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獻計

青山遙望,霧氣氤氳。

河畔的農田裡,農人們挽起鐮刀,奮力割麥。

從關北遷來的軍士家屬,極大改變了晉絳的社會風氣乃至生產生活習慣。

他們帶來了大量的牲畜,主要是肉牛、奶牛、綿羊,甚至還能養得起馬。

他們並不把所有地都種滿粟麥,相反每年都有一大堆的休耕地。

休耕地種各種牧草和豆子,勤快點的人家把牧草割回家餵養牲畜,懶一點的直接在耕地旁建牲畜欄,放牛羊進地裡吃那些高產牧草。

他們喝奶,吃乳酪、奶酥、奶渣、奶皮。

他們的宅園不種桑,不養蠶,他們種葡萄,做葡萄乾,釀葡萄酒,用糟渣餵奶牛。

他們的奶牛產奶好多,多到讓人驚訝。

他們居然吃牛肉,吃很多牛肉。

他們還是漢人嗎?

全新的高效農業生產模式,極大衝擊了晉絳百姓的觀念。

他們固然愚昧,固然不識字,一生中絕對沒有遠離過村莊,但不代表他們傻。

一桶又一桶的牛奶擠回家,做成酸漿、乳酪、奶酥、奶粉,孩子們吃了身體賊健壯,生病都少。

本地孩子全都圍在外來孩子身邊打轉,期望他們手指縫裡漏點奶渣之類出來,好讓他們能夠一飽口福。

本地男人看着人家地裡割了一茬又一茬的苜蓿、驢喜豆等牧草,百思不得其解。這世上還有長得這麼快、這麼多的草?牛羊還這麼喜歡吃?而且長這麼多東西出來,地不瘦嗎?很多晉絳本地人家想一年兩熟,但不敢,因爲地力會耗盡,兩年三熟已是極限。

搶了人家的地和牲畜?這可都是武夫的家人,你想啥呢?那就只能虛心請教了。

本地女人看外來青壯男子的眼神也不對勁。家裡生活這麼寬裕,嫁過去絕對不愁吃穿用度,這不比守着家裡那些地,一年到頭土裡刨食,還刨不到幾個強?

軍士家屬們則很驕傲。這都是夏王帶來的好處,走到哪裡都讓他們高人一等,天底下還有比夏王更有本事的人嗎?

夏王可當聖人矣!

邵聖正在“農家樂”。

今日帶着四個兒子去鄉下巡視,還體驗了一把生活:割麥子!

邵聖兩世爲人,兩世都割過麥子,對土地有着很深沉的感情。

當然了,兩世割麥子的場面還是有些不一樣的。

前世割的時候無人圍觀,大家都在悶頭幹活。偶爾有人直起身來捶捶腰,問問別人家的進度,然後繼續幹活,枯燥得很。

這一世割麥子的場面太宏大了。親兵幾乎站滿了田埂,滿臉橫肉,挎刀持槍,虎視眈眈。也就這個年代媒體不發達,不然還得有一堆攝像師、記者啥的。

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出門,這會太陽慢慢升起,日頭漸毒,滿頭大汗的邵聖便招呼兒子們撤了。

他走後,軍屬農場的佃戶們涌了進來,繼續未完成的工作。

“爲父爲何不在六月打仗?”樹蔭之下,宮官、女史們忙忙碌碌,有擦汗的,有搖扇子的,有煮茶的,有準備小食的,還有幫着按壓捶腿的,邵樹德泰然自若地享受着,向幾個兒子解釋道:“一者從正月到五月,各軍足足打了四五個月,需要休整;二者不能耽誤農時。兵法雲‘慈不掌兵’,但我還是要說,如果可以,還是讓土團鄉夫們歸家忙農活。農爲百業之本,不可輕忽。”

邵樹德這話說得悲天憫人,但他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沒有對孩子們講,那就是飛龍軍左右兩廂已經大舉出動。

契必章率部出襄城,向東虛晃一槍之後,折而向南,過郾城,突進到陳、蔡之間。

樑漢顒率部出大野澤,在單、宋、曹交接處活動一番後,快速南下,突襲攻破碭山,逼近蕭縣。

其實吧,河南百姓現在也知道了。夏軍不胡亂殺人,他們來了,也不用驚慌,該幹啥幹啥。但樑軍官員們不能這麼想啊,他們是有責任的,爲了避免出事,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徵集鄉勇,固守城池、關隘及重要鎮城。

毫無疑問,這會影響農業生產。

“大郎,今日回去後便和你阿孃告別,隨金刀軍一起北上靈夏,屆時差不多可以看到關北秋收的場景。”邵樹德說道:“地方不同,風物不同,糧食收穫的時間也不一樣,你也不是第一次見了,日後當謹記於心。”

河南、河北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第一年春播粟,秋收之後播種麥子,第二年夏收之後再種一季短生長期的雜糧,此謂兩年三熟也。不能多,不能少,多種了地力不夠,產量下降,得不償失,少種了自己吃虧。當然有些土壤肥沃的上田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連續一年兩熟,這就不能一概而論了。

