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裹挾

金烏高懸,但張濬只覺得渾身發冷。

劉崇望嚥了口唾沫,又看了看一片混亂的軍營,長嘆了一口氣。

主帥沒有任何威望,大小將領也是草包,勉強將軍士帶到涇州就已經是僥天之倖,夫復何言?

他突然想起了李琢這個人。

名將李晟之孫,李聽之子。家族出身孫志直鳳翔一系的安西北庭軍,後入神策軍,屢立戰功,正兒八經的京師將門之後,當過橫海節度使,善於領兵。

討李國昌父子之時,帶着三千神策軍入河東,指揮着諸道兵大破沙陀。

但李琢的結局如何呢?

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也就加了一些榮銜,然後也不給神策軍兵權,而是外放當隨州刺史。

可笑可笑啊!如此之功,不重賞本來就說不過去,居然還給貶到了外地,到死都不能回京。

神策軍,完蛋了!

“邵樹德此賊!”之前一直沉默的張濬,嘴裡突然蹦出了句。

“嗯?張帥此何意?”劉崇望一愣,有些不理解。

“唉!”張濬嘆了口氣,道:“吾不意神策軍竟荒廢至此。昔年楊復恭帶了五千忠武軍入神策軍,本是精銳能戰之士,惜被邵賊奪走了。”

劉崇望愕然。

楊復恭從河南帶過來的那批人確實能打,忠武八都嘛,與巢軍正面血戰過,但人都被邵樹德拐走了,現在談這些做甚?

不過張濬的話也給了劉崇望一個思路。

其實,最早的那批神策軍,在長安安家後,也慢慢變得不能打了。但朝廷不斷吸納軍閥降兵入伍,而且那時候有老將把關,吸納進來的都是降兵中的精壯,有戰鬥經驗,朝廷給的賞賜也豐厚,自然能打。

就這樣,將神策軍的戰鬥力硬生生維持了二十年不墜。

二十年後,戰鬥力又有所下滑。

朝廷故技重施,每一次征討驕藩、逆藩,總注意收納精銳降兵,還把滯留長安的西域胡人酋豪、安西軍將官後代全編入軍伍,這樣又維持了二十餘年。

在整個憲宗朝,神策軍還是能打的,不過戰鬥力再度下滑也是從這時開始。

其實說真的,作爲京師禁軍,神策軍的戰鬥力維持了將近五六十年,威壓四方,戰功赫赫,已經非常不錯了。

承平後墮落,或許是歷朝歷代禁軍都難以改變的宿命。

劉崇望覺得,要想再度恢復神策軍的戰鬥力,或許只能從收編能打的藩鎮兵入手。

只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沒用了。

軍士們大包小包,紛紛出逃,軍官不能制,甚至就連軍官也加入了潰逃的隊伍,僅僅因爲一句不辨真假的傳言。

能因爲流言就潰逃的軍隊,已經無法信任了。

劉崇望突然想流淚,聖人還對神策軍寄予厚望,出征前還興奮地說,在河北、河南諸鎮募兵順利,已得精壯兩萬餘,正開往京師。

晚了啊!

“張相,諸軍聞風而潰,不管傳言真假,這仗肯定不能打下去了,還是趁早走吧。涇原軍若得知消息,定全軍殺來,我等豈不皆成階下囚?”劉崇望勸道。

張濬好像突然反應了過來。

“車駕呢?”他問道。

親將立刻去找了。

“罷了,來不及了,騎馬走吧。”張濬也不嫌顛得屁股痛了,急吼吼地說道。

長武城之外,涇原軍也有些亂哄哄的。

“諸位,且聽我一言。”張鈞已率涇原軍主力趕至,但他面臨着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勸住軍士,讓他們不要去長安。

“昔年程帥在時,我涇原將士可謂忠矣,戰黃巢、破吐蕃,未嘗落於人後。”張鈞繼續說道:“而今何苦犯闕呢?汝等只需謹守營寨,某這便派陳從事前往京師,向聖人稟明實情。聖人知曉我等苦處後,定然不會追究。”

“張帥所言乃老成持重之言。聖人憐憫,或還有賞賜發下。”張鈞的幕僚、軍府從事陳訥幫腔道:“財貨斷不會少的。”

“張帥,朝廷都這個樣子了,還怕他做甚?”

