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再訪鄀國

夜幕深沉,書房內燭火搖曳,光影在劉封的臉上跳躍,映出他若有所思的神情。

“仔細算算時間,這會兒公孫瓚搞不好都已經自焚而死了。”

他低聲呢喃,聲音裡帶着幾分世事無常的喟嘆。

公孫瓚,那個曾經在北方叱吒風雲的白馬將軍,如今卻落得如此慘烈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的話,公孫瓚一死,袁紹下一步必然是大舉閱兵。

袁本初這人歷來野心勃勃,一直覬覦着大漢天下。而通過和公孫瓚的戰爭,他也明白到戰力不等於數量的道理。

原時空裡,他在公孫瓚死後,幾乎是馬不停蹄的展開了大閱兵,並在閱兵中精心揀選精銳部隊,秣馬厲兵,準備揮師南下。

公孫瓚死後不到數月,袁紹的先鋒兵馬就開到了大河邊上,大軍飲馬黃河,躍躍欲試,想要進軍中原的野望是半點都沒隱藏的跡象。

那將是一場怎樣的腥風血雨,劉封不敢細想。

在這個微妙的節骨眼上,若是與曹操大打出手,無疑是在給袁紹送上一份天大的禮物。劉封彷彿已經看到了袁紹得知這個消息後,那得意忘形、喜出望外的模樣,心中暗自警惕。

劉封在營帳中來回踱步,腦海裡各種利弊因素激烈碰撞。許久,他才艱難地點了點頭,緩緩說道:“罷了,其實在我們決定入侵荊州之前,就已經考慮到劉表會向曹操低頭的可能。只是沒想到,他竟然會低頭得如此乾脆,如此迅速。”

回想起制定入侵荊州作戰計劃之時,諸葛亮就曾神色篤定地指出劉表在不敵之後,很大可能會向朝廷、曹操求助這一可能性。陸遜看見諸葛亮開口後,纔跟着開了口,表達了相同的看法。

龐統身爲荊州人,又是龐家子弟,對於劉表更加熟悉,也就更瞭解劉表的性格和荊州的政治情況。

因此,他不但贊同諸葛亮和陸遜的看法,而且還侃侃而談,對劉表會在什麼情況下對曹操低頭分析得頭頭是道。

劉封當時亦是十分贊同他們的觀點。衆人皆以爲,劉表身爲一方豪雄,久居高位,有着自己的驕傲與尊嚴。怎麼也得等到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之時,纔會徹底死心,選擇向曹操低頭,以換取後者協助他抵禦揚州軍。

這也是劉封故意放緩進攻節奏,穩紮穩打、慢慢推進的原因。

一來可以藉此機會鍛鍊軍隊,讓士兵們在實戰中積累經驗,提升軍隊的整體戰鬥力;二來也能給劉表一個虛假的希望,讓他誤以爲還有談判的餘地,不至於過早地向曹操求救。

畢竟,一旦進入冬日,漢水的水量就會大幅銳減。若是遇上極端低溫天氣,漢水甚至還會結冰。到那時,揚州軍的補給線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物資運輸困難重重,補給自然也會隨之減少。只要拖到那個時候,揚州軍就是不想撤軍也得撤了,否則就等於是自尋死路。

可誰能想到,纔剛剛八月份,劉表竟然就已經服軟了,還派人火急火燎地前去請曹操來調停。這變故來得太過突然,當真是世事難料,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不過,若是他們瞭解了更多的情報,知曉襄陽城內近一段時間所發生的諸多事情,那就會明白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實也是十分合理的了。

畢竟整件事的起因還是劉表當堂吐血昏倒,這一突發狀況使得荊州的大權短暫旁落,給了韓嵩、蔡瑁等親曹派可乘之機,這屬於典型的黑天鵝事件。

若是誰能提前預測到這一切,那可真是猶如開了天眼一般,恐怕未必會比劉封這個後世穿越而來的人遜色了。

“那就先見見吧。”

劉封生了一會悶氣,在心裡暗暗怒懟劉表膝蓋太軟之後,緩緩吐出一口濁氣,無奈地說道:“如今可得罪不起大將軍了。”

仔細想想,之前幾次與曹操交鋒,都是劉封佔了上風,第一次更是如同在虎口赤裸裸地奪食,當時所倚仗的,不過是魚死網破的威脅。而這,恰恰成了曹操如今的籌碼。

這真可謂是風水輪流轉,一報還一報,如今竟讓曹操逮到了機會。

“不錯,即便讓大將軍調停成功了,可其他諸事卻是未必不能爭取。”

諸葛亮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贊同地說道:“主公,況且大將軍調停此事,卻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諸葛亮的話成功引起了劉封、陸遜、龐統的好奇心。

“哦?此話怎講?”

