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

“給裴冠寫封信,讓他看着點楊悅,別亂來。”清風殿之內,邵樹德將腳翹在桌上,一份份翻閱着軍報。

五月中上旬時,陰山以北大草原上的牧草返青。豐、勝、參、柔四州開始準備物資,大羣騎兵提前從靈州出發,至勝州集結,將養馬力,待物資齊備之後,護送至柔州。

六月上旬,牧草長勢良好,已經非常茂密。

楊悅遵從邵樹德的命令,令新泉軍留守柔州,豐、麟州軍開往參州,其餘大隊人馬計飛熊、黑矟、金刀三軍四萬騎東行,開始掃蕩燕北草原豹騎都已擴至三千騎,補入的是廳子馬直千人,另募兩千輔兵完全編制,廳子步直千人分散補入黑矟、金刀二軍。

因爲不承擔針對河東的作戰任務,此次只徵集了陰山諸部萬餘蕃騎,目前在押運後續物資、糧草,驅趕牛羊,往柔州草原而去。

作戰規模不大,但部隊構成非常精悍。剔除了大量戰鬥力羸弱的蕃人輕騎,全是常年練習馬戰、騎射的職業武夫,帶足了馬匹,已經可以玩一把奔襲了。

邵樹德最近在考慮給黑矟、金刀二軍擴編,即增加至每軍各兩萬人。

人員分爲三部分:“二期”樑軍降兵出六千,靈州院出一萬新兵,關北、河隴再招募三千蕃漢健兒,外加廳子步直千人,正好夠兩萬有一說一,靈州院、陝州院的新兵培訓非常嚴格,五年纔算“畢業”,平時一邊訓練,一邊以“續備軍”的身份彈壓地方,這兵真不怎麼“新”。

飛龍軍也將保持兩萬人的編制,但缺額怎麼來,還得再想想。今年已經沒新兵可用了,降兵也不能再補充到飛龍軍裡面。想來想去,大概只有從各支老部隊裡面抽調五千會騎馬的步卒,補入飛龍軍,再從樑軍降兵中抽五千人分散補入各支老部隊。

邵樹德整編的禁軍,在初步計劃中,步軍有六支,計十八萬人;騎軍六支,計九萬人;外加獨立部隊若干。

目前看來,六支步軍可能打不住,這個以後還要再討論討論,是不是增加編制。

六支騎軍沒有什麼懸念:鐵騎、銀槍、定難、飛龍、金刀、黑矟。

豹騎都會改名爲飛熊軍,作爲獨立部隊存在。

銀鞍直也會作爲獨立部隊存在,規模約千人,至多不超過兩千,將以勳貴、將校子弟爲主。

第三支獨立部隊更爲特殊,是講武堂在訓軍官組成的部隊,規模極少,一般而言不會超過百人武學生服役一段時間後,會得到至講武堂深造的機會,完成學業後可升官。

幾位宮官在一旁整理文籍檔桉、筆墨紙硯。

杜氏攤開紙筆,開始寫信,裴氏打開木盒,準備用印。

內官的人選已經確定了,王妃折芳靄已經給出了一份名單,基本上延續了隋唐的故制。

四位正一品內官分別是:貴妃趙玉、淑妃封絢、德妃野利凌吉、賢妃諸葛氏。很明顯,都是有兒子的。

四妃是皇后的幫手,“掌左皇后論婦禮於內,無所不統”。

四妃之外,還有九嬪,分別是:昭儀小封、昭容沒藏氏、昭媛嵬才氏、脩儀裴氏、脩容陳氏、脩媛蕭氏、充儀杜氏、充容韋氏、充媛則是張惠,九人全是正二品。

一後四妃九嬪,十四個女人,竟然有七個人妻。其中兩個是大唐皇帝的女人,一個是合法手段得來的,一個是非法得來的。

正三品婕妤九人,目前還沒湊齊,只有江氏、儲氏二人。

至於正四品美人(四人)、正五品才人(五人)、正六品寶林(27人)、正七品御女(27人)、正八品采女(27人)更是完全空缺,只能開國後慢慢填充了。

皇帝的一百多個女人中,除皇后外,真正有地位的只有妃、嬪兩種。婕妤、美人、采女之類的與女官無異,都是要幹活的,至少理論上如此。

《禮記》中所載,自周代開始,“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真正所貴重者,也就那十餘人罷了。

理論上而言,皇帝后宮的女人除皇后外,都有工作,都是政府官員。

比如,美人“掌率女官脩祭祀、賓客之事”,才人“掌敘燕寢,理絲枲,以獻歲功”。

但在實際操作中,她們最主要的工作內容還是陪皇帝睡覺,這也是考覈重點,雖然她們中的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被皇帝臨幸過。

“殿下,寫好了。”杜氏將信呈遞了上來。

開國建制後,她就要當嬪妃去了,可謂苦盡甘來,心情還是不錯的。只是,心中還是略略有些遺憾。

京兆杜氏出身,婉容多姿,才華橫溢,還是清白女兒身,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帝姬的不二人選,當皇后都夠格了,沒想到連四妃都沒混上,說不失望是假的。