關北就沒這麼好了。有些地方可以兩年三熟,有些地方只能一年一熟。邵大郎去了豐、勝二州,自然會有所見識。

“兒已謹記於心。”邵嗣武今天一副農人打扮,身材魁梧,英氣勃勃,雙手佈滿老繭。別誤會,這不是幹農活導致的,而是常年習武留下的印記。

“二郎,國朝有兩稅,一曰夏稅,一曰秋稅,對應的便是夏收和秋收。夏收之後,會徵夏稅,會有很多新糧入庫。今日你也向阿孃告別,明天隨糧料使朱亮出發,有一批粟麥要運往洛陽,你跟着長長見識。”邵樹德說道:“到洛陽後就不要回來了,等爲父過去匯合。”

“遵命。”邵承節應道。

“你外翁過陣子也會去洛陽,好好侍奉。”邵樹德又道。

邵承節愕然,應道:“兒知道了。”

喝完一壺茶,吃了幾塊點心後,邵樹德登上馬車,浩浩蕩蕩地回了龍池宮。

回宮之後,在野利凌吉的房中歇息了會。

已年近三十的野利氏看到邵樹德過來,先是驚愕,繼而驚喜。

邵樹德也有些愧疚,讓女官把三女兒佛牙喊了過來,野利氏懷中抱着七郎慎立,一家人說說閒話,倒也其樂融融。

佛牙今年十一歲,大名邵醴,已經漸要脫去小女孩的青澀,向少女轉變了。

邵樹德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比較少,僅有的工夫也花在兒子身上,佛牙微微有些拘謹。不過在熟悉了一會後,就直接坐到了父親身邊,巧笑嫣然。

羌女野利氏的性子沒有太多改變,抱怨不少,但邵樹德沒有不耐煩,一直笑着。

佛牙又坐近了些,道:“阿爺,龍門有諸多佛寺,是不是鑿了很多佛像?”

“香山十寺,確實鑿了不少。”邵樹德說道。

“可否帶女兒去看看?”佛牙眨巴着眼睛,問道。

“現在不行。”邵樹德說道:“待清暑宮修好之後,阿爺帶一家人過去住住,屆時三娘可以看個夠。或者,日後封你爲尹闕公主,讓那幫法師做你的食封。反正爲父治下,僧衆亦要課稅。”

野利氏笑了起來,道:“大王莫要在兒女們面前胡說。”

邵樹德見野利氏笑得動人,想起了當年在浴桶中強幸她的往事,心中蠢蠢欲動,不過尚儀杜氏很快在外面喊了:“大王,有軍報。”

“拿來。”邵樹德無奈道。

野利氏看穿了他的小心思,也微微有些失望。

七郎又哭鬧了起來,野利氏輕輕嘆了口氣,帶着女兒到裡間去了。

杜氏走了進來,將一份密封好的牒文遞了過來。

邵樹德拆開一看,立刻罵道:“盧文進這廝好不要臉,膽子好大,居然連李克用也敢降!”

聽望司傳回的軍報,李克用圍攻莫州月餘,盧文進在城頭喊話欲降,克用許之。

邵樹德仔細回憶了一下,李克用好像沒怎麼殺過降,當年昭義節度使孟方立自殺後,軍中推孟遷爲節度留後,孟遷降後也沒事,如今還在晉陽當個小官。

李克用的信譽竟然也不算太壞!

只是,單可及都殺了,爲何又納降盧文進呢?莫不是攻城傷亡太大,受不了了?還是有別的原因?別是因爲我吧?

邵樹德手指輕敲桌面,暗暗思索着該怎麼給義兄再下點絆子。

王鎔!

王鎔的統戰價值一下子大了起來。

還有羅弘信!

河北都這個樣子了,作爲河北五大藩鎮中實力最強者,魏博難道不該有點反應?

河北三鎮大聯合的願景呢?都放棄了?

“讓裴尚服過來,我要寫信。”邵樹德吩咐道。

裴氏就在門外,聞言帶着女史走了進來。

“秘書”杜氏鋪開紙筆,親自磨墨。

邵樹德略微思索了下。他突然間發現,羅弘信的統戰價值似乎比王鎔還要大,畢竟魏博兵多糧多錢多。

該怎麼拉攏魏博呢?羅弘信的訴求是什麼?我能給什麼?如果他不答應,那麼該用什麼反制措施或恐嚇手段?如果這還嚇不倒羅弘信父子,下一步該怎麼做?

羅弘信的統戰價值確實大,但拉攏的可能性太低了。王鎔相對小一些,但拉攏的可能性較高。

該怎麼堅定王鎔的抗李決心呢?這廝似乎很喜歡見風使舵,沒有任何節操,滑頭得很。

邵樹德一邊想一邊寫,寫完之後,覺得有些不滿意。

王鎔現在應該還不會降,但若再被李克用暴打個一兩回,就難說了,該怎麼操作呢?

