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綢繆天災

第261章 綢繆天災

一想到明年開始,要持續兩年的大旱災,劉封就忍不住牙根發酸。

之前劉封遲遲不願意進攻袁術,和劉備、魯肅、劉曄,陳登等人討論戰略方向問題的時候,始終強調先制江東,後取江北,其中根本原因就是這次持續兩年多的旱情。

當時劉備只有徐州四個郡國,彭城等於是白地,糧食產量雖經過劉封不懈的屯田以及鼓勵桑農,下沉式管理而得到不小的增量。

可這點糧食的增量在這場淮泗大旱面前,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劉封有救人之心,卻沒有救人之能,只能忍痛選擇放棄。

可現在情況截然不同了,這一年多以來,徐州的屯田得到了更大的推動,收攏安置了數十萬流民。

這些流民的稅賦貢獻幾乎抵得上百萬之衆。

原因無非幾點,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沒有中間商。

這些流民都是被徐州安置在彭城、下邳、東海等郡國中,這裡有大片的無人區,有足夠的土地來安置他們,卻沒有當地的士族豪強的盤剝。

這樣一來,哪怕名義上的賦稅比起民戶來要沉重,可實際上他們的負擔反而更輕了。

其次,這些流民中的管理者都是劉封挑選出來的人手,掌控在劉封手中,錢糧產出的數據真實且有效,無疑又少了一層剝削。

最重要的是,這些流民能夠活到現在,絕大部分都是身強體壯的青年,是珍貴的勞動力,投資他們立刻就能得到回報,而且還是極其豐厚的。

除去流民帶來的大量產出外,荊州和徐州的長江貿易也帶來了大量的糧食盈餘。

徐州出售的霜糖、雪鹽,鹹魚、海帶、珍珠等等,都是利潤極高,銷路堅挺,而且市場廣泛的商品。

尤其是霜糖、雪鹽這兩個拳頭產品,對於劉表來說是又愛又恨。

這兩樣東西在給徐州帶去大量糧食的同時,也給劉表的私人府庫中送入了源源不斷的財貨。

實際上當劉表得知劉備被天子拜爲驃騎大將軍,並委以重任,都督徐、豫、揚三州事的時候,他就心生忌憚,想要斷絕糧食輸出了。

可問題就在於,劉表想要斷絕糧食輸出,可他卻不捨得徐州的各項商品。

偏偏徐州就只要糧食。

當然了,徐州也不是其他東西全都不要,如果荊州願意拿出鐵質甲冑、農具、器械、兵器、藥材、戰馬等重要戰略物資的話,徐州也願意交換。

可跟糧食比起來,上面所說的那些無疑更加重要。

哪有爲了糧食,而捨棄更爲珍貴重要的東西的?

這豈不就是捨本逐末了嗎?

最後,看着源源不斷送入府庫的財貨珍寶,以及這些財貨能買到的甲冑軍械,奇珍異寶,劉表最終還是沒能狠下心斷了這條商路。

其實,劉表也不是沒有嘗試過,他藉口糧食不濟,想要壓一壓成交量。

隨後他震驚的發現,他放棄掉的成交量,瞬間就讓蒯、黃兩家給吃了。

這樣一來,劉表是又氣又急,卻也無可奈何。

蒯家掌控了荊州上下的大小官吏,離開了蒯家的輔助,劉表就連收稅都要出問題。

至於黃家,那就更不得了了。

不論是從交情出發,還是從合作的時間上來看,黃家無疑都是後來者。

在劉表入荊州之前,作爲荊州土著的黃家和他之間的關係普通,並沒有深交。而且和蒯家、蔡家不一樣,黃家在朝廷中樞有自己的代言人,那就是黃琬。

黃琬這個人其實相當厲害,而他的曾祖父更是名列二十四孝之一“扇枕溫衾”的黃香。

黃香年方九歲時,便知事親之理,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這短短一句話,你就可以看出黃家當時的權勢有多牛逼了。

一個九歲的孩童,給老爹打個扇子,暖個牀被,居然能名揚洛陽,號爲天下無雙。

黃家在士族中的地位可見一斑,尤其在江夏的影響力,那更是根深蒂固,強的恐怖。

因此,在劉表入襄陽之後,經蒯、蔡、龐三家的中介,也和黃家搭上了關係,當時爲首的就是黃祖。

黃祖不但射殺了孫堅,救了劉表的性命,此刻更是掌握了江夏大權,麾下水軍之強,幾爲天下之最。

長江水道都在黃家的掌控下,吃你點蛋糕,你敢吱聲嗎?

