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將軍

天啓皇帝回到皇宮的時候,太陽已經下山了,這一天的奔波讓這位少年天子倍覺勞累,早早的便睡下了。

一夜無話,這天一早天啓皇帝起的很晚,今天的早朝就這樣又泡湯了。人的惰性真的是沒辦法,這位天啓皇帝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偷懶的方法,對於早朝也看的並不是那麼重。

在天啓皇帝百無聊賴的時候,選妃的事情按照進度在進行,另一件天啓皇帝沒有想到的事情正在悄然發生,如果按照歷史的軌跡,這將是一件讓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事情。

遼東的初春依舊寒冷,根本沒有一點春天的意思,每個遼東將士都知道,這個時節是最容易生病的時候。

在明軍的營門門口,停着一輛馬車,說是馬車卻和普通的馬車不同,因爲這是一輛囚車。高大的木籠裡面站着一個人,一箇中年人身上穿着白色的囚服,披頭散髮的。雖然這這人很是狼狽,可是那雙眼睛卻很是明亮,無論看向誰都是攝人心魄。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大理寺丞兼河南道監察御史,現任的兵部尚書熊廷弼,代表天子來到遼東慰問的熊大人。此時熊廷弼已經沒有了原本的威武,顯得很是狼狽。

說起熊廷弼,就不得不提到明朝和後金的一場決定性的戰役,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這場戰役發生於大明萬曆三十六年,當時擔任遼東經略的是楊鎬,一位歷史上有名的無能之人。在這個時候,明朝對後金有着絕對的優勢,可是這位楊鎬志大才疏,派出四路大軍圍剿當時的建州女真。

因爲這位的指揮失誤,被後金將明軍四路大軍逐一擊破,明軍出征時十萬精兵,被殲滅了五萬。糧草物資丟失無數,這一站明軍元氣大傷。

薩爾滸之戰之後,遼東自瀋陽以北全部丟失,明朝在也沒有了出兵征討的實力。而保住瀋陽的人,就是這位熊廷弼。熊廷弼來到遼東的時候,明軍已經大潰敗,後金八旗趁機攻城略地,一直打倒瀋陽。

熊廷弼來到瀋陽之後,熊廷弼上任逮捕了準備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斬殺逃將劉遇節等,以求穩定軍心。前遼東經略楊鎬被熊廷弼逮解進京下獄,前遼東總兵李如柏(李成樑之子,薩爾滸大敗中唯一沒有被殲滅的一路總兵)被召回北京後自殺。熊廷弼當時屯兵築城,將遼東局勢扭轉。

自此以後,這位熊大人一直駐守遼東,那位後金的大英雄**哈赤頓時沒有了往日的威風。無論如何挑釁,這位熊廷弼就是不出城,一直堅守瀋陽。

**哈赤在熊廷弼的手上吃了幾次虧,對於這位熊大人,**哈赤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給他起來一個外號叫做熊蠻子。

熊廷弼是一位典型的武官,心性粗獷,爲人也是很豪爽,可是卻是精通兵事。這位大人對於大明的忠心是絲毫沒有瑕疵,可是他實在看不慣大明的這些文官,認爲這些人均是尸位素餐,不堪一用。

於是熊廷弼屢次表達自己的不滿,而他表達的方式就是罵,不得不說這位大將軍是一個很可愛的人。不但罵了文官,還罵了兵部,甚至罵了監察御史。可以想象在這個文官當道的時代,這位熊將軍是多麼的不得人心了。

要知道此時文官當道,兵部是熊廷弼的頂頭上司,而監察御史是負責監察百官的。雖然對於這位熊大人,這些人都表示不與之爲伍,也懶得和他一般見識。可是明朝的文官都是小心眼出名的,對於熊廷弼這樣的人,這些人自然會狠狠的記在心裡。

天啓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哈赤帶領八旗子弟攻打瀋陽,可是又一次被熊廷弼給打了回去。

可是原本在歷史上應該發生的事情卻沒有發生,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天啓皇帝的到來,改變了原本歷史的軌道。可是事情到了這個時候,事情似乎又迴歸了原本的軌道,這位熊將軍倒黴了。

此時的遼東勢力盤根錯節,可是在這個地方,兵權纔是說話的根本。遼東此時有明軍十萬,而大部分的兵權都掌握在遼東總督楊淵的手裡。這個楊淵是誰呢?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原遼東經略楊鎬的叔叔。熊廷弼的手裡有多少兵呢?答案是一萬人,這一萬人還不時朝廷給熊廷弼的,是他收攏了一部分的明軍在薩爾滸的敗兵,大概有五千人。另外的五千人,是這位熊將軍自己招募的。

