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

晉絳諸縣已經開始了夏收。

ωωω ⊙Tтka n ⊙℃O 隨着各軍家屬不斷遷移,曾經被李罕之禍害了一半以上人口的晉絳二州慢慢恢復了生機。城鄉之間人煙稠密,農田播種面積大增,各色商品不斷流入,商業也異常繁榮,甚至超過了隔壁的河中府,儼然已是附近第一大繁華地帶。

稍稍令人感到有些泄氣的是,軍士家屬多選擇住在城牆附近,即便給他們分了地,願意種的還是少,除非家裡孩子多,且成年了。

安邑縣是天雄軍家屬安置地。一萬多戶人家,幾乎全在縣城及龍池宮附近安家,以至於都形成了個大型聚居區和商業區了。

至於鄉下的土地,少有人自己耕種,能租給別人的就租給別人,不能的就隨意種點高產牧草,然後飼養牲畜,多少是點進項,畢竟完全荒廢太可惜了。

軍士家人居住的房屋也沒多考究,花費不大。看樣子,竟然是做好了再度遷移的準備。

一個廣泛流傳的謠言是,夏王早晚要廢帝自立,到時候還要搬家,沒必要弄太好。

搬了新家以後,安邑的土地賣掉,房子能賣就賣,不能賣就扔了。到時候夏王還會給大夥重新分地,又是一筆進項。

趙成的商隊從河陽回來了,帶了一些當地打製的鐵器。

修武縣的礦場、工坊規模持續穩定運轉。質量較好的鐵用來製作兵器、鎧甲,差一點的打製農具。

農具統一由河陽幕府採購,然後租給民人,就如同那些牲畜一樣。採購的錢來自絳州錢監,每年撥數千緡新鑄銅錢用來採購十萬件各式各樣的農具,無論是官辦作院還是私人作坊,都賺得盆滿鉢滿。

趙成能從修武拉許多鐵質農具走,不僅僅是因爲關係,事實上他已經在修武縣投資興辦了一間小作坊,專門做農具。

河陽幕府當然不願意看到鐵質農具從本地流出,但他們也不太好阻攔趙成這種有根腳的商人,另外趙氏商行也在從外地販運牲畜到河陽,更不好翻臉了。最後也只能作罷,讓他拉到了晉絳。

“修武鐵器怎地如此價廉?”

“聽聞是用石炭鍊鐵。”

“夏王不稱石炭,喚煤。”

“你管我怎麼說?石炭鍊鐵不是薄脆易折麼?這鐵器還可以啊。”

“定是修武煤有點門道,不太一樣。”

“管他呢,我全買了。”

只一個下午,趙成拉過來的鐵器就在安邑坊市內售賣一空。他到清算行衙門那邊換了幾張銀元票,然後就離開了。

華燈初上時分,龍池宮附近的大街小巷已經極爲熱鬧。

因爲沒有城牆,自然也不存在宵禁。居住在這裡的不是王府、幕府官將,就是軍士家屬,他們完全有錢消費,即便是入夜之後,酒肆之類的地方依然客滿爲患。

驛站同樣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趙成閒極無聊,與住在這裡的商人士子在院中飲茶。

一開始大夥聊的都是今年雨水、收成之類的事情,後來轉向了生意經,談到了夏王每至一地,當地的牲畜數量定然會逐年增加,到最後飼養牲畜居然變成了與種植粟麥平等的農業活動,因此牲畜買賣一年比一年火爆。

有人聽了半天,實在忍不下去了,插言道:“諸君可知越州董昌稱帝了?”

場中爲之一靜。

趙成瞄了一眼,發現是個年輕的遊學士子,聽口音應是關中的,頗爲親切,頓時心中有數了。

“董昌跳樑小醜,不知死活,有什麼好說的?”有人嗤笑道:“他纔多大點地盤,有幾個兵?”

“確實。”年輕士子點了點頭,說道:“但如今有個人的地盤、兵馬遠甚董昌,他會不會稱帝?”

院中更沒人說話了,這廝是激於義憤,還是喝茶喝醉了?