更別說這蛋糕還是你自己嫌太膩味,主動讓出來的了。

無奈,劉表只能吞下這份苦果,繼續保持着和徐州的交易。

這也使得徐州的糧倉日益充盈,給了劉封更大的戰略空間。

同時,劉備得以都督徐、豫、揚三州事,這就意味着劉備可以從江東和豫北收稅和抽調糧食了。

如此之多的增量,給了劉封挽救淮泗百姓的信心。

除此以外,其實廬江、九江這兩個郡國並不缺水。

在九江郡中就有三個大湖,兩條支流,以及淮水和長江。

這場橫掃淮泗,使得九江、九江、沛國南部和汝南南部的大旱,除了天災之外,也是人禍。

劉封覺得只要依託這些大河大湖修繕水利,哪怕不能完全避免旱情,至少也能極大的緩解旱情和災情。

淮泗地區人口百萬,土地肥沃,河流衆多,乃是膏腴之地。

可經歷了這場大旱之後,淮泗變成了人間地獄,百萬以上的人口十不存一。

曹操南下之後,又開始大搞拆遷,搬走數萬人,逼的剩下的數萬人南下投奔孫權。

這膏腴之地的淮泗,就此變成了八百里無人區,也成了魏吳之間最大的一個主戰場。

雙方在這裡拉鋸了數十年之久,十萬人以上的戰爭就高達兩位數,堪稱三國之最。

三國之中最耀眼的將星之一,大魏吳王孫仲謀,就是在這裡奠定了他此威揚天下的聲名。

孫家有長江作爲依託,可以容許淮泗變成白地。

可對於徐州來說,淮泗可就成了心腹之地,後方糧倉了。

只要能夠撐過這一關,這兩郡立刻就能化爲劉備父子的基業。

要知道幾十年後的鄧艾在得到了司馬懿的全力支持後,僅在九江郡芍陂湖畔修建廣曹渠、百尺渠,渠通潁水、淮水,澆灌了二萬頃田地不說,還溝通了三百餘里水運大道,簡直是事半功倍之效。

更重要的是,這些田地年貢三百萬石糧食,雖然那是八二開的曹式屯田法,換了劉備這樣的仁厚人,只要有的選,是肯定不會收到這麼重的。

歷史上劉備在徐州、豫州和新野時候,稅率都是較爲輕薄的,直到赤壁之後,沒了劉表的援助,軍隊又大規模擴張,這纔開始加重了稅收。

以劉備目前的稅收政策,如果以屯田制度來計算的話,這部分糧食應該能收入兩百萬石。如果是以民戶制度來計算的話,那會少上不少,恐怕只能收入一百多萬石。

兩者之間要差上數十萬石。

但不論是哪一種,都意味着徐州能多收上百萬石的糧食,數千萬錢的財帛,以及更多了百萬人口的人力資源。

爲了淮泗的百姓,爲了劉家的基業,劉封願意拼上一拼。

其中劉封的一個很大的底氣,就是水車、翻車等水利設施的升級。

在東漢時代,其實就已經有了簡陋版本的水車和翻車,但不論是功效還是性能,都遠遠不能和劉封拿出來的草稿相提並論。

劉封拿出來的可是宋代大成版本的水車和翻車,使用了上了輪軸齒輪系統,而且還能連續接力使用。

以兩個水車接力的情況下,引水落差甚至能達到四十丈。

而且在研發的過程中,劉封還強調的希望能便於組裝,以及零件儘量同模化,做到基礎版的零件通用。

可別覺得這是非常高難度的事情,這個時代的零件遠遠沒有後面工業時代的高精尖,要做到這點其實並不難,只要做的時候大致注意好尺寸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檢查了水車,翻車等水利設施後,劉封相當滿意。

