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道

就好像仙家所說的“頓悟”,阿牛的腦海中,再次發出一聲驚天動地的轟響,只是這回再沒有氣血翻騰的感覺。

他分明看見,眼中的星圖緩緩的凝聚變幻,心中有一種影像,也越來越清晰的隨之映射出來。

這是一幅演示玄奇掌法的星天之圖!

每一顆星辰,就宛如一個似虛還無的掌影,遁循着不可思議的軌跡,從虛空裡劃過。

一顆一顆的星辰串聯起來,就形成一團氣勢磅礴的掌勢,而那些掌勢捏合在一起,便鑄就一式窮盡天地奧妙的掌法!生生不息!

天無起始,地無盡頭。周而復始,生生不息。所以,人世間的別離生死,同樣也不過如煙雲繚繞,去了還會回來,來了仍舊要走。

就像師父臨終前說的那樣,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舊宴散罷,新宴又將重起。

那麼,何必糾纏拘泥於片刻的傷感歡娛中,何必過分在意眼前的得失生死。

一個生命去了,仍會有新的生命到來。

一朵花謝了,來年依舊爛漫山野。如這天地,生生不息,自有無垠。

阿牛情不自禁的震撼於這片奇妙的星空之中,更感悟着由之帶給自己的明悟與昇華。

他默默的觀摩了一遍又一遍,細心的揣摩着、領悟着,似乎是要把眼前所見所悟的一切,都深深銘刻進腦海,一生一世也絕不會忘懷。

猛地肩貞穴上一熱,一道真氣在先天化境裡自動生成流轉,直灌雙臂。

照着星圖顯示掌法路數,他開始在一種近乎瘋癲的情況下,手舞足蹈起來。

類似的情形,在羽翼濃的身上、在曾山的身上,甚至在丁原的身上,都曾經出現過。

也許,每一個踏入宗師境界的人,都曾經有過這般的經歷。在一種渾然忘我的先天妙境裡,體悟到天與地蘊藏着的至理。

剛開始的時候,他的姿勢,便恰如戲臺上的小丑一般可笑滑稽,毫無章法,更不成體統。

但逐漸的,掌勢有了節奏韻律,而且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流暢,直到最後形成團團青色的光影。

不時的他會停下來,再思索比劃幾下,似乎要弄通其中的難點。

然而這樣的停頓,越往後就變得越少,掌勢開始成型,隱約有了一股浩瀚無垠的龐大氣勢。

他全身的動作顯得舒展而自然,恰倒好處的拿捏着精準的分寸。舉手投足,哪怕細小到指尖的弧度,都暗蘊着天理乾坤,讓人看的如癡如醉。

到最後,阿牛的口中驀地低喝一聲,身體被一股無形氣流托起,凌空飛舞流轉,一團團青光裡,千百隻掌影若隱若現,連綿不絕。

每一掌窮盡之時,勢必又會有新的掌影生出,而前後之問一氣呵成,偏又絕無雷同!

就好像,整個天地都在他的掌心上運轉,含着風、挾着電、和着雷、披着霞,幻化着無窮無盡的壯闊景象,周而復始,永遠也不會停下,更不會重複!

阿牛沒有注意到,背後的石門,已被人悄悄的打開一道縫隙。

那婦人正掩身其後,目不轉睛的關注着他。

事實上,阿牛在石室中參悟了整整七日,她便在外面守護了整整七個晝夜!

目睹阿牛悟出“生生不息”,將星圖中隱藏的奧妙,以掌法演繹的淋漓盡致,她的眼角竟依稀有了淚光。

故人之子能若斯,羽教主縱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含笑瞑目了。

只是她略微感覺詫異的是,阿牛難不成是大智若愚,真人不露相?居然讓她也看走了眼,僅僅用了七天的工夫,便完成了其父十六天才成就的修爲。

或許,這是冥冥中老天的安排。

有些人,身上帶了千百把的鑰匙,換盡了,卻依然打不開緊鎖的門戶。

而又有些人,身上僅僅只有一把鑰匙,可偏巧就是一把能夠開啓緊閉門鎖的鑰匙。

然而,這絕非一個“幸運”或者“巧合”可以涵蓋解釋的。

如果不是阿牛生性淳樸,譬如璞玉,正可貼近天心自然無爲之道,兼之堅忍沉穩,又經淡言真人二十餘年別開生面的苦心調教,怎能有今日的水到渠成?

