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害人害己

“哦?”

劉封也是震驚到了,古代絕大部分的地主雖然盤剝本地的百姓,但或多或少總還是會給自己塗脂抹粉,僞裝成善人。

真正赤裸裸吃人的那終究是極少數,而且很容易就被其他士族豪強勾結官府打死分肉。

不過劉封是什麼人,他又不是真的十幾歲的少年,兩世爲人,加在一起都大幾十歲了,更別說前世還是信息大爆炸了。

只是稍稍沉思,就恍然過來。

這幫畜生還真是看得起自己。

很明顯,會稽本地的這羣畜生打的是因糧於敵的主意,他們把會稽本地的百姓存糧給搶了,那自己就得去管,不管的話,那就做好會稽遍地狼煙的準備。

以會稽彪悍的民風,以及東漢尚武的傳統,這裡的百姓可不會安於家中餓死,那是百分百會揭竿而起的。

這樣一來,不論劉封選擇哪一條路,都將會消耗大量的糧食,以至於最終拿山陰堅城中的士族豪強們沒轍。

不得不說,這條計策雖然喪心病狂,但還真的非常切實有效。

只是這條毒計想要得手,必須要三個條件都滿足才行。

第一條自然就是他們喪心病狂的洗劫自己父老鄉親們的存糧。

第二條當然就是劉封糧草不濟。

第三條自然是山陰城永不陷落了。

尤其是第三條,一定能山陰陷落了,劉封怎麼決斷都和他們的下場沒關係了。

很遺憾的是,如今劉封手中的存糧不但不少,更重要的是,有了孫策、孫權的孫氏做內應,會稽本地的士族豪強們倚爲泰山之靠的山陰之城恐怕城破在即了。

此時,吳範的臉上倒是露出欲言又止的神情。

劉封瞥見之後,當即問道:“吳先生有話請講,不必忌諱。”

吳範一聽,趕忙拱了拱手以示謙遜,隨後才道:“範曾聽他們言起,乃是爲了消耗將軍軍糧。若是將軍不取諸城……”

劉封眉頭一皺:“不取諸城當如何?”

吳範心中一慌,壓低了聲音道:“正好餓死些人,騰出些田地給那些山越……”

劉封猛的大喝一聲:“賊子好膽!”

劉封是真的生氣了,沒想到這羣畜生還能惡毒到這種地步。

恐怕在背地裡,這羣人還會沾沾自喜這計策一箭四雕吧。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給了劉封一個意外之喜了。

劉封想要清洗會稽本地的士族和豪強,除了面對士族豪情的反彈,以及山越的助拳外,還有一股反對的力量就是會稽本地的平民百姓。

這可一點都不說笑的,東漢時代任何一個地方的士族豪強都是在欺壓本地平民的同時,又是本地平民的保護傘,幫助他們抵禦外來的欺壓。

會形成這樣的原因,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賦稅。

流官制度會決定官員只看關係到自身升遷的各項數據,其他的數據再差,他們也不會有心思關心。

如此一來,本地士族豪強的利益就和本地平民百姓形成了一致,那就是反稅賦,能少交就少交。

久而久之,平民就會對本地的士族豪強有依附心理,畢竟不是所有的豪強都吃相極差的,還是有許多豪強表現的很是溫情,留有餘地。

這些豪強或者是因爲本心善良,又或者是沽名釣譽,還或者是虛榮僞善,總而言之,這些豪強對百姓不會太過嚴苛,而百姓會對這些豪強相當盲從。

一旦這些豪強登高一呼,當地百姓立刻蜂擁景從可不是說笑的。

面對這種局面,劉封將會陷入兩難之中,痛下殺手,於心不忍,可若是放任不管,那輕則前功盡棄,重則狼狽敗退。

現在倒是好了,本地豪強直接幫自己解決了這個難題,還反過來給了劉封收攬人心的大好時機。

只要操作得當,劉封不但能夠將會稽本地的士族豪強清洗乾淨,只剩下能爲其所用的部分,更能借助這些畜生所造成的局面放糧賑災,從而將會稽一舉打造成自己的鐵桿基業。

劉封心中發笑,簡直想要謝謝山陰城內的那些大聰明瞭。

“此事頗爲重要,我已知曉。”

