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幽州,舉州而降(5K6)

且說那皇甫嵩竟然做了蘇曜的說客,別說劉虞等人想不到,就連皇甫嵩自己,他在領受詔命前也是萬萬想不到的。

“幽州十萬大軍吶,這麼寶貴的人力可不能讓劉虞給我霍霍完了呀。”

之前,京師中,在得知關羽大敗鮮于兄弟,攻克高柳後,蘇曜是喜中有憂。

喜的是戰事進展順利,在他的多線操作下,幽州防線崩潰在即。

而憂的嘛,自然是這劉虞還在負隅頑抗,此必將導致大量士兵和平民傷亡,幽州的有生力量遭到重創,不但影響他圍攻冀州,更給戰後重建帶來巨大的負擔。

於是乎,政事堂中,蘇曜匆匆而來,直接就對此間諸公下發任務。

且說隨着蘇曜改制,三省六部徹底取代三公九卿,完成了朝廷中樞機構的變革。

這新設在中書省的政事堂,也就取代尚書檯,成爲了朝廷商議軍國大事的核心場所。

其地點與尚書檯同在洛陽南宮,位於尚書檯西側,故又稱西臺。

長官由太傅盧植領銜,任中書令,副長官爲賈詡,任中書侍郎,另還有中書舍人、起居舍人等若干。

不過政事堂雖設在中書省,但卻是三省長官共議國政之地。

此乃帝國朝政之中樞,也因此,這三省長官雖無宰相之名,卻行宰相之實,他們共同執掌着朝廷內政的核心權力,輔佐皇帝和蘇曜處理天下政務。

因此,如今被蘇曜召集到這裡的除了中書省的盧植和賈詡外,還有門下省的長官——左侍中荀彧和右侍中董承,以及尚書省長官——尚書令朱儁等人。

這些人,也就構成了如今大漢帝國決策的核心。

“劉虞此人,雖有些迂腐,但也算是個忠義之士,若能勸降,爲我所用,那是再好不過。”

蘇曜環視衆人,徵集方案。

首先發言的自然是貴爲太傅又領中書令的盧植。

“大將軍所言極是,劉虞在幽州經營多年,根基深厚,若能將其勸降,幽州之地可迅速平定,且能爲我所用,實乃上策。”

盧植微微頷首,捋了捋鬍鬚,沉穩說道:

“只是劉虞性格剛直,素來又以漢室宗親自居,今女帝臨朝,劉氏諸侯不滿者衆,各地世家對我等推行的新政亦多有牴觸,想要勸降劉虞,怕不容易。”

“太傅說得是。”

朱儁點頭說:

“只是劉虞雖剛直,但也並非蠢人。”

“如今我軍勢如破竹,幽州已陷四面圍攻之境,他若繼續頑抗,只會徒增傷亡。若能曉以利害,或許能讓他回心轉意。”

“尚書令所言有理。”

荀彧點頭贊同:

“不過劉虞乃儒家名士,重義輕利,只是曉以利害恐不足以打動他。”

“若想說降此人,還需從忠義二字入手,讓他明白,如今大將軍推行新政,並非是對漢室的背叛,而是爲了實現天下大義,讓百姓安居樂業,這與他心中所追求的漢室復興的目標,本質上乃是一致。”

“而我等朝廷,更是大漢正統所繫,女帝臨朝也是順應天命,絕非外界所傳那般大逆不道。”

“如今四海紛爭,唯有大將軍輔佐今上,推行新政,才能重整朝綱,還天下太平盛世。”

“劉虞若能明白這一點,再輔以我大軍威懾,當能放下成見,爲了天下蒼生,歸降於我等。”

“文若分析得透徹。”

盧植點頭說:

“可這劉虞身處幽州,久居一隅,或許對朝中局勢和新政的理解有所偏差。我們還需選派一位能言善辯且威望甚高之人前去勸說,方能事半功倍。”

“那麼該派誰去好呢?”

蘇曜目光掃過在場衆人。

在經歷了之前的幾次清洗之後,在場諸人基本就是碩果僅存的德高望重之輩。

但是顯然,這些人都各有各的任務,沒工夫往幽州跑一趟。

再說了,當朝宰執們親自出門當說客,朝廷還沒到那麼落魄的時候,蘇曜丟不起這個人。

一時間衆人面面相覷,屋內陷入了一陣令人牙酸的沉默。

就這時,賈詡忽然站了出來,拱手道:

“大將軍,臣有一人推薦,或許可擔此重任。”

蘇曜眼前一亮,問道:“哦?文和有何高見?”