“杜尚儀,你也看到軍報了,你說該怎麼給李克用添麻煩?”邵樹德看向跪坐在他身側的杜氏,問道。

杜氏欲言又止,這不合制。她若說了,讓外間知曉,可是把陳誠、趙光逢等一干謀主都得罪了。

“說吧。”邵樹德拍了拍她的翹臀,道。

“大王或可遣使聯絡契丹人。妾聽聞高思繼北奔契丹,高家在奚、室韋諸部中也頗有聲望。營平鎮使劉仁恭也未必甘心聽從李克用,或可拉攏。”杜氏心一橫,直接說道。

邵樹德微微點頭。這其實就是歷史上朱樑用的套路了,遣使浮海至北邊,聯絡契丹夾擊李克用。這個套路一直用到了李存勖時期,他被後梁、契丹的南北夾擊搞得煩不勝煩,眼看着要被耗死,最終行險一搏,奇蹟大翻盤。

“今日之事,不準傳到外間。”邵樹德突然醒悟了過來,目光掃過所有人,說道。

衆女官紛紛應是。

“義兄有嫂嫂劉氏獻計,我亦有美人足智多謀。”邵樹德笑道:“但此策有一點不好。”

杜氏不解。

“這樣或讓契丹實力增強。”邵樹德說道。

耶律阿保機實力第一次飛躍,應該是攻滅渤海國。

東北地區,曾經存在過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高句麗。

高句麗滅亡後,餘盡仍在。大祚榮建震國後,並不是什麼野蠻國家,事實上文化、技術還是有一定水平的。玄宗時,大祚榮被冊封爲渤海王,然後不斷派人到大唐學習,國家越來越正規,有三省六部,設五京,領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各地有都督、刺史、節度使等官管理地方。

渤海國的城池佈局一如內地,建築風格也極爲相似,目前有一百多萬人口,耕牧並舉,織布、冶鐵、航海技術都有相當高的水平。

他們被契丹滅國,是一場悲劇,也是耶律阿保機的大補丸,極大提高了他們的冶鐵水平,從此兵器、甲具的產量暴增,也有了穩定的農耕地帶,甚至連航運業都有了。

阿保機當然也很重視蒐羅中原工匠。歷次南下,最重要的就是抓種地的、抓工匠,活似個人口販子。他爲了安置這些擄掠來的人口,特地在草原上築城,任用漢官管理。

河北多年戰亂,也產生了大量流民,這些流民數量甚至比契丹擄掠的還要多,自己主動跑去了遼國,也是無奈。

“我不太想讓耶律億這人得意,總感覺這是飲鴆止渴。”邵樹德說道:“先秘密聯絡高思繼、劉仁恭吧。”

高思繼這會寄人籬下,即便聯絡上他,估計也沒太多的自主權,邵樹德甚至都不想找他了,況且聽望司也未必知道他的具體所在。

劉仁恭這廝,聽聞在營平二州結交奚人,將兵力擴充到了五六千。

五六千兵,當然不值一提。但別忘了劉窟頭的身份,正經幽州人!或可利用這個身份,招募亡散,反抗李克用,就是不知道他敢不敢了。

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二十三章 衝突第十章 考功第二十章 遺產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第四十七章 進京(給盟主江西胖哥加更)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六章 亮相第五十章 大計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十五章 條件第1029章 不適應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十一章 勸阻第五十五章 諸葛爽(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2)第1172章 商行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堵路上了,釣魚中。第1103章 考覈第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九章 君臣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第1178章 外來戶第五十一章 算計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1028章 泗州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1299章 萬勝黃頭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四十章 班底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十二章 破襲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第九十四章 一躍四十年第十九章 只能做不能說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1119章 反覆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1044章 調動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二十七章 上供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二十章 硤石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1214章 名城第十五章 出招第1186章 考試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1127章 演練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1052章 邯鄲第十章 恭順已極第1229章 轟然倒地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二十二章 第二件成就第941章 要求第1118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十五章 撫慰與安排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四十二章 變亂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一章 小日子(一)
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二十三章 衝突第十章 考功第二十章 遺產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第四十七章 進京(給盟主江西胖哥加更)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六章 亮相第五十章 大計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十五章 條件第1029章 不適應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十一章 勸阻第五十五章 諸葛爽(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2)第1172章 商行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堵路上了,釣魚中。第1103章 考覈第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九章 君臣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第1178章 外來戶第五十一章 算計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1028章 泗州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1299章 萬勝黃頭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四十章 班底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十二章 破襲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第九十四章 一躍四十年第十九章 只能做不能說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1119章 反覆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1044章 調動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二十七章 上供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二十章 硤石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1214章 名城第十五章 出招第1186章 考試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1127章 演練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1052章 邯鄲第十章 恭順已極第1229章 轟然倒地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二十二章 第二件成就第941章 要求第1118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十五章 撫慰與安排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四十二章 變亂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一章 小日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