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

“剛剪的春白羊毛,一斤上30文、中25文、下20文。”

“皮裘一領,上直400文、次350文、下300文。”

“紫熟綿綾一尺,上直66文、次65文、下64文。”

有詩云“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五月都這樣,遑論四月。

但在天山南簏的伊州,卻早已春暖花開,第一波糧食都收割入庫了——事實上,整個新疆的氣候是多樣的,不能一概而論,元宵節的時候,北疆暴雪連連,吐魯番、哈密卻已可以春播。

伊州就是哈密,同樣處在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內:哈密盆地。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是個別樣版的吐魯番盆地。

同樣是北高南低的地勢,同樣有一箇中央窪地沙爾湖,同樣修建了井渠灌溉農田。

但自古以來,哈密人口就比吐魯番少,原因十分複雜。既與地勢、氣候有關,也與政治、歷史有關,很難說得清楚——

史上乾隆四年,在大力移民之後,也只有9600口人,還不如兩漢隋唐時期。

到了乾隆二十六年,增加到1.2萬餘人。

道光中期,近兩萬人。

宣統初,又跌回1.3萬。

當然,東疆、北疆還算好的,南疆更無奈。因爲清廷執行嚴格的“漢回隔離”政策,禁止內地百姓移居南疆,使得當地全是“回鶻人”,這也爲後來阿古柏之亂種下了因果。

……

四月初一,趙在慶來到了伊州。

他今年就沒在家過年,“事業心”相當重,正月底就把他在敦煌僱傭的夫子聚攏了起來,帶着兩千餘峰駱駝,拉了一大批軍用器械,往高昌方向進發。

如此拼命,背後的原因令人暖心:趙在慶急着找聖人恭(結)賀(賬)。

“窮地方。”商隊老人還好,新加入的一看這破破爛爛的土城,以及充滿羊糞味的狹窄街道,頓時大倒胃口,取笑道:“怕是與草原上的土城差不了多少。”

“哪那麼多怪話?”有老人扇了他一個耳脖子,隨後又神神秘秘地說道:“有半掩門子的娼家在羊圈旁賣,滿身騷味,你去不去?”

新人眼睛一亮,道:“去!怎麼不去!要的就是這股騷味!胡姬哎,我還沒玩過。”

“這就對了。”老人笑道:“就是一箇中途歇腳玩樂的地方,哪那麼講究?”

商隊在此停留兩日,趙在慶給人放了一天假,讓他們自己找樂子去。而他則前往刺史府拜會,給駙馬趙鳳帶來了許多在洛陽、長安纔可能買到的商品。

“聖人估計要下個月纔會動身來伊州。”趙鳳第一時間親手煮了壺茶,抿了幾口後,滿臉陶醉之色,片刻之後才睜開眼睛,說道。

“爲何要下個月?”趙在慶問道。

“這話你不該問,不過告訴你也無妨。”趙鳳說道:“很簡單,等天山積雪融化,召見北庭諸將,部署作戰任務。完事後纔會東歸。甚至於,他老人家還可能在高昌多留一段時間,看看今年打草谷順不順利。”

“原來如此。”趙在慶喃喃道。

“怎麼?錢不夠用了?不是給過你們一批貨了麼?”趙鳳問道。

他指的應該是聖人低價發了一批雲南貨給趙氏、康氏、拓跋氏、諸葛氏四位大豪估,算是一種變相補貼。

“那批貨是賺了不少。”趙在慶苦笑道:“但家大業大的,開支也大。別的不說,我家在靈、涼、甘、肅、瓜、沙、伊、西八州各置倉庫,轉運糧草、器械、軍資,僱的人何止數千?雖說朝廷給運費,但那點錢怎麼夠?”

“這麼說可就沒意思了啊。”趙鳳笑道:“你們每至一地,都大肆發賣貨物,賺得不少吧?就說城裡一尺賣六十多錢的紫熟綿綾,就是你們販來的吧?還有緋熟綿綾、益州半臂段、緋高布衫段等等。哦,對了,你們回程的時候大概不會空着手吧?幾千裡都走過來了,會不帶點西域貨物?運到中原,可是天價哦。”

趙鳳並沒有絲毫誇大。

伊州普通百姓就罷了,稍微有點錢的,想要過點不一樣的生活時,就得問這些商人買東西,就比如那些綾羅綢緞。

趙在慶聽後,面色絲毫不變,繼續訴苦道:“西域給打成那副鬼樣子,哪來許多貨?再者,很多貨是從波斯、大食乃至天竺過來的啊。而今天竺貨倒是還有,波斯、大食貨卻斷斷續續,大受影響,且賣貨的人從波斯人、粟特人,變成了回鶻人(可薩回鶻),多轉了一道手,賺頭就小了。”

“你說的這個倒也是實情。”趙鳳點了點頭,道:“放心,我聽聞聖人弄到了很多女奴,要低價發賣一批給你們四家。別扎堆在洛陽賣,往南走,乘船去揚州、蘇州、潤州、杭州,那裡做買賣的有錢人不少,或能賣上好價錢。”

趙在慶心下一喜,但還是有點愁眉苦臉的樣子。

趙鳳瞟了他一眼,道:“別藏着掖着了,說吧,什麼事?”

