也只有猜測。但洛陽行營組建消息是貨真價實的,誰都知道肯定要打了,遲早的事。

封渭打算抓緊開戰前最後的時間窗口,討要各種物資、人才,尤其是後者,官員要儘快到任,取代朱全忠時代的舊官員——事實上不少人已經辭官或逃走了。

一旦戰事爆發,河南府肯定承擔出丁的義務,屆時想做事都有點難了。

“抓緊辦事。”彷彿猜中了封渭的心思,邵樹德說道:“這會兵力尚未集結完畢,還有時間。”

順義軍還在新安以西,護國軍還在河陽休整,武威軍亦在河陽充當預備隊,赤水軍在鎮守鞏縣、罌子谷一帶,等待補充戰損,天雄軍則在伊闕關外紮營立寨,同樣在等待補充戰損,兵力集結尚未完成,還有時間。

“河南府丁壯,也要多加甄別。”邵樹德又補充提醒了一句,道:“過幾日,我要放歸起碼四萬土團鄉夫回河陽。待他們忙完春播,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徵召起來。下一階段作戰,河南府至少要出三萬土團鄉夫,春播完畢後集中整訓。”

“遵命。”封渭應道。

河南府百姓是真的苦!朱樑治下要服役打仗,邵夏治下同樣如此,竟是怎麼都逃脫不了兵役。

……

汴州,朱府,一場賓主盡歡的宴會剛剛結束。

嚴可求被留了下來,敬翔作陪,與朱全忠一起談事。谷耊

“淮南那邊,可否加把勁?”朱全忠坐於上首,神色間稍稍有些疲憊,但整體看起來還不錯,似乎並沒有爲洛陽之戰損兵折將而擔憂。

嚴可求不是第一次來汴州了,也不是第一次與朱全忠接觸。上次來是賣茶、賣鹽,買絹帛,順便進行接觸——其實後者纔是主要的。

這次再來,同樣是打着賣鹽的幌子,似乎和上次沒什麼兩樣,但誰都知道,真不一樣了。

“樑王有所不知,越州董昌身邊圍了一羣阿諛奉承之輩,此賊已然想要稱帝。”嚴可求不直接回答,反而談起了另外一件事,只聽他說道:“吳王遣使相勸,然說不動半分。杭州錢鏐,野心不小,與董昌手下幾個刺史暗中聯絡,兩浙局勢風雲詭譎,吳王關注得很,怕是無法在西邊發力。”

朱全忠聽了嘆道:“董昌此賊,真是不可理喻。”

“不錯,跳樑小醜罷了。”嚴可求贊同:“然若浙東諸州爲錢鏐所並,亦非吳王所願。”

朱全忠暗暗踩了下敬翔的腳。

敬翔會意,道:“嚴判官,吳王有雄兵數萬,錢鏐闇弱,遣一偏師即可應付,此不足爲患也。我等皆爲唐臣,董昌跳樑小醜,固然死不足惜,然邵樹德此賊,乃滔天巨孽,篡唐者非此人莫屬,宜共討之。”

嚴可求輕拈鬍鬚,說道:“邵賊欺瞞聖人,侮辱嬪御,與內豎勾結在一起,禍亂朝綱,確乃賊子奸臣。若討之,如何個討法?”

“青州王師範,貞臣也;魏州羅弘信,材臣也;鎮州王鎔,信臣也;荊州李侃,賢臣也;吳王,藎臣也。”敬翔說道:“此五鎮,聯合起兵,滅邵賊易如反掌。如此,可令天下野心之輩收斂,懲惡勸善,激濁揚清,使忠臣義士知勸,亂臣賊子知懼,豈不美哉?”