賈詡緩緩說道:“臣以爲,車騎將軍皇甫嵩,乃是最佳人選。”

“車騎將軍?”

“義真公?!”

賈詡此言一出,衆人皆是眼前一亮。

皇甫嵩乃一代名將,威望頗高,連董卓都不敢加害,乃是漢室名臣的代表。

而車騎將軍又是重號將軍,位比三公,地位尊崇,皇甫嵩又與劉虞素有交情,實乃出使說降的最佳人選。

“不過皇甫將軍年事已高,今已遠離朝堂,他會願意擔此重任嗎?”

朱儁面露疑惑之色。

皇甫嵩因爲威望太高,討董之後就被蘇曜束之高閣了,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不過大家也能理解,畢竟再怎麼說老將軍今年都年近七旬了,榮養起來,讓他踏踏實實的衣錦還鄉也不失爲一件美事。

因此皇甫嵩對於這個待遇也沒什麼不滿,既不提要求,也不說抱怨,每日點卯上朝,朝堂議事時,他大多安靜端坐,少有建言,對於近年來的朝堂紛爭也是絕不摻和。

如今,說降劉虞可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

不但路途遙遠,還要穿越敵境,最後談判中若是激怒劉虞,還有可能當場喪命。

這個任務,他能接受嗎?

老老實實等退休不香嗎?

這麼大年紀了,還要擔這個風險?

這確實是個未知之數。

因此,蘇曜決定親自走一趟,來看看這個老將軍有沒有什麼要求。

然而,讓蘇曜意外的是,皇甫嵩在得知來意後,竟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大將軍放心,某雖年邁,但也知天下大勢。”

“如今國家危難,漢室衰微,戰亂頻仍,百姓苦不堪言。”

“劉虞身爲諸侯,對抗中央,置萬民於水火。某雖不才,願爲大將軍分憂,勸說劉虞歸降,以解幽州之困,還百姓平安。”

甫嵩目光堅定,神色從容。

蘇曜微微頷首,沉聲說:

“老將軍深明大義,蘇某感激不盡。”

“此番前往幽州,危險重重,還望老將軍多加小心。若能勸降劉虞,君便是大功一件!”

“大將軍言重了,某此去,定會盡力而爲。”

皇甫嵩抱拳行禮。

“不可!”

“父親,萬萬不可啊!”

車騎將軍府。

在送走了蘇曜後,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立刻出言反對。

他滿臉焦急,快步走到皇甫嵩面前,撲通一聲跪下,眼中滿是擔憂:

“父親,您年事已高,本應安享晚年,那劉虞性情執拗,如今又困獸猶鬥,此番前去幽州,危險重重,稍有不慎便會性命不保,您怎能以身涉險接下這麼個差事?”

“孩兒實在不忍,請父親重新考慮,辭去此差吧!”

“堅壽,起來說話。”

皇甫嵩皺着眉頭,伸手扶起兒子:

“爲父明白你的孝心,可如今幽冀百姓再陷戰火,苦不堪言,爲父若能勸降劉虞,便能使幽州早日恢復太平,拯救萬千生靈,爲父又怎能因個人安危而退縮?”

“父親,這天下紛爭不斷,您已爲漢室操勞一生,何必要在這暮年之際再捲入這危險的局勢中呢?”

皇甫堅壽仍不死心,眼中含淚說道:

“您就安心在府中頤養天年,讓那些年輕力壯之人去爲朝廷效力吧。”

皇甫嵩長嘆一聲,緩緩踱步,目光望向遠方:“堅壽,你不懂。”

“爲父深受漢室厚恩,如今漢室雖歷經波折,但復興漢室,救百姓於水火,乃是爲父一生的志向。”

“蘇大將軍推行新政,雖手段激進了不少,但你應當也聽得到,城中百姓和那些學子們的交口稱讚.”

“那都是些寒門和賤民罷了。”

皇甫堅壽當即反駁:

“世家子弟們,還有朝廷的官吏們,那怨聲載道者可是數不勝數啊!”

皇甫嵩瞪了兒子一眼,他哪裡能不知道呢?