“使君這裡有方便使用的荒地嗎?”趙在慶問道。

“有肯定是有的,但你問這個做什麼?”趙鳳奇道。

“去歲聖人攻破疏勒,得王宮諸般寶貝,發賣予商徒,令其拿糧食來交割。”趙在慶說道:“有人覺得長途轉運糧食不划算,於是召集了一批鄉黨,在姑墨州偷偷找了一處地,自己種糧,收穫後運到疏勒,賣給朝廷,大獲其利。”

“這……”趙鳳一聽有些驚訝,還能這麼玩?

其實,歷史上清代西征時,很多商人就是這麼搞的。

一開始,他們也是長途運糧,沒想到這茬。

但某天,有個“小機靈鬼”突然想通了,朝廷要的只是糧食,我從蘭州千里運糧,人吃馬嚼,成本賊高,與其這般,不如去西邊找個地方,僱人種糧,結果大獲其利——其實,又何止商人種糧,左宗棠還鼓勵士兵找地方種糧,所得全部市價收購。

當然,這種情況只能存在於朝廷拿真金白銀來買糧。如果他們想的是白嫖,那就沒戲了。

清朝西征比較特殊,朝廷自己的運力主要拿來運軍事物資了。

因爲大量使用火器,後勤運輸任務激增,遠遠不是冷兵器時代能比的了。

西方拿破崙時期,爲了給一支部隊提供後勤補給而準備了4500輛四輪馬車,其中2500輛是運送彈藥的,可見一斑。

但冷兵器時代,消耗就小多了。糧食之外,最大宗的消耗品是箭矢,可絕大部分箭矢是能夠重複利用的,且由士兵個人攜帶。

高仙芝能帶着七萬軍隊在龜茲與怛羅斯之間來去自如,但火器部隊卻沒這麼簡單,這也是乾隆西征打光國庫的重要原因——他若還想着白嫖商人的糧食,那這仗乾脆別打了。

“伊州不行,雖然還有荒地,但都有主了。”想了一會後,趙鳳說道:“你若覺得運糧麻煩,想要去西邊種糧,我覺得可以去北庭。”

“北庭?”趙在慶有些驚訝,問道:“他們那邊也要打?我來伊州的路上,看到安東、豐州的府兵都回家了。”

“府兵走了,符存審、王彥章、朱瑾等人沒走。”趙鳳說道:“遼東今年還會徵調三千府兵西行,加入北庭行營,歸符存審指揮。六月之後,他們肯定會有大動作。”

“那就去北庭。”趙在慶決定了,說道。

趙鳳則若有所思。

其實,朝廷向商人買糧只是一時。攻佔高昌、疏勒之後,把搶劫來的王宮、官員、富戶的財產發賣,隨後劫掠拔汗那,又得了一筆橫財。但橫財終究是橫財,不是細水長流的穩定收入,消耗完畢之後,自然不會再買了。

但這事——其實很有搞頭啊!

趙鳳的腦袋高速運轉着,如果朝廷拿出一部分錢,在洛陽支付給商人,讓他們帶好一應必備物事到西域去種田,會不會更好?

這樣種出來的糧食固然很貴,但總比傻乎乎地從靈州、涼州、蘭州運輸糧食便宜吧?他媽的便宜太多了好不好!

