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中原烽火

孫策這番話有理有據,張羨、桓階等人雖然很是失望,卻也無話可說。

接下來,張羨、桓階等人討論了起來,孫策不再發言,只是靜聽他們討論。

討論了很久之後,張羨還是捨棄不了巴丘城,再加上羣臣之中,除了少數幾個人支持孫策以外,絕大部分重臣都認爲不能放棄巴丘。

經過一番商討,張羨最終做出決定。

以張程爲主帥,區雄爲副帥,文春爲參軍,三人領郡兵四千人,增援巴丘,匯合巴丘守軍共計六千,青壯兩千人,固守待援。

同時,以孫堅餘部爲核心所組建的長沙軍,分出兩千部曲,配以一千水軍,由校尉褚方進駐益陽縣。

另派郡縣兵一千人,駐紮望城。

如此一來,長沙還能留下兩萬精銳,再加上一萬餘青壯,也能勉強將長沙城防發揮出來。

同時,這些部隊盡數匯於長沙,也可以隨時順着湘水增援巴丘、望城、益陽,可以充當戰略預備隊。

張羨、桓階等人對這個方案比較滿意,還認爲給了孫策面子,並聽從孫策的建議進行了修改。

可孫策心裡卻是一肚子火氣,只覺得張羨這幫人簡直毫無半點軍事常識。

自己跟對方強調的是集合兵力,非關鍵地區不守,可對方卻看似照顧自己的面子,可實際上卻將兵力分的更散了。

在孫策看來,對方如果直接拒絕分兵益陽,直接駐重兵於巴丘,都要比現在分兵巴丘和益陽兩地要來的好。

眼下的佈局,巴丘僅僅只有八千人,其中還有兩千青壯,不但不能將巴丘的城防工事發揮到最大,還結結實實的投入了六千兵力,都快佔了荊南總兵力的五分之一了。

另外分兵益陽,卻又僅僅只有三千水陸兵馬,最多隻能起到騷擾對方後勤的作用,再沒有威脅對方後路的功效。

如此這般,還不如將這三千人放到羅縣來的效果大了。

開個作戰會議,孫策只覺得受了一肚子的氣,離開州府後,立刻回去將這些情況悉數記錄在案,然後令親信快馬加鞭,送往揚州。

張羨這邊迅速的做出了反應,其他方向的諸侯們也都各有應對。

劉璋在收到消息之後,並沒有轉移注意力。

這並非是因爲劉璋愚蠢,恰恰相反,劉璋極具戰略眼光,他很清楚沒有無漢中無益州,漢中是益州的門戶重地,而且還是易守難攻之處。

最關鍵的是,漢中之地足以養漢中之軍。

若是能夠拿下漢中,僅僅以漢中的人口、土地和產出,就足夠供養一支五到八萬人的大軍,而這樣一支大軍坐鎮關中,只要內部不出問題,縱然關中方向有百萬之衆南下攻打漢中,最後也只會被困死在秦嶺裡。

而東面有什麼?

哪怕拿下了夷陵、夷道,衝出了三峽,面對的卻是大片平原之上的劉表主力,勝負仍在未知,而且劉表即便戰敗了,一樣可以靠着堅城防守,給動員後背力量拖延時間。

因此,劉璋僅僅只是派出一支三千人規模的軍隊進駐白帝,謹防劉表南下平叛是假,攻打西川是真。

這個概率其實幾乎爲零,故此劉璋也只是正常應對一下,僅僅只是派出了三千人而已。

至於趁機集結重兵出三峽,攻荊州,劉璋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他可不想爲張羨火中取栗。

南面的交州,此時由士燮暫以交趾太守的身份暫領交州政務,等待交州刺史或交州牧赴任。而交州人幾乎沒有什麼野心,只要你不興兵鋒,不橫徵暴斂,不收繳地方權柄,交州的士族豪強其實還是挺配合的,願意分你一杯羹,只求你別折騰,大家一起發財。

