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戚家軍

三屯營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三屯營鎮位於遷西縣西部,西接遵化通北京,北接寬城通承德,這樣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三屯營的重要作用。不過在明初的時候,這裡不過是一個邊塞小城,可是因爲一個人,這裡才成了邊境重鎮,這個人就是大明朝的一代名將戚繼光。

看着面前的三屯營,皇太極輕輕的皺了皺眉頭,看了一眼身邊邊的陳良宇,沉聲問道:“這裡就是三屯營,當年戚繼光鎮守的地方?”

緩緩的點了點頭,陳良宇沉聲說道:“是的,當年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戚繼光來薊鎮後,長城以北的瓦剌、韃靼、朵顏部落異常驚懼。爲切實發揮長城的防禦作用,戚繼光向大明朝廷建議,加厚城牆,並首創空心敵臺。空心敵臺既可駐守數十精兵,又可貯備糧食和軍火,當時薊門一線共建了三千多座空心敵臺。戚繼光利用長城優勢在青山口和喜峰口一帶多次大敗朵顏部首領董狐狸和長昂,並擒獲董狐狸的弟弟長禿,迫使朵顏部保證不再進犯明朝。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空心敵臺大多已經荒廢了。”

陳良宇的語氣十分的平淡,皇太極卻頗爲感慨,如果戚繼光還活着,自己也不敢到這裡來啊!仔細的打量着三屯營,皇太極讚賞的說道:“戚繼光不愧爲一代名將,三屯營這個位置選得真好。”

緩緩的點了點頭,陳良宇認真的說道:“回貝勒爺,戚繼光駐守薊鎮三屯營長達十六年,在這段時間裡,他一方面訓練將士修築長城,一方面重修和擴建了三屯營城和鎮府,使三屯營成爲名副其實的軍事重鎮。重修後的三屯營城高三丈,周長七裡,城上建有五座角樓和九座敵樓,兩處水關東西相向,城中央建有鐘鼓樓,鎮府是城中小城,府門前一對石獅鎮守。就算打破了三屯營,裡面的鎮府也是非常難打的。”

見陳良宇說的認真,皇太極笑着說道:“先生知道什麼儘管說,這份功勞我給你記下。”

對着皇太極施了一禮,陳良宇笑着說道:“貝勒爺說笑了,陳某既然來到了大金,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當時的三屯營城內,官府民房排列有序,七十二條衚衕將城內分割成許多方塊,擴城河、草料場、演武廳和閱武場一應俱全,三屯營城修好後,戚繼光修文治武,從此邊關安然。如果對城內的情況不熟悉,就算衝進了三屯營,到了裡面肯定也是吃虧的。”

聽了陳良宇的話,皇太極的眉頭忽然皺了起來,沉聲說道:“如果按照你的說,三屯營怎麼打?我們只有三萬人,時間也不寬裕,在這裡耗不起!”說完目光緊緊的盯着陳良宇,眼中充滿了懷疑。

“貝勒爺,陳某剛剛說的都是當年戚繼光築城的三屯營,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的戚繼光隨着張居正的倒臺,也沒有得到什麼好結果。他留下的三屯營自然也就沒有在得到朝廷的重視,這麼多年過去了,三屯營很多東西夠荒廢了。不過當年駐守在這裡的軍隊卻又不一樣,雖然有些荒廢了也是有限度的。”陳良宇淡然的笑了笑,沉着臉說道:“不過我覺得貝勒爺一定對這裡有興趣,就因爲駐守在這裡的兵卒很特殊。”

緊緊的盯着陳良宇,皇太極沉聲問道:“能讓本貝勒感興趣的事情可不多,陳先生何以如此篤定?”