所謂一飲一啄,莫不天定,是取巧投機不來的。

又過了一陣子,阿牛停下掌勢,從物我兩忘的境界中醒來。

他渾然不知竟已過了整整七日之久,只覺得精神奕奕,神采飛揚,全身真氣奔騰流轉,說不出的舒暢愜意,卻是修爲又有了明顯精進。

他不禁感嘆道:“這星圖之上的心法,也不曉得是哪一位前輩所創,果真奧妙無方。我能參悟星圖,修爲不啻一日千里,更明白了許多以前想也沒想過的道理。

“僅僅第一幅星圖,就令我大獲裨益,還不知道若是有人能夠參透所有星圖的心法,會是怎樣的境界?”

他一面想着,一面推開兩間石室之間的側門,走進第二問屋子。

此處的佈置,與第一問石室一模一樣,只不過刻在石壁上的大字,換作了“十三虛無”

這是道家典籍裡常用的名詞,阿牛自然耳熟能詳。

所謂十三虛無,即指“虛、無、清、靜、微、寡、柔、弱、卑、損、時、和、嗇”十三條養生要旨,不想居然被引用在了星圖之中。

阿牛忍不住疑惑道:“難不成,這位創出星圖的前輩,居然也是出自於道家門下?”

這個念頭一起,連他自己也禁不住啞然失笑,暗道:“我可夠笨的了,魔教的人怎可能信奉三清道祖?想來僅是巧合罷了。”

他不再繼續去想這個問題,擡頭望向圓形屋頂上刻的上古星天圖。

比起第一幅星圖,眼前這幅更加的繁雜浩大,上面的星辰足足不下兩千餘顆,密密麻麻的佈滿阿牛的眼簾,卻又錯落有秩,半點也不讓人感到擁擠冗長。

他這一悟,又是整整三日,眼中的星天圖一如前次那般流動起來。

每一顆星辰,穿梭繚繞於璀璨星空之中,運行的軌跡千變萬化,氣象萬千。

可在無形中,就彷佛有一雙巨手在操縱着這一切,令兩千餘顆千姿百態的星辰有條不紊,各守其位,呈現出一幅阿牛平生未見的壯觀景象。*懸下來倆天,阿牛卻再馨半分進展,無論他如何目不轉睛的凝視星圖苦思冥想,始終得不到絲毫要領。

好似有一層薄薄的窗戶紙遮掩在他的眼前,讓他模模糊糊的看見了什麼,偏偏又無法捅破這層紙,將隱藏在其後的事物,徹底洞察清楚。

這是仙家修煉中最難熬、也最過兇險的一段時日,古往今來,不曉得有多少壯志未酬的才情人物,心有不甘的在此處功虧一簣。

偏生阿牛素來沉穩,這時也不焦急,依舊保持着與第一日同樣的平和耐心,細細的觀察着頭頂星圖。

忽然他的心頭驀然一動,盯着其中的一顆星辰,輕聲一咦,原來不論周圍的其他星辰如何圍繞着它旋轉游走,獨獨這顆坐落在當中的星星,總是巍然不動,靜靜的停留在原地,一任周圍的星辰謙卑的拱衛在它周圍。

有了這個發現,阿牛不由眼睛“亮。

他很快又找到了情景相同的另十二顆星辰。

這十三顆巍立不動的星辰,突然齊齊一閃,散放出美侖美奐的金色光芒,直如太陽般奪目燦爛。

“十三虛無。”

阿牛的心底默默輕念道,他隱隱揣測到,眼前十三顆金色的恆星,定是破解這幅星圖的關鍵。只要能想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整幅的星圖很快就能迎刃而解。

