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馬騰全面投降,關外一片沸騰(合章)
“快一點,都快一點!”
平城至鷹嘴峽半路的平原上,馬休大軍正在夜色下狂奔。
馬休騎在馬上,心中焦急。
遠方山火旺盛,隔着數十里外他都能看見,這與之前父親所說的計劃完全不符。
馬休不知前方發生何事,但心中不妙的預感讓他頻頻催促大軍急行。
他希望能看到父親的大軍,最起碼也要也是前方兩軍交戰的線索。
然而,即便他自認已經足夠接近,但除了漆黑的夜色和那漫山火焰的背景,他什麼都沒有看見。
馬休的心中愈發不安,他不斷地催促着士兵們加快腳步,但夜色深沉,道路難行,士兵們的體力也在迅速消耗。
他只能勉強維持着隊伍的秩序,心中祈禱着父親馬騰能夠平安無事。
就在他心急如焚之際,前方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這一下,馬休立刻警覺起來,揮手示意全軍停下,準備迎敵,然而,當他看清來者時,心中頓時一鬆——那是他父親馬騰的親兵!
然而,還不待他高興,就見那親兵狼狽不堪的跑開,噗通一下翻身下馬,跪在馬休身邊道:
“少將軍,少將軍——大事不好了!”
“大將軍蘇曜親自率軍突襲,我軍在鷹嘴峽遭遇伏擊,損失慘重,全軍覆沒,主公……主公已經投降了!”
“什麼?!”馬休如遭雷擊,整個人愣在原地,腦海中一片空白。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日夜兼程趕來支援,等來的卻是父親投降的消息。
“不可能,不可能!”
“父親在峽谷設伏,以逸待勞,怎會輕易被擊敗?”
“而且以父親英雄蓋世,又怎麼會就這樣投降?”
“就是他投降了,那蘇曜能接受嗎?”
馬休一把抓住那親兵的衣領,怒吼道:
“你騙我,你騙我!”
“快說,是不是那蘇曜的奸計!”
而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且說不久前,就在蘇曜帥帳。
馬騰面對蘇曜的逼問,馬騰一時是張口結舌,冷汗如雨,不知該如何作答。
誰蠱惑他反叛?
若說是自己一人所爲,那看這大將軍現在的態度,他怕是難逃一死。
但若推說給那些中原世家,那他也不得不考慮給自己留些後路。
經此一敗後,馬騰自認這大將軍再大度,怕也不會讓他有機會再出鎮一方了。
甚至貶爲庶人,放他回家都不太可能。
畢竟,在涼州老家他還有兒子馬超等人領兵在外。
故而,最好的結局,怕就是在朝廷裡給他找個閒差監管起來。
如此一來,他若是得罪了那些中原世家,往後怕是沒有好果子可吃啊。
馬騰心中天人交戰,正在他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突然間,傅幹站了出來。
只見這個留着山羊鬍,明明年紀輕輕卻扮作老成模樣的馬騰軍師神色坦然,拱手向蘇曜深深一禮:
“大將軍,此事皆因在下未能盡到勸諫之責,致使馬使君誤入歧途,犯下大錯,某願代主受過,請大將軍責罰小人,勿要爲難馬使君。”
馬騰聞言,心中一震,急忙擡頭看向傅幹,眼中滿是複雜之色。
他沒想到,傅幹竟會在此刻挺身而出,主動承擔罪責。
要知道,就在剛剛不久前,自己在絕望中還口出惡言,怨恨於他,沒想到這個年輕人竟然不計前嫌,以德報怨。
當即,馬騰的眼眶都有些溼潤了。
不過,蘇曜卻沒有輕信傅乾的話:
“你這傢伙倒是忠心耿耿,願意爲主上分憂。”
“只是這起兵反叛,乃是大罪,豈是你說代過便能代過的?”
“馬騰身爲一方諸侯,手握重兵,難道就沒有自己的腦子?輕易就被人誤導,可見其也並非明智之人。”
馬騰一聽連呼惶恐,罪過云云,直言自己確實糊塗,德不配位,願意受罰,請大將軍免去他的職位。
馬騰顫顫巍巍的請罪,配合上他聲淚俱下求饒,不得不說確實還是有些可憐相的。
然而,不管他怎麼說,蘇曜依然是一言不發。
“.”馬騰絕望了。
完了,這大將軍不會真的非要我死了才行吧。
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大費周章呢?
“大將軍,我,我可以寫勸降信!”
馬騰突然說道:
“犬子馬休,現在正自平城帶兵趕來,我可修書一封,勸他歸降。”
“還有犬子馬超,現在西涼,我也可以額修書一封,勸他歸順朝廷。”
“他們都是很孝順的孩子,只要大將軍保證不傷害他們,我想他們定會聽從我話的。”
馬騰言辭急切,眼中滿是希冀地望着蘇曜,彷彿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一直沉默的蘇曜卻差點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馬休怎麼他不知道,但馬超那個好大兒,歷史上可以真真切切的把在曹操手下當人質的全家老小都害死了。
你要說馬超天生反骨那倒未必,但想要勸降涼州,絕對不是拿下馬騰就可以了的。
至於正在趕來路上的馬休.