嚴可求笑而不語。

若這幾個藩鎮能聯合出兵,那纔有鬼呢。縱願聯兵,數十萬大軍盡出,滅了邵賊後,地盤又歸誰?還不是你朱全忠撿走最大的便宜?其他人得到的,可能也就是朱全忠一點口頭上的感激罷了。

甚至連這個可能都沒有,多半會招來全忠的恩將仇報,朱瑄、朱瑾兄弟對此太清楚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邵賊揮師南下,旬日間滅了朱全忠數萬人馬,包括精銳的長直軍,這種戰鬥力,也令天下諸侯感到不安。即便不出兵支持樑人,也不應背後拖後腿,講究點的,可能還會支援一些財貨,鼓勵樑人繼續堅持下去。

“使者回去後,可將實情說予吳王聽。”朱全忠說道:“不能再讓邵賊禍害下去了。我受先帝大恩,出鎮宣武,無日不思報國。今別無所求,唯願海內無賊子奸臣,大唐太平無事,足矣。”

嚴可求聞言肅然起敬,道:“若天下藩帥皆如樑王,則中興有望矣。”

朱全忠含笑不語。

他當然聽得出嚴可求話中帶着點若有若無的諷刺,但他不在乎,面子嘛,算個屁!

雖然一直不願承認,但事到如今,自己騙自己沒太大意思。單靠宣武一鎮,確實很難遏制住夏賊的攻勢了,勢必要找幫手。

其實朱全忠最看好的幫手是李克用。

真的,他最喜歡李克用能與他聯手,哪怕只是暫時聯手。

李克用這人,哪怕以前不懂,現在總該看出來了。他其實沒有太大的野心,對李唐皇室似乎也有那麼點歸屬感和感情。如今邵賊要篡位的消息甚囂塵上,李克用總該有點觸動吧?若他願意出手,則攻守之勢易矣。

唯一的不利,大概就是李克用正在籌備對瀛、莫二州的戰事,短期內抽不開身,但邵賊絕對不會繼續等下去,這是最不利的。

至於楊行密,唉,只是次要選擇罷了。

去年朱延壽大敗,幾乎喪膽。今年又攻安州,看似連戰連勝,但始終攻之不下。最近濠、泗二州又遭到夏賊飛龍軍襲擾,可見實力也很有限。

但沒辦法,如今每一分力量都很寶貴。若楊行密願意調遣數萬大軍西進,猛攻淮西鎮的話,也是件大好事。只可惜他三心二意,如之奈何。

李克用、楊行密、羅弘信三人,是近期對外拉攏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把他們拉到自己這邊來,守望互助,同進同退,如此方有戰勝邵賊的希望。

若不成,萬事休矣。

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三十四章 服不服第1089章 演戲第1007章 天津橋第九章 西使城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十七章 驚訝第二十三章 政策(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1041章 風向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十三章 啓行喀喇汗王朝來歷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三十五章 破賊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1039章 入徐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八十章 躺平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三十一章 除惡務盡第1060章 做事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九章 焦躁第四章 楊朱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十章 燃燒的大寧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八章 紛至沓來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五章 勾連第四十二章 亂第十一章 三地第七十章 加班!第1066章 前程第1181章 泰山宮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十二章 恩德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七章 親朋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六章 茅店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1130章 心思第八十六章 委任與動員第十六章 突破第四十七章 黑手套第1280章 感悟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四十五章 行路喀喇汗王朝來歷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1339章 讓他來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1247章 陰鬱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三十章 憂慮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十八章 入長安(三)第十章 蹲草叢第1310章 驚聞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1056章 態度第十四章 心急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1017章 陣容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二十二章 人心第七章 河陽與柔州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十八章 勸第1308章 文明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二十三章 衝突
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三十四章 服不服第1089章 演戲第1007章 天津橋第九章 西使城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十七章 驚訝第二十三章 政策(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1041章 風向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十三章 啓行喀喇汗王朝來歷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三十五章 破賊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1039章 入徐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八十章 躺平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三十一章 除惡務盡第1060章 做事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九章 焦躁第四章 楊朱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十章 燃燒的大寧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八章 紛至沓來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五章 勾連第四十二章 亂第十一章 三地第七十章 加班!第1066章 前程第1181章 泰山宮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十二章 恩德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七章 親朋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六章 茅店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1130章 心思第八十六章 委任與動員第十六章 突破第四十七章 黑手套第1280章 感悟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四十五章 行路喀喇汗王朝來歷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1339章 讓他來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1247章 陰鬱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三十章 憂慮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十八章 入長安(三)第十章 蹲草叢第1310章 驚聞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1056章 態度第十四章 心急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1017章 陣容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二十二章 人心第七章 河陽與柔州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十八章 勸第1308章 文明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二十三章 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