“現在打契丹合適嗎?”邵樹德看完後,交給裴氏用印,又問杜氏。

“不合適。”杜氏毫不猶豫地說道:“去歲契丹雖然爲晉軍所敗,但擄掠了不少人丁,整體而言還是賺的。他們食髓知味,今年定然繼續蠶食臨渝關外的草場,襲擾軍寨,擄掠人丁牛羊。除非李克用調集大軍北上,或者乾脆放棄關外城寨、牧場、農田,不然這個麻煩始終無法消除。契丹人,可爲我牽制晉人。”

“看來約束楊悅是對的,繼續掃蕩燕北,收服諸部即可,不能爲李克用火中取栗。”邵樹德點頭贊同。

契丹人確實是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他就不斷襲擾你關外諸戍,兵力還賊多,動員個十幾萬人不成問題。你調集大軍來援吧,固然可以擊敗契丹,可耽誤中原戰事啊。不管吧,這些關外據點早晚丟掉,契丹人會逐漸在臨渝關外放牧,慢慢逼近中原。

正所謂一步退,步步退。

李可舉、李匡威出任燕帥之前,幽州基本不參與中原戰事,故能穩穩守住關外十二戍,還能時不時去打契丹人的草谷,搶掠丁口、牛羊,就和京西北諸鎮經常入吐蕃境內捉生口,到党項牧地“徵集”牛羊馬兒,以至於天子都不得不選用“清廉邊將”一樣。

但從李可舉奉朝廷之命圍剿李國昌、李克用父子開始,幽州鎮參與中原戰事的頻率越來越高,並損失了大量精兵強將。

歷史上李匡威、李匡籌兄弟起碼在李克用手裡丟了好幾萬精兵,劉仁恭又被朱溫暴打,損失慘重。這麼一番折騰下來,不但關北十二戍的兵馬被陸續抽調南下,甚至就連臨渝關的守兵都快抽空了,曾經能夠壓制契丹、奚人的幽州精卒一波波葬送在中原,從此無力對付契丹,關外之地盡失,臨渝關也形同虛設,直到後唐年間在河北三次決戰,打得契丹人膽寒了,才一度收回營州舊地,但也只是迴光返照罷了,因爲中原又有藩鎮叛亂……

“按理說,契丹人這會也該南下了,正好可以看看李克用的應對。”邵樹德說道:“一旦晉軍大舉出動,那麼我的壓力也輕了,可以做很多事。”

無論是投入淄青、兗州戰場,還是趁機搞定河中,抑或是進攻魏博,選擇面都很大。

“好了,休息一下吧。”邵樹德將腳收回,湊到杜氏耳邊,低聲道:“今晚你來侍寢,很想念你的桃瓣。”

最近在後方辦公,邵樹德已經搞大了三個女人的肚子。張惠、儲氏雙雙懷孕,應該是回到汝州前的功勞,王妃折氏也懷上了,半壟斷奶源果然是有效果的。

******

“這是銀元票。”邵樹德拿着一張由清算行出具,抵稅回收的一百圓面值票據,向三子勉仁、四子觀誠解釋:“一枚銀元值一緡半銅錢,也就是1200文。”

開具銀元票的機構已經從供軍使衙門轉爲清算行,而清算行也將掛到少府下面,作爲一個正式的官方機構。

少府,掌百工技巧、掌冶署、掌諸錢監等。簡而言之,就是批量培訓工匠,熟練掌握包括織染、冶煉在內的諸多技術,同時製作精巧之物供皇室使用,鑄錢,收天下金銀銅鐵礦的稅,給屯田機構製造農具、兵器,製作度量衡標準器等等。

少府新增設銀監,前代不曾有,因爲金銀不是法定貨幣,清算行就是銀監下轄的一個機構,專司各坊市博覽會、展銷會集中交易期間的銀元交易額清算。

看看,用到數學人才的地方太多了,不加大培養力度是不行了。再搞下去,邵樹德懷疑這會成爲新朝學生最多的學科。

“阿爺,兒聽聞銅已經漲價了,西域胡商帶來了不少銀,銀愈發賤,這一枚銀元還抵得上一千二百文錢麼?”三子邵勉仁問道。

“你能注意到金銀銅比價,爲父很欣慰。”邵樹德喜道:“這個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供需關係決定了世上大多數物品的價格,包括金銀銅。另外,金銀銅的上漲或下跌都是相對的,我稱之爲‘匯率’,用來標價的錢絹我稱之爲‘貨幣’。你們說說,我朝有多少種貨幣?”

勉仁、觀誠二人仔細想了想,異口同聲道:“不就錢絹麼?”