“吾等不犯闕,但誅殺昏官罷了。”

“說得極是,便在殿外列陣,聖人謂我辛苦,定有慰勞。”

“還有長安的小娘子!”

“哈哈……”

張鈞越聽臉色越不好。

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也知道涇原底子怎麼樣,現在去長安,只會死路一條!

不是怕了神策軍,而是怕其他“忠臣”。

“大兄言之有理。”領兵勝了第一場的張鐇突然插話了,只聽他說道:“某家中還有些財貨,便拿出來散給弟兄們好了。犯闕的事情,還是不要做。”

“滾一邊去!”一名小校突然怒道:“老子敬你時喊你聲後院將,不敬你就喊你張鐇,你待如何?之前已經跟大夥說好了去長安,此時又反悔,拿弟兄們當猴耍嗎?”

“此人言而無信,現在便砍了他!”一名軍士突然吼道。

很快,十餘名軍士響應,拔出了刀。

張鐇的親兵也拔出了刀,而他們這個略帶敵意的動作激起了更多軍士的憤怒,有人已經給步弓上弦了,眼裡殺意十足。

眼看當場就要譁變,張鈞的額頭也流出了冷汗。

“把器械都收起來,都是自家兄弟,動刀動槍像什麼樣子?”他是對張鐇的親兵說的。

不過軍士們根本沒理他,越來越多的人鼓譟起來。

“現在就走!”

“不走便誅你全家!”

“還和他廢話什麼?沒了咱們,他算個屁!”

“誰願意當節度使?帶我等入長安。”

有幾人躍躍欲試,眼中野心絲毫畢現。

這個年月,一介小軍官甚至普通軍士、山匪賊寇之流當刺史、節帥的比比皆是。

有家世,出身牙校家庭固然好,但也不是必需的。

湖南觀察使轄區有兵亂,山上土匪入城,直接大呼我來當刺史,給軍士們許諾若干,結果就當上了,把阻攔他們的將門世家的人砍死。

隨便籠絡一波稍微能打的人,佔了守備空虛的州城,運氣好的話,朝廷也給你封官了。

有家世固然好,沒家世也不打緊,朋友多就行。兵亂之時,振臂一呼,就會發生其他朝代難以想象的奇妙事情。

這是晚唐區別於其他王朝末年的重要特徵。

軍士集體跋扈,不但蹂躪百姓,將門世家這些其他朝代的人上人也被搞得焦頭爛額。

貪墨軍餉、昧人功勞、折辱士兵,都是這個年代爲將者的大忌,一不留神就會被砍成肉泥。

魏博節度使去世,大夥公推新節度使,豪門大族爲何對那些地位低賤的下級軍官、大頭兵們如此遷就?風氣如此,沒的辦法。

在大頭兵們那裡壞了名聲,你就很難當節度使了。即便當上,也坐不穩,很可能以悲劇收場。

如今的涇原軍中,有威望的並不只有張氏兄弟。

有些素有勇名的下級軍官,能拉攏到不少人。平時或許沒辦法,但眼下可不就來了機會了麼?

