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

沒有理會進來的兩個人,天啓皇帝依舊不緊不慢的翻着手中的書冊,時而微蹙眉頭,時而臉色淡然。

袁可立和黨寒對視了一眼,臉色都有些不好看,一項是人命如草芥的錦衣衛,在這本御製大誥面前也顯得有些緊張。

站在一邊的袁可立額頭上已經浮現了一層細密的汗珠,這御製大誥可不是輕易動用的。根據天啓皇帝以往的行事準則,這次很可能要使用這本御製大誥了。

御製大誥,袁可立詳細的研讀過,大誥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位時的一種特別的刑事法規,是獨立於大明律之外的。

太祖皇帝朱元璋爲了從重處理犯罪特別是官吏犯罪,就將自己親自審理的案件加以彙總,再加上就案而發的言論,合成一種訓誡天下臣民必須嚴格遵守的刑事特別法。

大誥在明朝是普及最廣泛的一種法律,基本每一家都要有一本。而且,科舉考試中會涉獵《明大誥》內容。到了太祖皇帝朱元璋統治晚期,他認爲國家治理大有成效,於是將大誥中的很多內容併入了其他法規裡邊,同時也廢除了使用過的法外酷刑。

看着天啓皇帝翻動御製大誥,袁可立覺得自己的後脊樑直冒涼風,身子似乎都晃動了起來。

將手裡的書合上,天啓皇帝擡起走,笑呵呵的看着兩個人,語氣輕緩的說道:“兩位愛卿坐吧!”

等到兩個人坐下,天啓皇帝又接着道:“袁愛卿身體似乎不太好,要不要找個郎中給你看看?”

“回皇上,臣年歲有些大了,可是身體還是不錯了。只是進來體力似乎有些不支,站立久了難免有些吃力!”袁可立恭敬的對着天啓皇帝施了一禮,面帶感激的說道。

天啓皇帝笑着點了點頭,將手放到一邊的書冊上,笑着說道:“朕少年登基,不諳世事,時刻不敢忘太祖創業之艱辛。每日將太祖親自御製大誥帶在身邊,須臾不敢忘,每日研讀,希望能夠做到太祖十之一二,便已經是奢求了!”

原本聽到皇上勵精圖治,無論是袁可立或者是黨寒都應該面帶喜色的拍着馬匹。可是天啓皇帝拍着御製大誥的神情,這兩個人不但沒笑出來,反而都要哭了。

兩個人的心裡都非常的清楚,御製大誥處罰比大明律都要重,而且其效力在大明律之上,大誥使用了很多的法外酷刑,如斷手、閹割爲奴等,可以說極盡殘酷之能事。

與大明律及歷朝歷代法規相比,御製大誥都有不同,列舉種種以酷刑懲治吏民的案例,公開肯定律外用刑的必要性、合理性。御製大誥總共羅列族誅、凌遲、梟首案例幾千件,斬首、棄市以下罪案例萬餘種,其中酷刑種類有族誅、凌遲、梟首、斬、死罪、墨面文身、挑筋去指、挑筋去膝蓋、斷手、斬趾、刖足、枷令、常號枷令、枷項遊歷、重刑遷、充軍、閹割爲奴等幾十種。 wWW▪ тt kǎn▪ ¢〇

同一犯罪,御製大誥較大明律大大加重,其中不少依明律只應處笞、杖的,御製大誥卻加重爲死刑。設置了不少爲明律所沒有的罪名,著名的有“禁遊食”、“市民不許爲吏卒”、“嚴禁官吏下鄉”、“民拿害民官吏”、“寰中士夫不爲君用”等。強調重典治吏。

如果說是因爲御製大誥的嚴苛,倒也不至於讓袁可立和黨寒如現在這樣。或許會有不妥,或許會勸諫,可是絕不會畏懼成這個模樣。

因爲御製大誥有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他的適用人羣,這一點讓滿朝文武都不寒而慄。御製大誥的打擊矛頭總的說來是針對全體吏民,但側重點是懲治貪官污吏,其條目八成以上是屬於治吏的。

如果天啓皇帝真的決心使用御製大誥,恐怕這大明朝頓時便被腥風血雨所籠罩了。雖然沒有親見,可是太祖朱元璋一個貪污案殺死幾萬人的事情,他們可是都知道啊!

