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 吃魚

「就在這等着。」農圃監的中官們指了指一塊空地,讓馬車停在那邊。

值守的侍衛看到拓跋彝昌後,微微點了點頭。

拓跋彝昌回了個禮,便準備去營房銷假了。

熟悉他的中官低聲道:「拓跋副將痛失良機矣。」

拓跋彝昌不解,問道:「發生了什麼?」

「聖人便在黃女宮外宴請赤水軍將士和長直侍衛,拓跋將軍若在值,今日定然可與聖人親近。」中官說道。

拓跋彝昌聞言傻了,隨後懊惱地嘆了口氣。

確實,以他的身份,確實可以坐在陛下身側。至不濟,也可以離陛下近一些。

「罷了,命也。」拓跋彝昌苦笑道:「多謝張宮監了。」

「好說,好說。」張宮監笑了笑。

遠處突然爆發了熱烈的歡呼聲。

拓跋彝昌擡頭望去,卻看不清什麼。但他知道,這種程度的歡呼,要麼是發賞,要麼是大鋪,總之都是好事。

孃的,我請什麼假啊!

黃女宮外,大鐵鍋已經支了起來,火熊熊燃燒,熱氣氤氳。

今天難得出了太陽,驅散了一點充塞天地間的寒氣。不過你也別指望太多,掛在天上的那鬼東西,黯淡得跟個小紅球一樣,看着就一副有氣無力的模樣。

今年的冬天,尤其寒冷!

大鐵鍋其實很早就有了。邵樹德第一次征伐草原時,就有大鐵鍋。但此時的大鐵鍋與彼時的大鐵鍋,完全是兩回事。

重量不一樣,純度不一樣。最重要的,成本也不一樣。

這其實得益於冶金技術的進步,主要是理念方面的進步。

河陽修武縣的冶鐵工坊內,高級工匠們已經記錄了多種鐵合金的熔點——很遺憾,沒有測溫儀器,只能知道個大概。

有的「鐵」能變成鐵水,有的「鐵」只能變成半固體狀物質,有的「鐵」甚至無法熔鍊。說穿了,這些所謂的「鐵」都不是真正的鐵,而是含有大量其他元素的鐵合金罷了——更準確地說,是含有鐵的混合物。

不同的鐵合金,熔點自然不一樣。不知道這一點,你就永遠稀裡糊塗,只能靠經驗撞大運,這次能熔鍊鐵水,下次突然不能了,急得抓耳撓腮,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鐵鍋內正在燉着鹹魚,準確地說是鹹魚幹,登州那邊進獻的。

今年平海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運輸人員和物資方面,「屯田」搞得少了,但依然取得了大量漁獲,其中相當一部分,自然進獻給了皇宮,因爲邵聖東巡之時,曾經說過十分喜愛海魚。

平海軍的「屯田」陣容也是邵聖親自指導的:十餘艘捕魚船配一隻加工船。

捕撈上來的海魚,立刻送到加工船上宰殺、清洗、醃製,然後晾曬起來,靠陽光和海風製成鹹魚幹,送往後方。

這是一種集團化的捕魚方式,在以往幾乎見不到。後世歐洲人駕駛着三五十噸的小帆船橫渡大西洋,到紐芬蘭捕撈鱈魚時,就是這麼一種情況。有一種叫做「口袋船」的後勤船隻跟在後面,向漁船上的水手兜售補給品,收購他們的漁獲,然後就地加工。船艙塞滿後就橫渡大西洋返回倫敦、阿姆斯特丹、南特、畢爾巴鄂、里斯本等港口,集中批發給海產商們。…

「口袋船」的存在對雙方都有好處。它提高了漁民們在海上作業的時間,有漁具損壞了也能修理或買一件新的。如果漁船船長運氣不好,沒捕到多少魚,補給品卻用完了,這些「口袋船」還能提供實物貸款,***是商業鬼才。

平海軍捕獲的魚有很多種,主要是小黃魚,甚至還有鱈魚。

邵樹德仔細拿起這條鱈魚看了看,應該是北太平

洋種,主產於鄂霍次克海。後世他聽聞鄂霍次克海的鱈魚每年老死一百多萬噸時,就感覺很***。老毛子真是啥也不行啊,連漁船、漁具都很匱乏,放着寶地任其荒廢着。

冷水海域,纔是海洋漁業的主產區。比如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界的南千島羣島、北海道海域,誕生了世界第一大漁場。甚至在著名的紐芬蘭漁場漁業資源接近枯竭之時,這裡的產量依然極高,地位巋然不動。

