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密談

“這個,臣不知。”徐光啓當然知道,張居正的變法之所以失敗,還不是因爲你們老朱家的皇帝,可是這話他卻沒有說出口。

“老滑頭。”笑罵了一句,天啓皇帝繼續道:“從秦之商鞅變法到宋代的王安石變法,最終到本朝的張居正變法,哪一位不是胸有江山,腹有良謀。可是最終呢?人亡政存是最好的結果,可是大多都是人亡政息。在這些變法裡,他們的失敗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沒有得到當權者的權力支持。最終這些胸懷大略的人,大都含恨而終。”

徐光啓雖然和贊同天啓皇帝的話,可是隻能心裡想一想,卻無論如何也不能說出口。

“朕決心銳意革新,立志變法,拯救這個大廈將傾的國家,這次變法朕會親自主持,不會讓人替朕背黑鍋。朕已經做好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準備,哪怕因此而亡國,朕也在所不惜。”此時的天啓皇帝不再是那個曾經頹然的大學生,而是一個真正的華夏子孫,一個大明的皇帝,一位想要成爲絕世英主的皇帝。

“臣雖老邁,可自認還能爲陛下出些力,臣甘爲陛下馬前卒。”看着跪在地上的徐光啓,想起昨日的周嘉謨,天啓皇帝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自己的身後是千萬華夏子孫,是華夏的脊樑。

“朕既然將愛卿找來自然不會讓愛卿白來,自然是有事情吩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況且愛卿還不算老,朕自然不會讓愛卿清閒。”天啓皇帝笑着將跪在地上的徐光啓拉了起來,這個徐老頭可是自己最看重的,沒有之一,很多事情離了他就真的做不成了。

“雖然朕有雄心,也有壯志,可是要一展抱負,還是要做些準備的。首先第一點,朕的手裡要有一支軍隊,一支百戰百勝,如臂使指的軍隊。這樣不但能夠震懾宵小,而且能夠及時的應對各種狀況。”天啓皇帝第一次將自己心裡所想告訴其他人,當然個人我可以給他足夠的信任。

徐光啓終於明白了這位皇帝的決心了,剛剛那句寧可亡國並不是說說而已,準備軍隊那可就是爲了鎮壓叛亂的。既然已經有了評判的心裡準備,那自然是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說剛剛徐光啓的心裡還有一絲疑慮的話,此時卻已經對天啓皇帝完全的信任了,而且已經做好了以死報國的準備。

“不知道陛下將臣找來,有什麼安排?”既然做好了打算,徐光啓都快坐不住了,他實在有太多的想法了。

“預先成其事,必先利其器,朕想要訓練一隻想要的軍隊,就一定要有良好的器械。朕知道愛卿對西洋事物非常瞭解,爲此還不惜加入了基督教,朕很欣慰。”對徐光啓加入基督教的初衷一直抱有疑慮,現在看來這位徐老頭是跑到那裡去學人家的東西了。

見天啓皇帝這麼瞭解自己,還能理解自己的苦衷,徐光啓第一次有了遇到知己的感覺。雖然剛剛還是以死報國,此時已經上升到了士爲知己者死的高度了。

“朕準備成立一個部門,專門研製火器,以及各種各樣的發明。一來爲朕的新軍提供火器的支持,二來希望能夠研究出一些有利的東西。只是這個部門暫時還不能公開,所以愛卿可能要沒有什麼官銜了,不過愛卿放心,一旦有朝一日事成,朕一定給你揚名,讓你名垂青史。”此時的天啓皇帝當然能夠明白火器的發展纔是潮流,長槍大刀總有失去效用的那一天,此時歐洲的很多國家已經開始組建全火器的部隊了。自己不但要追趕他們,還要超過他們。

“臣自然不會在乎一些虛名,只是不知道陛下的這個部門叫什麼?”徐光啓微微笑了笑,不在意的道。

略微沉吟了一下,我便想好名字,對徐光啓道:“這個部門暫時就叫火器廠吧,你就你先去做個廠長。”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就在天啓皇帝接下徐光啓的時候,皇宮裡面發生了一件看似很平常的事情。沒有什麼人注意,沒有太多的人理會,整個皇宮似乎也沒有受到這件事情的影響。

這是一個不大的小院,和皇宮裡的其他宮殿相比,這裡要遜色很多,可是卻是清雅幽靜別有一番韻味。這座院子原本是萬曆皇帝喜歡的地方,此時卻住着一個女人,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她不是泰昌皇帝的妃子,也不是宮裡的宮女,她的身份很特殊,她是天啓皇帝的奶媽,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客氏。