京中多世家,均田令和科舉制無疑重創了他們的利益,京師之中說風言風語的世家子弟那卻是是不知凡幾。

可是

“窮人和寒門就不是百姓了嗎?”

“當年黃巾之亂,爲父殺了多少叛黨?他們幾乎全都是窮人!”

“但即便如此,我殺得血流成河,天下叛黨依然層出不窮,除之不盡。”

“莫非是爲父刀刃不利否?”

皇甫堅壽微微一怔,一時語塞。

老爹昔年攻破黃巾賊巢曲陽,斬首十餘萬,壘築京觀於城南,本以爲能威懾羣賊,使天下大治,結果卻不曾想各地黃巾餘黨依舊如野草般,春風吹又生,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與黃巾賊的源源不斷的戰鬥,幾乎耗盡了朝廷心血與財力。

“堅壽,你要明白,殺,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皇甫嵩神色凝重,語氣中滿是滄桑與無奈:

“爲父也是後來纔想明白了,這百姓之所以會鋌而走險,落草爲寇,不過是被這世道逼得走投無路。”

“若是不能給他們一口太平飯吃,那他們自然會提着刀去搶食,此乃人之常情也。”

“雖然大將軍的新政手段有些激烈,但毫無疑問,那些窮苦百姓因此吃上了飯。”

“你想想,今年冬天,城中是否不再見一個乞丐?”

“往年城外滿滿的流民現在是否也都沒了身影?”

“就衝這一點,大將軍的手段,爲父是服氣的,你呢?”

皇甫堅壽聽着父親的話,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往昔寒冬時節,城中街頭巷尾那些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乞丐,以及城外成羣結隊、眼神絕望的流民,還有那賣兒賣女,以及賣身葬父的人羣。

如今回想起來,今年冬天確實平靜許多,那些令人煩心的場景好似只是一個夢。

反倒是這街頭巷尾,談天說地的百姓多了起來,他們家有餘糧,面帶喜悅,紛紛熱議着生活的變化還有天下的局勢,甚至在京城中還多了很多慕名入京的外地學子求學問舍、捧書苦讀。

“.”

皇甫堅壽陷入了沉默,他心中雖仍有對世家利益受損的不甘,但事實擺在眼前,他也不得不承認父親所言有幾分道理:

“只是說再多,那蘇曜也是謀逆篡位之輩。”

“他扶立女帝,有悖倫常,我等身爲漢臣,不思匡扶正統,反助其行事,日後恐遭後人唾棄啊。”

“因此,爲父才更要走這一遭啊。”

“什麼?!”

“義真公這是何意?!”

幽州牧守府。

劉虞聽到皇甫嵩的話後大吃一驚。

原來,皇甫嵩面對劉虞,沒有扯那麼多有的沒的,而是直接勸他放下武器,回去和諸位朝公共保漢室社稷。

劉虞還有天下其他劉氏諸侯所擔憂的,無非是蘇曜篡奪社稷,毀了他們的祖宗江山,絕其宗廟傳承。

然而,今上雖爲女帝,但到底是先帝血脈,乃是正統公主,其與大將軍結合,如今更是腹中有喜。

現今,大將軍兵威赫赫,幽州四面受敵,軍事對抗已無勝利可能。

既然如此,不如留待有用之身,趁着還有籌碼,儘快認錯歸降,回到朝廷中央,保護陛下,保護漢家血脈。

“劉使君,匡扶漢室並非只有靠武力一途。”

“你乃海內名士,宗室典範,隨我回到朝中,與盧公、朱公等人一起共輔今上,纔是造福天下,纔是真正的忠義之舉。”

“只要我漢家血脈又在,漢室宗廟猶在,皇帝是男是女又有何妨呢?”

“昔年鄧太后亦是以女君親政,臨朝稱制達十六年之久,期間興修水利、推行教化,使大漢得以延續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今女帝萬年,心懷蒼生,與大將軍蘇曜攜手,欲重現漢室之輝煌。劉使君,你我皆爲漢室臣子,理應順應天命,共扶社稷,而非固執己見,徒增干戈。”

說罷,皇甫嵩又將如今朝堂上的政治格局細細的講給了劉虞聽。

“如今大將軍改三省六部,不設丞相,其雖以大將軍之位總覽軍政,卻非如董卓自立相國,或是歷任專權者那般獨攬朝綱,視皇帝爲傀儡。”

“不但當今聖上每日臨朝親政,三省長官也皆爲德才兼備之士,他們各司其職,相互制衡,共同輔佐今上與大將軍處理朝政。”

“如今朝堂之上,政令通達,諸事皆以萬民福祉與漢室復興爲要。此等朝堂氣象,實乃某數十年未見之景。還望劉使君切莫因一時執念,錯失良機啊。”

嘶——

劉虞深吸了一口氣:

“你說陛下竟在親政?”