趙成咳嗽了一下,道:“如今這天下,紛亂不休,河隴、關中、關北、金商安定多少年了?李家天子不能體恤良民,難道還能攔着別人來護佑百姓?在座多有商徒賈客,這些年買賣做得都很不錯吧?”

“確實不錯。在坊市裡關個幾天,大夥集中把買賣做完,各自回家。夏王弄了個銀元出來,要我說,咱們商徒就該給他立生祠。”有人說道。

嗯,話有些肉麻,但意思大夥都明瞭,並且深有體會。

博覽會期間,關起門來集中交易,用虛擬的標準銀元記賬,他們交易方便,官府收稅也方便,大家都免去了很多麻煩。

很多以前沒做成的生意,現在也做成了,大夥的生意規模普遍有所擴大。

更別說,還打通了與西域的絲路貿易,獲益者衆多。

“該給夏王立生祠。”一帶着濃厚川音、胡商模樣的賈客說道:“去歲我在安邑坊市賣了批香藥,結餘銀元若干,取票而走。今歲持票進市,還可以用,夏王這信譽,沒的說。”

“若夏王稱帝,我支持。”有人放下茶碗,毫不猶豫地說道。

“我也支持,這天下該變一變了。”又有人說道。

年輕士子目瞪口呆。

他挑起話頭,只不過想發發牢騷,博取別人的附和與支持。但事情的發展出乎他的意料,商徒怎麼這麼不要臉,居然支持改朝換代?還要給夏王立生祠?當成你們商家的祖師爺之一供奉了是吧?

“你們……你們……”年輕士子結結巴巴,道:“大唐享祚二百餘年,人心所向。”

他這話一出,商人們都笑了。

他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很多人是武裝行商,敢打敢拼,對天下的局勢有一個較爲全面的認識。如今的大唐,不是夏王稱聖,就是樑王稱帝,或者多人各帝一方,稱孤道寡,不會有別的結局了。

唐室,人心當然還有,但也只是習慣罷了。比如人們習慣去長安考學,習慣將重要案卷送到長安刑部,習慣送樂人工匠去京中值役,習慣上供……

但這些事也都在慢慢發生改變。

這天下,和十幾年前已經大不一樣了。十幾年後,肯定和如今也大不一樣,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趙成沒有笑,而是密切觀察,默默思考。

如果夏王稱帝,就關西的商人階層而言,應該不會有什麼反對情緒。他們有錢,有人脈,有見識,有私兵,力量還是不容小覷的。

經營關西這麼多年,商人大受其利,夏王終於得到回報了,可喜可賀。

……

第二日,趙成被召入了龍池宮。

女史趙姝將他引了進去,然後便退下了。

趙成客氣地行禮作別。

趙姝是趙儉的孫女,之前在郡王府當侍女,如今當了龍池宮女史,在尚宮封大娘手下做事。嚴格來說,趙儉與秦州趙氏只能說有淵源,真談不上是親戚。

但正所謂富在深山有人知,天水趙家發達了,各地趙氏分支都來攀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趙光逢家在京兆府好幾代人了,與秦州趙氏基本斷了聯繫。當初上位,還不是靠了“趙貴妃”的提攜,大家敘一敘輩分,都是親戚,你好我好大家好。

“來啦?”會面的地點是演武場,邵樹德赤着上身,剛剛錘鍊完武藝,見趙成進來,也不急着更衣,隨口問道。

這是把你當自己人了,趙成當然明白,快步上前行禮。

“坐下吧。”邵樹德說道。

尚服裴氏仔細地替邵樹德擦拭汗珠,女史站在一旁,不敢幫忙。

“陳許趙氏,可否與他們攀攀親戚?”邵樹德問道。

裴氏這娘們太懂了,太會了,她幹活的時候往往把白皙幽深的胸口露出來,帶着點若有若無的喘息,手法與其說是擦拭,不如說是調情。

這女人!侍奉沒幾年,已經先後生下兩個孩子了,照這樣子,第三個也不遠了。

“大王,陳許趙氏是在秦州陷蕃那會出走的。大中年間收復秦州後,趙犨之父趙叔文曾遣人回過一趟秦州,敘了敘宗誼,隨後又斷了聯繫。”趙成答道:“陳許趙氏以軍功發跡,趙犨曾祖趙賓當上了忠武軍衙將,其子趙英奇、孫趙叔文、曾孫趙犨三兄弟,世爲陳許將校。某查過天水老宅族譜,沒有錄入陳許趙氏這一支,也不知百餘年前是怎麼回事。”

