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騎兵三寶

聽到蒯越的話,蒯祺只得起身,神色間隱隱有些不甘。

在他看來,以蒯越的調度攻略,交州不過是甕中之魚,籠中之鳥,指日可下。士燮如今投降,反而是影響了叔父的功勞,大軍攻城拔寨之下,可不比如今來的功高勞著?

只恨士威彥老奸巨猾,竟然就這麼投降了,屬實是半點骨氣都無。

蒯越卻是沒注意到自家侄子的腹誹,只因他心思還在另外一件事上。

“元吉,之前爲叔與左將軍會晤時,其對汝之才幹頗爲讚譽,有意想要讓你進入左將軍幕府之中。叔父不知汝意,不敢貿然答應,左將軍也未有催逼之行。如今交州大局已定,但凡士威彥還有理智,就不可能有復叛之心。”

蒯越端起茶盞喝了一口茶湯,方纔繼續道:“先前留你在身邊,也是爲了歷練於汝。如今諸事已畢,再留你在身邊,反而耽誤了你的前途,我欲親自上表,懇請左將軍收你入幕,你意下如何?”

蒯祺頗爲驚訝,面上竟然露出忐忑之色,頗有些不敢置信道:“左將軍曾誇獎於我?”

蒯越笑了起來,看來自家侄兒對左將軍倒是頗爲仰慕,居然以對方誇耀爲榮。仔細想想,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讓自家侄兒對左將軍有着欽慕、敬畏之心,如此一來,也會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爲叔還會騙你不成。”

蒯越正色道:“左將軍對汝頗有期許,更是與爲叔商議,要爲你定一個孝廉之名。”

“此言當真?”

蒯祺大喜過望,他如今剛剛年滿十八,前年纔剛剛加冠。

雖然自家兩位叔父在荊州舉足輕重,深受劉表尊重,在州中也握有權柄,但想給他謀一個孝廉的名額,還是頗爲吃力的。

每年舉孝廉,唯有南郡太守和荊州牧有資格舉薦,南郡範圍內賢才衆多,士族豪強林立,別的不提,龐家不論聲望和權勢,就弱不了蒯家多少。而且孝廉這種事情,也並非是你家世所能決定的,更別說蒯祺本人並非蒯良、蒯越的親子了。

蒯越雖然頗有才幹,但那僅僅只是有才而已,他的才能並沒有達到脫穎而出的地步,同時也沒有炒作成功,再加上年紀也小,怎麼看這幾年的孝廉的名額都不會落到他的頭上。

可沒想到劉封居然直接許給了他一個名額,這自然讓他喜不自禁。

按照東漢的規矩,舉孝廉之後是要入雒陽深造的,孝廉中的精英則會被提拔爲尚書郎,外放都是縣令起步。而一般的孝廉,則會被外放爲縣長。

不過現在已是亂世,各地的孝廉不再前往雒陽進修,而是直接作爲資歷啓用入仕。

雖然沒有了中央的履歷和人脈,但這無疑大大降低了入仕的門檻。

有蒯越、蒯良的照拂,到時候想要升遷可就容易的多了。

就以今年一年的事情來看,蒯祺能夠跟着蒯越先南征荊南,後入侵交州,可不都是蒯越的功勞?

蒯祺作爲文書,雖然未必能立什麼大功,但這些小功勞卻是毫無風險的累積了起來,日後升遷,必然能快過其他同僚,這就是名門大族的底蘊。

一旦有好的機遇,蒯祺競爭得手的概率也要遠超同輩,一步快,自然也就步步快了。

“自然是真。”

蒯越不悅的板起臉來,訓斥道:“左將軍和爲叔難道還會戲耍你不成?”

看見叔父動怒,蒯祺趕忙道歉道:“叔父勿惱,是小侄說錯話了。只是因爲太過高興,方有此問。”

蒯越這才淡去怒色,心平氣和的詢問道:“那左將軍幕府你還去是不去?”

蒯祺心中很快就做出了決定,當即表態道:“侄兒願往。”

“善。”

蒯越臉上閃過一絲笑意:“既如此,你早做準備,待交州事定,我會以彙報之名,遣汝前往揚州覆命,屆時左將軍應會將你留下。”

蒯祺趕忙謝道:“多謝叔父。”

“不必謝我。”

蒯越搖了搖頭,隨即又叮嚀道:“以我觀之,左將軍素輕空談,尤重實務。汝若是留在左將軍幕府之中,切忌高談闊論,當重實務處置,少言多做,萬不可叫苦,汝可明白?”