沒錯,皇帝親政。

衆所周知,蘇曜不喜瑣事,讓他每天上朝,花大把時間去聽着一幫老臣嘟嘟囔囔的那簡直是能要人命了。

於是乎,蘇曜即便回到了京城,也是大手一甩,把萬年老婆推出去,高坐廟堂,臨朝聽政。

雖然萬年公主自小沒受什麼正經帝王教育,政治水平有限,但她心地善良,虛心納諫,從不剛愎自用。

所謂好的制度就是要保證平庸之主也能維持朝堂的正常運轉。

如今三省六部各司其職,政事堂中諸位大臣皆是蘇曜精心挑選的能臣幹吏,他們相互協作又彼此制衡,確保了朝廷大政方針的有序推進。

女帝萬年雖初涉朝政,但在蘇曜的指導、學校的教育以及衆臣的輔佐下,也漸漸有了些明君的風範,頗得百官人心。

劉虞聽聞,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

他此前一直以爲,那蘇曜不過一無謀武夫,大權獨攬女帝不過是操之其手的傀儡。

如今聽皇甫嵩所言,這蘇曜竟然頗有胸懷,不但給百官放權,女帝竟也能親臨朝政,朝堂之上呈現出這般清明氣象,實在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一時間,他堅持反抗的心也爲之動搖。

在長久的沉默後,劉虞望了一眼牧守府外陰沉的天空,聽着那呼嘯的寒風吹過高牆,終於輕嘆一聲:

“義真公,容我再考慮考慮。此事關乎幽州百姓的生死,也關乎我劉氏的未來,我不能輕易做出決定。”

皇甫嵩微微頷首,目光中透露出理解與期待:“劉使君,時間緊迫,還望您能儘快做出抉擇。如今幽州局勢危急,早做決斷,才能避免更多的生靈塗炭。”

劉虞點了點頭,轉身走進內室,留下一衆幕僚面面相覷。

他們心中明白,劉虞的決定將決定着幽州的命運,也決定着他們這些人的未來。

接下來的幾天,劉虞閉門不出,獨自在書房中思考着皇甫嵩的話。

他回想起自己這些年來爲了幽州百姓所付出的努力,回想着近年天下局勢的變化。

如今,漢室衰微,天下紛爭不斷,他一直以爲自己是在爲了復興漢室而戰,希望自己在幽州的堅守能夠拱衛王權。

但是,如今看來,這條路似乎也已走到了盡頭。

可是迴歸朝堂,他又能否做的更好?

時間一天天過去,劉虞是糾結難斷,但戰場局勢卻不會因他的猶豫而有所停滯。

就在劉虞糾結的時候,公孫瓚和太史慈的聯軍已踏上幽州的土地,一步步向遼西盧龍塞進軍。

沿途上,面對這突然出現的大軍,除了防守完備的郡府,其他村縣官民自知不敵,那是望風而降。

“劉使君,時間不等人。”

皇甫嵩再次來訪:

“今日幽州尚有近十萬大軍,使君回京還可高舉廟堂。”

“倘若來日幽州城破,兵士戰沒,使君再想歸降,那怕是隻能帶枷而去了。”、

“屆時,別說爲漢室復興作什麼貢獻,就連幽州百姓的福祉也再難顧及,你還有何顏面去見大漢的列祖列宗?”

“哎——”

劉虞在屋內來回踱步,內心的掙扎如驚濤駭浪般翻涌。

終於,在戰場的局勢與皇甫嵩的說服下,劉虞長嘆一聲:

“義真公說的是。”

“我幽州降了!”

說罷,劉虞摘下頭冠,解下印信,交予皇甫嵩之手。

“劉使君深明大義,實乃天下之幸也!”