“有心了。”邵樹德讚道。

陳許趙氏、京兆趙氏、邠州趙氏,沒有列上去很正常。都分家過了,誰也不認識誰,若不是顧念祖宗,趙犨之父趙叔文都未必會回秦州看看。

“秘密遣人去許州,拉一拉關係。”邵樹德說道:“一筆寫不出兩個趙,都是天水老祖宗的後人嘛,分家過才百餘年,敘一敘宗誼,列一列族譜,都是一家人。可懂?”

“明白。”趙成躬身應道。

“趙珝若能投我,趙氏仍任許州忠武軍節度使。”邵樹德許諾道:“說話算話。”

“忠武悍卒,與蔡賊相持多年,天下聞名。若能助我攻滅全忠,還有更大的富貴。”邵樹德又道:“事情做得機密些。我估計現在許州不好進,你們想想辦法,我會讓趙光逢協助你的。”

“遵命。”趙成應道:“全忠掘河,仿如掘墓,有識之士無不唾罵恥笑。便是心向全忠之人,也扼腕嘆息,引爲失策。如此人心向背之下,趙珝自當做出選擇。”

邵樹德笑了,道:“人心向背,確實有用。不過,若不是將士們奮勇作戰,將樑軍打得丟盔棄甲,這人心也就那麼回事。好好做吧,趙氏的富貴,少不了的。”

第1314章 收服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四章 掙扎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二十七章 市井(三)第二十一章 報仇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四章 馬政與條件第二十九章 大的要來了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七章 親朋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九章 荒蕪第1324章 葬禮與政治第962章 樞密使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七十四章 元旦賜宴第四十章 分歧第二章 馴化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五十九章 迴歸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979章 蒲縣與石樓第三章 議帥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1039章 入徐第一章 前進基地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二十章 布子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二十八章 斫柱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二章 昆明池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1056章 態度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三十九章 龍潭虎穴第1104章 蓬萊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962章 樞密使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九十章 洛陽居高昌回鶻世系第二十二章 散盡家財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十九章 造物主的恩典第1031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十四章 勢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十三章 啓行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1008章 共贏第四十八章 操作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二十二章 紮根第1336章 駐馬相看遼水傍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1001章 邊塞體系第1167章 賞雪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十三章 屈服第1265章 韓氏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四十九章 本心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八章 聚散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十四章 民氣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五章 鐵斤城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1241章 處置手段第1224章 以禮來降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八十六章 爭吵
第1314章 收服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四章 掙扎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二十七章 市井(三)第二十一章 報仇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四章 馬政與條件第二十九章 大的要來了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七章 親朋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九章 荒蕪第1324章 葬禮與政治第962章 樞密使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七十四章 元旦賜宴第四十章 分歧第二章 馴化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五十九章 迴歸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979章 蒲縣與石樓第三章 議帥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1039章 入徐第一章 前進基地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二十章 布子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二十八章 斫柱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二章 昆明池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1056章 態度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三十九章 龍潭虎穴第1104章 蓬萊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962章 樞密使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九十章 洛陽居高昌回鶻世系第二十二章 散盡家財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十九章 造物主的恩典第1031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十四章 勢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十三章 啓行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1008章 共贏第四十八章 操作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二十二章 紮根第1336章 駐馬相看遼水傍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1001章 邊塞體系第1167章 賞雪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十三章 屈服第1265章 韓氏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四十九章 本心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八章 聚散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十四章 民氣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五章 鐵斤城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1241章 處置手段第1224章 以禮來降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八十六章 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