諸葛亮不緊不慢道:“如今大將軍與主公分屬盟友,此事未嘗不可當做兩方合力,共分荊州了。有了這一次交易,大將軍對我州自然更爲信任,也有利於日後聯手對抗河北。再退一步,荊襄戰事早日平定,我等也要從容休整,而且還有荊南和交趾也需騰出人手前去接管。”

劉封等人聞言,俱是一臉認同之色。

身爲南郡人的龐統也笑着表態道:“州內傳聞,劉鎮東在襄陽囤積了不下三百萬石糧食,軍械財帛,錢糧物資,更是不計其數。主公這一回可千萬不可手軟,須知這些東西若是不讓我們取了,多半也是要便宜了大將軍的。”

陸遜聽罷,也湊趣道:“劉景升竟有如此之能?”

龐統點了點頭,解釋道:“其中半數功勞還在主公身上。”

劉封驚訝道:“這裡面竟有我的功勞?”

“曲轅犁和鐵製農具,此二物可是派上了大用場。”

龐統笑眯眯地說道:“南陽情況我不知曉,只是僅我南郡郡中,去歲歲入的糧食就遠超往年兩成半,今年若不是有了戰事,本來估計能增產四成以上。”

劉封不禁咋舌,曲轅犁和鐵製農具都是他憑藉後世的知識開發出來的,其效果有多強他自然再清楚不過。只是他驚訝的是,劉表居然這般有魄力,竟下了血本在荊州推廣。就以龐統所言來估量,劉表如果不是全力以赴,並將其推廣至全荊州,南郡的年產量不會提升如此巨大。

陸遜也開口稱讚道:“主公所制之曲轅犁,如今在江東也是家喻戶曉,推廣極其順利。此物在江東的受歡迎程度,恐怕還要在北地之上。”

陸遜這話可算是說到點子上了,原時空中曲轅犁最早出現就是在唐朝的江南,而且越往北,這玩意的助力就會越受到削弱和限制。

如果在江南地區,曲轅犁可以讓人們全年使用,使得成年男子徹底化身勤勞的人形牛馬,那到了黃河一線,就只能剩下八到十個月的時間了,因爲北方的嚴寒使得地面凍結,曲轅犁也是無可奈何。

再往北走,到了幽州以及幽州以北,曲轅犁的使用期就只剩下半年了。而且北方的土質黏重,容易附着在犁壁上,遠不如南方輕便,同時保養起來也會更爲麻煩,成本更高。

但這並不影響劉封全力推廣曲轅犁和鐵製農具,因爲這其中除了能夠增產糧食外,還藏着一個重要的政治手段,那就是遏制,甚至是打散門閥。

衆所周知,門閥這個歷史上的特殊存在起源於東漢,鼎盛於魏晉,直到唐末才逐漸走向衰落。許多對歷史研究不深的人喜歡把門閥的覆滅歸功於黃巢,其實這簡直是荒唐到可笑的地步。

黃巢區區一個流寇,他連門閥大本營之一的河北都沒怎麼去過,就憑他也配根除門閥?

所謂“天街踏盡公卿骨”,可他又能殺多少呢?

西晉滅亡的時候,北方的門閥可是被少數民族輪流屠殺,可到了北魏時期,不照樣混得風生水起,朝中顯宦除了鮮卑人外,就是漢族門閥,幾任宰相都是漢人門閥輪流坐莊。

北魏末年,“北魏小曹操”爾朱榮在河陰舉辦了那一場震驚天下的“潛泳大賽”,一口氣淹死了三千多個門閥“運動員”,黃巢又怎麼能跟爾朱榮比呢?

可即便如此,門閥消亡了嗎?

並沒有,人家照樣在隋唐權傾朝野。

隋唐的科舉制,表面上是選拔人才,實際上推薦大於成績,這是爲何?

