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

焉支山之下,萬馬奔騰。

如果按設立時間來算的話,夏軍的第一個馬場還是銀州的銀川馬場,也是目前最重要的馬場,承擔着戰馬、挽馬、騎乘馬、馱馬等各類型馬匹的繁殖培育任務。甚至到了後期,又開始了綿羊的育種,發展十分興盛,目前有馬約十七八萬匹。

第二個牧場則是天德軍城附近的永清柵,原供應振武軍、天德軍的馬場,規模很小。經過多年發展以後,現在有馬五六萬匹的樣子。

西使城馬場是征討河渭後從零建立起來的,與夏軍第五個馬場東使城馬場在天都山一帶毗鄰,前者有馬四萬匹,後者三萬匹左右。

刪丹馬場是夏軍建立的第四個馬場,馬匹來源是戰爭繳獲及各部進獻,發展較晚,但因爲條件不錯,後來居上,目前有馬十五萬匹,僅次於銀川牧場。

第六個馬場是黑水城馬場,位於沙磧,建立最晚,規模最小,馬匹數量不過二萬多。

四十多萬匹馬,規模相當不小了。

國朝貞觀年間,在河隴養馬七十萬匹。但到了玄宗朝,最鼎盛時也沒超過八十萬,可能已接近極限,不是牧場的極限,更可能是需求的極限。

西夏的戰馬、乘馬約五十萬匹,比邵大帥還牛。

遼國就厲害了,官辦馬場馬匹數量超過百萬,民間馬匹數量不詳,但應該也不少。

至於北宋,有時在二十萬匹以內,有時二十多萬,但大概就維持在二十萬匹馬的規模上。對比漢朝在中原養馬四十萬匹這個數字,北宋馬場養羊太多了,二十萬匹馬更可能僅存在於賬冊上,實際有多少很難說。

“幾天時間,各部才進獻了二萬匹馬?回來再找他們算賬!”邵樹德看着牧人們將馬匹聚攏在牧場外圍,有些不太滿意。

衆人盡皆無語。周邊各部幾乎把能緊急調用的馬匹都送過來了好吧?甚至還有馬具。

從生計角度來說,草原人也不太愛多養馬啊。若非回鶻人比較特殊,喜歡養馬做大事,甘州絕無可能短時間內調集到這麼多馬匹。

再者,當初組建定難軍的時候,各部被選走了那麼多勇士,不但送人,還附送一匹馬。無上可汗你這麼壓榨真的好麼?

“好了,差不多勉強夠了。州里、河西幕府給他們補償一些糧谷,多少你們看着辦。”邵樹德說道:“刪丹牧場給我調五萬匹過來,越快越好,我等不及。”

牧場大小官吏即便早有心理準備,但仍然如遭雷擊。總共十五萬匹馬,一下子拿走五萬,剩下的還有啥?

一個馬羣,適合做戰馬的不過兩三成,剩下的多隻能做挽馬、馱馬、乘馬,另外還有爲數不少的老馬、小馬,這基本是把馬場精華一網打盡了。後面要恢復的話,需要不短的時間。

但眼下似乎顧不了太多了,大王的態度很堅決,衆人不敢廢話,立刻遣人將馴服過有編號的馬匹拉過來,同時提供了許多豆子,與鐵騎軍的輔兵進行交割。

收攏完馬匹及物資後,全軍翻身上馬。

“出發!”沒有戰前動員的豪言壯語,邵樹德抽出佩劍一指,全軍轟然應命。

從天空俯瞰下去,遼闊壯麗的草原之上,九萬餘匹馬兒撒着歡兒往前衝。

鐵騎軍萬人本就有馬兩萬餘匹,洪源宮部屬本只有一人一匹馬,如今得馬七萬匹,全軍速度一下子就起來了。

邵樹德也不管去了中原後會不會餓肚子,反正先趕過去再說。

蹄聲如雷,馬兒嘶鳴,十一日,全軍抵達天寶縣。今日幾乎每個人都換乘了兩次馬,以充分維持馬力。

天寶令三日前就接到了命令,徵發民夫擔着大量乾草、回鶻豆、粟麥在驛道旁候着。

定難軍都虞候符彥超也已在此停留數日,他甚至還讓輔兵抽空幫民夫鍘碎草料。

“參見大王。”符彥超快步上前,行禮道。

“你還有空來這些虛禮?”邵樹德推了他一把,道:“速去督促軍士照料馬匹。若照顧不好馬兒,如何長途行軍?”