許是心靈福至,他的目光重新回到最早察覺的那顆金色恆星之上。而後視線以此爲中心,漸漸朝四周擴展延伸,直到最邊緣的一顆圍繞其轉動的星辰才停止下來。

這個過程言語表述起來,不過十數字而已,然而對於阿牛直如跨越了萬水千山,經歷了百世日月滄桑。

在不知不覺中,他的右腳鬼使神差似的朝左前側邁出了一小步,不多不少,剛好是一尺一二寸。

緊接着,左腳匪夷所思的向着右後方退出一尺三寸,雙腿擰成麻花一般。

他的右腳再是原地一轉,左腳凌空繞了半圈,跨了出去。

隨着時間推移,阿牛的腳步頻率越發的加快,身形在偌大的石室裡飄飛轉動,漸漸形成一道褚色的弧光,以肉眼幾乎已無法分辨哪裡是他的真身,哪裡又是他留下的幻影?

原來,他居然從這幅星圖之中,參悟出了一套曠古爍今的絕妙身法。儘管步履仍稍嫌生澀,卻已依稀可見大家雛形。

偏在這工夫,阿牛的心中卻生出一絲奇怪的不安,總隱約覺着好像有哪裡還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

他正自思索問,腳下步履毫無徵兆的一個絆蒜,真氣轟然流竄,宛如失去控制的野馬四處亂奔。

阿牛微微一驚,雖然還不曉得自己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但這分明是運功出錯,走火入魔的徵兆。

他趕忙收斂心神,想止住步伐,將真氣納回丹田再說。豈料腳下竟如着魔似的停不下來,瘋癲的踩着星圖步點遊動不休。

全身的真氣就似煮沸的開水,迫不及待的在經脈裡胡亂撞擊竄動,尋找着發泄的出路。阿牛的臉此刻漲得血紅,偏偏眼睛裡閃爍着詭異的青色光暈。

一口熱血衝到嗓子眼,被他生生忍住,卻堵得異常難受,碩大的汗水,冷冰冰的自額頭淌落。

正這時候,阿牛背後的大椎穴上忽的一暖,一道醇厚連綿的真氣汨汩注入。

有人沉聲吟道:“遺形忘體,恬然若無,謂之虛。損心去意,廢僞去欲,謂之無。”

這一聲,猶如晨鐘暮鼓敲在阿牛心頭,令他毛塞頓開,靈臺一明。

他剛纔雖然已經體悟到,星圖中蘊藏的身法玄妙,可卻沒有醒悟到“虛”字的真意,於臨摹修煉中不免着了痕跡,太過偏重步法的掌握,遠遠偏離了“遺形忘體,恬然若無”。

心中一有凝滯,則只能做到形似而神無,漸漸魔障升起,險險遭遇殺劫。多虧那婦人及時出手救助,又出言提醒,才讓他懸崖勒馬,爲時未晚。

明白了其中關鍵,阿牛心下大定,抱元守一,也不管體內狂竄的直氣,更不理睬腳下紛亂的步法,只求放開心神,進入清靜無爲的境界,將身心相忘於星圖之中。

婦人見他臉上紅光徐徐消退,腳下步履又復飄逸流暢,當下收回右手緩緩退出石室,暗自欣慰道:“這孩子當真了得,瞧這情形,只怕用不了一個月,他就能將天道前三幅星圖盡都參悟。即便羽教主當年,也遠有不如。”

但她還是低估了阿牛,在進入石室之後的第二十三天,他徹底悟出了第三幅“萬象森羅”星圖,按下門旁的銅柄。

這些日子,阿牛就如完全着魔了一樣,不眠不休,飢渴時,就順手拿起婦人在石室角落裡爲他備下的空靈石乳,喝上幾口。

就在這與外界近乎隔絕的地下石室裡,他心無旁騖的苦苦閉關修煉,全然忘卻了日夜晨昏的概念。

事實上,那婦人一直守在門外,阿牛剛一摁動銅柄,她便打開石門快步走了進來。在白衣婦人身後,卻又多了三名女子。

當先一名紫衣婦人面蒙青紗,遮掩了大半的容貌,眉宇之間透出一股凌厲的肅殺之氣,一雙眸子鋒銳如刀,盯着阿牛上下打量。

在她身後,佇立着兩名年輕女子,一色的素淡裝束,容顏秀麗,肌膚晶瑩,神色裡甚爲端莊恭敬,秋水似的眼波,躲在師長的背後偷偷瞥着阿牛,似乎對這位羽翼濃嫡親子嗣,黑黑壯壯的憨厚青年有着無限好奇。

阿牛滿面紅光,沉浸在充盈的喜悅中,也沒留意到婦人的神色問竟然有些焦慮。他興奮道:“雍姨,我出關了!”