狠狠的嚥了嚥唾沫,袁可立覺得自己的嗓子有些發乾,拿起一邊的茶杯喝了一口,有連忙放下。幾次想張口說什麼,可是卻怎麼也沒說出來。

文官總愛說一句,祖宗之法不可輕廢,自己要怎麼說呢?如果天啓皇帝將御製大誥拿出來,自己應該怎麼反對呢?

袁可立雖然忠心耿耿,可是對於御製大誥實在是覺得不妥,非常簡單的一點,上面規定但凡官員以權謀私,官商勾結者,全都剝皮填草。在這個時候,如果按照御製大誥來,單單是這一條,滿朝文武全都要被剝皮填草。

“愛卿,朕對愛卿信任有加,登基至今也從未因爲禁言而治任何人的罪。今日屋中只有君臣三人,愛卿有什麼但講無妨!”天啓皇帝見袁可立那個樣子,輕輕的撫摸着桌子上的書冊,笑着說道。

把心一橫,袁可立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撩起衣服跪倒在地,聲音堅定的道:“陛下對臣有知遇之恩,臣自應以國士報之,臣之言或衝撞陛下,不過臣非講不可。”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正了正神色,沉聲說道:“愛卿說吧!”

“皇上,御製大誥乃是太祖費盡心力編纂的,其中審案規定甚是詳細,太祖皇帝英明神武,這御製大誥可謂極好。”袁可立恭敬的跪在那裡,開口便說道。

一邊的黨寒一愣,這是怎麼話?不是要勸諫嗎?怎麼有拍上馬匹了!這段話要是放到外面說,袁可立估計會被大臣們罵死。

天啓皇帝卻沒有說話,這種先揚後抑的手段不新鮮,恐怕接下來就是但是了。

“皇上,太祖皇帝北逐蒙元,南定蠻夷,其功在萬世,唐宗宋祖皆不如也!御製大誥乃是太祖皇帝之時制定,正所謂亂世當用重典,御製大誥自然是在合適不過了。秦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依賴的便是嚴苛的律法。”袁可立說到這裡,擡起頭看着天啓皇帝,他的心裡也害怕啊!大明朝可是有滅十族的說法啊!

慢慢的站起身子,天啓皇帝走到窗邊,伸手將窗戶打開,深吸了一口氣,回頭對兩個人說道:“不開窗戶,屋子裡總覺得有些壓抑。”

袁可立和黨寒一愣,互相看了一眼,誰也不知道天啓皇帝這是何意?

將身子靠在窗戶上,天啓皇帝笑眯眯的看着袁可立,沉聲說道:“袁愛卿,你不必吞吞吐吐的,朕把你沒說完的話說完。秦歷兩世而亡,便是亡在了這嚴苛的律政上,沒有與百姓休養生息。御製大誥過於嚴苛,在開國時使用尚可,如果後世使用,恐怕會倒秦朝之覆轍。”

聽着天啓皇帝語氣中淡然,袁可立的身子卻顫抖了起來,跪倒在地,大聲的說道:“臣罪該萬死!”

輕輕的揮了揮手,天啓皇帝語氣輕快的說道:“起來吧!朕說了不會怪罪你的,唐太宗有魏徵,朕自然可以容下一個袁可立。”

“謝陛下!”袁可立感激的站了起來,恭順的站在了一邊。

沉吟半晌,天啓皇帝又道:“杜牧有詩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朕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好,秦朝的確值得借鑑,可是要認清楚本質,而不是一味去追求苛政的過錯!”

見天啓皇帝這麼說,袁可立站在了一邊,臉色有些發紅,想要說什麼,可是卻沒有說的出來。

輕輕的擺了擺手,天啓皇帝沒有看袁可立,轉過身接着道:“太祖皇帝在位多年,一直在使用御製大誥,可是卻沒有人出現秦朝兩世而亡的局面,你們可知道這是爲什麼?”