“遵命。”符彥超立刻轉身,忙活去了。

“你是天寶令?”邵樹德看着站在他面前的中年男子,問道。

“回稟大王,下僚……”

“是就對了。”邵樹德眼一瞪,道:“提前交給你的事辦了麼?”

“辦了。”天寶令這次不說廢話了,直接回道:“已籌得馬匹千三百七十餘匹。”

“折嗣裕給我過來!”邵樹德喊道。

“大王。”折嗣裕一溜小跑趕了過來。

天寶令默默看着。

殺伐果斷,手底下不知道沾了多少蕃人鮮血,在河西、青唐一帶凶名赫赫的折屠夫,在夏王面前溫順得跟個小貓一樣。

“將那些跑脫力的馬換了。”邵樹德吩咐道。

“遵命。”折嗣裕身上像裝了彈簧一樣,立刻大步飛起,四處傳令。

今日行軍,有的馬是空跑,有的載着人,有的載着甲具、器械,有的馱着乾酪、粗餅、豆子,不一而足。

毫無疑問,不可能每匹馬花費的體力都是一樣的,即便中途調整,儘可能均勻分攤壓力,還是會有區別。再者,馬也和人一樣,有高有矮,有強壯有瘦弱,有的天生體力好,有的就不行。

天寶縣籌得一千三四百匹“生力軍”,正好替換一部分跑脫力需要休整好幾天的馬兒,這是出發前就定下的計劃。

酉時初刻,天已經漸漸暗了下來,戰兵們吃喝完畢,立刻回到各自的營區,鑽進帳篷休息。輔兵們還要繼續忙活,洗刷馬匹、餵養食水,甚至修剪馬蹄,重釘馬掌,忙得不亦樂乎。

當兵苦,當輔兵更苦。

戰兵歇息睡覺了,輔兵還有一堆事要忙。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除了領到的軍餉賞賜外,大概就是有朝一日能熬進戰兵隊伍了。

邵樹德跑了一天,身體也有些疲累,不過還撐得住。四十歲的人,常年習武、狩獵、打馬球,開得硬弓,騎得烈馬,標標準準的悍勇武人。

精力旺盛,野心勃勃,或許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得到武夫們的青睞,這是一個審美極度偏向勇武、陽剛的時代。

美美地睡了一晚後,十二日一大早,衆人吃完天寶縣百姓連夜做好的熱飯,稍事休整之後,再度上馬。

當天傍晚,全軍抵達涼州理所姑臧縣,鐵林軍護衛着王妃、王子及一衆官員剛剛抵達這裡兩天。

涼州各部、州、縣、幕府各級準備充足,帶來了四五萬匹馬,將那些體力有所衰減的馬兒替換下來。一些急行軍過程中受傷或倒斃的馬也得到了補充,儘可能維持隨征馬羣的狀態。

符彥超一路默默看來,心情十分激動。

帶着十萬餘匹馬,兩天行軍三百八十里,豈非神速?走到哪裡,哪裡都提前準備好了草料、豆子、蒸餅、醬菜、肉脯、乾酪,徵發的民夫齊齊上陣,配合輔兵伺候馬羣。河隴地帶,與馬打過交道的百姓非常多,他們不像中原百姓那樣害怕馬,相反多多少少熟悉些馬性,幫上了很大的忙。

“真”草原大汗怕是也無法做到這種程度,只有那種兼具耕牧二重屬性、財力雄厚、有嚴密的地方政權組織的勢力才能從容做到這一切,甚至做得更好。

王妃折芳靄親自帶人送來了酒食慰勞,衆軍士氣大振。

邵樹德哈哈大笑,抱着“可敦”上馬,快速兜了一圈,軍士們歡呼的聲音更加熱烈。

正遠遠走過來的河西節度使杜讓能與幕僚們相顧失笑。太胡了,胡風太濃郁了!