他們對於北方的戰爭,態度極其超然,既不擔心張羨敗北了之後,劉表會繼續南下,順勢侵吞交州,也不擔心張羨大勝之後,會向着交州擴張。

對劉表和張羨之間大戰最爲關心的,無疑是關中諸將、袁紹、曹操和劉封這四方了。

其中關中諸將實力太弱,而且還四分五裂。

對荊州最爲關注的無疑是張濟、張繡叔侄倆,但他們攏共也就萬把人,實在是無力撼動劉表的統治基礎。

張濟猶豫過是否出兵,可眼下出兵,會影響荊州的春耕,而張濟最大的財政糧食來源就是每年秋收的時候出武關,入南陽的搶糧活動。

影響了南陽的春耕,那不就是砸自己的飯碗了嗎。

因此,張濟猶豫再三之後,還是決定放棄,就算要南下,也得等九十月秋收時節再說了。

曹操此時正在向關中用兵,主攻方向是李傕、郭汜。

這兩個傢伙如今還有兵馬三萬餘人,但兩人又鬧掰了,在曹操出兵之前,還在互相攻伐。

等看見曹操出了潼關,李傕和郭汜這才嚇的趕緊議和,想要聯兵對抗曹操,還去信招攬張濟北上合兵。

張濟如今也在猶豫之中,更顧不上荊州的事情了。

曹操這邊收到消息後,也是進退兩難。

這次桓階在荊南搞事,遊說張羨起兵,曹操不但知道,而且還給了桓階名分上的援助。

原因很簡單,自然是曹操想要對劉表下手了。

劉表和袁紹是老相識了,同時也是老盟友。

劉表當年能在荊州站住腳跟,就和袁紹的支持有着不小的關係。後來劉表和袁術之間關係惡劣,自然也就和袁紹關係越來越好了。

在曹操的眼裡,他和袁紹保持盟友關係還好,一旦撕破臉,劉表九成九會選擇站在袁紹一邊。

既然如此,那他不如先下手爲強,把南陽郡給搶下來,也要遮蔽雒中和潁川。

只是曹操原本估計,以劉表的性格,恐怕沒那麼快能起兵。

曹操乾脆趕個早,先把關中的李傕和郭汜給解決了,到時候平定了關中,正好走武關道,下南陽,打劉表一個措手不及。

若是能夠全取襄陽以北,那自然是極好的,最不濟,也得搶下南陽北邊部分。

如果曹操是喜笑顏開,蠢蠢欲動,那袁紹則是極其震怒,對着張羨破口大罵,斥其不忠不義之徒。

他之前派人前往荊州,帶回來了的消息讓他十分滿意。

劉表不但願意和他深化盟約,而且表態只要他興兵南下,荊州軍必會自南向北,抄襲曹軍後路。

如果劉備敢於參戰,那劉表就會走長江攻擊揚州,牽制劉備軍主力,給袁紹擊破曹操爭取時間。

劉表這麼上道,袁紹如何還會有半點不滿意?

這時候張羨突然跳出來,在荊南舉兵反抗劉表,袁紹恨不能當場把張羨給捏成碎渣。

壞消息一個接着一個,年初的時候,袁紹又派了使節去往易縣,想要勸說公孫瓚同自己和睦,雙方罷兵,不再征戰。

袁紹開出的價碼是,承認公孫瓚在易縣的權力,只要公孫瓚不出易縣,袁紹就絕不會對他動兵。同時,易縣的所有稅賦田賦,盡數歸於公孫瓚所有,不需要向袁紹和朝廷上交半點。

袁紹自以爲誠意十足了,他都下定決心,只要公孫瓚願意議和,且沒有因爲議和而自己崩潰,他就真心實意的履行合約。

畢竟抽出手來先南下,把曹操給先解決了不好嗎?

和曹操一比,公孫瓚實在是隻能算作疥癬之疾,而曹操卻是心腹大患。

和衆臣們議論了一番之後,決定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對公孫瓚動兵。

劉表那裡實在是路途遙遠,還隔了曹操、劉備兩人的地盤。袁紹哪怕兵力再強盛,那也是鞭長莫及。他也只能期盼劉表此次南下平叛能夠儘快獲勝,然後再回師北上了。

劉備得知張羨舉兵,劉表南下平叛時,也是大爲驚歎。

沒想到又讓自家好大兒又猜對了。

那這麼說起來,這次戰事的結果,很可能也會如自家好大兒所說的那般。

於是,劉備修書送來揚州,詢問劉封計劃進展,同時表示如果有什麼需要,可以直接和他傳信。

劉封收到書信後,很是高興。

劉備會有這樣的轉變自然是再好不過了,而且劉封也的確想要從北方再調撥一批糧食過來。

如今府庫裡還有兩百六十餘萬糧食,以每月三十萬石糧食來計算的話,足以支撐八個月,那時候都到今年的秋收了,自然會有新糧入庫。

不過糧乃是大軍之膽,準備做的越充足越好,而且也要考慮到額外的開銷。

己方的目標可是要全殲劉表南下大軍,如此一來,就要做好養活數萬俘虜的準備。而且解決蒯越軍並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戰役目標。