“當年戚繼光的戚家軍名聞塞外,戚繼光只帶着三千人來到薊遼,編練了三萬戚家軍。如果不是朝廷猜忌,戚繼光其實可可以編練更多的戚家軍。”見皇太極低頭思考,陳良宇接着說道:“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蒙古鐵騎三萬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大破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又率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

輕輕的嘆了口氣,陳良宇頗爲感嘆的說道:“自從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可以說是無比光輝的戰績。可是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得到卻並不是皇家的重用,讓人情何以堪。”

看了一眼陳良宇,皇太極沉聲問道:“你不會告訴我在三屯營的就是戚家軍吧?”

沒有接皇太極的話,陳良宇看着三屯營,自顧自的說道:“萬曆年間三次征討朝鮮,前前後後和倭寇打了很久,戚家軍基本損失殆盡。可是萬曆皇帝對戚繼光並沒有好感,戚家軍也就沒有得到重建,餘下的不足萬人現在就駐守在三屯營。”

聽到陳良宇的話,皇太極恨不得把他踹到馬下去,自己這次本就是九死一生。如果不是陳良宇投降,自己恐怕連遵化都打不下來,那個奇襲北京城的策略更是無從談起。昨天皇太極已經接到了消息,遼東派出了五萬人出來,雖然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可是皇太極相信肯定是衝着自己來。

因爲陳良宇說這裡有糧草軍需,皇太極只是想着要到這裡撈一筆,如果三屯營是戚家軍在駐守,那還撈個屁啊!

似乎覺察出了皇太極的不對勁,陳良宇淡然的笑了笑,語氣平淡的說道:“大明朝北疆有兩支精銳部隊,不過都得不到重視,其中一支在遼東,是由總兵陳策率領的川軍。另外一支就是三屯營的戚家軍,率領這支戚家軍的乃是戚繼光的侄子戚金。不過朝廷已經下旨爲張居正和戚繼光平反,雖然戚家軍還沒有得到重用,不過陳某看來這一天恐怕不遠了。”

陳良宇的話說道這裡,皇太極就是一愣,他終於明白爲什麼陳良宇要帶自己到這裡來了。現如今戚家軍在這裡苟延殘喘,只有一萬人,可是等到大明朝重新重視起戚家軍,那就晚了。那個時候就不是自己這些人攻打戚家軍了,而是戚家軍反過來打自己了。

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士卒,皇太極心裡越來越堅定,就算這些人全都回不去了,你要把三屯營拿下來,把戚家軍消滅掉。這要比到北京城下轉一圈更實用,而且自己現在也去不了北京,自然如此在這裡打掉大明朝的一隻老虎也是值得的。

見身後的營盤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皇太極輕輕的一揮手,沉聲說道:“回營去,我們研究一下!”

看着離去的皇太極,戚金眉頭皺的很緊,雖然說戚金是戚繼光的侄子,可是也已經是人到中年了。戚繼光有兒子,可是戚家軍卻沒有交到戚繼光的兒子手上,因爲戚金非常的優秀。

十幾歲的時候,戚金就跟在戚繼光的身邊,從打倭寇到後來打蒙古韃子,戚金一直都在。在戚繼光身邊多年,戚金可謂深的戚繼光的真傳,對於戚家軍的一切他都非常的瞭解。

不過和戚繼光不同的是戚金的性格,戚繼光是胸中懷着大義,爲了大義不惜自污。只要是爲了胸中的理想,爲了心中的抱負,戚繼光能夠忍常人不能忍之事。所以當年戚繼光做了很多別人不理解的事情,讓人們以爲他是一個粗人,一個不是光明磊落的人。當然這裡面有很多都是東林黨栽贓嫁禍的,畢竟這些人掌握着話語權,戚繼光是沒有說話的權利的。

戚金卻和戚繼光不一樣,同樣都有着一系列的抱負,可是戚金的性格卻不像戚繼光。反而和當年的名將俞大猷非常的相似,同樣的剛正不阿,同樣的嫉惡如仇,同樣的不畏權貴。

俞大猷歷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馬生涯四十七年,“時而受重用,名聲顯赫;時而受貶責,淪爲囚徒”,四爲參將,六爲總兵,累官都督。俞大猷和戚繼光不同,所以他的官路兵部順利,戚繼光則是依附於張居正。不過後來張居正倒臺,戚繼光也受到了牽連。

