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

“大帥有令,廢四州十四縣柴捐。”中和四年十一月初八,一則消息在夏州城內流傳了開來,隨後又以極快的速度在四州範圍內擴散。

柴捐,並不是夏州首創,天下諸鎮徵收的不在少數,甚至可以說大部分都在徵收。收上來的柴,官府用一部分,作爲官員福利發下去一部分。

邵樹德以前一直覺得在夏州砍柴破壞環境,因爲這裡的生態較爲脆弱。但州中用度實在匱乏,每一文錢都很寶貴,便一直沒廢除。這次他終於下定決心了,用石炭(煤)來代替柴,取消柴捐,給百姓減輕一點負擔。

至於事情的由頭也很簡單,趙玉剛剛給他生了個兒子,諸將紛紛道賀。邵大帥一高興,便決定廢除柴捐,同時用俘虜的那些拓跋党項丁口去挖煤。

夏綏四州之地,別的不多,煤那可真是多到爆,後世露天煤礦隨處可見。本朝以來,煤炭的使用還不是很流行,稍微上點規模的煤炭採掘業主要在關中和晉陽。文宗年間,日本圓仁和尚至晉陽,言晉陽城西的晉山之上,“遍山有石炭”,“遠近諸州人盡來取燒”。

不過在其他地方,使用得遠不如宋代普遍,夏州甚至還沒開這個頭。爲了保護生態環境,涵養水土,邵樹德便下了這個命令,不過並不是立即執行,明年還得過度一下,後年正式取消柴捐。

這當然是一項德政。希望這個“德”能惠及到自己兒子身上,讓他健健康康長大。

“大王,若能大量產石炭,百姓倒是少了一樁苛捐雜稅。”夏州講武堂之外,行軍司馬吳廉拱着手,說道。

“此物甚廉,然不可拿來煉製軍械,吳司馬還需盯着一點。”邵樹德說道。

講武堂是由以前的鐵林軍隨營學堂演變來的。這次重新整理了一番,和以前有了較大的變化。

首先,原本供隊正以上軍官進修的部分仍然保留,這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講武堂最重要的只能。這些軍官起於行伍,文化水平不高,但經驗十分豐富。他們若想進一步提升,靠戰陣廝殺慢慢成長太慢了,而且成材率較低,淘汰率極高。有的時候,戰功到了,不得不提拔,但他的實際水平可能還無法勝任這個職務,這就給軍隊的戰鬥力帶來了隱患。

晚唐這會其實很多這種軍官。升官靠的是武勇,但帶兵和武勇是兩回事,他能當陷陣勇將,可未必能帶五千人長途行軍打仗,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辦法就是給他們進修,通過課堂學習提升他的眼界,幫他補全一些知識層面的空白或缺陷,提升成長速度。

邵樹德最初靠自學外加討論,後來層級高了後,這個方法行不通了,就只能請教張彥球、諸葛爽等人。尤其是諸葛爽,教了他太多東西,可以說是親手將他從一個軍將的層級提升到了大將的層面。

將門世家,將這些知識敝帚自珍,但自己不能這麼做。人才的匱乏,始終是困擾自己的一大問題。因此,講武堂的設立就十分必要了。

講武堂之下,還將設附屬的朔方縣、夏州兩級武學。縣武學擬招收五十人,以十歲左右的孩童爲主,由文教諭教授讀書習字的同時,還有武教諭對他們進行基礎的軍事訓練,讓其習慣軍旅氛圍。

五年學習期滿後,可進夏州武學,再學習五年戰陣、後勤、治軍等高級軍事知識,同時騎馬、射箭、槍術等科目要考覈合格,優異者直授隊正,一般的授予隊副。

縣武學最近已經招收完畢,五十個孩童,大部分是家裡困難飯吃不飽被送過來的,甚至還有不少孤兒。

幾個讀書人做文教諭,教他們文化知識,不需要多厲害,能粗通文墨即可。武教諭則由幾個傷退下來的老兵擔任,按照小孩子的身體情況適當降低訓練量,保證他們健康的同時也能打下點基礎。

州武學目前也不會閒着,大概招了二十來個軍中子弟,十四五歲的年紀,半大少年。他們或多或少都會耍槍弄棒,箭術也還湊合。接下來他們將學習五年,不僅僅是個人技藝,還有戰陣知識。

講武堂三級體系,目前還處於籌建、完善狀態,邵樹德親任總辦,幕府行軍司馬吳廉、鐵林軍判官陳誠擔任會辦。過了新年就正式開學,邵某人希望這能成爲定難軍未來重要的軍事人才來源。

不知道河東、河南、河北的將門世家聽聞後,會不會痛斥自己將他們秘而不傳的屠龍之技給擴散了。但無所謂了,老子就是要這麼搞,你們大軍頭套小軍頭,我沒那麼多人才來投奔我,那麼幹脆自起爐竈,自己弄一個系統,不信比你們的差。

這事他會一直盯着。宋代搞中央、州、縣三級武學就搞廢了,范仲淹還特意上奏說“沒人願意入學”,讓開辦不過90余天的武學關門。到王安石變法時重辦,結果還是讓文人來監督、管理武學,這本來就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情,自己要引以爲戒。

雖然自己就是武夫出身,但這年頭的武夫,他自己都怕。自己活着的時候,還能壓制這些人,但死後可不敢說。楊行密何等英雄人物,死後楊氏兄弟是個什麼下場?武學若能辦成,其實自己留給兒子最大的禮物,制度化的東西,總比個人威信要靠譜。

回到郡王府後,邵樹德忍不住去看了看一雙兒女。當了父親後,自己的很多想法都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恨不得現在就爲他們鋪平以後的道路。但理智告訴他,過分溺愛是不對的,女兒另說,但兒子還需要自己成長、歷練。

朱溫在世時,其實李克用根本玩不過他。但兩人一死,樑、晉各自的結局如何?