白衣婦人甚感欣慰的說道:“阿牛,我都看見了,沒想到你只用了二十三天便參悟出三幅星圖,再假以時日,睥睨天陸絕不是癡人說夢。看來,我聖教中興有望了。”

阿牛一愣,他廢寢忘食醉心於浩瀚天道之中,全然感覺不到時光飛逝,只當最多過了三五天而已,卻沒有想到再出石室已是二十三天之後。

紫衣婦人怒衝衝哼道:“什麼中興有望?如今六大門派的人都殺進聖宮了,我們這些人卻只能乾坐着看熱鬧。等教中的兄弟全都被人殺絕了,日後就讓阿牛去做光桿教主吧。”

白衣婦人嘆息道:“容師妹,我何嘗不心懸教中的兄弟?可是本教的教規早有嚴令,你我身爲守護聖壇的長老,一生不得插手教務,更不得暴露形跡,泄漏了聖壇的秘密。如果因爲我們的一時衝動,讓那些名門正道中人發覺了聖壇的存在,你我就算死過百次,也不足以贖清罪過。”

紫衣婦人破口大罵道:“狗屁教規,我就不明白那熔岩華府,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聖教一代代長老千年守護,耗盡光陰!

“當年若不是顧忌着這條毫無道理的狗屁教規,有你我姐妹兩人相助,婆羅山莊一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羽教主更不會含恨身亡,墜落到萬丈懸崖下粉身碎骨。”

白衣婦人面色黯然,沉默許久,才緩緩又嘆了口氣說道:“這條教規,自本教創立之時就已經定下,我想這其中自然有十分重要的緣由。可惜羽教主去後,當世已經沒有人曉得。不過,無論如何,本教的規矩我們總得遵守,絕不可爲此因小失大。”

紫衣婦人氣呼呼的哼道:“好吧,那我們大傢伙就搬張凳子坐在這兒,一邊喝茶,一邊坐視本教的老兄弟們,給六大劍派殺的一個不留,到時看你還能笑得出來!”

兩人站在石室門口爭執半晌,最後依舊是誰也不能說服對方。一個黯然垂首嘆息,一個憤憤頓足,身旁的兩名年輕女弟子卻是噤若寒蟬,誰也不敢在這個當口插嘴勸說。

阿牛聽得半懂不懂,撓撓頭髮,小心翼翼的問道:“雍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不是六大劍派的人已經殺到了?”

白衣婦人沉沉點了點頭,回答道:“今日已是初八,從早上起,天陸六大劍派便以雲林禪寺爲首,猛攻聖宮,到現在已持續了將近六個時辰。

“儘管殿護法統率本教的四壇九旗數百教衆捨命抵抗,終究實力相差太過懸殊,教中兄弟傷亡慘重節節敗退。

“雖說風護法與雷護法也先後趕到,卻也只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阿牛怔了怔才反應過來,白衣婦人所說的“雷護法”,便是秦柔的義父雷霆。

他忍不住問道:“雍姨,雷霆雷老伯也來了麼?”

紫衣婦人冷冷道:“來了又有什麼用?連風雪崖的九光滅魂陣,都沒能擋住六大劍派的那羣老傢伙,即便加上雷霆,也只不過是多了兩個爲聖教殉難的死人罷了。”

阿牛心裡一緊,暗想既然雷老伯已然趕到,那麼柔兒多半也是跟來了。經過整整一個白天的慘烈廝殺,也不曉得他們兩人有沒有受傷?

尤其是柔兒,她的修爲經過這些年的苦練,雖然大有提升,可比起六大劍派的耆宿來,無疑還是有云泥之別。

彷佛中,他眼前已經看見,正魔兩道千多高手在地下聖宮裡拼死激戰、血流成河的慘狀。一條條原本鮮活的生命,和一張張熟悉的面龐,正在血雨腥風中飛速的消失。

他深深吸了口氣問道:“雍姨,現在的情形怎麼樣了?”

