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上供

“漢水行人少,巴山客舍稀。”化成縣南的清水驛內,邵樹德看着略顯破敗的驛站,突有所感。

巴州理所化成縣,就是後世的巴中,國朝巴嶺以南的重鎮。

岑參是初唐詩人,那會的巴山確實稀稀落落,漢水航運也極爲蕭條。但神奇的是,安史之亂後,國勢江河日下,但漢水一帶的貨物運輸卻比初年還要更加繁盛。

肅宗在靈武時,江淮賦稅運至襄州、商州渡口,經漢水運至洋州、興元府,再陸運至關中的扶風縣。

再後來開了汴水,江淮賦稅多經汴水餉道,但國朝還有幾條備份路線,且一直承擔着相當部分財貨的運輸任務,這條線路就是其中之一。

“趙隨使,山南十一府州,一年上供多少財貨爲宜?”邵樹德坐到了他的虎皮交椅上,問道。

千里迢迢打這麼一仗,當然要撈點好處,諸葛大帥之前也默許,甚至是贊成不給好處,人家就沒幫你的義務,這是很明白的事情。

“大帥可要在山南駐軍?”

“還沒想好,但應是要的。某這會屬意的是河池縣附近的固鎮,西行經成州至秦州,東北出散關入關中,南入蜀口至成都,皆須經此地,非置一軍不可。”

趙光逢眼皮子一跳,面無表情。之前已經議定,興、鳳、洋三州隸鳳翔鎮,隴山以西的秦、成二州歸河渭鎮,但大帥還要在興州駐軍,一方面可就近聯繫河渭鎮,一方面也自己把着入蜀的通道,這是不完全相信折家啊。

再考慮到昨日兩人聊起過,讓折家徹底交出麟州,舉族前往鳳翔府的事情,趙光逢也暗暗感嘆:上位者就是如此無情,孤家寡人說的就是這個吧。

不過折家其實也不虧。麟州祖業,交出來就交出來好了,鳳翔府不比那個邊塞軍州強多了?鮮卑王族之後、邊地党項大酋,離了老巢,今後只要規規矩矩,以大帥的仁義,一旦取得天下,新朝豪門的地位是跑不了的。

“大帥,軍府衙兵雖多,但也經不起四散戍守。”趙光逢提醒道:“除非現時南征蜀地,否則似無必要。”

南征蜀地,現在看來風險非常高。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因素,主要還是怕有人割據自立。

這個地方,特別邪門,漢時劉焉都知道讓人毀掉棧道割據一方,中原王朝大軍入了蜀,還會不會聽話,沒人敢保證。更何況現在是晚唐,軍將們造反成風,不毀掉閣道自立就有鬼了。

“對蜀地,暫時宜以拉攏爲主。”趙光逢說道:“對恭順的方鎮,收取一點財貨,一如陰山、橫山諸蕃部。”

邵樹德沉吟不語。

事實上,向附庸藩鎮收取財貨,已經不算什麼跋扈之事了。陳州趙犨,就一直向朱全忠上供財貨,還幫着出兵。河南尹張全義,爲朱全忠的南征北戰提供錢糧、器械,挾帝至洛陽時,還修繕宮室。

邵某人手下可稱爲附庸藩鎮的,之前折宗本所鎮的邠寧算一個,保塞軍李孝昌、保大軍東方逵也勉強能算,折嗣倫擔任刺史的麟州其實也是個小獨立勢力。至於橫山党項、陰山蕃部,自主性比附庸大一些,主要通過聯姻的方式拉攏。

此番南征,定難軍將士在山南西道、武定軍都流了血,必須要加強控制,完全附庸了。收取財貨之事,可以嘗試着施行。

“趙隨使,既然要拉攏、震懾三川諸鎮,焉能不屯兵戍守?”邵樹德說道:“你不是武夫,不懂武夫的心思。鳳州之固鎮、興州之興城關、興元府之百牢關、陽平關,最好都留兵戍守。”

固鎮與興城關地處要衝,之間有四千餘間棧道。興元府西縣西南之百牢關,爲秦地入蜀之總孔道,無論哪條分支路線,都得走這條路。而陽平關南達利州的大道上,更有一萬五千餘間棧道,極具戰略屬性。

你不派兵留守,看着這些關城、棧道,誰給你上供財貨?膽子大點的,一把火燒了,你能怎麼辦?

這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賤胚!