“你覺得難道我自己就搞不定他了麼?”
“況且,你馬騰勾結諸侯舉兵反叛,致生靈塗炭,這等罪責,豈是僅憑几封勸降信就能抵消的?”
馬騰聞言絕望,他頹然的低下頭,等待自己的命運,並開始想象希望能是個不那麼痛苦的死亡
就這時,傅幹突然靈機一動,心中有了主意。
他深知蘇曜此刻正在中原大力整治世家勢力,而剛剛蘇曜又詢問是誰在背後蠱惑馬騰起兵,這或許就是一個轉機。
“大將軍明鑑!馬使君接受招安以來對朝廷一直忠心耿耿,絕無半點二心。”
“此次我等率軍前來幷州,實乃受當時董卓朝廷的指派,使君身爲臣子,不得不聽令行事啊。”
“而且,不僅如此,幷州的諸多官員,還有中原的那些世家大族,都紛紛寫信邀請馬使君舉兵進京,信中皆稱大將軍您是亂賊,意圖顛覆朝廷。馬使君一時不察,輕信了這些讒言,才犯下如此大錯。還望大將軍念在馬使君一片赤誠之心,饒恕他這一回。”
傅乾的這番話,猶如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明燈,讓馬騰看到了一絲希望。他連忙擡頭,口中直呼“對對對!”
“哦?中原世家還有幷州官員?”
蘇曜的表情上終於有了鬆動:
“汝等所言可有實據?別是爲了推脫信口雌黃吧?”
馬騰一聽蘇曜的話,心中頓時一喜,他明白路子總算走對了,連忙擡起身子,急切道:
“大將軍,卑職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句虛言。在雲中郡的駐地,卑職保存了與那些官員和世家的往來信件,這些信件足以證明卑職所言非虛。卑職願意將這些信件呈獻給大將軍,以表卑職的忠心。”
“好好好。”
蘇曜呵呵一笑:
“既然有證據,那我便信你一回。”
說罷,蘇曜便喚來關羽,命他之後帶領部曲,與馬騰的部分親兵和降兵一同於明日北上雲中,收取證據的同時負責接收幷州領地。
馬騰滑跪的夠快,而且還有足夠價值,蘇曜可以放過他一命,讓他寫了封親筆信,派人急送馬休,勸降收編其部衆。
但是相對的,幷州關外那些牆頭草,蘇曜就不會輕易饒過了。
“雲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太守,守土無方,反覆無常,即刻革職查辦,押解回京,聽候處置!”
蘇曜目光銳利,衆人紛紛點頭稱是,沒有任何反對。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理解蘇曜的決定,換了自己,恐怕懲罰還會更加嚴厲。
原因無他,這關外四郡,在數年前匈奴人叛亂時就已全部淪陷,喪土失地,還是多虧了蘇曜的活躍,直搗王庭,平定了匈奴之亂,朝廷才重建了四郡的統治。
雖然當時蘇曜無權決定太守人選,但毫無疑問,這些人能封疆一方離不開蘇曜的努力。
然而,現今面對馬騰的來犯,即便蘇曜代表朝廷,三令五申要求他們拒敵固守,但是這四郡太守還是紛紛不放一箭的投降,甚至根據馬騰的說法,不乏主動邀請勾結之人。
他們必須付出代價!
數日後,雲中郡守府。
“你說什麼?!”
“大將軍蘇曜親征北伐,馬使君的大軍全軍覆沒???”
太守李宣瞪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置信,手中的茶杯也“啪嗒”一聲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前來報信的士兵跪在地上,身子瑟瑟發抖,聲音顫抖地重複道:
“大人,千真萬確啊!”
“馬使君的大軍在鷹嘴峽欲伏擊蘇曜,卻遭反制,整個峽谷一片火海,其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馬使君本人也兵敗被擒……”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
太守李宣喃喃自語,臉上血色盡失,一屁股癱坐在地。
他的腦海中一片混亂,他原本以爲蘇曜在中原攪風攪雨,惹得天下不寧,人人喊打,政權必不能久。
而云中之地遠在關外,蘇曜鞭長莫及,面對強大的馬騰,自己果斷投靠,乃是一個無比英明的決策。
馬騰就算不能一舉入關,至少也能可和蘇曜大軍僵持一段時間,給他在這亂世中左右逢源的機會。
可是,誰曾想,那馬騰竟然會如此快便遭遇慘敗,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太守,我聽說那大將軍蘇曜已下了嚴令,說要拿您和其他三郡太守回京問罪,前來押解的兵丁已是離雲中城不遠了……”士兵小心翼翼地繼續說道,聲音中帶着一絲恐懼。
“完了,全完了……”太守李宣絕望地閉上了眼睛,心中充滿了懊悔和恐懼。
他沒想到自己一念之差,與馬騰勾結,背叛朝廷,如今報應來的居然如此之快。
不用想,他也知道,蘇曜絕不會輕易放過自己這樣的叛徒,等待他的必將是嚴厲的懲罰。
“太守莫慌!”