就是憑藉着這一萬人,熊廷弼駐守着遼東,擋住了**哈赤的兵鋒。

書歸正文,這位遼東總督楊淵對熊廷弼可以說恨之入骨,當初楊鎬就是被熊廷弼下獄的。楊淵曾經求過熊廷弼,希望他能爲楊鎬求情,將楊鎬的性命保下來,可是卻被熊廷弼言辭拒絕了。

可想而知,這位楊淵對熊廷弼的痛恨,此時熊廷弼就被楊淵打上了囚車,裝上了木籠,準備押解進京。就像當年自己的侄子一樣,楊淵相信,只要將他弄進去,就一定不會在讓他出來。

看着離自己原來越遠的明軍大營,熊廷弼的心裡很複雜,他雖然恨楊淵,可是對自己做的事情卻不曾後悔。可是對於自己的前路和未來,這位大將軍的心裡卻是沒有一點底,那位新登基的皇帝是個什麼樣子,他並不知道。

如果天啓皇帝是一位英明之主,那麼熊廷弼相信自己肯定能夠再回到這裡,一定可以一展胸中的抱負。如果還像以前的那位皇帝,那麼自己一定凶多吉少。雖然熊廷弼性格暴躁,可是卻不傻,他知道楊淵既然選擇動手,那麼京城肯定也做好了準備,自己唯一的依靠就是這位新登基的陛下了。

對於自己的人緣,熊廷弼有着清楚的認識,到了京城之後,爲自己求情的人不知道會不會有。對自己踩一腳的人,卻是肯定有很多。

天啓皇帝此時正在皇宮裡散步,對於接下來的事情是沒有絲毫的準備,或許這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第五章今天五更明天就恢復了三更了。。。求票票啊!有票票的,給點啊!

;

第459章 轉變第169章 高宏第169章 高宏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73章 將軍第149章 謀劃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383章 喜極而泣第581章 顏思齊第552章 兩份奏摺第1章 第一件事第139章 大婚一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243章 改變第438章 吉祥巷第349章 三千五百萬兩白銀第401章 登岸第334章 二臣傳第151章 換位第126章 籌備第373章 袁崇煥進京第194章 密摺第638章 兩裡的差距第72章 試炮第123章 到了第217章 夜襲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256章 收回廣寧第495章 地道第480章 早朝奏對第472章 終於到了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609章 開臺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39章 聞風而動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141章 大婚三第408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195章 時機第642章 咆哮第210章 楊嗣昌第250章 遵化第137章 信任第256章 收回廣寧第560章 張大可第72章 試炮第105章 愁第395章 還是錢的事第517章 對決第512章 秘密欽差第501章 火炮焚城第260章 將在外第580章 朱由菘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223章 準備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385章 御前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335章 大雨傾盆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525章 路第588章 朕來了第614章 開考第117章 抉擇第117章 抉擇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167章 抉擇第394章 平定第221章 范文程第77章 疑惑第558章 進城第101章 王化貞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148章 大兵壓境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346章 改軍制第189章 阻力第469章 天啓皇帝的笑容第85章 熊廷弼第376章 動作第422章 抉擇第29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250章 遵化第266章 滿桂第156章 攻城第300章 望江樓第425章 秦淮河第523章 銀子第54章 家宴第358章 援軍來了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196章 大清洗第626章 談判
第459章 轉變第169章 高宏第169章 高宏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73章 將軍第149章 謀劃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383章 喜極而泣第581章 顏思齊第552章 兩份奏摺第1章 第一件事第139章 大婚一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243章 改變第438章 吉祥巷第349章 三千五百萬兩白銀第401章 登岸第334章 二臣傳第151章 換位第126章 籌備第373章 袁崇煥進京第194章 密摺第638章 兩裡的差距第72章 試炮第123章 到了第217章 夜襲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256章 收回廣寧第495章 地道第480章 早朝奏對第472章 終於到了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609章 開臺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39章 聞風而動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141章 大婚三第408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195章 時機第642章 咆哮第210章 楊嗣昌第250章 遵化第137章 信任第256章 收回廣寧第560章 張大可第72章 試炮第105章 愁第395章 還是錢的事第517章 對決第512章 秘密欽差第501章 火炮焚城第260章 將在外第580章 朱由菘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223章 準備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385章 御前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335章 大雨傾盆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525章 路第588章 朕來了第614章 開考第117章 抉擇第117章 抉擇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167章 抉擇第394章 平定第221章 范文程第77章 疑惑第558章 進城第101章 王化貞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148章 大兵壓境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346章 改軍制第189章 阻力第469章 天啓皇帝的笑容第85章 熊廷弼第376章 動作第422章 抉擇第29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250章 遵化第266章 滿桂第156章 攻城第300章 望江樓第425章 秦淮河第523章 銀子第54章 家宴第358章 援軍來了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196章 大清洗第626章 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