負責水車項目的周姓工匠也給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接下來就是在徐州大力推廣水車和翻車爲核心的引水灌溉體系,一方面能繼續提升徐州本土的糧食產量,同時還能鍛煉出一支專業的水利工程隊伍。

這支隊伍將會在下半年開戰之後,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于徐州軍佔領的地區開始建設水利設施。

“阿銀乾的很不錯。”

投石機還需要後日出城查看實戰情況,可水利設施這一塊確實是沒有什麼問題了。

得到了劉封的讚許,鮮于銀很是高興,劉法等人則流露出了羨慕的神色。

不過他們卻不嫉妒,一方面大家都是被劉封收養的孤兒出身,彼此之間的感情不錯。而且他們年紀也不大,雖然開始接觸權勢了,卻還沒有變味,或者說沒有全部變味。

另外一方面,大家分工不同,對各自分掌的事情也都很有自信,鮮于銀能得劉封嘉獎,不過是劉封恰好最先檢查他這部分的工作罷了。

當日下午,劉封繼續拉着劉兒營的少年們開會,要求必須建立起四到六支六百人以上的水利建設團隊,其中每支團隊得包含二十至三十名工匠,確保可以管理萬人以下的農夫團隊。

劉法當即領命,保證在一週之內做出預案,交給劉封審閱。

劉封這邊在緊鑼密鼓的做着準備,打算一舉覆滅袁術,鯨吞揚州。

揚州的孫策恰好也在談論北邊的鄰居。

此時,孫策高居於堂上,下面分坐着手下的將領們。

左手第一人自然是他的舅舅吳景,右手第一人則是孫策的表哥徐琨。

後世的東吳的確是以右爲尊的,可那是從大魏吳王時代纔開始的。

這會兒還是同主流社會一樣,以左爲尊。

在吳景和徐琨下面,則是程普、黃蓋、陳武等老將新銳。

經過一個冬季的休整,孫策麾下各部的實力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的。

江東如今的總兵力已經突破了兩萬,其中吳景所部實力最爲雄厚,有七千餘人,幾乎佔了總數的三分之一。

其次則是徐琨,他從厲陽將自己的剩餘部曲也都調了過來,加上孫策給他補充的新兵,數量也達到了四千人之多。

剩下的則是孫策直接掌握的部曲,包括程普、黃蓋、陳武等新的小軍頭在內,有一萬餘人。

而剩下的孫家軍,則以孫賁爲首,繼續駐紮在厲陽,和牛渚的劉繇軍對峙。

孫策這一次把人召集起來,主要是商量開春之後的動向。

眼下天氣已經開始暖和起來了,孫家軍想要繼續在江東有所發展,那麼擴張就勢在必行。

“大家都說說看,我們接下去該如何是好?”

孫策臉色平靜,神情沉穩,看不出半點異樣,可他內心其實已經相當焦躁不安了。

本來去年下半年到冬日間,徐州沒有南向的動作,僅僅只是派了兩千人過江,進駐江乘縣。

這讓孫策有些竊喜,覺得這是徐州在玩火自焚。

孫策覺得徐州之所以不派大軍過江,就是想讓他在江東擴張,好給江東本地的勢力和劉繇壓力,讓他們對徐州做出更大的讓步。

事實上孫策想的其實也不算錯,只是他怎麼都不可能猜得到徐州里有開掛的存在。

他心裡的想法和後續的行動,劉封逼着眼睛都能猜到,而且更輕鬆的是,以江東目前的格局,孫策幾乎沒有改變歷史動向的可能。

孫策唯一的出路就是南下先擊破許貢的殘軍,然後攻入會稽。

他要是敢掉頭回丹陽北部,立刻就會陷入到四面圍攻中,徐州絕不可能坐視孫策吃掉劉繇。

回頭西進唯一的可能就是周瑜說動周尚叛變,然後三面夾擊,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敗劉繇,讓廣陵和江乘的徐州軍來不及援救對方。

