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改制

天啓皇帝面無表情的坐在龍椅上,看着下面剪頭接耳的大臣們,臉上沒有露出任何的情緒。下面的大臣們此時也是六神無主,沒有祖宗之法不可廢這樣的大殺器,他們真的不知道怎麼反對熊廷弼的說法了。

畢竟每個人都不是傻子,募兵制和衛所制的優劣一眼就能看的出來。大明朝開過的時候,衛所制或許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現在已經不在適合了。原本文臣都有一個永久不敗的理由,那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廢。

不過自從萬曆年間張居正改革之後,這種論調已經漸漸淡出了朝野,畢竟張居正改革的成效還是每個人都能見到的。只是萬曆皇帝廢除了張居正的很多措施,事情可以說又回到了原點。

天啓皇帝清洗東林黨之後,朝廷中爲張居正平反的事情自然被提上了日程,也沒有出乎大家的預料,天啓皇帝也確實爲張居正平反了。在朝廷上來講,張居正改革是有功,那改革也就是對的。現在站出來說祖宗之法,其實並沒有說服力。很多大臣是贊成這樣改革的,只是他們也不想做這個出頭鳥,看看風向也沒有什麼不對。

“陛下,臣有本奏!”一個人大步的站了出來,對着天啓皇帝施了一禮,大聲的說道。

見到有人站了出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這個人吸引了,這個人正是內閣大學士徐光啓。大臣們都知道,這位掛着工部尚書銜的徐光啓,深的皇帝的信任。對於建造火炮非常的在行,現在正在進行火器廠和工部將作監的合併。誰也沒有想到這個人居然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很多人已經在想了,徐光啓這是代表內閣的意思還是代表天啓皇帝的意思?

看了一眼徐光啓。天啓皇帝笑着點了點頭,語氣輕快的說道:“原來是徐愛卿,愛卿有什麼儘管說吧!”

“回陛下,臣覺得遼東督師熊廷弼所奏之事可行也不可行。”徐光啓扔出了讓所有人都癡愣的一句話,他的臉上卻是一片淡然。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沉聲說道:“愛卿有什麼話儘管說!”

“謝陛下!臣先說這可行之處。遼東地處北疆。面對的乃是建奴的兵鋒,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來和建奴決戰。現在遼東的軍隊,數量非常的多,有二十萬之衆。這二十萬人馬每年消耗的糧草器械非常龐大,可是戰力卻並不可觀,這也是爲什麼要熊督師提出改衛所製爲募兵制的原因。臣以爲無論這件事情成敗與否,熊督師都是謀國之言。”徐光啓說道這裡看了一眼天啓皇帝,其實他是在看會不會有人站出來。

大臣們或許不會同意該衛所製爲募兵制,畢竟朝廷之中很多人靠這條線吃飯的。現在工部將作監那邊已經沒有什麼油水可撈了。如果這條線在斷了,恐怕很多人年都過不好了。

雖然改革的只有遼東,可是遼東一直都是錢糧最多的地方,如果真的改了,很多人的飯碗都會砸了。不過朝廷中的文官影響不會很大,最多每年少幾筆孝敬錢。影響最大的還是那些邊關的將軍,不知道這個消息傳過去,那些丘八會怎麼樣。

見沒有人說話。徐光啓接着說道:“想要建立新的軍隊,募兵制自然是最好的辦法。就像當年戚繼光的浙軍一樣,戰力遠不是衛所兵能比擬的。朝廷想要對陣建奴,這個募兵制是在必行,這就是臣說的遼東募兵制可行的原因。其實臣覺得不光是可行,而是必行!”

大殿裡面的大臣互相看着,很多人的臉色都非常的難看。不過他們卻沒有人站出來。互相看了看,終於一個大步的踏了出來,沉聲說道:“陛下,臣不贊同徐大人的說法!”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看向了站出來的人,很多人的臉上出現了一抹喜意。終於有人站出來了。當看到站出來的人,大部分臉上都是一臉的瞭然,這個人正是戶部侍郎樑哲。

看了一眼樑哲。天啓皇帝面無表情的說道:“樑愛卿,孫愛卿的話還沒有說完,等孫愛卿把話說完吧!”