戚金雖然身爲薊州總兵,帶着戚家軍駐守三屯營,可是這麼多年遭受冷雨無數。如果不是爲了叔叔的心血,爲了戚家軍,戚金恐怕早就辭官回鄉了。

建奴兵困遵化的時候,戚金也想着去救援,可是自己實力不濟。現在三屯營之中只有八千戚家軍,不要說出城了,能不能守住三屯營都不好說。

“將軍,我們是不是像朝廷求援?”站在戚金身後的一個參將皺着眉頭說道,雖然戚家軍善戰,可是這幾年糧餉不足,器械朝廷可是多般剋扣,戚家軍已經不再是當年裝備精良的戚家軍了。

輕輕的搖了搖頭,戚金沉聲說道:“家奴能夠到這裡來,就說明遵化已經丟了,我們就算派人去求援也沒用。朝廷如果派兵,就不用我們去求,如果不派兵,我們求了也沒有用。”

“是,將軍!”參將施了一禮,恭敬的退了回去。在戚家軍之中,戚金的話要比天啓皇帝的聖旨更管用。

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211章 閻應元第505章 迷局第149章 謀劃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71章 燧發槍第555章 方世鴻第250章 遵化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377章 準備出征第36章 早朝第359章 兵臨城下第518章 撤軍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517章 對決第73章 將軍第172章 拼了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第528章 逝去第409章 各自的盤算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77章 疑惑第206章 早朝詩第605章 回京第421章 見面第22章 主角第525章 路第166章 誰耍了誰第358章 援軍來了第48章 周嘉謨第446章 鹽政第315章 盧象升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551章 蠢貨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54章 家宴第495章 地道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416 欽差駕到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360章 二人擡第263章 冬日裡的曙光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376章 大喜第87章 遼東行第105章 愁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30章 憤怒第16章 兩個女人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98章 暗樁第532章 武研院第491章 圍城第126章 夜宴第257章 戚家軍第16章 兩個女人第41章 參選第159章 喝酒第320章 一樣的夜晚第394章 平定第308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597章 九邊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36章 早朝第156章 攻城第96章 師徒第584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23章 鬥法第207章 登聞鼓第3章 登基大典第169章 高宏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9章 仙藥第43章 吏部第85章 熊廷弼第58章 密謀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128章 殺人第87章 遼東行第167章 抉擇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155章 交戰第393章 戰後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137章 信任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569章 雨夜殺機第218章 衝進去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315章 盧象升第51章 密談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18章 寶劍
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211章 閻應元第505章 迷局第149章 謀劃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71章 燧發槍第555章 方世鴻第250章 遵化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377章 準備出征第36章 早朝第359章 兵臨城下第518章 撤軍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517章 對決第73章 將軍第172章 拼了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第528章 逝去第409章 各自的盤算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77章 疑惑第206章 早朝詩第605章 回京第421章 見面第22章 主角第525章 路第166章 誰耍了誰第358章 援軍來了第48章 周嘉謨第446章 鹽政第315章 盧象升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551章 蠢貨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54章 家宴第495章 地道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416 欽差駕到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360章 二人擡第263章 冬日裡的曙光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376章 大喜第87章 遼東行第105章 愁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30章 憤怒第16章 兩個女人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98章 暗樁第532章 武研院第491章 圍城第126章 夜宴第257章 戚家軍第16章 兩個女人第41章 參選第159章 喝酒第320章 一樣的夜晚第394章 平定第308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597章 九邊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36章 早朝第156章 攻城第96章 師徒第584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23章 鬥法第207章 登聞鼓第3章 登基大典第169章 高宏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9章 仙藥第43章 吏部第85章 熊廷弼第58章 密謀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128章 殺人第87章 遼東行第167章 抉擇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155章 交戰第393章 戰後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137章 信任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569章 雨夜殺機第218章 衝進去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315章 盧象升第51章 密談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18章 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