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蒲縣與石樓

第977章 蒲縣與石樓

永和關之外,渡船一艘接一艘駛了過來。

一整個白天,碼頭處理了十餘艘船隻的靠岸,卸下了近三千斛糧豆。

經略軍派了兩千餘人駐守此處,四處巡視。

從延州渡河來的夫子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幫忙卸糧,一部分修繕破敗的關城。

永和縣的百姓也被徵發了起來,往隰州方向轉運糧草。

現在隰州是整個慈隰戰線的物流樞紐中心,各種物資多運往此地存放,然後再輸往前線。

邵承節站在河西岸的延水關城之上,幾乎要踮起腳來看向東岸。

關城之外,從馬直的軍將們已經圍得嚴嚴實實,邵知言三人跟在世子身後,小心翼翼地看着。

他們擔心,世子一時間興起,就要渡河往東,至隰州永和縣境內,到時候他們是攔呢,還是不攔呢?

“瞧你們那點出息。”邵承節轉過身來,笑看邵知言、邵知行、邵知爲三人,道:“瞭望山川地理罷了,至於這般如臨大敵麼?”

三人同時尬笑起來。

世子你要過河,我們還真不怎麼怕,怕的是你一個人過河啊。

從馬直兩千騎兵,在沒有浮橋的情況下渡河,那要多久?反正一兩天內渡不完,一旦出事,都來不及援應。

“盧都頭與康君立的這場大戰,伱等覺得如何?”邵承節問道。

邵承節的軍事經驗還沒邵知言三人豐富,這話問得有些老氣橫秋,但身份擺在那裡,似乎也沒什麼。

“世子,盧都頭這仗勝在一股巧勁,誘敵深入之策,古來有之。李承嗣上當,全軍覆沒。晉軍聞敗,駭懼惶退,都頭追襲之,收復慈、隰二州,實乃必然。”說的是邵知爲:“但都頭所督各軍,能不能突破石樓、上平關一線,未可知也。”

“怎麼說?”邵承節興之所至,讓人拿來地圖,現場推演。

“賊兵出石州,抄小道奔襲永和關渡口,則何如?”邵知爲問道。

石州偷襲永和關,其實是沿黃河東岸南下,也只能這麼走。

這一片的河流都是東西向的,山脈也多爲東西走向,不存在南北走向的道路,只有沿黃河這一片可以勉強過一過。但道路並未整修過,大隊步軍肯定是走不了的,只能小股精兵偷襲——不修路是有原因的,一是要開山,二是即便開了山,汛期也會被河水淹沒,沒必要。

“經略軍有兩千餘人屯駐永和關,隰州亦有兩千兵,可互相援應。”邵承節說道。

“永和關與隰州之間一百四十里,全爲山路,賊人若學黑矟軍那般,由騎馬步兵繞過永和關不打,專伏擊永和關、隰州之間的糧道,則何如?”邵知爲的話有些咄咄逼人:“平原之上,一百四十里或不算什麼,騎軍巡視,賊人很難埋伏,但隰州不一樣。”

邵承節對邵知爲的語氣絲毫不以爲意,笑罵道:“你這不擡槓麼?”

“世子!”邵知爲臉色一正,道:“昔年我在沙州,與回鶻交戰,他們最喜截斷糧道,什麼爛招都用,什麼空子都鑽。征戰之事,本來就無所不用其極,互相鬥智鬥勇,你露了破綻,別人不來打是你的運氣,但來打了,可就是麻煩了。”

“君言之有理。”邵承節躬身一禮,謝道:“回去賞你銀器十件。”

邵知爲神色一喜,連連感謝。

邵承節的臉色稍稍有些不好。

事實上,他的好勝心是很強的。文學上要勝過別人,武藝上要勝過別人,行軍打仗也要勝過別人……

今日推演中,被邵知爲壓了一頭,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開心,但他很快調整好了心態,以後邵知爲是自己帳下大將,也就沒那麼難受了。

