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妥協

時間不會因爲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滯不前,九月初四如約而至。

對於昨天晚上皇太子朱由校大發脾氣的事情,整個皇宮裡除了司禮監的秉筆太監王安並沒有別人知道,這件事情彷彿沒有發生過一樣,沒有濺起絲毫的漣漪。

草帽衚衕是京城赫赫有名的一個地方,因爲這裡是很多貴人居住的地方,世襲勳貴,當朝大員,不一而足。楊漣雖然也是做官的,官職卻只是一個戶科的給事中,他是沒有資格住在這裡,不僅僅是因爲這裡的房子貴,更是因爲官場上約定俗成的規矩。

北京城的風水是東富西貴南賤北貧,住在城東大部分都是經商的,有錢人。可是這個時候的商人並不像後世,他們的社會地位並不高,所以只能住在東城,再有錢也不敢到西城去住。西城住的全都是達官顯貴,在京的官員,世襲的勳貴,甚至很多在京的王爺府都在這裡。住在南城則大部分是所謂的下九流,什麼青樓武館、耍把式唱戲的,這些人都住在南城。北城則就是就是這個時候的棚戶區了,整個京城最貧苦的人全部都住在這裡。

楊漣的府邸就在西城,不過位置並不是太好,也不是很大,只是一座三進的小院子。

九月初四的一早,楊漣的府邸門前來三個人,這三個人很特殊,因爲這三位乃是三位宮裡的太監。

隨着門房的通報,這三位被接了進來,來到花廳之後,楊漣已經等在這裡了。

“楊大人,咱家這裡有禮了。”雖然來了三個人,可是走進屋子裡的卻只有一個人,這人來到屋子的中間對着楊漣微微的點了點頭。

看到這個太監,楊漣的眉頭就是一皺,他怎麼會跑到這裡來,原本準備站起的身體也做了回去。有些不快的看了一眼太監,楊漣道:“李公公,我們還是開門見山吧!你來這裡就是是爲了什麼?那一日你攔住太子的去路,是因爲太子不計較才饒了你的性命,你可不要不知道珍惜啊!”

來的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李選侍的心腹太監李進忠,那一日他爲了取悅皇太子朱由校,便決定和李選侍劃清了界限,可是原本預定的事情並沒有發生,這讓李進忠後悔不迭,第一時間便又一次回到了老主子懷抱。

“楊大人,咱家進宮多年了,很多事情還是看的明白的,倒是楊大人你年齡尚輕,資歷尚淺,很多事情還是看不清啊!”緩步的來到椅子的邊,輕輕的坐了下來,李進忠似乎並不在意楊漣的態度,依舊一臉笑意的道。

看了一眼神態自若的李進忠,楊漣心中不斷的冷笑,冷哼了一聲道:“楊某讀的是聖賢書,明的是君子裡,很多事情是不會做的。還是不要說這些虛的了,你我道不同,我只是想知道李選侍什麼時候移宮?”

眼中閃過一絲猙獰,面上的神色卻是絲毫不變,李進忠笑着道:“楊大人,李選侍是先帝爲太子指定的養母,住在乾清宮似乎沒有什麼不妥吧!”

“本官和你沒什麼好說的,回去告訴你的主子,趕快的離開乾清宮,這裡沒她事情。如果走的早或許還能有些收穫,不然,哼。”楊漣的最後的這個“哼”,可謂寓意深遠,不同凡響,他相信李進忠是能夠聽的明白的。

看到楊漣已經端茶送客了,李進忠也站了起來,甩了甩袖子就要向外面走去。只是他剛剛踏出去一隻腳,後面就傳來了楊漣的聲音。

“你也要好自爲之,做奴才的朝秦暮楚可不是好奴才。”這句話是在警告李進忠,如果你不小心點,那麼你的下場肯定會非常慘。

李進忠的身子微微一顫,卻是輕輕的笑了笑,沉聲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楊大人不是這個天下的主子,很多事情並不是你說了就算的,不到最後,誰也不知道是什麼結果。”留下這一段意味深長的話語,這位大太監緩步的離開了。

似乎被李進忠的話刺激到了,楊漣的鬍子都在不斷的上翹,狠狠的將茶碗放在桌子上,大聲的罵道:“奸佞,閹人。”

整個北京城似乎再一次平靜了下來,似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麼,日子彷彿也就這樣安靜的過下去了,可是現實卻總是不能如人願。