「都沒嘗過海魚吧?」邵樹德將魚扔在鐵盤之上,然後煎烤,笑問道。

「真沒吃過。」赤水軍使範河等人好奇地看着那些魚,說道。

「淡水魚不頂餓,饑荒之時靠魚飽腹只是水中幻影,但冷水海魚可以,你看這油花。」邵樹德高興地說道。

範河等人都是西北土包子,只吃過黃河裡的魚,自然識不得個頭極大的鱈魚,眼珠子都快瞪圓了。

「遼海那一片,不知道多少年沒人捕魚了。趙宗誨告訴朕,他們逮着過一次漁汛,一網下去全是魚,拖都拖不動。只可惜船隻太慢了,操縱起來也不靈活,追不上密集的魚羣。」邵樹德說道。

「陛下,這魚乾能運到河南來麼?」範河問道。

邵樹德沉吟了下,說道:「很難說。如果一等國道修到青州、登州,天氣再冷一點的話,應是可以的。暑熱之時,怕是難。」

據平海軍彙報,他們認爲遼海在五六月間以及十月份會各出現一次漁汛,是極好的捕撈季--非漁汛期不是不能捕,就是產量肯定不如漁汛期了。

事實上邵樹德也弄不清楚漁汛到底在幾月份。他曾記得後世建國後的五六十年代的渤海、黃海漁汛,與二十一世紀的漁汛時間上是不一樣的,有時相差幾個月,不知道是受什麼因素影響。

渤海、黃海的漁汛,肯定不止平海軍探查到的這兩次。甚至他都懷疑他們報上來的漁汛是不是準確。或許只是偶爾遇到了一次少見的魚羣洄游,就將其誤認爲漁汛呢?還是得長期觀察,長期積累。

黃、渤海的長期「荒廢」,造就了漁業資源的極大豐富,中國近海的漁場,雖然不如千島羣島(北海道)、秘魯、紐芬蘭這三大資源豐富,但近海也是分佈着幾個不大不小的漁場的,比如一度號稱世界第四大漁場的舟山漁場。

「可惜了。」範河嘆道:「若能全年供應,洛陽兒郎們買不起還是咋地。」…

你還別說,軍士們兜裡的錢不少,如果有大量海魚供應,哪怕不是鮮魚,而是風乾的鹹魚,還是會有人願意嚐鮮的。

邵樹德大笑,道:「十月那次漁汛,如果是真的,或可供給洛陽。」

他突然想到個主意。

前唐聖人將自己的生日設爲國家性節日,他還沒這麼幹過。

他的生日在臘月,如果將其定爲一個節日,並且在這一天推廣吃海魚,會不會刺激海洋漁業的發展呢?

中世紀的歐洲人爲什麼那麼瘋狂地去海里捕撈鱈魚?這其實是有宗教原因的。

天主教籠罩全歐洲,齋戒日不能吃肉,但可以吃魚,於是刺激了鱈魚捕撈業的經久不衰,當時歐洲人吃的魚,六七成是鱈魚。長時間下來,就變成了一種文化風俗。天主教那麼多節日,什麼聖誕日、聖母昇天日之類,民衆大量購買鱈魚食用,哪怕是窮人也要竭盡所能湊錢買一些回去過節。

中國這個地形,肯定不好與深入大洋的歐洲相比。但冬春季節運輸、銷售海魚到內陸,如果是風乾的醃製魚,還是有很大可能的,無非是成本問題罷了--離海近的地方,運輸成本低,離海越遠,成本越高。