還不是爲了給門閥留後門。

真正徹底摧毀門閥士族土壤的,是科技生產力的發展,是曲轅犁和鐵製農具的誕生與普及。

正是因爲這兩樣東西,使得農民再也不用依賴於門閥世家的耕牛、農具等資源。而世家大族再也沒辦法用這些生產資料控制住人口。

成年男子僅靠着自己的力量,就能使用曲轅犁進行耕地,對耕牛這種昂貴的生產資料的依賴性大大降低。再搭配上鐵製農具,一個成年男子只要有足夠的田地,就能依靠自身的力量養活自己的妻兒。

在這種客觀條件下,門閥核心——莊園制經濟開始崩塌,而與之對應的是,小農經濟開始強勢崛起,門閥大族們則失去了禁錮人口的手段,從而在國家層面的打擊下,緩緩地被肢解成了一個個自耕農小家庭。

這種刨根絕戶的變革,纔是門閥的真正送葬者。

黃巢,不過是一些極端英雄史觀的網史學家們力捧的新一代“冉閔”而已。

虛假的門閥=佔據朝堂的高官、顯宦、名士所領導的家族式集團。

真正的門閥=是以生產資料爲核心,禁錮成千上萬人口在以自家塢堡爲核心的土地上,從而換取政府妥協,獲得政治認可和分配政治資源的家族式集團。

失去了土地、人口,門閥還能叫門閥嗎?

自然只剩下了徹底消亡這一個結果。

東漢末年,各大士族豪強們都還很懵懂,和軍閥們一樣,他們也不適應這個亂世,不明白應該怎麼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中生存與發展。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沒有嚐到過莊園制經濟帶來的甜頭,沒有體會過禁錮大量人口所帶來的巨大利益。

劉封想要推廣曲轅犁,遏制士族豪強們禁錮人口還是比較簡單的,即便動武,對方也完全不是對手。

曲轅犁如今已經在半個東漢大地得到推廣,但鐵製農具的普及卻還遠遠不夠,主要還是受困於原料。

劉封有解決的辦法,但他暫時還不打算拿出來。

因爲那個辦法就是火藥。

火藥開礦對礦產的發展是劃時代的,但目前作爲奇兵,劉封暫時還不想就這麼草率地暴露了。而傳統的人工挖掘或簡單工具開採方式下,開採效率較低,每日能夠挖掘的礦石量有限,而且惡劣的開鑿環境還會導致大量的青壯勞力死亡。

可一旦使用火藥開礦,通過炸藥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可以瞬間破碎大量的礦石,使原本難以開採的礦石從礦體上分離,從理論上來說,相比傳統方式可能會使單日的礦石開採量提升數倍甚至數十倍。

比如在一些較小型的礦場,如果原本人工開採一天能獲取幾噸礦石,使用火藥開礦技術後,可能一天能開採幾十噸甚至更多。

最重要的是,火藥開礦所需要消耗的人力,可比人工挖掘這種開採方式少太多了,礦工也能成爲一個正常的謀生職業,而不是罪犯、苦役從事的工作。

“好,很好。”

劉封高興道,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還要繼續推廣,要讓家家戶戶都能使用上曲轅犁耕作,如此一來,對牛馬的需求量也會下降許多。”

**

郗慮第一次見到劉封時,雖然早已知曉對方的年紀,可依然被對方的年輕所震驚。他一時之間完全無法將面前的年輕人同曹操口中那個老謀深算,詭計多端的一方諸侯聯繫到一起。

劉封表現的倒是很是熱情,在鄀國縣府的正堂上接見郗慮,可謂是給足了對方的面子。

雙方禮罷,劉封開口詢問道:“不知天使此來,所爲何事?”

郗慮眼中閃過似驚異,神色恭敬的回答道:“天子聞荊揚兩州失和,以至於兵戈相向,心中大爲痛楚,特命下官出使而來,專爲調解兩州誤會,好釋兵戈,重回太平。”

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78章 戰役計劃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60章 知會曹豹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19章 贈禮曲轅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33章 先行中策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37章 心腹大患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61章 陳羣家書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58章 毛遂自薦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14章 獻策屯田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468章 壓力劇增
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78章 戰役計劃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60章 知會曹豹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19章 贈禮曲轅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33章 先行中策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37章 心腹大患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61章 陳羣家書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58章 毛遂自薦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14章 獻策屯田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468章 壓力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