“大帥既已有定計,便可擇精兵留守。此四地,需得屯上萬兵馬。若嫌多,亦可徵召橫山党項、陰山蕃部協防。駐軍所需之財貨,可由故道川輸送,然需在興元府設供軍使分衙,駐軍所需之財貨、錢糧,不能由鳳翔鎮或山南西道直接發放。”

這算是考慮得比較全面了。

山南西道不止有漢水,大散水或故道川(嘉陵江)的運輸作用也非常關鍵。該河沿線有興州、利州、閬州、果州、合州、渝州,船運可一直通到興州。

柳宗元《興州江運記》裡提到朝廷在興州的駐軍,因爲當地人口稀少,錢糧不足,需從外地轉運,非常困難,於是“……決去雍土,疏導江濤,萬夫呼撲,莫不如志。雷騰雲奔,百里一瞬。”可見國朝花大力氣疏導了嘉陵江上游的河道,使其通航,但應還是不如下游航運價值大。

宋代陸游曾有《自三泉泛嘉陵江至利州》詩,陽平關即在三泉縣。

上游如此,下游就更好了,而且沿途商業相對發達,利於財貨北運。

“果州(南充)其民喜商賈,蜀人喚做‘小成都’,充城繁盛冠東川。”

“地暖氣清,閬州(閬中)地闢人富。”

果州,屬山南西道,閬州屬龍劍鎮,都是很富庶的地方,用這兩地的財富養兵,確實是一個減少消耗的法子。

六月十二,龍劍節度使趙儉帶着親兵到了巴州。

清水驛外,鐵林軍大營連綿裡許。大隊步卒正在出操,喊殺聲震天。

趙儉下了馬,定定地看了許久,隨後嘆了口氣。

他在龍劍利閬四州拉起了萬餘兵馬,核心就是當初帶過去的兩千通塞鎮兵和兩千橫山党項,此後東征西討,多倚賴之。

討完閬州楊茂實後,最近又在積蓄財貨,打算攻西川陳敬瑄。

川中五鎮,即龍劍、遂州、東川、西川、邛南(彭州鎮未設)。除了他龍劍鎮外,其餘數鎮,出身都不太“清白”,要麼是田令孜餘孽,要麼是楊復恭黨羽,趙儉自認手握朝廷大義,出兵征討這些逆藩,名正言順。

但他只有四州之地,實力有所不足,想了想,若能有精兵,或有可爲。

至於精兵何來,他只稍稍一想,便把主意打到了京西北諸鎮頭上,但這需要關中實際上的主人邵樹德的同意。

“此精兵也,若能募得萬人,某有信心攻滅東、西二川。”趙儉臉色熱切,恨不得這些兵都歸自己指揮。

“大帥,靈武郡王使者的意思,似是要派質子去夏州。”龍劍節度副使杜知古說道:“此人有大志,尚未吞併關中,便把手伸到了三川。”

“其實無甚大事,便讓吾兒去夏州好了。長孫留於龍州,某戎馬之餘,可悉心教導。”趙儉現在滿腦子吞併鄰鎮的想法,無論邵樹德提什麼要求,質子、財貨,都可以談。

杜知古也覺得沒什麼。主公今年四十四歲,生了五子六女,子嗣衆多。長子今年二十八,長孫也十二歲了,藩鎮承繼方面完全不是問題。

“走吧,去見見靈武郡王。”

彼時邵樹德正與趙光逢飲茶閒聊,討論巴南諸州常見的山間梯田,突聞龍劍節度使趙儉求見,兩人相視一笑。

“見過靈武郡王。”趙、杜二人入內後,立即行禮道。

一個節度使以大禮拜見另一個節度使,十年前或許不太合適,但如今就很尋常了。

“這兩年趙帥東征西討,風風火火,搞出好大局面啊。”邵樹德笑道。

“此皆賴靈武郡王許我募兵。”趙儉笑道:“今川中尚有四大逆藩未討平,日後若有用兵之時,還望靈武郡王多多通融。”

因爲使者已經居中傳過話,將一些不太好放上臺面直接講的事情私下裡談過了,因此邵樹德明白趙儉的話外之音:募兵!

所以這事就有些奇了,邵樹德不願消耗本地丁壯,儘可能去外鎮募兵,但趙儉卻要來西北募兵,合着我是白薅朱全忠的羊毛了是吧?

“西北戶口不豐,募兵之事……”說到這裡,邵樹德頓住了。

“某願奉上兩萬緡錢、兩萬匹利州絲布、兩萬匹閬州重蓮綾、兩萬匹獠布。”趙儉說道。

好傢伙,不愧是武夫,不和你談交情、談理想、談大義,上來就談錢。看來打下閬州後,趙儉也是有錢了,蜀中是真的富裕!