九月初五,新皇帝登基的前一天,十三位顧命大臣聚集到了內閣,讓原本就不大的朝房變得有些擁擠。除了這十三位顧命大臣,在場的還有戶科給事中楊漣,都察院巡城御史左光斗,這些人集聚一堂準備商量新皇帝明日登基的事情。

看到所有人都到齊了,楊漣第一個開口說話了,只見他輕輕的咳嗽了一聲,沉聲道:“明天太子殿下就要登基了,可是太子卻住在慈慶宮,李選侍卻住在乾清宮,這不符合規矩。我們要想辦法將她趕出去,這樣太子登基才能順利。”

楊漣的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可是卻沒有人開口說話,而一邊的內閣首輔大學士方從哲也是漠然不語。

“方大人,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出來縱覽一切,相信你肯定能夠帶領我們擁立新君。”楊漣看到方從哲的態度,心中忽然掠過了一絲不妙,趕忙用話將方從哲套住。

“這個,本官覺得李選侍乃是先帝爲太子指定的養母,況且先帝剛剛去世,我們就將李選侍趕走,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我看要不就讓李選侍晚幾天在搬吧!”方從哲的神色陰晴不定,似乎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說出了這番話。

此時楊漣明白了,昨天的說客肯定不止李進忠一個人,方從哲這裡也來人了。只是不知道那位李娘娘許下了什麼樣的好處,讓這位首輔大學士居然倒向了她那一邊。楊漣一直以爲自己和方從哲雖然分別屬於東林黨和楚黨,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應該是利益一致的,沒想到這位楚黨的黨首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倒戈,這究竟是爲了什麼?

求推薦求收藏求點擊各種求啊!

;

第480章 早朝奏對第155章 交戰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271章 攻敵所必救第347章 成都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263章 冬日裡的曙光第90章 隆中對二第376章 大喜第127章 選定第379章 貴陽第187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315章 盧象升第84章 熊府第20章 試探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253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479章 不忍心第167章 抉擇第624章 冰釋前嫌第468章 龍昌票號第62章 早朝之上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594章 方從哲的選擇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473章 小鎮第49章 讀聖賢書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05章 愁第232章 威逼利誘第633章 溫馨第122章 父子謀劃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556章 地震和兵變第331章 堅船利炮第51章 密談第67章 孫承宗第504章 希望第324章 天亮了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333章 塵埃落定第337章 欽差大臣第178章 朝堂上的陰謀二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445章 食鹽第343章 行軍第472章 終於到了第156章 攻城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243章 改變第446章 鹽政第459章 轉變第501章 火炮焚城第434章 萬事俱備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184章 王承恩第594章 方從哲的選擇第403章 南京第412章 擬旨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61章 謀劃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101章 王化貞第375章 考狀元第246章 派兵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466章 雷停雨歇第266章 滿桂第79章 夜晚第101章 王化貞第429章 城門第537章 老狐狸第151章 換位第146章 準備第181章 人和人第625章 鄭芝龍的會議第30章 憤怒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46章 木盒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467張 分歧第100章 葉志高第4章 原來如此第591章 聚將鼓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354章 警察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340章 張柏武之死第502章 血戰第636章 開戰
第480章 早朝奏對第155章 交戰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271章 攻敵所必救第347章 成都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263章 冬日裡的曙光第90章 隆中對二第376章 大喜第127章 選定第379章 貴陽第187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315章 盧象升第84章 熊府第20章 試探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253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479章 不忍心第167章 抉擇第624章 冰釋前嫌第468章 龍昌票號第62章 早朝之上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594章 方從哲的選擇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473章 小鎮第49章 讀聖賢書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05章 愁第232章 威逼利誘第633章 溫馨第122章 父子謀劃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556章 地震和兵變第331章 堅船利炮第51章 密談第67章 孫承宗第504章 希望第324章 天亮了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333章 塵埃落定第337章 欽差大臣第178章 朝堂上的陰謀二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445章 食鹽第343章 行軍第472章 終於到了第156章 攻城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243章 改變第446章 鹽政第459章 轉變第501章 火炮焚城第434章 萬事俱備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184章 王承恩第594章 方從哲的選擇第403章 南京第412章 擬旨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61章 謀劃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101章 王化貞第375章 考狀元第246章 派兵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466章 雷停雨歇第266章 滿桂第79章 夜晚第101章 王化貞第429章 城門第537章 老狐狸第151章 換位第146章 準備第181章 人和人第625章 鄭芝龍的會議第30章 憤怒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46章 木盒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467張 分歧第100章 葉志高第4章 原來如此第591章 聚將鼓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354章 警察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340章 張柏武之死第502章 血戰第636章 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