真正的最終目的是鯨吞荊州,消滅了蒯越軍後,大軍還要繼續北上,進攻襄陽、江陵、西陵,南面也要配合鎮撫荊南。

所以援軍和糧食自然是多多益善,劉封也就不同劉備客氣了。

經過書信往來,劉封和劉備最終達成了一致。

首先,劉備再從徐州給劉封調撥五十萬石糧食,暫寄存在江北厲陽城。

這裡是長江江北港口,又是孫家軍駐紮多年的要地,城中糧庫衆多,設施齊全,還有能夠容納大量船隻的港口,可以算是最好的幾處前進基地了。

其次,陳登所部兩萬人聽從劉封的調撥,可以隨時根據劉封的命令加入荊州戰場。

末了,劉封卻是潑了劉備的一盆冷水。

在劉封看來,戰事纔剛剛開始,劉家軍此時還遠遠沒到插手的時候。

最少也得三四個月之後,纔是出兵的合適時機。

別看蒯越大軍沿着漢水南下,浩浩蕩蕩,可實際上的進軍速度並不快,別說抵達臨湘了,就是抵達長江北岸最少也得再走上一個月。

劉封此時只是做了幾手閒子。

第一手就是傳令周瑜,讓他暫停掃蕩山越,集中兵力開始整訓,另外撥給周瑜三千山越兵名額,讓其招募山越精銳,進行訓練。

第二手就是讓龐統返回江陵,說服龐家跳反,伺機拉攏馮、習、馬、霍等家族。

第三手則是派人前往荊南,接觸零陵、武陵、桂陽三郡士族豪強,試探他們對劉備、劉封父子的態度,尋找可以合作的潛在對象。

在平靜了一年之後,中原大地上再次燃燒起了更爲熾熱的戰火。

袁紹在河北出兵三十萬,征伐公孫瓚,而公孫瓚派遣自己兒子公孫續連夜出城,前往黑山張燕處求援。

張燕接到公孫瓚的書信後,當即起兵,舉黑山十萬大軍應援。

一時之間,河北戰事如火如荼,雙方你死我活,誰也不會後退半步。

曹操則起中原之兵出通關,威逼長安。

李傕、郭汜聯兵三萬,困守長安不戰。

劉表興荊北大軍南下,劉璋又第四次派龐羲與李思等人統兵兩萬攻擊張魯。

一時之間,唯有這幾年連年戰亂的劉備父子倆平靜了下來,其他地方盡是戰火綿延。

但在不爲人知的情況下,劉封已經開始悄悄調度兵力,水軍被分散開來,屯駐於厲陽、蕪湖、彭澤、柴桑等地,伺機待發。

收到孫策的書信之後,劉封也是眉頭緊皺。

這張羨、桓階之流,軍事能力竟然如此之差?

而且還聽不進孫策的正確意見,當真是蠢的無可救藥。也難怪荊南一手好牌,卻只是堅持了一年時間,張羨病死之後,臨湘很快就破城了。

以劉封之見,既然已經有臨湘堅城在手,那這巴丘城還有什麼可守的?

如今荊南缺少的是兵力,不是堅城。

那八千兵馬放在益陽的威脅,可要遠遠比放在巴丘大的多了。

劉封沉思片刻,當即修書一封,送去臨湘孫策處。

一來,提醒孫策保存好自身,當走就走,不必一定留在臨湘城裡。之前讓孫策留下,是希望能借孫策之能,幫助張羨他們,最好能夠更多的消耗荊北軍。

可現在張羨、桓階等人的軍事能力已經暴露無遺,那孫策繼續留在臨湘也就失去了最大的意義。

既然如此,那不如讓孫策離開,保存自身來的重要了。

二來,則是提醒孫策,蒯越雖然走大路,但此人深中足智,熟讀兵法,要當心他以自己爲誘餌,暗地裡施以奇策,偷襲巴丘、臨湘。

第315章 吳南亂局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28章 遷府之議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79章 玄德教子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27章 代工耕犁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6章 曲轅犁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25章 意料之外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89章 立木懸金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54章 自由來去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
第315章 吳南亂局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28章 遷府之議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79章 玄德教子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27章 代工耕犁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6章 曲轅犁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25章 意料之外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89章 立木懸金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54章 自由來去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