衆人都是一愣,不過很快臉上便流露出了笑意,徐光啓畢竟是內閣大學士。徐光啓的話還沒說完,樑哲就站了出來,這確實有僭越的嫌疑。天啓皇帝這樣的態度也正常,樑哲似乎也覺得有些不妥,對着天啓皇帝行了一禮,恭敬的說道:“臣遵旨!”

沒有理會樑哲,天啓皇帝對徐光啓說道:“徐愛卿,你接着說!”

“是,陛下!臣剛剛說的是應該實行的原因,另一方面臣也覺得有不宜實行的方面。朝廷現在面對的建奴,如果遼東將衛所制改爲募兵制,短時間內恐怕很難形成戰力。如果建奴來襲,恐怕是適得其反。”徐光啓說完,回頭看了一眼樑哲,目光很是深邃。

雖然徐光啓沉迷於火器,可是他和畢懋康不同,畢懋康不適合官場,可是他卻在很會做官。歷史上的徐光啓最後也是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天啓皇帝皺着眉頭想了想,又將目光看向了樑哲,沉聲問道:“樑愛卿,你有什麼想法,現在說吧!”

“是,陛下!臣覺得遼東的募兵制不可行。衛所制最大的好處就在於既保證了軍隊的糧草,有保證了軍隊的戰力。如果將衛所制改爲募兵制,朝廷的軍餉將會成倍的增加。現在如果這樣做的,恐怕國庫難以支撐。”樑哲的話說的擲地有聲,神情也是頗爲激動。

“一派胡言!”樑哲的話剛落,大殿裡一個聲音大聲的呵斥道。顯然這個人沒有一點客氣的意思,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這個人。

站出來的這個人正是刑部尚書官應震,官應震是張居正的同鄉,從讀書的時候開始,心裡對張居正就敬佩不已。因爲對張居正的崇敬,官應震對改革也是非常的贊同。在他看來,大明朝現在的情況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現在既然看到了希望,他自然不會放棄的。

天啓皇帝看着憤怒的官應震,玩味的笑了笑,沉聲說道:“官愛卿,有什麼話說吧!”

“是,陛下!臣覺得戶部侍郎樑哲實在危言聳聽,遼東的土地都在那裡。如果將衛所制改爲募兵制,將土地分下去,百姓耕種土地自然是要納稅的。士卒可以一心作戰,百姓可以一心種田,可以說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官應震顯然絲毫不客氣,大聲的駁斥着樑哲。

在官應震之後,又有幾個人站了出來,支持的有之,反對的有之。最後所有人目光都落到了內閣次輔劉一璟的身上,現在站出來的兩個內閣大學士全都是支持改革的,如果劉一璟不說話,那內閣的態度已經很明朗了。

“陛下,臣有華話說!”劉一璟沒有說話,一邊的內閣大學士韓曠忽然站了出來。此時的韓曠面陳似水,顯然已經到了他不得不說話的時候了。

自從天啓皇帝清洗東林黨,朝堂上東林黨並沒有被趕盡殺絕,內閣次輔劉一璟、內閣大學士韓曠、遼東巡撫楊漣,朝堂上還是有很多的東林黨人的。不過相對於原來的東林黨,現在的這些人要正直很多,他們也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輕輕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笑着說道:“韓愛卿,有什麼說吧!”