當然,最便宜的還是軍屯,但這事嘛……

第二便宜的是移民墾荒,然後收稅。但在移民前期,糧食以及其他物資的支出反而會急劇增大。

所以,僱商人種糧還是存在好些年的賺頭的。

趙鳳越想,思路越清晰。

武夫們不願屯田是事實。那麼有沒有愛財之輩,願意種糧出售呢?要知道,軍屯的積極性很低,產量也不高,與自願完全是兩碼事。

現在不是計較開支的時候,因爲什麼都比數千裡運糧成本低,而且低很多。

今年已是同光元年,河隴百姓要苦第三年了,三年之後,定然有些疲敝,需要緩一緩。聖人如果還想大舉移民,勢必要有新辦法、新路子。

想到此處,趙鳳已經決定,將所思整理出來上奏聖人,或能搏得聖眷。

******

趙在慶離開州衙之後,很快出了城。

他注意到城牆根附近多了很多百姓,風塵僕僕,而進城的時候還沒有。

稍一打聽,原來是來自河南、河北的新移民:鎮州、魏州、汴州、宋州百姓各兩百戶。這會正等待州府將他們分往各縣,定居墾荒。

他聽趙鳳提過,伊州人煙稀少,剛剛來了一批拔汗那工匠、中原手藝人、淮南亂兵家屬,加起來也才2300戶、11700餘口人——剛剛恢復前唐年間的戶口。

回到驛站之後,留守的商隊成員也在討論這件事。

“移民規模小得可憐,完全不似遼東那般大開大合啊。”

“說實話,就伊州的條件,它也就只吃得下這幾百戶人,多了不行。”

“哈哈,窮地方,就這樣。”

“說起來,聖人這些年一直在死磕遼東,快二十年了吧?”

“你不說還想不起來,真有二十年嗎?唉,二十年前我還在撒尿和泥玩呢。”

趙在慶聞言有些怔忡。

花二十年時間,持之以恆地死磕一個地方,聖人對遼東是真的執着。

以趙在慶的認知,他覺得遼東應該沒人能翻得起大浪了。

契丹人不行,渤海人不行,女真人也不行!

那麼多不用朝廷花錢的驕兵悍將鎮守着,再過幾十年,儼然關外中原。

說句大不敬的話,到夏朝末年,應該不會有胡人從遼東入關了。縱有,應該也是生活在苦寒之地,仍然保持着一定戰鬥力的漢人軍隊——入關鎮壓“義軍”。

對傳統漢地的認知應該更新了。

而既然遼東不用朝廷再投入大本錢了,西域呢?會不會是新一代的遼東?

手段應該會有些不太一樣吧,但以聖人對邊疆地區的執着來看,本質上應該是差不多的。

有些人博古通今,自以爲全知全能,提及聖人在遼東的佈置,非常不屑,認爲是大敗招,歷朝歷代的明君絕不會這麼做——不是做不到,而是不願意做。

他們的核心論點是府兵應該放在眼皮子底下,蓋因朝廷控制力一旦下降,威嚴掃地,這就是禍亂之源。

但趙在慶覺得聖人的胸襟比他們都大。豈不聞“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白讀書了!

前唐之時,從來沒有往西域主動強制大規模移民,要麼是發配罪人,要麼是招募軍士及其家屬,都是被動行爲。

是國力不足嗎?當然不是。武后修的洛陽明堂,都足夠安置十萬戶百姓去西域了。

說穿了,還是他們不重視,下意識覺得那地方可以捨棄。

反倒是西突厥被擊敗後,斛瑟羅可汗殘部七萬人從西域移民到中原,武后下令沿途州縣遞頓開支……

西域應該是下一個遼東,諸般買賣還是可以做得的。

兩天之後的四月初三,趙在慶帶着補給完畢的隊伍西行,並於五月初抵達了高昌。

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四十二章 亂第十一章 處理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十六章 諾真水第1109章 無語問蒼天(月票加更3)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一章 機會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952章 離去第五章 巡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十五章 天降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三十三章 七零八落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1305章 遊戲與賞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八十四章 遼東道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1101章 統戰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975章 突圍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1284章 好物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八十八章 新勢力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985章 桑乾鎮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三十四章 就很突然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二十六章 三州第1052章 邯鄲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1284章 好物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二十章 布子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1336章 駐馬相看遼水傍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八十八章 新勢力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1013章 “屯田”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二十三章 衝突第1084章 框架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944章 負擔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三十章 真理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952章 離去第七十章 加班!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力量第十一章 使者第1057章 家族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1274章 富貴人家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986章 梳子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1214章 名城第十五章 出招第1045章 知己知彼
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四十二章 亂第十一章 處理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十六章 諾真水第1109章 無語問蒼天(月票加更3)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一章 機會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952章 離去第五章 巡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十五章 天降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三十三章 七零八落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1305章 遊戲與賞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八十四章 遼東道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1101章 統戰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975章 突圍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1284章 好物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八十八章 新勢力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985章 桑乾鎮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三十四章 就很突然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二十六章 三州第1052章 邯鄲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1284章 好物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二十章 布子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1336章 駐馬相看遼水傍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八十八章 新勢力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1013章 “屯田”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二十三章 衝突第1084章 框架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944章 負擔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三十章 真理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952章 離去第七十章 加班!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力量第十一章 使者第1057章 家族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1274章 富貴人家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986章 梳子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1214章 名城第十五章 出招第1045章 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