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堅船利炮

一直以來,孫承宗對火炮都是非常的重視,他相信以火器足以彌補明軍在機動性上的缺失。對於明軍中的火器孫承宗也是非常瞭解,徐光啓口中的兩人擡火炮他見過。那是一種兩個人擡着火炮,搬運很方便,可是射程就非常的差強人意了,只有一里遠。

孫承宗不禁在心裡想着,如果按照徐光啓的說法,採用了顆粒狀的火藥,這種二人擡火炮的射程就能答道兩裡。兩裡的射程已經是小弗朗基炮的射程了,相對於小弗朗基搬運卻更加的方便,對明軍戰鬥力的提升自然是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至於徐光啓說的大弗朗機炮孫承宗自然也不陌生,這種弗朗基是一種後裝炮,有子銃和母銃兩部分組成。因爲炮彈的特殊性,這種火炮的射速非常快,子炮(炮彈)從後方裝入,發射間隔短,發射散彈時一發炮彈帶有五百發子彈,可以封鎖六十米寬的正面,威力驚人。

對於這種火炮,孫承宗同樣是非常喜歡,這簡直就是對付騎兵的利器。當初戚繼光在面對蒙古韃子騎兵衝擊的時候,採用的就是這種弗朗基。最多的時候曾經兩百門火炮一起發射散彈,無論什麼樣的騎兵都別想衝過來。

可是萬曆三大徵之後,朝廷的國庫日益空虛,張居正變法成果消耗殆盡,朝廷已經很多年大規模沒有鑄造這種火炮了。原本整個大明的軍中有各種弗朗基炮大概四千門左右,可是很多都已經不能在用了,現在明軍中的這種火炮其實並不多了。

如果真的能夠改進這種火炮,解決到射程和搬運的問題,這絕對是縱橫的戰場的法寶。可是朝廷裡面每個人都知道,鑄造這樣的火炮造價實在太高。就怕國庫不堪重負啊!

想到這裡孫承宗不由的擡頭看了一眼天啓皇帝,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希望這位陛下有自己的辦法。在孫承宗看來想要解決大明的問題,改善現在這樣積重難返的局面,改革是唯一的辦法。可是現在他也不知道天啓皇帝的想法,自古以來改革就是一個任何人都要小心碰觸的問題。

孫承宗沉思的時候。天啓皇帝則是緩緩的點了點頭,沉聲對徐光啓說道:“朕和你們說的膛線的問題你們研究了嗎?可有進展?”

對於任何一個後世的人來說,只要對軍事稍稍有一點了解,對於膛線都不會陌生。可以說膛線的出現是整個火器有了質的飛躍,有了全面取代冷兵器的可能。當然有膛線的火槍,現在天啓皇帝是不用想的,器械實在是太落後,如果用人工刻畫,成功率實在是太低了。就算能夠將成功率提升上來。速度也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天啓皇帝有時候也後悔,自己爲什麼就不是學理工的呢?哪怕就會車工也行啊!不過也只能感嘆一番。

略微沉吟了一下,徐光啓苦笑着搖了搖頭,沉聲說道:“陛下,臣等正在研製,略微有了一些進展,距離成功還有一點距離。”

這個結果早就在天啓皇帝的預料之中,如果真的有那麼容易。膛線在就出現了。不過天啓皇帝心裡很有信心,只要將這個東西告訴徐光啓他們。充滿智慧的這些人就肯定能造出來。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語氣輕緩的說道:“這個不必太過焦急,慢慢來,這不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邊的孫承宗則是贊同的點了點頭,只要有了這個目標,朝着這方面努力。遲早就會有成功的一天。

看了一眼徐光啓,天啓皇帝笑着說道:“徐愛卿,朕找你來不是爲了這件事情,你現在是工部的侍郎是嗎?”

“是,皇上!”徐光啓雖然不知道天啓皇帝爲什麼這麼問。只能恭敬的答道。雖然徐光啓是工部的侍郎,可是幾乎不到工部去,不過是爲了做事方便一些。

回頭看了一眼王承恩,天啓皇帝沉聲說道:“着司禮監擬旨,擢升徐光啓爲榮祿大夫,加工部尚書銜,特旨准許入內閣行走!”

