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蜂擁而來

魏滕得到劉封嘉獎和賞賜的事情,如風一般四散而開。

自賈逵入主上虞以來,上虞本地的士族豪強總共捐獻六萬兩千餘畝土地,其中八成五萬畝是魏家捐獻的。

當時包括上虞本地的剩餘高門顯貴都覺得魏滕是失心瘋了,就算要討好劉封,也犯不着把自家的命根子都給送掉。

可如今看來,外縣的人尚且不知,上虞本地的豪強們卻已經是後悔的腸子都青了。

他們做夢也想不到劉封給的回報會如此豐厚。

雪鹽、霜糖在會稽早已成爲風靡的高檔食品,是高門貴族們的最愛,他們拿出大把的財帛金銀購買,自然是知道這些東西的價格有多昂貴,市場有多緊俏的。

更讓他們眼紅的是,魏滕不僅僅得到了經濟上的補償。

劉封這幾日連續招魏滕入侍,並數次嘉獎。

有小道消息傳出,劉封已經許給了魏滕一個幕職,只是暫時賈縣尊離不開魏滕,此時上虞縣中也有諸多事務需要魏滕處理,故此才暫時擱置,等過一段時間,再請魏滕走馬上任。

相比起經濟利益,魏滕在政治上的收穫更讓人眼紅,嫉妒到嫉恨的地步。

只是魏滕先後得賈逵、劉封欣賞,明顯已經簡在上心,再加上魏家依舊還是上虞的一等豪族,嫉妒的人也只能暫時放在心裡,不敢對魏滕有所攻訐。

除此以外,另外一個方面的效果也開始慢慢的顯現了出來。

劉封倒是沒有想到,第一個出現的人居然會是顧雍。

當聽到呂蒙來報,顧雍求見時,劉封還以爲自己聽錯了。

此時顧雍正應該在山陰組織百姓夏收,並且藉此機會進行度田纔對,怎麼會跑到上虞來了。

不過很快他就醒覺過來,呂蒙顯然是不可能在這方面欺騙自己的。

於是劉封當即迴應道:“將元嘆請到後堂相見。”

“喏!”

呂蒙領命而去。

很快,顧雍就在呂蒙的引領下來進入後堂。

入座之後,劉封疑惑的詢問道:“元嘆,你怎會在此。”

“顧有要事求見將軍,故此向縣中告假而來。”

顧雍先是恭敬的對着劉封彎腰作揖,隨後解釋道:“不過還請將軍勿憂,縣中諸事已悉數安排妥當,若有差池,願受將軍處置。”

“元嘆之能,我素知之,自不會多慮。”

劉封點點頭,這方面他還真不擔心:“只是不知元嘆此來所謂何事?”

顧雍悄悄的深吸了口氣,隨即從懷中取出一封帛書,恭敬的伸出手來。

劉封身後的許褚一見,當即大步上前,從顧雍的手中取過帛書,然後轉交到劉封案前。

劉封訝異的看了顧雍一眼,隨即打開帛書翻閱起來。

看着看着,劉封的嘴角微微上翹,這顧雍還真挺有意思的。

這份帛書其實也算是一份大禮,上面清楚的記錄了顧在吳縣乃至吳郡的四萬一千畝田地,以及這些田地的位置。

顧雍願將這些田地全部投獻給劉封的徵南將軍幕府。

等到劉封看完帛書,重新擡起頭時,顧雍卻是先發制人道:“雍斗膽,敢問將軍可有度田之志?”

劉封目露了然之色,這顧雍不動則以,一動就如此投其所好,難怪能夠得孫策、孫權兄弟倆的歡心了。

孫邵死後,立刻被孫權提拔爲東吳第二任丞相。

不過顧雍如今所提之事,也的確是劉封所重之事,當即就表態道:“的確如此,如今天下田地,越半數於高門貴族,百姓卻無寸縷之地以立身,善者餓殍遍野,惡者結羣劫掠,而貴族大戶卻能鐘鳴鼎食,驕奢淫逸,實爲當今天下最大之不公。”

“其中尤以田籍事爲惡。”

劉封目光灼灼,投向顧雍:“百姓幾無隔夜之糧,朱門豪族不但田連仟佰,盡佔膏腴之地,卻還要將自家的田賦轉嫁到他們頭上,元嘆以爲此事是否合理?”