兩個人全都低着頭,誰也沒有說話,這不是亂說的,天啓皇帝說說也就算了,他們可不敢開口。

“那是因爲制定的初衷是不一樣的,秦朝的苛政或許爲了修建長城,可以說是好事情,可是卻加重了百姓的負擔,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太祖的御製大誥乃是針對官吏,使官吏不能橫行,不能貪污,百姓得到卻只有好處。自太祖皇帝之後,國朝越來越優待士人,可是不要忘了物極必反。”天啓皇帝回頭看着袁可立,目光中帶着肅殺,聲音嚴肅的道。

天啓皇帝舒了口氣,接着說道:“官場貪污腐敗,官吏大多迂腐無能,這些朕都知道。富商巨賈肆意盤剝,國庫空虛,百姓苦不堪言,肥了的卻是這些碩鼠!”

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袁可立和黨寒連忙說道:“臣等不能體察聖意,實在是罪該萬死!”

天啓皇帝沒有理會兩個人,走到桌邊將御製大誥拿了起來,聲音嚴肅的告訴兩個人,道:“遼東貪腐案,很多人說朕不體恤士人,可是誰體恤過朕。這次兩淮鹽案,朕就要告訴天下人,朕是大明朝的皇帝,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跪在地上的兩個人噤若寒蟬,沒有人敢在說什麼,外面卻忽然響起了陳林的聲音:“啓稟皇上,錦衣衛同知掌北鎮府司許顯純已經到了南京,東廠魏公公派來的人也到了!”

第437章 百草園第167章 抉擇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204章 方家第391章 渡赤水第385章 御前第147章 建奴來了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610章 招生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356章 接頭第425章 秦淮河第316章 父子第258章 回京城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211章 閻應元第144章 皇后第592章 抓人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25章 粉墨登場第435章 楊鶴的疑慮第198章 引蛇出洞第120章 探子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564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19章 紅丸第399章 人命官司第65章 請辭第260章 將在外第173章 定計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199章 內鬼最可怕第30章 憤怒第128章 殺人第266章 滿桂第1章 第一件事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604章 定論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373章 袁崇煥進京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637章 誘敵出來第62章 早朝之上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351章 錯綜複雜第641章 拔刺第502章 血戰第141章 大婚三第237章 會盟第265章 南北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437章 百草園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505章 迷局第194章 密摺第123章 到了第126章 夜宴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01章 王化貞第367章 天啓皇帝的新動作第92章 隆中對四第396章 武狀元曹文詔第446章 鹽政第230章 聯姻第446章 鹽政第458章 甘薯第176章 戚家刀第274章 血戰三屯營第66章 送行第567章 殺人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80章 審問第21章 駕崩第562章 駱思恭的佈置第115章 下雪了第37章 準備第77章 疑惑第621章 計定出兵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175章 許顯純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47章 進京第65章 請辭第629章 談判四第403章 南京第447章 出事了第76章 罷官第85章 熊廷弼第13章 無聊的朝會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7章 君前第375章 考狀元第152章 文武失和
第437章 百草園第167章 抉擇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204章 方家第391章 渡赤水第385章 御前第147章 建奴來了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610章 招生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356章 接頭第425章 秦淮河第316章 父子第258章 回京城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211章 閻應元第144章 皇后第592章 抓人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25章 粉墨登場第435章 楊鶴的疑慮第198章 引蛇出洞第120章 探子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564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19章 紅丸第399章 人命官司第65章 請辭第260章 將在外第173章 定計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199章 內鬼最可怕第30章 憤怒第128章 殺人第266章 滿桂第1章 第一件事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604章 定論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373章 袁崇煥進京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637章 誘敵出來第62章 早朝之上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351章 錯綜複雜第641章 拔刺第502章 血戰第141章 大婚三第237章 會盟第265章 南北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437章 百草園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505章 迷局第194章 密摺第123章 到了第126章 夜宴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01章 王化貞第367章 天啓皇帝的新動作第92章 隆中對四第396章 武狀元曹文詔第446章 鹽政第230章 聯姻第446章 鹽政第458章 甘薯第176章 戚家刀第274章 血戰三屯營第66章 送行第567章 殺人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80章 審問第21章 駕崩第562章 駱思恭的佈置第115章 下雪了第37章 準備第77章 疑惑第621章 計定出兵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175章 許顯純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47章 進京第65章 請辭第629章 談判四第403章 南京第447章 出事了第76章 罷官第85章 熊廷弼第13章 無聊的朝會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7章 君前第375章 考狀元第152章 文武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