十三日,大軍離開涼州。

臨走之前,邵樹德看了看精神頭還算可以的軍士,非常滿意。

鐵騎軍常年征戰,屢次長途奔襲,能耐苦戰。他們精神好,邵樹德完全理解,職業武人嘛,吃的就是這碗飯。但已擴充到萬人的定難軍的新募蕃兵就比較讓他驚訝了,最後只能感嘆,蕃人的牲口屬性確實要強很多。他們平日裡的生活就比漢人苦,或許早就習慣了。

離開涼州之後,有一段漫長的四百里的路程,中間只有一些烽燧及少許部落,人煙稀少,非常荒涼。

這一段路足足走了將近三天,到十五日下午抵達了新泉軍城。

此城駐有數百鄉勇,由會州三縣輪流派人戍守。一見大軍而來,指揮使王全立刻跳下了土臺,大聲招呼鄉勇們準備飯菜,同時將馬兒牽過來。

位於會州定西縣境內的西使城牧場送來了兩萬匹馬,會寧、定西、烏蘭三縣也大力搜刮馬匹,甚至把驛站的大部分馬兒都徵集了過來,境內部落更是接到了徵發令,聯合湊了一萬六七千匹馬,送到新泉軍城。

老規矩,跑脫力、跑瘦的馬兒替換下來,受傷、生病、倒斃的戰馬進行補充。

隨軍的文吏記錄時眼皮子直跳,高強度急行軍,對馬匹的損耗太大了。這一趟,幾乎把沿途州縣弄了個雞飛狗跳,糧草消耗就不說了,馬匹是貢獻出去不少很多跑脫力口吐白沫的馬,即便還活着,可能也受到了不可逆轉的損傷,這就是俗稱的“跑廢了”。

邵樹德爬上了土臺,看着東面依稀可見的大河。

明日先向東二十里至烏蘭關、烏蘭縣,渡河後至會寧關,差不多傍晚時分可至會州城進行補給,會州往東,還有東使城下轄的天都山牧場,那邊也有不少部落,可替換、補充馬匹。

直到目前爲止,他們還是內線行軍,總體而言還是比較輕鬆愜意的。就是不知道去了中原,外線作戰的時候,到哪裡去養活他這麼多人、這麼多馬,難道真要學蒙古人?

真那樣做,可能就永遠得不到中原了。六月才麥熟,這時節到哪去弄糧食?邵樹德想了一會,懶得再想了。車到山前必有路,實在不行,還有可以派(搶)捐(劫)的對象。那個對象,他早看着不順眼了。

第1071章 滾第1109章 無語問蒼天(月票加更3)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1212章 李遁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1000章 不勞相送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十四章 大戰略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五十一章 恨!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二十五章 殺敵(爲盟主老李加更)第980章 軍事政變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十五章 最後一次第一章 調查(一)第1197章 會高第586章 後備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五章 大江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977章 追襲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973章 加速第五十一章 推恩第1187章 排陣使第十六章 發力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十九章 邀請第十七章 破騎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1296章 默契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995章 鉗形攻勢第1123章 謀算第四章 掙扎第七章 三北第1330章 西樓第十三章 啓行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1225章 新土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1045章 知己知彼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七十四章 佈告中外之五第十五章 第一擊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十九章 西路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1041章 風向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二章 舊部第1308章 文明第1017章 陣容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三十九章 辦法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四章 根基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三十三章 平亂?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二章 城傍第四章 仙術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第二十七章 東渭橋第七章 安撫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1265章 韓氏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九章 轉變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1111章 換人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985章 校閱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1237章 講究人
第1071章 滾第1109章 無語問蒼天(月票加更3)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1212章 李遁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1000章 不勞相送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十四章 大戰略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五十一章 恨!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二十五章 殺敵(爲盟主老李加更)第980章 軍事政變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十五章 最後一次第一章 調查(一)第1197章 會高第586章 後備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五章 大江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977章 追襲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973章 加速第五十一章 推恩第1187章 排陣使第十六章 發力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十九章 邀請第十七章 破騎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1296章 默契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995章 鉗形攻勢第1123章 謀算第四章 掙扎第七章 三北第1330章 西樓第十三章 啓行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1225章 新土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1045章 知己知彼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七十四章 佈告中外之五第十五章 第一擊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十九章 西路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1041章 風向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二章 舊部第1308章 文明第1017章 陣容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三十九章 辦法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四章 根基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三十三章 平亂?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二章 城傍第四章 仙術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第二十七章 東渭橋第七章 安撫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1265章 韓氏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九章 轉變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1111章 換人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985章 校閱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1237章 講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