“回陛下,臣覺得遼東的事情還是不要妄動的好,畢竟遼東去年剛剛經歷了大戰,現在這樣做恐怕軍心不穩。另外改衛所製爲募兵制,這不光是遼東的事情,臣恐怕會牽一髮而動全身。遼東改制的消息傳出去,臣恐怕朝野譁然,各地士卒軍心不穩。如果出現軍隊譁變,事情恐怕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韓曠的聲音很平淡,可是說出來的話卻是任何人也不敢輕易說出來的。

天啓皇帝輕輕的皺了皺眉頭,他自然明白這個改制的意義,如果遼東改制成功,無疑爲大明朝打開了一扇門。可是打破舊有的,建立全新的都是非常的困難的。那些邊關將領,怎麼肯能這麼輕易的接受整改?韓曠說的並非不可能。

大殿裡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在等着天啓皇帝的決斷。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只能是天啓皇帝拿主意了。畢竟真的出了什麼事情,沒人能承擔這個責任。

思慮良久,天啓皇帝目光漸漸便的堅定了起來,蒙古瓦刺和韃靼已經沒有了進犯之心。遼東的建奴短時間內也沒有進攻的能力,北疆的局勢也非常的平穩。如果這個時候不動手,天啓皇帝也不知道下一次是否還有這樣的機會。原本天啓皇帝想要等到孫傳庭編練新的京營之後,自己手裡有了可戰之軍之後,在動手改革。

不過現在事已至此,自己也只能往前走了!看了一眼內閣次輔大學士劉一璟,天啓皇帝沉聲說道:“內閣擬旨,遼東暫行改制,由內閣首輔大學士孫承宗全權主持。”

第97章 抵京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30章 憤怒第419章 京城第一大訟師第251章 廣寧第208章 天啓大案第30章 憤怒第17章 計劃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149章 謀劃第327章 活捉皇太極第468章 龍昌票號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77章 疑惑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467張 分歧第565章 軟禁第601章 海匪第204章 方家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553章 吳亮嗣的決斷第212章 人選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203章 到了第313章 桃花運第4章 原來如此第133章 思考第592章 抓人第57章 開始了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610章 招生第604章 定論第15章 呂后第570章 人心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393章 戰後第193章 兩個人的想法第339章 因由第198章 引蛇出洞第49章 讀聖賢書第637章 誘敵出來第193章 兩個人的想法第643章 勇猛精進第70章 火器廠第418章 對策第415章 打草驚蛇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66章 送行第548章 遠見第423章 賬冊第53章 籌建第153章 陣前對罵第463章 各自算計第542章 杭州第430章 廠衛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2章 提上褲子第467張 分歧第426章 交易第377章 準備出征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227章 兄妹第121章 笑四笑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161章 中計了第472章 終於到了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601章 海匪第202章 會京師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73章 將軍第60章 改弦更張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517章 對決第72章 試炮第327章 活捉皇太極第335章 大雨傾盆第330章 新火器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605章 回京第295章 明火執杖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44章 徐光啓第247章 兵情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14章 愚蠢的女人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629章 談判四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313章 桃花運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
第97章 抵京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30章 憤怒第419章 京城第一大訟師第251章 廣寧第208章 天啓大案第30章 憤怒第17章 計劃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149章 謀劃第327章 活捉皇太極第468章 龍昌票號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77章 疑惑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467張 分歧第565章 軟禁第601章 海匪第204章 方家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553章 吳亮嗣的決斷第212章 人選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203章 到了第313章 桃花運第4章 原來如此第133章 思考第592章 抓人第57章 開始了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610章 招生第604章 定論第15章 呂后第570章 人心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393章 戰後第193章 兩個人的想法第339章 因由第198章 引蛇出洞第49章 讀聖賢書第637章 誘敵出來第193章 兩個人的想法第643章 勇猛精進第70章 火器廠第418章 對策第415章 打草驚蛇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66章 送行第548章 遠見第423章 賬冊第53章 籌建第153章 陣前對罵第463章 各自算計第542章 杭州第430章 廠衛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2章 提上褲子第467張 分歧第426章 交易第377章 準備出征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227章 兄妹第121章 笑四笑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161章 中計了第472章 終於到了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601章 海匪第202章 會京師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73章 將軍第60章 改弦更張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517章 對決第72章 試炮第327章 活捉皇太極第335章 大雨傾盆第330章 新火器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605章 回京第295章 明火執杖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44章 徐光啓第247章 兵情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14章 愚蠢的女人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629章 談判四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313章 桃花運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