蒯祺仔細的將蒯越的話記在心裡,點頭應道:“侄兒記住了。”

“善。”

蒯越這才滿意的笑了起來,隨即安排道:“且將這文書抄錄發送下去,大軍補充完畢後立刻出發,不得延誤拖沓,各郡主官從速就任。傳令魏校尉,下月中旬之前,我要抵達交趾廣編,行縣交趾,讓他挑選五百精銳扈從即可。”

蒼梧廣信距離南海番禺並不遠,僅僅只有兩三百里,走鬱水一路東行即可抵達番禺。到時候再轉海路前往交趾,可直抵龍編城下。

這一路輕車簡從,只需要十幾天的時間即可到達。

爲了早日抵達交趾,穩定局面,坐實士燮歸順的結果,蒯越自然等不及大軍行動了,想要挑選數百精銳扈從,先行出發,輕裝簡行,以達到儘快抵達交趾龍編的目的。

蒯祺有心想要勸說對方注意安全,可看見自家叔父眼中的決絕,就明白蒯越心意已定,絕不可能被自己勸動,只能應聲道:“喏!”

**

劉封在壽春繼續巡視軍隊,重點放在了騎兵上。

此時摧鋒、挽瀾兩軍中的騎兵,已經開始換裝騎兵三寶,其中包括馬蹄鐵、馬鐙和馬鞍。

事實上除了馬蹄鐵外,馬鐙和馬鞍早就已經出現了,但這些馬鐙、馬鞍都不屬於三寶,或者說是被淘汰的騎兵三寶,因爲這些出現的馬鐙都是單邊馬鐙,是用來給騎士便於上馬的,而馬鞍也是一樣,是用於改善騎士騎乘的。

這個時代的單邊馬鐙千奇百怪,也沒有統一的式樣,有的甚至就是一根繩子綁了個結。而馬鞍也是一樣,最原始的不過就是在馬背上綁了塊布或者皮毛。

雖然也有一些作用,但聊勝於無,是不配成爲真正封建時代的騎兵三寶的。

真正的封建時代騎兵三寶,所指的是雙邊馬鐙以及高橋馬鞍,兩邊同時有着適合騎乘者腿長的馬鐙,至少具有四重作用,一能幫助騎手保持平衡,二能增加操控馬匹的方法,三能分擔身體的重量,減輕腿部和臀部的壓力,使得騎乘者更加舒適,以及和馬匹配合的更加協調。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騎乘者能夠利用馬鐙,更好更便捷更安全的發力,使得在馬上雙手脫繮成爲了可能。

至於高橋馬鞍,起到的作用也是和雙邊馬鐙極其相似,高橋馬鞍可以將騎乘者的屁股固定在馬鞍中,同時也起到了上述四個作用。

兩項一疊加,使得騎兵的戰力大大增強,徹底碾壓了步兵。

“主公,這高橋馬鞍,雙邊馬鐙,俱是奇物,有了他們,騎兵可謂是如虎添翼。”

張遼跟在劉封身邊,對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可謂是讚不絕口:“以末將之見,有了這兩樣東西,騎軍戰力至少可以翻上一倍,演練嫺熟之後,就是增加兩倍也未嘗不可。”

劉封滿意的點了點頭,看見張遼這麼高興,他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要知道生產這些騎兵三寶的開銷可是不小,馬鐙、馬蹄鐵可是需要大量的精鐵,每一對馬鐙需要消耗三斤精鐵,一套四隻馬蹄需要消耗五斤精鐵,就這一萬多套的馬鐙和馬蹄鐵,就足足耗費了八萬多斤精鐵,以四十斤一副鐵甲來計算,這些精鐵可是能多打造出整整兩千套以上的鐵甲。

但好的騎兵遠遠不是步兵所能比擬的,雙方在機動力上就是兩個層面。

若不是囊中羞澀,劉封甚至還想調整摧鋒、挽瀾軍的配屬,給他們增加一到三個龍騎兵營的編制,以配合騎兵進行戰略機動任務。

只是奈何馬匹、精鐵、車輛、人員都緊缺,只能無奈暫時擱置了。

“公明、德謀、義公,你們有何想法?”