但達官貴人們卻是不在乎這個成本,只要他們願意購買。如果東西向的一等國道修建完畢,洛陽到登州,用大馬車

運輸,都不需要一個月,這就爲海魚內運提供了可能,雖然其價格可能會比較昂貴。

想到這裡,邵樹德又決定帶動一把風潮了,將「上有所好」發揮到極致。

海魚,一定要成爲他生日的標誌性節日食品。只要需求量上來了,就會刺激更多的人出海捕魚,進而刺激造船、航海業的發展。

即便失敗了也沒什麼,反正也沒付出什麼成本,權當試一試了。

「今日與諸將士分食海魚。」邵樹德用眼神示意了下,「大廚」李逸仙立刻端來了幾盤煎好的鱈魚。

邵樹德--端給赤水軍的將校們,道:「辛苦一整年,朕也不能薄待朕的兒郎。坐下,坐下,都坐下。」

邵樹德笑呵呵地將一盤盤魚親手賜下,隨口勉勵幾句。

赤水軍將士們感激涕零,紛紛拜謝。

賜完後,邵樹德甚至親手煎烤,又從大鐵鍋內撈取魚湯、魚肉,分賜諸將士。

作秀這種事情,雖然被很多人鄙視,但他真的有用。

邵樹德最喜歡與武夫們交流感情,在他們面前作秀。錢給夠了是一回事,有沒有感情則是另一回事。有時候感情到位了,錢少一點也能忍。錢到位,感情也到位,那就不得了了,這支軍隊別人拉不走。

「兒郎們可知此魚產於何地?」邵樹德舉起酒樽,與衆人共飲一杯後,突然問道。

赤水軍將校們有些茫然,紛紛搖頭。

「產於遼海。」邵樹德說道:「爾等可願去遼海看上一看?」

「陛下,我等都是旱鴨子,可不會下海啊。」有人笑道。

「縱馬殺敵,我誰都不怕。蟻附攻城,也不皺眉頭。但到了海上怕是兩腿打顫,有負陛下重託。」

「只要聖人下令,我今晚就下河學游泳,凍死不恨。」

衆人鬨笑了起來。

邵樹德也大笑,又遙舉酒樽,與將士們共飲。

「朕何時要你們下海打仗了?」邵樹德放下酒樽,道:「過完正月後,赤水軍便開拔至登州聽令。」

範河等人聽了大喜。

他們駐紮在東都苑很久了,雖然與聖人比較親近,但卻沒有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眼看着明年終於要出動了,心中自然喜不自勝。

武夫,就應該聞戰則喜。

不打仗,怎麼賺錢?怎麼升官?怎麼封妻廕子搏富貴?

「陛下,可是要我等渡海去打契丹人?」範河低聲問道。

邵樹德端起酒樽,笑而不語。

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四十五章 慘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1159章 爭吵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1043章 各鎮第十九章 戰宥州(三)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八十章 分裂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二十六章 趙折第十一章 幕後與密使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六十八章 銅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二十章 河清第六十九章 兒女和上山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南詔農業地理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二章 派系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1247章 陰鬱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九十二章 人生第1165章 獅子大開口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十二章 恩德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1197章 會高第1265章 韓氏第1014章 巡撫使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四章 戰利品第1156章 好消息不斷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1046章 計劃第一章 家人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四十四章 鐸鞘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七章 亂第三十八章 平靜第十七章 道路第四十五章 規劃與破局第五十一章 賊氣已墮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第二章 舊部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1230章 開城第1059章 轉變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971章 南下第1210章 軍心浮動第三十一章 萬變不離其宗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八十二章 執念第1122章 錢氏第四十八章 全功第1252章 西進與西進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二章 包圍網第五十九章 總有盡頭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五十章 挑撥第二章 舊部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二十章 上路
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四十五章 慘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1159章 爭吵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1043章 各鎮第十九章 戰宥州(三)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八十章 分裂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二十六章 趙折第十一章 幕後與密使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六十八章 銅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二十章 河清第六十九章 兒女和上山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南詔農業地理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二章 派系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1247章 陰鬱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九十二章 人生第1165章 獅子大開口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十二章 恩德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1197章 會高第1265章 韓氏第1014章 巡撫使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四章 戰利品第1156章 好消息不斷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1046章 計劃第一章 家人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四十四章 鐸鞘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七章 亂第三十八章 平靜第十七章 道路第四十五章 規劃與破局第五十一章 賊氣已墮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第二章 舊部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1230章 開城第1059章 轉變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971章 南下第1210章 軍心浮動第三十一章 萬變不離其宗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八十二章 執念第1122章 錢氏第四十八章 全功第1252章 西進與西進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二章 包圍網第五十九章 總有盡頭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五十章 挑撥第二章 舊部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二十章 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