大殿裡的人全都愣住了,徐光啓這可是一步登天了,雖然現在的內閣空缺的大學士只有一個位子,那就是東閣大學士。哪怕就是東東閣大學士也是大學士啊!榮祿大夫乃是從一品的文散介,並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可是後面的加工部尚書銜就有意義了。雖然明朝的官職中,這個不過是虛職,可是到了徐光啓這裡卻很有用。

“臣徐光啓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微微一愣之後,徐光啓連忙跪倒在地,大聲的說道。

天啓皇帝緩步的走了下來,將徐光啓輕輕的攙扶了起來,沉聲說道:“愛卿做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對於這正有功的人,朕絕不吝嗇封賞。對於真正爲國爲民的人,朕絕對與加以重用。”

回過頭看了一眼孫承宗,天啓皇帝沉聲說道:“先生,聖旨傳下去之後,內閣要儘快的辦理。”

“陛下放心!”雖然孫承宗不在京師,內閣的事情也有內閣次輔劉一璟在處理,可是沒有人敢小看孫承宗這個內閣首輔大學士。

看了一眼徐光啓身後的人,天啓皇帝沉聲說道:“朕今天找愛卿來並不是爲了火器的事情,上次朕和愛卿說希望愛卿給朕找個懂得造船的人,不知道愛卿找的怎麼樣了?”一邊說着,天啓皇帝一邊掃了一眼徐光啓身後的年輕人。

“回陛下,臣找到了!”徐光啓對着天啓皇帝施了一禮,然後指着身後的年輕人說道。

天啓皇帝點了點頭,此時天啓皇帝和孫承宗纔開始上下打量起這個人,給天啓皇帝和孫承宗唯一的印象,這個人真的很年輕。看起來也就而是幾歲的樣子,不過精氣神倒是不錯,一副不驕不躁的樣子。面對天啓皇帝和孫承宗,臉上也看不到一點緊張,這份淡然已經是身份難得了。

看着那人跪倒在地上,天啓皇帝緩步的走回了龍書案的後面,沉聲問道:“徐愛卿,你爲何推薦這個人?”

輕聲的笑了笑,徐光啓正色道:“回陛下,正所謂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這個人叫孫元化,是臣的弟子。”

天啓皇帝和孫承宗都是一愣,兩個人都沒想到這個人居然是徐光啓的弟子。看來這個人不一般,作爲徐光啓的弟子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現在既然敢推舉出來,想必也是十分合適的人選。

玩味的笑了笑,天啓皇帝沉聲說道:“孫元化,朕要你辦的事情想必你的老師已經和你說過了,說說你的想法吧!”

“是,皇上!學生的家就在家的那個,曾經在嘉定和老師學習。因爲老師的原因,學生認識了很多的西洋人。又因爲從小在海邊長大,對於船隻比較喜愛。後來見到了許多希望的戰船,學生潛心的研究過,弗朗基人的戰船有很多地方比大明的戰船強大,有很多地方不如我們大明的地方。”孫元化說的很是小心翼翼,說道這裡就停下了,他要看看天啓皇帝的態度。

天啓皇帝心裡已經覺得這個孫元化有才能了,畢竟接觸過戲西學,能夠平等的看代兩種文化,這本是這個時代少有的。見孫元化停下來了,天啓皇帝沉聲說道:“起來接着說!”