“大王,妾孃家幾個侄男侄女想到夏州來住一陣子。”回到書房後,王妃折芳靄跟了過來,輕聲說道。

邵樹德將她輕輕擁到懷中,撫摸着漸漸隆起的小腹,問道:“這是外舅的意思?”

折芳靄點了點頭。

邵樹德輕嘆口氣。自家娘子可甚少在自己面前顯露這麼軟弱的一面,這是感到危機了?自己身邊的女人是不是太多了?以至於讓自己一貫以堅強、從容形象示人的髮妻都感到不安,這是自己的失職。

“夫人,折家的幫助,某記在心裡。剛出兵討黃巢那會,身邊不過騎卒數十,是小郎親自帶着四百多折家子弟過來相助。這份恩情,如何能忘?”說完,又撫了撫折芳靄的小腹,道:“如今的基業,都等着吾兒出世後繼承呢。”

折芳靄臉上露出了笑容,道:“還沒生呢就知道是兒子?”

“那就再生一個,大不了某辛苦一些。”邵樹德厚着臉皮說道。

折芳靄噗嗤一笑,將臉埋在邵樹德胸口,輕聲道:“今晚就把那三個侍婢還給你。”

還有這好事?邵樹德精神一震。

自家這個娘子對趙玉、封氏姐妹都沒什麼,唯獨對嵬才氏、野利氏、沒藏氏這幾個党項女子特別警惕,動不動讓她們在自己面前消失。呃,好像外面還軟禁着個拓跋蒲,自己還沒吃着,都不敢帶回家啊。

“大王基業穩固了,需要應對的事情太多。嵬才、野利、沒藏對大王的基業都有幫助,就像折掘氏一樣。此三人,妾以後不會拿她們當婢女了。但有一點,大王切勿——”

“切勿沉迷女色。”邵樹德義正辭嚴地搶答道。

折芳靄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自己每次勸諫夫君,到最後都稀裡糊塗地勸諫到了牀上,自家夫君這個老毛病,看來是很難改了。

“以後不準再搶別人家的娘子。”折芳靄從邵樹德懷裡起身,整了整襦裙,飄然而去。

伊人遠去,手有餘香。

邵樹德輕嗅了下指尖,舒服地躺在椅背上,閉上眼睛開始思考:“還有一個月就是祭天大會了,折家居然都感受到了壓力,這是不是變相證明了自己的成功呢?穩住,不能飄啊。祭天大會第一次在夏州辦,可不能搞砸了。屆時看看誰來了,誰又沒來,都拿小本本記下,明年再算賬。”

“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三十六章 譁亂(一)東漢騎兵第七十七章 “糧道”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十三章 面聖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十三章 就緒第三十六章 態度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五十五章 怠而取之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1087章 樣板第六章 新風俗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1202章 馬城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四章 服不服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1339章 讓他來第五章 巡第一章 故人第1017章 陣容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二十三章 政策(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七章 推戴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986章 兗 淄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四十章 大魚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九十二章 調整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1340章 徵調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1134章 挺進第九章 遲來的榮譽有人勸我發單章,就發下吧。第1008章 共贏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四十章 軍心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八十七章 特來送君一程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十五章 渭州第六章 主人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四章 講武第七十二章 死法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七十二章 做賬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1285章 塑造(加更2)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四章 兵諫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1269章 侄女婿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十一章 聯絡第1164章 說客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1059章 轉變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十五章 戰爭沒那麼簡單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七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四十二章 亂第三章 議帥第1248章 分裂第五章 贈甲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1071章 滾第五十二章 要走了第三十九章 分紅第三十九章 辦法
“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三十六章 譁亂(一)東漢騎兵第七十七章 “糧道”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十三章 面聖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十三章 就緒第三十六章 態度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五十五章 怠而取之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1087章 樣板第六章 新風俗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1202章 馬城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四章 服不服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1339章 讓他來第五章 巡第一章 故人第1017章 陣容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二十三章 政策(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七章 推戴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986章 兗 淄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四十章 大魚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九十二章 調整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1340章 徵調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1134章 挺進第九章 遲來的榮譽有人勸我發單章,就發下吧。第1008章 共贏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四十章 軍心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八十七章 特來送君一程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十五章 渭州第六章 主人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四章 講武第七十二章 死法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七十二章 做賬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1285章 塑造(加更2)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四章 兵諫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1269章 侄女婿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十一章 聯絡第1164章 說客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1059章 轉變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十五章 戰爭沒那麼簡單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七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四十二章 亂第三章 議帥第1248章 分裂第五章 贈甲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1071章 滾第五十二章 要走了第三十九章 分紅第三十九章 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