皇甫嵩大喜過望,雙手鄭重地接過劉虞的印信,然後馬上提筆,告知關羽、公孫瓚與劉備成廉等人,停止進攻,準備接收城池和關隘。

與此同時,劉虞也是立即召集麾下的將領和官員,宣佈了歸降的決定。

儘管一些人心中仍有不甘和不滿,但在劉虞的堅持下,他們也只能接受這一現實。

消息傳出,幽州城內的緊張氣氛頓時消散了許多,百姓們紛紛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至此,在劉虞的率領下,幽州,成爲了第一個舉州歸降朝廷的地方。

“好好好!”

“皇甫老將軍幹得漂亮!”

孟津渡。

蘇曜在路上聞之此訊後也是大喜過望。

隨行文武紛紛道喜,直呼此乃大漢之幸,蒼生之福:

“大將軍衆望所歸,此誠我大漢中興之兆也!”

“然也然也!”

“接下來只要再平定了冀州,則天下大勢盡在掌握,大漢復興指日可待呀!”

第909章 慧眼識英雄第539章 天賜良機,李肅遊說呂布第53章 白波軍第111章 劍指王庭第229章 出人意表第515章 嘉德不德,大將軍何進終殞命第3章 一箭退呂布第588章 斬將奪權第817章 幷州平定,劍指幽冀,問天下誰人可擋(合章)第588章 斬將奪權第79章 曹掾也是曹(兩更完,大家新年快樂)第933章 內訌第1059章 王妃第480章 英雄遲暮第450章 武將來投第591章 噩耗連連,不共戴天第48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567章 華雄終授首,蘇曜強迫症第565章 華雄嚴陣以待,典韋下馬出擊第335章 趙子龍與牽子經第325章 蘇曜英名遠播,幽州望風而降第475章 螻蟻之行,安能擋洪流之勢第221章 雨夜謀廢帝第149章 一網打盡第338章 兵禍無情,劉玄德痛失髮妻(加更)第857章 城中亂第372章 狹路相逢,兩軍箭雨風暴交織第580章 倒反天罡,十倍奉還第559章 破局第567章 華雄終授首,蘇曜強迫症第991章 再拒禪讓,朝會風波(5K)第724章 長安血流成河,董卓火燒皇宮第984章 不諧之音第51章 擴軍第153章 女人哪有砍人重要第79章 曹掾也是曹(兩更完,大家新年快樂)第381章 爲時已晚,平剛血流成河第1049章 胡兒齊齊作漢名第968章 完勝鮮卑(5K4)第450章 武將來投第992章 都擺平了,我的女帝(5K2)第206章 算無遺策?第850章 大勝喜訊傳京師,百官洶洶議封賞(合章5K3)第145章 大祭司魔怔了?第165章 向陽道中太歲神第1051章 什麼都能答應第186章 無敵?就這?第907章 人文之光第862章 如蒙不棄第191章 螳臂擋車第1017章 總督低頭,圍剿王子(5K)第991章 再拒禪讓,朝會風波(5K)第442章 兼領屬國第215章 我回來啦第175章 人盡其才(加更)第1085章 漢家風味第446章 殺紅眼了第293章 猛虎隕落,蘇曜疆場揚威(合章4K4)第794章 安邑血流成河,河東亂局告終(合5K6)第212章 如此變臉第391章 人心難測闢蹊徑第460章 加餐第654章 大漢可中興否?第252章 蘇曜歸來複命,衆臣灰頭土臉(加更第242章 甕中捉鱉?第14章 公平,公平,還是踏馬的公平!第263章 高門子弟顯傲氣,蘇曜挺身斥不義第602章 董卓,倉皇而逃第352章 劉備仁心收俘,蘇曜夜奔賊營第1004章 王子震驚,貴霜亂起,神啓到來(5第760章 蘇曜朝堂對峙百官,萬年公主含淚求情(合章5K)第1056章 偷樑換柱第368章 烏桓賊誓師出征,蘇君侯天團迎戰第426章 陰雲初現第93章 嗜血的梟首魔第110章 快跑!第1078章 謹小慎微第906章 大發請柬第988章 蘇曜凱旋與特別的漢禮(6K2)第149章 一網打盡第231章 許攸獻計第409章 大局爲重,蘇君侯遼東赴任第886章 換個方向第557章 伊闕關大勝第241章 許攸,全力以赴!第766章 大將軍被擒?第985章 首遭敗仗第262章 蘇曜一語道玄機,桃園兄弟情義重第45章 解壓第207章 飛燕折翼第208章 我真不是仙人啊第330章 議功問賞,蘇曜外放封疆第758章 開門,錦衣衛辦案第165章 向陽道中太歲神第152章 匈奴廢物?大漢天兵!(加更)第206章 算無遺策?第1039章 漢安戰爭第229章 出人意表第237章 大鬧朝堂第440章 公孫昭大逃亡