可即便這樣,徐州軍依然能在丹陽北部埋下釘子,孫策依舊沒法安定後方,只不過對手從劉繇變成了實力更強,更能打的徐州軍。

所以孫策內心還是傾向於繼續南下,可目前的局勢又讓孫策擔心南下會不會輸的更慘。

這纔是他召集起衆人商討的關鍵原因。

孫策的話音一落,堂上又重新陷入了安靜之中,堂上衆人或是打量着別人的神情,或是低垂不語,竟然沒人想要開口。

孫策英武的眉宇間閃過一絲暴虐,可隨即又壓了下去。

過了好一會,程普有些遲疑的開口道:“普以爲,我等最好還是按照之前擬定的計劃,先擊破許貢殘兵,然後南下入會稽,最爲合適。”

程普開了口,黃蓋立刻跟上道:“德謀兄所言甚是,蓋亦是如此想的。”

黃蓋之所以會有如此奇怪的表現,實在是因爲他的處境相當尷尬。

黃蓋的身份其實和孫堅、程普、祖茂、韓當截然不同的,他的出身要比其他三個強上太多了。

黃蓋可是實打實的黃家子弟,零陵分支的主幹。

程普不過是個北地良家子,祖茂是孫堅身邊的老人,至於韓當,那身份可就更低了,是個軍奴出身。

要知道黃蓋可是實打實的零陵舉孝廉。

因此,在孫堅時代,黃蓋的地位其實是遠超其他三人的,能文能武,是孫堅麾下的重要助手之一。

可現在尷尬的也是因爲他姓黃。

孫堅可是死在黃祖的埋伏之下的,而且黃祖的黃,跟他黃蓋的黃,還真就是一家人。

黃蓋和黃祖可是真真切切的遠房親戚。

這黃蓋能不坐蠟嗎?

黃蓋這麼老的資歷,又允文允武,還是孝廉出身。

可在孫策、孫權時代,不但被程普給趕超了,就連韓當都在他之上,可見其處境之難看。

未來爲什麼會選擇黃蓋去曹操那詐降?

還不是因爲他反水投降會顯得十分合理嗎?

眼下黃蓋的處境十分糟糕,孫堅之死,使得孫家內部的將領們都不自禁的和他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也就是程普、韓當等少數幾個老夥計還和他保持着不錯的關係。

因此,黃蓋雖然有心力勸孫策繼續南下,不要動搖,但尷尬的處境決定了他是最不適合第一個開口的人。

孫策聽罷,朝着程普和黃蓋笑了笑,點點頭,以示安撫。

程普、黃蓋相繼開口了之後,堂上氣氛稍稍活躍了點。

新銳陳武緊跟着道:“若是南下,需要防備由拳以西的嚴白虎,嚴家兄弟乃是吳郡劇盜,擁衆萬餘人,且與許貢交情莫逆,武以我軍若是南下,其必來救援許貢,不可不防。”

嚴白虎兄弟乃是吳郡烏程人,在烏程縣當地很有實力,深得人心。要是他帶兵來援救許貢,勢必會給孫策軍帶來不小的麻煩。

吳景、徐琨、程普、黃蓋、韓當等人聽聞此言,俱是頷首點頭,以示贊同。

唯有孫策坐在主位上,似乎走神了。

吳景等人面面相覷,一時之間不知道該作何反應。

倒是很快,孫策就回過神來,主動開口道:“諸君,若是我等不南下,先全力西進,拿下劉繇如何?”

孫策這話,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瞬間讓堂上衆人大驚失色。

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60章 知會曹豹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34章 真實華佗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58章 毛遂自薦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98章 北伐臧霸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49章 魯肅舉才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28章 遷府之議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49章 魯肅舉才第80章 父慈子孝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75章 達成契約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58章 毛遂自薦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476章 蔡郗會見
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60章 知會曹豹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34章 真實華佗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58章 毛遂自薦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98章 北伐臧霸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49章 魯肅舉才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28章 遷府之議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49章 魯肅舉才第80章 父慈子孝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75章 達成契約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58章 毛遂自薦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476章 蔡郗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