“某在興元府亦有駐軍……”邵樹德遲疑道。

趙儉聞言一驚,駐軍興元,這是想幹嘛?但事已至此,也沒什麼好說的了,搶時間要緊,於是又道:“每年可奉上三萬緡錢、五萬匹絹。”

邵樹德無語。綏州五縣,一年才收得七萬匹絹,還是質地不怎麼好的雜絹。但趙儉能一口氣給出五萬匹,還是價值遠甚的上等絹帛,搞得邵大帥對蜀中都有些心癢癢了。

閬州一地,綾羅、獠布的產量就得是綏州的兩三倍了吧?或者更多?

“可至河西党項部落募兵,以三千爲限。超出的,自去關中想辦法。”長吁了口氣後,邵樹德終於鬆了口。

河西党項,他控制得不是很嚴密,有的還隱隱遊離於統治之外,讓趙儉募去一些,換點錢帛,也不是什麼壞事。而且,他估計這種交易也沒法長久,趙儉的地盤一旦擴大,翅膀硬了之後,未必就還會繼續上供。

這很可能只是一項短期交易。邵某試圖羈縻趙某,趙某通過上供獲得好處,然後攻略川中州縣。

但事情真的那麼簡單嗎?再看看吧,神策軍一旦入川,好戲多着呢。

趙儉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心滿意足地離去了。但回程路上,左思右想,心中隱隱不安。在興元府駐軍,真的讓他有芒刺在背之感!但靈武郡王現在的威勢太大了,南征興元,一戰擊破諸葛仲保,洋州估計也很快就要拿下,小小的龍劍四州,如何能抵抗?

時不我待啊!只有儘快攻取東西二川,腰桿才能硬起來。

邵樹德在巴州待到了六月十五,隨後便率軍北返。在路上的時候,趙儉派人將其長子趙業送至軍中,一同前來的還有趙業之女,說是給靈武郡王充當侍女。

邵大帥感嘆,武夫不要臉起來,還真是厲害。陰山蕃部送了十幾個侍女,會州白氏、鄯州吐蕃又送來幾個,趙儉是第一個這麼做的漢人將帥。

聽聞天子身邊的宮娥多是公卿貴女,邵某人突然有點期待了。

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983章 安全感第1097章 求封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十四章 民氣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五十八章 一路向北第1193章 蘆臺軍第1264章 酬功南詔農業地理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二十九章 大的要來了第一章 家人第1210章 軍心浮動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十八章 東出第十章 考功第九十章 帶走他第五十章 交易第三章 好友第四十三章 宣州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六十章 史館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七十四章 大破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五十八章 就這樣吧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五章 定策第1264章 酬功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1251章 柳城第1129章 撤退與計劃第1000章 不勞相送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二十章 硤石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十六章 迂迴第五章 贈甲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五章 州情(二)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二十六章 重建體系第四十九章 北線第十九章 西行第980章 軍事政變第三十八章 戰略欺騙第二十七章 武功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589章 新操作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第1253章 蜀中與營州第十章 打法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十七章 石橋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1134章 挺進第九章 焦躁第1310章 驚聞第十一章 援晉(爲秦立力的大力贊助書友加更一章)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二十三章 來騙!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七十三章 收穫第二十章 朝貢道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二十章 狼第十八章 東出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二十四章 激戰
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983章 安全感第1097章 求封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十四章 民氣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五十八章 一路向北第1193章 蘆臺軍第1264章 酬功南詔農業地理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二十九章 大的要來了第一章 家人第1210章 軍心浮動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十八章 東出第十章 考功第九十章 帶走他第五十章 交易第三章 好友第四十三章 宣州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六十章 史館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七十四章 大破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五十八章 就這樣吧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五章 定策第1264章 酬功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1251章 柳城第1129章 撤退與計劃第1000章 不勞相送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二十章 硤石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十六章 迂迴第五章 贈甲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五章 州情(二)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二十六章 重建體系第四十九章 北線第十九章 西行第980章 軍事政變第三十八章 戰略欺騙第二十七章 武功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589章 新操作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第1253章 蜀中與營州第十章 打法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十七章 石橋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1134章 挺進第九章 焦躁第1310章 驚聞第十一章 援晉(爲秦立力的大力贊助書友加更一章)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二十三章 來騙!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七十三章 收穫第二十章 朝貢道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二十章 狼第十八章 東出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二十四章 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