顧雍心中一驚,他很清楚劉封所言俱是事實。

別的不說,哪怕顧雍家並沒有將田賦轉嫁到平民的頭上,但顧家的田地卻當真算得上田連仟佰了,況且吳縣之中的上好水田,也幾乎都爲四大姓所擁有。

他額頭沁出不少冷汗,神情卻仍恭敬沉穩。

畢竟在來之前,他就猜到了會有眼下這一幕。

“將軍之言,震耳欲聾,發人深省。”

顧雍當即跪服於地:“雍自知罪孽深重,故而願獻田地於將軍府中,爲將軍度田江東效犬馬之力!”

顧雍會有這樣的舉動,其實也是有了危機感。他意識到四大姓對於吳郡來說,很可能並不像自己想的那樣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在聽到魏滕的事蹟之後,他真的生出了害怕的情緒。

顧雍覺得他那個妹夫和外甥都不是凡夫俗子,十有七八會學着魏滕行事,將家中田地捐給徵南幕府。

之前的選擇,顧雍已經慢了一步,成了吳縣四大姓中的末位。

因此,顧雍覺得這一次不能再繼續呆在最後了,況且此時離開劉封最近的也是他,這讓顧雍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天賜良機。

這才果斷不惜告假,也要來上虞求見劉封,捐獻田產的原因。

劉封聽了顧雍的話後,嘆息一聲,起身走到顧雍跟前:“元嘆,爾等所捐的田地,封並不會分賞給貧民,只會招收流民使其佃種。”

劉封目前是需要捏着一批土地在手的,日後還要大規模種植占城稻、花生、芝麻、大豆等作物,直接擁有田地可以隨心安排,而不需要引導百姓種子那般費力且危險。

顧雍當即叩首答道:“田地既已獻給徵南幕府,其用途自然以將軍馬首是瞻。況且雍雖非才俊之士,卻也頗有識人之明。將軍必然是有其他大用,纔會如此決斷,雍自不會拖累將軍行事。”

劉封笑了起來,顧元嘆不愧是有才思敏捷之稱。

於是,劉封拍了拍顧雍的肩膀:“元嘆此言確實契合我心意,這番誇讚,我就權且厚顏領受了。只是日後,還需元嘆爲我出力,助我度田江東。”

顧雍毫不猶豫的就叩首支持道:“雍盡心竭力,以成將軍之志。”

劉封登時大喜,親自將顧雍攙扶起來,兩人攜手入座,暢談諸事。

當晚,顧雍於縣府中住下,與劉封談至天明,同榻而眠。

顧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和變化,也是受到了北會士族豪強們結局的刺激。 這些人被迫背井離鄉,被劉封遣人押送北上,前往壽春。

日後還要繼續送往洛陽,聽說是要交由天子發落。

吳郡人對會稽人的看法是相當複雜的,一方面吳會不分家,兩邊一直以來都是一大塊。

在本朝開國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吳郡和會稽郡本來就是一個郡國,秦朝和西漢時期,會稽郡又叫吳郡。

直到東漢順帝時期,發生了著名的“吳會分治”,自此開始,吳郡和會稽纔算是分道揚鑣。

只是兩地之人聯絡甚多,一般而言,會稽人比吳郡人要來的彪悍兇狠。

吳郡因爲開發的早,經濟好,土地肥沃,同時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吳郡境內已經沒有大規模的山越、南蠻的存在了。

江東四郡,唯有吳郡如此,其他三郡,包括丹陽郡在內,都是有着大量山越南蠻的。

顧雍是吳郡人,他雖然才學淵博,但看會稽人也是和鄉鄰的感覺差不多的。

大致上是一種比較兇殘野蠻,卻也頗爲仗義的遠房窮親戚。

總體而言,是頗具優越感的。

只是劉封的出現,打破了這種感覺。

劉封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裡,不但鎮壓了會稽士族豪強們的反抗,更是將這些人悉數送往中原。

顧雍在得知此事時,只覺得一陣毛骨悚然,一個已經有些陌生了的詞彙重新跳入了腦海之中。

那就是前漢的墓陵制度。

一想到這個,顧雍就急切了起來,彷彿熱鍋上的螞蟻。

別看眼下是會稽人自己作死造反,纔會被如此對待。

可誰能保證劉封徹底安定了會稽郡後,不會對吳郡下手?