因爲上次將還是皇太子的天啓皇帝嚇暈了過去,客氏就一直在閉關贖罪,名義上是爲了贖罪,究竟是是不是做給外人看的就不得而知了。

在客氏的臥房裡,客氏正在和一個男人約會,或者說是和一個太監約會,這個人就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提督東廠的魏朝。兩個人似乎剛做了什麼劇烈的運動,此時都有些氣喘噓噓的。這兩個人的關係,在皇宮裡本就不是什麼秘密,甚至連天啓皇帝都知道。況且這個時候明朝的皇宮裡,這種對食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也沒有人會多那個嘴,無緣無故的得罪這兩個人。要知道這兩個人,一個是天啓皇帝視若親母的客氏,另一個可是天啓皇帝寵信的大太監,得罪這兩個人還能有好日子?

等到將一切都整理好了,魏朝輕輕的將女人攬在懷裡,這樣做似乎能夠滿足一個男人的心願。這一生權力自己拿到了,這個女人也略微的彌補了一些自己的遺憾,此生應該沒有什麼遺憾了。

“這些日子皇上也沒有來看過我,看來是將我忘了。”輕輕的嘆了口氣,客氏的聲音有些蕭索,似乎滿腹的委屈。

“陛下前幾日還問起你,知道你在閉關,所以纔沒來打擾。你不要想太多,陛下剛剛登基,事情很多。”輕輕的皺了皺眉,魏朝安慰道。這些話已經是犯了忌諱,但是這裡不會隔牆有耳,二人自然也就沒什麼忌諱。

今天第一章求推薦求各種求

第288章 撲朔迷離第70章 火器廠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280章 草原鉅變第631章 乘風破浪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468章 龍昌票號第330章 新火器第323章 出城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569章 雨夜殺機第425章 秦淮河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396章 武狀元曹文詔第112章 大朝會完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548章 遠見第46章 木盒第156章 攻城第141章 大婚三第4章 原來如此第10章 起風了第29章 山雨欲來第393章 戰後第147章 建奴來了第458章 甘薯第438章 吉祥巷第21章 駕崩第494章 請辭第211章 閻應元第586章 急躁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413章 動手吧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568章 箱子中的屍體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96章 武狀元曹文詔第23章 鬥法第195章 時機第429章 城門第152章 文武失和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275章 老兵不死第38章 選後第216章 瀋陽前衛第19章 紅丸第16章 兩個女人第591章 聚將鼓第401章 登岸第206章 早朝詩第479章 不忍心第218章 衝進去第474章 人好多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446章 鹽政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323章 出城第422章 抉擇第126章 籌備第622章 奇襲漢城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36章 早朝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84章 熊府第642章 咆哮第203章 到了第158章 暮色第357章 等待第14章 愚蠢的女人第414章 皇上上公堂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322章 審問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202章 會京師第126章 籌備第129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295章 明火執杖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396章 武狀元曹文詔第227章 兄妹第597章 九邊第133章 思考第145章 努爾哈赤第235章 徐家集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565章 軟禁第19章 紅丸第196章 大清洗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426章 交易第539章 難民第371章 廷議第241章 叛亂起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627章 談判二
第288章 撲朔迷離第70章 火器廠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280章 草原鉅變第631章 乘風破浪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468章 龍昌票號第330章 新火器第323章 出城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569章 雨夜殺機第425章 秦淮河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396章 武狀元曹文詔第112章 大朝會完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548章 遠見第46章 木盒第156章 攻城第141章 大婚三第4章 原來如此第10章 起風了第29章 山雨欲來第393章 戰後第147章 建奴來了第458章 甘薯第438章 吉祥巷第21章 駕崩第494章 請辭第211章 閻應元第586章 急躁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413章 動手吧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568章 箱子中的屍體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96章 武狀元曹文詔第23章 鬥法第195章 時機第429章 城門第152章 文武失和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275章 老兵不死第38章 選後第216章 瀋陽前衛第19章 紅丸第16章 兩個女人第591章 聚將鼓第401章 登岸第206章 早朝詩第479章 不忍心第218章 衝進去第474章 人好多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446章 鹽政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323章 出城第422章 抉擇第126章 籌備第622章 奇襲漢城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36章 早朝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84章 熊府第642章 咆哮第203章 到了第158章 暮色第357章 等待第14章 愚蠢的女人第414章 皇上上公堂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322章 審問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202章 會京師第126章 籌備第129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295章 明火執杖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396章 武狀元曹文詔第227章 兄妹第597章 九邊第133章 思考第145章 努爾哈赤第235章 徐家集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565章 軟禁第19章 紅丸第196章 大清洗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426章 交易第539章 難民第371章 廷議第241章 叛亂起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627章 談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