“謝皇上!”孫元化站起身來,沉聲說道:“學生收集了很多我大明朝造船的資料,又收集了很多弗朗基人戰船的資料,又研究了一些水戰和海戰的資料,學生得出了一個結論。現在的海戰決定勝負的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堅船利炮。”孫元化的聲音不大,語氣也很平淡,不過說出來的話卻是天啓皇帝心中震動。

這個簡單的道理在後世都明白,可是在這個時代有這個眼光的人可不多啊!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啓皇帝沉聲問道:“那你覺得應該怎麼辦才能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

“回陛下,學生覺得建造戰船一定要堅固,可以結合弗朗基人的戰船和我們自己的造船技術,研究出一種新式的戰船。學生已經有了想法,只是還沒有實施。另外就是火炮的問題,如果這次改進弗朗基大炮事情能成功,或許可以在戰船上架設新的火炮。”劉風化終於明白了老師提起天啓皇帝的時候,徐光啓都會讚歎一句明君聖主了,能有這樣眼光的皇帝一定是因爲英明之主。

天啓皇帝緩緩地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既然如此這造船廠不能放在遼東,距離京師太遠,將來火炮的運輸都成問題。”天啓皇帝是絕對不會將火炮放到遼東去製造,這樣決定命運的東西,一定要放在自己這裡。

一邊的孫承宗一愣,對着天啓皇帝施了一禮,沉聲說道:“陛下,最好的建立造船上的地方實在天津,那裡靠海而且距離京師也近一些。”

天啓皇帝贊同的點了點頭,不過一邊的孫元化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天啓皇帝不禁問道:“孫元化,有什麼就直說,不要吞吞吐吐的。”(未完待續。。)

第554章 密謀第638章 兩裡的差距第210章 楊嗣昌第207章 登聞鼓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505章 迷局第472章 終於到了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424章 去南京第609章 開臺第161章 中計了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91章 隆中對三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84章 熊府第606章 徐光啓和上海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191章 騎兵第543章 貪腐案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78章 博弈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184章 王承恩第170章 無賴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260章 將在外第3章 登基大典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422章 抉擇第49章 讀聖賢書第332章 選將第260章 將在外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159章 喝酒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238章 造反了第19章 紅丸第207章 登聞鼓第251章 廣寧第559章 溪雲初起日沉閣第552章 兩份奏摺第587章 打算第353章 改制第548章 遠見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50章 互相試探第623章 李棕的決定第542章 杭州第196章 大清洗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4章 原來如此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155章 交戰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423章 賬冊第469章 天啓皇帝的笑容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601章 海匪第142章 大婚四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416 欽差駕到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50章 互相試探第80章 審問第356章 接頭第473章 小鎮第203章 到了第456 曹文詔vs趙率教第344章 強大的水師第168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149章 謀劃第201章 劉徹第509章 宋應升的懷疑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618章 還有客人第609章 開臺第90章 隆中對二第373章 袁崇煥進京第542章 杭州第133章 思考第64章 妥協第250章 遵化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409章 各自的盤算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37章 準備第31章 妥協第564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112章 大朝會完第81章 出發
第554章 密謀第638章 兩裡的差距第210章 楊嗣昌第207章 登聞鼓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505章 迷局第472章 終於到了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424章 去南京第609章 開臺第161章 中計了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91章 隆中對三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84章 熊府第606章 徐光啓和上海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191章 騎兵第543章 貪腐案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78章 博弈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184章 王承恩第170章 無賴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260章 將在外第3章 登基大典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422章 抉擇第49章 讀聖賢書第332章 選將第260章 將在外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159章 喝酒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238章 造反了第19章 紅丸第207章 登聞鼓第251章 廣寧第559章 溪雲初起日沉閣第552章 兩份奏摺第587章 打算第353章 改制第548章 遠見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50章 互相試探第623章 李棕的決定第542章 杭州第196章 大清洗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4章 原來如此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155章 交戰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423章 賬冊第469章 天啓皇帝的笑容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601章 海匪第142章 大婚四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416 欽差駕到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50章 互相試探第80章 審問第356章 接頭第473章 小鎮第203章 到了第456 曹文詔vs趙率教第344章 強大的水師第168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149章 謀劃第201章 劉徹第509章 宋應升的懷疑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618章 還有客人第609章 開臺第90章 隆中對二第373章 袁崇煥進京第542章 杭州第133章 思考第64章 妥協第250章 遵化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409章 各自的盤算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37章 準備第31章 妥協第564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112章 大朝會完第81章 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