就這時,軍師顧明站了出來:
“某聞大將軍蘇曜已啓程回京,如今出關外者不過是其麾下一別將,帶騎步數千而已,還多是降卒。”
“既然如此,我等又有何可懼?”
當即,其軍師便提議,趁着敵軍未至的時機,太守應儘快聯繫關外四郡其他太守,說明情況,據城死守,共同進退,同時借兵胡人,狠狠的打擊蘇曜的這支別部。
軍師顧明的話如同一劑強心針,讓陷入絕望的太守李宣眼中重新燃起了一絲希望的火花。
他猛地睜開眼睛,咬牙切齒道:
“好!就依先生所言,那蘇曜欺人太甚,我等又豈能坐以待斃?”
李宣迅速行動起來,他立刻召集了郡中的親信官員和將領,向他們說明了目前的嚴峻形勢和軍師的計策。
衆人聽後,面面相覷,心中着實有些不安。
關外郡縣不比關內,尤其是雲中等郡剛剛重建,兵微將寡,城中守兵只有不過千餘民壯,其中還有三百人是太守李宣從老家募來的私兵。
但同時,也正因爲有那三百私兵坐鎮,李宣也得以順利控制雲中郡府,在其威逼利誘下,衆官吏也只能紛紛表示願意聽從安排。
隨後,李宣親自修書數封,派快馬加鞭送往定襄、五原、朔方三郡,向其他太守說明蘇曜的來勢洶洶以及自己的計劃,言辭懇切地呼籲他們摒棄前嫌,共同抵抗蘇曜的軍隊。
同時,他還命人攜帶重金和禮物,聯繫治下諸胡人部落首領,與那些首領進行接觸,務必要說服他們出兵相助。
對於這些胡人,李宣非常重視。
他很清楚自己那千把人的守兵難當大任,真正的主力還要看這些胡人。
漢人在關外如今數量不多,而胡人們則世居此地,人多勢衆,驍勇善戰,而且皆是騎兵。
只要有這些胡人助力,他一邊守城的時候,一邊讓胡人遊騎騷擾官兵的補給線,斷其後路,那纔是大事可期。
在等待回信的日子裡,李宣加緊了雲中城的防禦準備。
他首先儘可能多的徵調了城中的青壯年男子,編入軍隊,加強訓練;同時,將城中的糧草、兵器等物資進行了清點和儲備,確保在長時間的圍困中能夠自給自足。
城牆上,士兵們日夜巡邏,警惕地注視着城外的動靜,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幾天過去了,定襄、五原、朔方三郡的回信陸續傳來。
讓李宣感到欣慰的是,其他三位太守都表示願意與他共同抗敵,他們也深知,如果不聯合起來,等待他們的只有滅亡。
於是,四郡開始互通有無,相互支援,共同制定防禦策略。
而在與胡人部落的交涉中,李宣更是成果頗豐。
不得不說,這件事其實挺顛覆他的認知的。
在就任來此地前,他一直以爲這些胡人都是些野蠻難馴之輩,很難治理。
然而,當真的上任後他便發現,自己之前似乎是有些想當然爾。
這些胡人比想象中的更加乖順,只要給予相應的利益,他們便會非常配合的爲己所用。
這一次便是如此,在他們聽說中原反賊進攻的消息後,都沒怎麼討價還價,便一個個聞戰則喜,主動表示願意保衛家鄉。
很快,一支支身着皮甲、揹負弓箭、手持彎刀的胡人騎兵便陸續抵達雲中城附近,他們數以千計,在部分人進城補充守兵後,其餘人則多紮營城外,與雲中城互爲犄角。
更有一支敢戰的胡騎,繞道後方,隨時準備切斷雲中與雁門方向的聯繫。
這一幕幕,看的太守李宣是心潮澎湃,豪情頓生,他覺得這一次自己說不定真能扭轉幹坤,讓那個小瞧他的蘇曜吃個大虧。
但是,他的信心卻沒有維持多久。
很快,他便發現那些聽命於己的胡人部落發生了一點小小的騷動。
“什麼?!”
“來人的旗幟中有蘇字大旗?”
“那反賊將軍竟是蘇都督???”
“嘶——”
“不對勁,不對勁啊!”
在太守李宣視野不及的地方,胡人部落中,流言開始發酵。
那些部落首領們,一個個全都變了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