劉封神色柔和了下來,目光落在了吳範身上。

吳範此時卻是戰戰慄慄,剛纔劉封勃然大怒的時候,他着實有被嚇到。

明明眼前的少年容貌還帶着一絲絲的稚嫩,可一旦發怒,卻是如此攝人心神,猶如虎嘯龍吟一般,讓他爲之戰慄。

眼見劉封態度軟化,吳範心裡卻像是虧欠了對方似的,想方設法的想要補償對方。

想到對方身上的王氣,吳範乾脆一咬牙,開口道:“上稟徵南,範家中還藏了七千石糧食,願全部捐出,助將軍賑濟災民。”

吳範表現的如此識趣,以至於近諂,倒是讓劉封有些疑惑,不明白對方怎麼就對自己如此有信心。

無論如何,自己和吳範可沒什麼交情,值得對方如此全力支持。

不過對方能這麼做,不論是運氣還是眼光,總還是值得劉封鼓勵安撫一下的。

“我本以爲會稽本地的貴族豪門皆已喪盡天良,毫無人性可言。”

劉封開口就嚇了吳範一大跳,幸好隨後他話鋒開始轉變了起來:“幸得也有如仲翔、公苗、文則爾等這些忠肝義膽,心向朝廷的正人君子。”

“此番平定會稽,大事得濟,首功即在諸君。”

劉封誇獎了一番,好好的給吳範餵了幾碗雞湯後,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上虞所在,不可輕忽,我立刻調撥精銳,隨你星夜趕往上虞。同時,文則汝歸家之後,不要吝惜錢財,當發動有識之士,收購存糧,城中雖然已空,可城外鄉間必然還有餘糧。”

劉封逼反會稽至今不過大半個月,會稽本地的士族豪強哪怕輕車熟路,也沒有那麼多的人力和運輸力量,能把會稽本地的鄉間糧食都給掃空了。

因此,劉封建議吳範發動站在他這一邊的豪強們收購糧食,並以自己的名頭賑濟災民。

到時候一切開銷,劉封都會予以補足。

送走吳範之後,劉封也睡不着了,立刻叫來顧雍、陸遜等人。

平心而論,顧雍雖然骨頭軟,但能力確實很強啊,尤其是文書數字,那是相當嫺熟。

據顧雍稟報,如今半月內能送抵山陰城下的糧食有五十餘萬石,其中大半是餘杭、錢塘所支,剩下二十餘萬石的則是高遷屯、固陵和餘暨城中的存糧。

由拳、烏程的糧草時間需要更長,要多出七至十天的時間。

至於吳縣的糧食,反而因爲有水路的關係,要比烏程的糧食更快的抵達前線。

這兩批糧食加在一起,也有個四五十萬石。

如果劉封覺得不夠,那還能從丹陽郡以及廣陵郡還有厲陽、牛渚調運糧食,不過這些糧食運輸所需要的時間可就長達一個月之久了。

如今劉封麾下有五萬餘衆,一月就需消耗十萬石糧食,如果再加上兩萬民夫的口糧以及船運損耗,每月最少也得需要十三萬石糧食的供給。

眼下餘暨縣中就庫存了超過二十萬石的糧食,隨時可以走水路直抵山陰,足以支持劉封兩個月所支。

只要孫氏真心投降,那麼山陰當可一鼓而下,那戰事自然結束的會比較快。

不過吳範來投,帶來的消息也很寶貴。

當前糧食對於劉封來說,依舊很是重要,但已經不再像昔日剛入徐州時那般緊張了。

況且接下來糧食問題能夠直接決定了會稽日後的格局,劉封最後還是決定有備無患,寧可冒着運輸消耗掉的巨大損耗,也要備足最多的糧食,以防萬一。

“元嘆,下令後方以最大輸送量運送糧食,可分別囤於錢塘、餘暨,以及山陰大營。”