劉封的目光轉到了徐晃、程普、韓當三人身上,程普、韓當的歷史定位可能不如徐晃,更遠不如張遼,但他們二人卻是江東軍中極爲少見的頂級騎將。

後來孫十萬在合肥被張遼吊打的時候,程普已經病死,韓當也身染重兵,沒有隨行。

但凡有他們兩個人在場,指揮騎兵,張遼再想突的那麼舒服可就難了,程普、韓當在孫堅手底下時,就是負責指揮騎軍作戰。而且他們交戰的對手,那可是巔峰時期的西涼、幷州、三河鐵騎。

其中就有跟隨呂布增援南線戰場的張遼,雙方很大可能在陽人聚之戰中就交過手。

可見程普、韓當兩人騎戰水平之強,即便不如張遼、徐晃,也相差不會太遠,至少是有一戰之力的。

可惜等到程普、韓當這兩個保底A級的騎將死後,江東軍再沒有B級以上的騎將了。

以程普、韓當的眼光,自然能看出騎兵三寶的優越以及帶來的提升。

再想到劉封居然捨得將如此神兵利器交到自己的手裡,饒是對孫堅敬若神明的程普、韓當,此刻心中也是百感交集,甚至隱約生出個心思,覺得劉封的胸襟絕不在老主公之下,而能力則猶有勝之。

“明公,有此利器襄助,三五倍之敵也難是我等對手。”

程普語出真心道:“明公之能,實令普欽佩之至。”

韓當相較於程普,更爲口拙,只能在一旁連連點頭,粗糙的大手還在高橋馬鞍上輕輕摩挲,顯然是愛之已極。

“德謀所言甚是,不過不可輕敵大意。”

劉封先是贊同了程普一句,隨後卻是叮嚀道:“須知能力越強,責任越大。騎軍如今可是要擔負起決戰時一錘定音之效,當有百死不悔,有我無敵,必要時浴血破陣的氣勢,這也遠非往日可比。”

不僅僅是程普、韓當,就是張遼和徐晃也齊齊躬身應是。

劉封這可謂是恩威並施,張遼等人俱是心悅誠服。

看了片刻騎軍操演之後,劉封又轉頭望向徐晃,詢問道:“公明緣何不語?今日你我君臣,暢所欲言,不必拘謹。”

徐晃生性沉穩,沉默寡言,向來都是訥言敏行的性子。

只是今日太過沉默,劉封既不想讓徐晃有被自己疏忽的感覺,又的確好奇徐晃所思所想,故而主動詢問起來。

劉封突如其來的問話,若是換了其他人,恐怕會先告罪。

可徐晃卻像是早有預料一般,半點也無吃驚的模樣,其實這就是他的性格,頗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味道。

徐晃認真的回答道:“末將在想這馬蹄鐵極爲難得,有了這東西,不但戰馬馳騁起來更爲方便,而且也不會因爲馬蹄損毀而無用了。而且如今在馬上使用騎弓、長槍等兵器,明顯要方便許多,甚至可以一手騎槍、一手圓盾,盾牌可同時庇護人馬。”

劉封聽完,登時笑了起來,徐晃這說的正是馬蹄鐵的最大功效。

其實在馬蹄鐵出現之前,騎兵是相當脆弱的,就是因爲太容易馬失前蹄了。

不但戰馬的馬蹄損耗起來很快,馬蹄這個東西,沒損耗完前是會自然恢復的,可一旦損耗完畢角質層,那就再不可逆了。而且沒有馬蹄鐵,普通一個拳頭大小的石塊都能蹦斷馬腿。

可有了馬蹄鐵,情況就截然不同了,騎兵馳騁起來就可以更加放心,也能更集中注意力在人與人之間的戰鬥上了。

“公明所言甚是,末將還想着,有了馬鐙、馬鞍、馬蹄鐵這三樣寶物,騎軍的騎射能力當大大加強。”

張遼也開口贊同,同時添磚加瓦道:“主公,以遼之見,可在騎射這塊增加訓練強度,務求人人能射。”

“不錯,若是能以騎軍機動騎射先行挫動敵方陣腳,定然可助步兵大陣取得優勢。”

程普也開口贊同,並出謀劃策起來。

看着張遼、徐晃、程普、韓當等騎將們你一言,我一語,劉封心中暗自欣喜。

等到張遼等人告一段落後,劉封才自懷中取出一疊帛書,分別遞給張遼等人:“文遠、公明、德謀、義公,這份帛書之中,記錄的是我擬定的新式戰術,你們可先看看。”

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6章 曹家夜話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8章 毛遂自薦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64章 上門送禮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42章 韓循獻策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61章 陳羣家書第89章 立木懸金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619章 牀弩誘敵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56章 釜底抽糧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8章 晨昏定省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621章 略佔上風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6章 曹家夜話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581章 蜀北之憂
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6章 曹家夜話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8章 毛遂自薦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64章 上門送禮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42章 韓循獻策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61章 陳羣家書第89章 立木懸金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619章 牀弩誘敵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56章 釜底抽糧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8章 晨昏定省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621章 略佔上風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6章 曹家夜話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581章 蜀北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