要知道吳郡人可比會計人的性格綿軟的多,到時候恐怕更是容易爲劉封所搓揉。

再考慮到顧陸朱張四大姓中其他三姓的態度和可能的動向,顧雍這才決心徹底押注劉備、劉封父子倆,爲了將來而未雨綢繆起來。

這纔有了顧雍告假奔上虞,捐獻家中大部分田產的行爲。

像顧雍這樣的聰明人還真是不少。

接下來的日子裡,顧陸朱張四大姓中的另外三姓也紛紛來信,上獻土地田產。

陸家獻上三萬四千萬畝,張家獻上三萬七千畝,朱家也獻上了三萬八千畝田地。

這些土地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吳郡之內,且水田比例很高,達到了三分之一的水平。

顧陸朱張四家加在一起,獻給劉封十五萬畝田地。

要知道整個吳郡的土地也不足兩百萬畝,顧陸朱張四家一口氣就拿出來十二分之一獻給劉封,這還不是他們的全部所有,也難怪吳郡四大姓名聲如此之重了。

說來也是奇怪,在投獻土地之前,顧雍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覺得劉封對自己另眼相看,自己隨時都岌岌可危。

可投獻了土地之後,顧雍一下子就鎮定了下來,不復有之前的焦慮和不安感。

之後數日,上虞縣中也不乏投獻土地的士族豪強。

不過他們自然是不能同顧陸朱張相提並論,獻上的量級大多都在數百至數千之間。

不論土地多寡,劉封都認真接受,並且予以安撫,並許諾以經濟補償。

至於政治地位,劉封可以給機會,但有沒有才幹,能不能把握,這就不是劉封所能擔保得了的了。

魏滕此時已經從劉封處獲取了他隨身攜帶而來的一十石霜糖,五十石雪鹽,以及五十石香油。

在吳範的建議之下,他小心的拋出十分之一的貨物量進行試水,沒想到瞬間就被哄搶一空,價格更是高出劉封售價三成之多。

當然,這裡面也是有劉封優惠了魏滕一成利潤的因素在,但更多的卻是這些東西十分緊俏,以至於會稽士族豪強們願意溢價購買。

此外,賈逵也趁機在夏收時開始做度田的準備工作,並且預留各種信息,以備度田所需。

劉封在上虞待了小十天,此後纔開始繼續行縣。

北會的形勢不斷向着好的一方轉化,除了各地積極展開的夏收,以及爲度田準備的信息外,各地也先後傳來捷報。

之前因爲糧食短缺的緣故,各縣邑都沒有動兵,全靠劉封輸送糧食到各縣供養。

隨着夏收的展開,收穫的糧食越來越多,不但解除了劉封的壓力,同時也讓各個縣邑長官們手裡的糧草變得更加充沛。

糧爲軍膽,有了糧草,北會各地的代理縣尊們原本就是將領出身,自然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此前,在夏收期間,各地的山越不乏下山搶劫,甚至還有攻擊村莊,企圖掠奪夏收糧食的山越賊兵。

別說其他地方了,就是山陰縣中都有五六支上千人的山越強盜。

不過這些山越強盜軍心渙散,軍械粗劣,甚至連皮甲都湊不出多少,但他們棲息的會稽山就在鏡若湖對岸,與山陰城遙相隔望。

潘璋早有準備,派出水陸斥候監控主要的下山路口。

這些山越強盜們剛一下山,就被徵南軍斥候所發現,隨後還沒來得及荼毒地方,就被潘璋親自帶人給揍了回去。

潘璋還設下陷阱,一口氣吃掉對方兩支部隊,抓了一千餘人的俘虜。

不過這對於山越賊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威嚇力,他們幾乎全部龜縮在山區,而且還是深山區。

因爲如果居住在靠近平原地區的外山區,很容易被漢民發現,然後反過來被漢人豪強給一網打盡了。

山越們的生存條件很是惡劣,所以養成了他們悍剽輕死的個性。

對於他們來說,一口鐵質武器的價值,就已經超過他們的性命了。

當各縣邑夏收完成之後,各縣邑紛紛開始對山越下手了。

第一批動手的就是瀕臨山越的各縣邑,包括山陰縣在內,潘璋親自領了兩千精銳進入會稽山,連戰連捷,兩個月內攻破了三個大小山寨。

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37章 心腹大患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26章 八二分成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3章 大言欺人第6章 曹家夜話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49章 魯肅舉才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99章 逆擊曹豹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99章 逆擊曹豹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2章 拜訪曹豹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64章 上門送禮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42章 韓循獻策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2章 許耽籌謀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612章 年前瑣事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25章 意料之外第58章 毛遂自薦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564章 順水推舟
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37章 心腹大患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26章 八二分成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3章 大言欺人第6章 曹家夜話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49章 魯肅舉才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99章 逆擊曹豹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99章 逆擊曹豹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2章 拜訪曹豹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64章 上門送禮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42章 韓循獻策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2章 許耽籌謀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612章 年前瑣事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25章 意料之外第58章 毛遂自薦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564章 順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