張濬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更體會到了當年程宗楚的無奈。

於是他很乾脆地說道:“罷了罷了!朝中確實有奸佞,某這便帶大夥去長安討個說法。如果聖人怪罪,某便自縛於階前請罪,與爾等無干。若有賞賜,分文不取,皆付予爾等。”

全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聲。

軍士們牽來戰馬,七手八腳將張鈞扶了上去,然後擁着他前進。

大夥喜氣洋洋,興高采烈。

財貨是一方面,大家喜歡,但長安的公卿貴女的滋味,他們也想嘗一嘗。

“走!走!快走!”衆軍士呼朋喚友,彷彿去郊遊一般。

……

蓬萊殿內,聖人剛剛入睡,但很快又被叫醒了。

“官家,有五百里加急軍報,涇原招討使張濬大敗,全軍潰散。亂軍已朝長安殺來了。”內廷女官面色惶急地說道。

官家,只限於皇帝后妃及家人私下裡的稱呼,有些資歷老的中官、親王亦可。但在正式場合,沒人這麼叫。

“什麼?”聖人直接從牀上坐了起來,睡意全無。

他的眼睛瞪得很大,似乎不敢相信。

額頭上慢慢沁出了汗珠,順着臉頰、鼻尖一路淌下。

臉色煞白,甚至隱隱有些發青。

漸漸地,圓睜着的雙眼也失去了焦距,似乎陷入了某種極端的情緒之中。

“官家,現在最重要的是安撫亂軍。”淑妃何氏也坐了起來,輕撫着聖人的背脊。

聖人稍稍回過了一點神來。

“都是張卿的錯!”聖人的聲音一開始有些嘶啞,不過很快就清晰了起來:“若將張卿貶謫嶺南,可否安撫亂軍,令其退去?”

何氏搖了搖頭,道:“官家,今可遣宰相一員,攜金至亂軍之中,發下賞賜。再言朝廷已調金商、同華、朔方等鎮軍士勤王,諸軍彙集長安,山呼萬歲。亂軍得了賞賜,便沒了死戰之心,又畏懼他鎮兵馬,或可退去。”

“對!對!此策甚妙!”聖人的臉上出現了點血色,激動地說道。

何氏的手被捏得有些疼,不過仍笑語吟吟地看着他:“官家,大唐國祚綿長。軍士跋扈作亂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列聖哪個沒經歷過?且放寬心。不過,還是應檄調外鎮兵馬入援,不然怕是濟不得事。亂軍入長安,可不僅僅是爲了錢帛。”

聖人定下了心來,一連串的主意也慢慢浮現在眼前。

第三十章 擊破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第十六章 風聲好像很多人不明白古代財政收入,我發單章也是累了……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二章 昆明池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七章 三北第十一章 勸阻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1262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八十章 分裂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十七章 道路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第十七章 副將(爲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1041章 風向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十六章 諾真水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1225章 新土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二章 舊部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六章 監軍使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五十章 交易第999章 思考第982章 納質否?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1052章 邯鄲第五十五章 諸葛爽(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2)第四十五章 規劃與破局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三十四章 安排與人第1233章 臨朔宮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1325章 誘惑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二十一章 驚聞第十三章 心靈按摩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十七章 神速第三十章 真理第1309章 談條件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三十五章 王建及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1056章 態度第971章 南下第二十章 硤石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1094章 大典(月票加更2)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六十八章 手段談談騎馬行軍的問題第1019章 西京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十六章 人口與土地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三十三章 謀劃第六十二章 西域商社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六十九章 男兒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
第三十章 擊破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第十六章 風聲好像很多人不明白古代財政收入,我發單章也是累了……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二章 昆明池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七章 三北第十一章 勸阻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1262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八十章 分裂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十七章 道路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第十七章 副將(爲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1041章 風向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十六章 諾真水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1225章 新土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二章 舊部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六章 監軍使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五十章 交易第999章 思考第982章 納質否?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1052章 邯鄲第五十五章 諸葛爽(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2)第四十五章 規劃與破局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三十四章 安排與人第1233章 臨朔宮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1325章 誘惑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二十一章 驚聞第十三章 心靈按摩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十七章 神速第三十章 真理第1309章 談條件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三十五章 王建及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1056章 態度第971章 南下第二十章 硤石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1094章 大典(月票加更2)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六十八章 手段談談騎馬行軍的問題第1019章 西京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十六章 人口與土地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三十三章 謀劃第六十二章 西域商社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六十九章 男兒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