但爲什麼就不能在文治武功、軍略馭下方面都做到第一呢?唉。

河上的船隻仍在不停來回。

不知不覺,北上的盧懷忠集團的後勤基地,已經從絳州龍門轉爲了永和關。

******

周德威出了險地關後,又回頭望了一眼巍峨雄壯的關城。

關城上燈火通明,刀槍森嚴,旌旗林立。

這是太原的定海神針。

突破此地後,再克高壁鎮,便直入雀鼠谷。谷中有靈石、介休二縣,可籌措糧草,出谷後,再克冷泉關,即可突至晉陽城下。

這些時日,險地關一帶可並不平靜。雙方不斷派兵前出試探,大戰的陰雲始終揮之不去。

周德威不認爲強攻城塞是什麼好主意,死傷慘重還不一定有什麼結果,何必呢?

今夜他領兵出征,並不是攻夏人嚴密佈防的汾水關,而是直趨西南。

大軍逾萬,車馬衆多,出關之後西行,不一會兒就消失在了羣山之中。

時已五月,但山間的夜晚依然有些寒意。

周德威駐馬於一處溪流間,拿馬勺舀了一瓢水,痛快地喝完之後,說道:“與夏人這一打,便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是個頭了。”

“將軍,河東形勝之地,怕他作甚,還能翻身越嶺過來不成?”親兵們笑道。

“我們不就在翻山越嶺麼?”周德威反問道。

衆人無語。

“繼續行軍吧。”周德威起身,道:“此次出兵,與在幽州征戰大不同。夏人是能打的,一旦有備,咱們便撤,保存實力。”

“史儼。”周德威又道。

“末將在。”史儼答道。

“你領突騎軍,當先而走,越快越好,我將多餘乘馬都撥給你。”周德威下令道。

“遵命。”史儼沒有絲毫廢話,領命而去。

三千騎一路西南行,餐風露宿,馬不停蹄。

初三一大早,史儼帶着五百先鋒抵達了目的地,並藉着薄霧的掩護,衝進了蒲縣城。

其實他大可不必如此。

蒲縣的官吏早在上月就逃散一空了,至今也沒配齊,如今完全是無政府狀態。

蒲縣,乃隰州屬縣,在隰川南、大寧東的山間河谷之內。

這個縣人煙稀少,也沒什麼資源,本無任何特殊之處。

唯一值得稱道之處,大概就是馬鬥關渡口東行,經大寧至蒲縣,然後折向東南,可抵達晉州理所臨汾。全程山路,不是很好走,一般人都愛從南面的龍門渡過河,經絳州北上至晉州。

蒲縣往東北,還有一條年久失修的山路,直通險地關前。

這條路之所以年久失修,還是因爲沒人走。

長安、太原間的商業、人員交流,蒲津關過河就是了。

糧食運輸,龍門渡過河就是了。

其他路都是不必要的,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可不就得年久失修,漸漸被人遺忘了麼?

史儼抵達蒲縣後,立刻蒐羅糧草、馬騾,同時派出斥候在山間搜索,查探夏軍動向。

他沒有盲目出擊。

他最主要的任務還是等待周德威的主力部隊抵達蒲縣,一切都得爲此服務。

******

針對石樓縣的攻勢已經正式展開了。

參與進攻的部隊有武威軍一萬二千人、赤水軍兩千、鄉勇萬餘。

經略軍在維持永和關、隰州一線的後勤道路。

赤水軍另外一部三千人在黃櫨嶺立寨,防止寧鄉河谷方向的敵人殺來。

黑矟軍是唯一的機動預備隊,在大寧屯駐。

這麼一分兵,攻城的兵力其實便不太夠了。

守石樓的晉兵士氣突然變得很高,拼死作戰,勇猛無比。

抓了俘虜一問,原來上頭有人過來督戰了,斬了一些前期作戰不利的將校,還給將士們發了賞賜。

難怪,難怪!