想到這裡,劉封又覺得餘暨只有一千守軍,也不夠安全,於是又下令,從徐盛所部抽調兩千人,回援餘暨。

這樣一來,餘暨縣中有三千守軍,其中兩千還是徵南舊部,完全不懼有任何意外發生了。

********

在這個小插曲之後,第二天一早,只是打了個瞌睡的劉封仍然都督大軍繼續東進。

三日之後,大軍終於抵達山陰城下。

而以陸遜爲主將,張允爲副將的徵南江東水軍也抵達前線,開始臨山陰修築水寨。

這支水軍是以江東本地士族豪強以及水匪爲班底編練而成,總人數三千不到,有大小戰船一百多艘。

嚴格的說,這支水軍未必是林、焦兩家水軍的對手。

只是對方如今也不敢出城水戰,只會龜縮在城內,反倒是把主動權讓給了陸遜等人。

劉封大軍抵達山陰城下後,老規矩開始大興土木,營建壁壘。同時,賈逵率領三千人繼續向東急進,目標顯然正是上虞縣。

經過一系列的分兵,劉封手裡的軍隊已經不足五萬,而與之相對應的,山陰城中的兵力則接近六萬。

從來都是十而圍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

如今城中兵力遠超城外,反倒是直接龜縮進了城牆,這將兵之人都已經不能用不會用兵來形容了,簡直就是戰犯。

劉封都有些好奇,孫策這麼瞎胡來,會稽本地的士族豪強們沒有意見嗎?

要知道當初他攻破無錫、吳縣的時候,守方也有野戰工事依託,並且屢次出擊想要破壞攻城器械,只是不能得手罷了。

哪有像現在這般,直接把野外放了個乾淨的。

劉封這邊正在腹誹孫策演的太假了,擔心孫策會被對方看破,可孫策這會兒卻是冤枉的很。

早在最初,孫策就建議大軍分兵一萬精銳駐紮於上虞,然後再分四千精銳於城東外(即面向上虞城方向的城門)修築營寨,不但可以掩護城門,更能夠和上虞守軍形成夾擊之勢。

結果以林勝、焦琅爲首的豪強們表示你說的很好,但我們不聽。

說來也是可笑,這些人之所以不願意去上虞,非要死抱團呆在山陰,正是因爲劉封如今的赫赫威名。

他們擔心以偏師駐紮上虞,很可能會被劉封第一個選中,然後快速消滅。

上虞城地處交通要道,不但是是水路交匯港口,還是會稽官道的所在之地,如此重要的縣城自然是戒備森嚴,城高池深。

只是和無錫、吳縣比起來,還略有不如。

劉封攻城拔寨,威名顯赫,此時已經傳到了會稽,這等鼠輩如何敢分兵駐守上虞,響應山陰。

至於山越,那倒是願意分兵去上虞,可本地豪強士族可不樂意了,

山陰城裡此時已經一片狼藉,百姓民不聊生,每天都有新的搶劫、強姦、械鬥等案件報到孫策這裡,上虞的豪強士族們如何肯答應讓山越人去自己家禍害?

吵了又吵,最後還是定了嚴防死守的策略。

說白了,就是徹底龜縮,任憑劉封吊打。

即便以孫策的能力和野心,此刻心裡也只有滿滿的後怕之情。

之前選擇跟着這幫蟲豸一起合作造反,自己當真是飢不擇食昏了頭了。

不過這些人愚蠢也不是沒有好處,孫權進出山陰的難度大大降低。

劉封駐軍在城外不過三日,孫權已經進出兩次了。

由此也可見孫氏如今急迫的自效之心。

如今城裡的佈防幾乎一塌糊塗,孫策的軍事能力擺在這裡,想要欺騙會稽本地的這些土鱉簡直易如反掌。

不動聲色,只靠挑動本地土鱉和山越蠻族之間的關係,就輕而易舉的掌控了一個城門。

劉封雖然只是剛剛抵達山陰城下,可實際上卻是勝局已定。

如今還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林勝、焦炭兩家所有的會稽水軍該如何處理。

要是劉封的徵南水軍還在,那自然是毫無半點壓力,只是先前劉封已經把他們都派了出去,眼下陸遜、張允還有後續即將到來的朱桓所組建的水師,人數約爲三千餘人,卻是沒有必勝的把握。

畢竟水戰首重船隻,其次纔是策略,最後纔是猛將。

能像後世PLA那樣能以小船虐大船的戰例,完全是違反常理的。

其實如孫策這般逆江而上,以少勝多,大敗劉表、黃祖的上游大船水師已經是相當罕見了。如甘寧這般以一己之力殿後,射殺淩統,嚇退江東水師的,那更是鳳毛麟角了。

第19章 贈禮曲轅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26章 八二分成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50章 舉薦撞車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43章 非蠢即壞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61章 陳羣家書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52章 雙向奔赴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21章 別有心思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51章 公瑾難求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98章 北伐臧霸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189章 東海王宴
第19章 贈禮曲轅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26章 八二分成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50章 舉薦撞車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43章 非蠢即壞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61章 陳羣家書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52章 雙向奔赴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21章 別有心思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51章 公瑾難求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98章 北伐臧霸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189章 東海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