第909章 慧眼識英雄第539章 天賜良機,李肅遊說呂布第53章 白波軍第111章 劍指王庭第229章 出人意表第515章 嘉德不德,大將軍何進終殞命第3章 一箭退呂布第588章 斬將奪權第817章 幷州平定,劍指幽冀,問天下誰人可擋(合章)第588章 斬將奪權第79章 曹掾也是曹(兩更完,大家新年快樂)第933章 內訌第1059章 王妃第480章 英雄遲暮第450章 武將來投第591章 噩耗連連,不共戴天第48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567章 華雄終授首,蘇曜強迫症第565章 華雄嚴陣以待,典韋下馬出擊第335章 趙子龍與牽子經第325章 蘇曜英名遠播,幽州望風而降第475章 螻蟻之行,安能擋洪流之勢第221章 雨夜謀廢帝第149章 一網打盡第338章 兵禍無情,劉玄德痛失髮妻(加更)第857章 城中亂第372章 狹路相逢,兩軍箭雨風暴交織第580章 倒反天罡,十倍奉還第559章 破局第567章 華雄終授首,蘇曜強迫症第991章 再拒禪讓,朝會風波(5K)第724章 長安血流成河,董卓火燒皇宮第984章 不諧之音第51章 擴軍第153章 女人哪有砍人重要第79章 曹掾也是曹(兩更完,大家新年快樂)第381章 爲時已晚,平剛血流成河第1049章 胡兒齊齊作漢名第968章 完勝鮮卑(5K4)第450章 武將來投第992章 都擺平了,我的女帝(5K2)第206章 算無遺策?第850章 大勝喜訊傳京師,百官洶洶議封賞(合章5K3)第145章 大祭司魔怔了?第165章 向陽道中太歲神第1051章 什麼都能答應第186章 無敵?就這?第907章 人文之光第862章 如蒙不棄第191章 螳臂擋車第1017章 總督低頭,圍剿王子(5K)第991章 再拒禪讓,朝會風波(5K)第442章 兼領屬國第215章 我回來啦第175章 人盡其才(加更)第1085章 漢家風味第446章 殺紅眼了第293章 猛虎隕落,蘇曜疆場揚威(合章4K4)第794章 安邑血流成河,河東亂局告終(合5K6)第212章 如此變臉第391章 人心難測闢蹊徑第460章 加餐第654章 大漢可中興否?第252章 蘇曜歸來複命,衆臣灰頭土臉(加更第242章 甕中捉鱉?第14章 公平,公平,還是踏馬的公平!第263章 高門子弟顯傲氣,蘇曜挺身斥不義第602章 董卓,倉皇而逃第352章 劉備仁心收俘,蘇曜夜奔賊營第1004章 王子震驚,貴霜亂起,神啓到來(5第760章 蘇曜朝堂對峙百官,萬年公主含淚求情(合章5K)第1056章 偷樑換柱第368章 烏桓賊誓師出征,蘇君侯天團迎戰第426章 陰雲初現第93章 嗜血的梟首魔第110章 快跑!第1078章 謹小慎微第906章 大發請柬第988章 蘇曜凱旋與特別的漢禮(6K2)第149章 一網打盡第231章 許攸獻計第409章 大局爲重,蘇君侯遼東赴任第886章 換個方向第557章 伊闕關大勝第241章 許攸,全力以赴!第766章 大將軍被擒?第985章 首遭敗仗第262章 蘇曜一語道玄機,桃園兄弟情義重第45章 解壓第207章 飛燕折翼第208章 我真不是仙人啊第330章 議功問賞,蘇曜外放封疆第758章 開門,錦衣衛辦案第165章 向陽道中太歲神第152章 匈奴廢物?大漢天兵!(加更)第206章 算無遺策?第1039章 漢安戰爭第229章 出人意表第237章 大鬧朝堂第440章 公孫昭大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