盧懷忠有心等晉兵這一陣心氣過去,但己方一路北上,也是憑的一股氣勢,這就沒意思了。

他親自至陣前,督促作戰。

兩萬餘人圍三闕一,土團鄉夫奮勇直上,連攻了四五天,沒啥進展。

武威軍倒是趁機擊敗了一支從上平關方向突襲而來的敵軍,斬賊數百。

仗打到這份上,明眼人也看出來了,差不多到極限了。

你能拿出來進攻的就這麼點人,還沒人家防守方的兵多,不如就此罷兵,囤積糧草,再想想其他辦法。

但盧懷忠沒表示,其他人也不便說什麼。反正攻城死的主要是河中、慈隰鄉勇,打就打吧。

不過,赤水軍使範河還是忍不住了,直接說道:“都頭,就這麼點人,縱然攻下石樓,可還有實力克上平關?”

攻城戰,進攻一方付出三倍以上的傷亡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時甚至遠遠不止,十幾倍傷亡沒攻下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石樓縣硬吃下來,划算嗎?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都頭!”範河急道。

從河清之戰開始,盧懷忠就喜歡強攻城池,感覺是打上癮了,爲了誇耀武威軍的武勇,完全不顧傷亡。

攻虞鄉那次範河就想說了。若非李殿成手底下全是那種只想撈錢的烏合之衆,你就是把三萬武威軍全打光了,也打不下虞鄉城。

最後圍攻城池的各軍死了五千兵,土團鄉夫無算,讓李殿成那一萬多人全軍覆沒。

以幾千傷亡打下一萬多人據守的城池,堪稱輝煌的勝利,但這樣的勝利你肯定不想多來幾次。

“不打了!”範河正要立諫,卻見盧懷忠擺了擺手,道:“你說得對,把咱們這兩三萬人打光了,也攻不下石樓。還是得誘敵軍出來野戰,聚而殲之。”

“這就便給殿下上表,仗打到現在可以了。殺賊數萬,收復兩州,想必晉人已經膽寒。”盧懷忠嘆了口氣,道:“這便退兵吧,看看晉賊敢不敢追上來。若敢來,怕是做夢也要笑醒。”

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1052章 邯鄲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八十四章 致治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三章 看海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973章 加速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十六章 樂園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1117章 討論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二十八章 引誘(爲盟主無可耐克加更)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三章 四月第995章 鉗形攻勢第二十九章 六件事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1262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1318章 入晉陽第三十章 擊破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六章 夏、皋第十四章 味道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一章 機會第五十二章 根本戰略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1028章 泗州第1163章 本錢第二十八章 終點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1194章 機會難得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五十二章 春種秋收第二十章 硤石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975章 突圍第十二章 破襲第二十二章 紮根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第五十五章 北歸(二)(爲盟主當世韓白加更)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1173章 學子第1265章 韓氏第1024章 造勢第1010章 嘗試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1229章 轟然倒地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586章 後備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十一章 幕後與密使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五章 城建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1115章 處置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三十六章 雷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946章 大失所望第956章 你不懂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1220章 到幽州過年第五十八章 過年第八十章 分裂第一章 底子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七十七章 只有我能代表靜江軍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
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1052章 邯鄲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八十四章 致治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三章 看海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973章 加速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十六章 樂園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1117章 討論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二十八章 引誘(爲盟主無可耐克加更)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三章 四月第995章 鉗形攻勢第二十九章 六件事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1262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1318章 入晉陽第三十章 擊破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六章 夏、皋第十四章 味道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一章 機會第五十二章 根本戰略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1028章 泗州第1163章 本錢第二十八章 終點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1194章 機會難得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五十二章 春種秋收第二十章 硤石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975章 突圍第十二章 破襲第二十二章 紮根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第五十五章 北歸(二)(爲盟主當世韓白加更)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1173章 學子第1265章 韓氏第1024章 造勢第1010章 嘗試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1229章 轟然倒地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586章 後備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十一章 幕後與密使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五章 城建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1115章 處置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三十六章 雷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946章 大失所望第956章 你不懂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1220章 到幽州過年第五十八章 過年第八十章 分裂第一章 底子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七十七章 只有我能代表靜江軍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