“不然。”邵樹德笑道:“我朝各藩鎮私鑄銅錢的現象非常嚴重,每一文錢的重量、材質不一,少說也有十幾種,多了幾十種都有可能,你很難分辨這一枚錢有多少銅,經常有人吃虧。絹的話就更多了,清河絹是不是貨幣?巴南獠布是不是貨幣?蒲州絁是不是貨幣?梓州小練是不是貨幣?蔡州四窠是不是貨幣?我大唐有幾百種絹帛,價值不一,然而都充當貨幣,怎麼估算?想想都頭大。”

兩小兒若有所思。

“現在諸坊市豪商,已經喜歡用銀元來給商品標價了。努力這麼多年,終於看到點成效了。”邵樹德感嘆道。

其實,一開始坊市集中交易期間,很多大批發商仍然習慣用銅錢、絹帛標價,然後換算爲銀元進行加減交易。但正如上述所說,太他媽麻煩了,而且不是每個人都認可某種絹帛的價值。你說你標價的這種絹一匹六百錢,我認爲只值五百,爭執不下,怎麼辦?生意還做不做了?

十餘年下來,大夥發現,用銀元計價似乎更方便。銀元實物就擺在供桌上,重十八銖,銀九銅一,價值恆定,童叟無欺。

銀元有沒有在大家手裡流通都沒關係,哪怕是虛擬的、憑空想象出來的東西,只要有個標準來計價,那就行了。

於是,從兩三年前開始,各州坊市集中交易期間,絕大部分商品開始用銀元計價,實在太方便了,麻煩少了許多,交易額成倍增長,大家都很開心。

交易過程中有結餘的,可以選擇拿走銀元票,日後抵稅,也可以換成銀元實物。如果一個坊市沒有那麼多銀元實物,那麼就給你馬匹牲畜一般而言,貿易最紅火的靈夏坊市並未處於鉅額貿易逆差狀態,因爲戰馬的價格節節走高,還能對外出售池鹽,很多時候其實是順差,整體並不需要對外支付多少銀元或銀元票。

讓商品的計價單位改爲銀元,可以說是邵樹德在商業方面收穫的最大成果。

接下來需要繼續鞏固,讓更多的人習慣這種半實半虛的貨幣單位,然後慢慢擴大到中等規模的交易層面。

講真,銀元票其實已經幫了不少忙了,因爲它極大削減了對銅錢的需求,緩解了民間的錢荒,活躍了農村及小集市的貿易,對所有人都有好處。

“銀元,是爲父花費心血推廣起來的計價單位。它的信用,我一直小心呵護着。”邵樹德說道:“吾兒千萬要記住,信用建立起來千難萬難,但毀滅只是一瞬間。銀元票這種東西,不準濫發。有多少銀元發多少銀元票,實在緊急,也要有可以兌換的東西,我稱之爲‘錨定物’或‘準備金’。現在要是有一座銀山來讓我錨定,我能把天下整個改造一遍,可惜沒有,那就只能小心翼翼地玩到目前這種程度了。”

銀山?勉仁、觀誠都傻了,白銀做的山,那得多少財富?

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1053章 投降第十九章 邀請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992章 部署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1318章 入晉陽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1113章 賣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1072章 隔斷南北第六章 修武第1253章 蜀中與營州第八十二章 執念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1233章 臨朔宮第八章 紛至沓來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二十七章 市井(三)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1011章 上洛第七章 河陽與柔州第十九章 西行第969章 朱全昱第三章 輿圖第1038章 別了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一章 小日子(一)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四章 根基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1147章 收手吧!第六十四章 八方風雨第1056章 態度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1322章 鎮州陷落第十章 謀劃第十章 他能給什麼?第1107章 參詳第六十章 史館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945章 恐慌第十三章 屈服第四十章 驚喜好像很多人不明白古代財政收入,我發單章也是累了……第八十六章 樞相們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四十九章 面聖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1245章 長夏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十六章 風聲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1185章 彙報第1014章 巡撫使第1314章 收服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九十一章 重圍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十二章 恩德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1113章 賣第五十八章 誓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1163章 本錢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第三十三章 南原與舊人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七十章 不可逆轉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十五章 彙集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1191章 消耗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1114章 屠夫第十一章 處理
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1053章 投降第十九章 邀請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992章 部署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1318章 入晉陽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1113章 賣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1072章 隔斷南北第六章 修武第1253章 蜀中與營州第八十二章 執念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1233章 臨朔宮第八章 紛至沓來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二十七章 市井(三)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1011章 上洛第七章 河陽與柔州第十九章 西行第969章 朱全昱第三章 輿圖第1038章 別了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一章 小日子(一)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四章 根基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1147章 收手吧!第六十四章 八方風雨第1056章 態度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1322章 鎮州陷落第十章 謀劃第十章 他能給什麼?第1107章 參詳第六十章 史館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945章 恐慌第十三章 屈服第四十章 驚喜好像很多人不明白古代財政收入,我發單章也是累了……第八十六章 樞相們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四十九章 面聖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1245章 長夏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十六章 風聲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1185章 彙報第1014章 巡撫使第1314章 收服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九十一章 重圍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十二章 恩德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1113章 賣第五十八章 誓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1163章 本錢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第三十三章 南原與舊人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七十章 不可逆轉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十五章 彙集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1191章 消耗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1114章 屠夫第十一章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