白衣婦人苦笑道:“三位護怯率着剩下的兩百多教衆,已經退守到聖宮中樞的‘太元殿’。殿護法最後關頭,祭出他精心豢養百多年的三千‘破罡魔蜂’,倒也毒傷了不少六大劍派的弟子,重新贏回一線生機。”

見阿牛表情疑惑,紫衣婦人解釋道:“破罡魔蜂劇毒無比,沒有殿青堂的獨門解藥施救,六個時辰內一定會毒發身亡。

“雖然說這些小毒蟲傷不着那些老東西的半根毫毛,可他們的門下弟子卻被毒倒了不少,也令雲林禪寺的無涯方丈大爲頭疼。

“風雪崖藉機提出賭約,以交出解藥爲條件,迫得六大劍派擺下場子單打獨鬥。

“殿青堂和風雪崖連戰九場,挫敗越秀劍派、燕山劍派八大高手,自己也身負重傷,無力再戰。如今,就只剩下雷霆一人苦苦支撐,可距離約定的六個時辰時限,還不到一半。”

說到這裡,她禁不住忿忿哼道:“要是我能出手助陣,即便是撐到明天天亮也不成問題!可惜,不管怎麼說,你雍姨也不願答應。”

阿牛越聽心頭越是沉重,低聲問道:“雍姨,雷老伯他不會有事吧?”

白衣婦人沉吟半天,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纔好,最後惟有徐徐道:“阿牛,還是你自己看吧。”她右手春蔥般的食指輕輕一託,變戲法似的幻化出一枚粉紅色仙珠。

那珠子大小如龍眼,圓潤光澤,在白衣婦人指尖輕盈旋轉,散出一蓬柔和的光華,影射在對面的石壁上,形成了一道長寬各三尺左右的粉色光幕。

光影浮動中,浮現出一座龐大雄偉的地下宮殿,無數燃燒的火把,將殿內映照得亮如白晝。只見魔教與六大劍派的近千高手壁壘分明,相隔十餘丈遙遙對峙。

在六大劍派一邊,數百正道精英有條不紊各按所屬門派站立,陣容鼎盛,劍氣沖霄。

想來,那些傷亡的弟子,已經被轉移到其他地方醫治,就算這樣,僅在人數上,也足足超過對面魔教教衆兩倍有餘。

阿牛的視線,在一慟大師、一執大師、無涯方丈、耿南天、蕭浣塵、停心真人、屈痕等人的臉上一一掃過。

就是這些天陸正道的魁首們,在一個月前逼死了師父,令他成爲孑然一身的翠霞棄徒。

幸好,翠霞派沒有參與其中,否則他真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面對往日的師長同門?

阿牛不由回憶起雲林禪寺的噩夢經歷,緊握的拳頭下意識的緊了一緊,骨節發出咯咯的脆響。但緩緩的,他鬆開了拳頭,重重呼出口氣思忖道:“師父臨終一再叮囑我,不要嫉恨任何人,不要爲他報仇,更不要與正道爲敵。

“假如我一時衝動去找害死我師父的人拼命,不免更加做實了他們強加在師父頭上的罪名。

“無論師父在與不在,我都要做一個恩怨分明,不愧大節的好男兒,這纔對得起師父對我二十餘年的教導!”

想到這裡,他艱難的將目光從正道一面移轉開去,望向魔教這邊。

只見兩百多魔教餘部大多或躺或坐,滿身血污,更有不少肢體殘缺,不忍卒睹。即使是勉強能站着的人,也無一不是多處掛彩,面色凝重。

風雪崖和殿青堂盤膝端坐在最前列,目光灰暗,臉色蒼白如紙,顯是受了極重的內傷。

在他們身後,兀自盤坐着十多名形色各異的魔教首腦,可情形看上去,只怕比兩位護法更加糟糕。

然而這支哀兵裡,卻沒有一個人眼睛裡流露出畏懼與退縮,更沒有絲毫的驚恐與戰慄。只要還能夠睜開眼睛的,都目不轉睛的關注着場內的戰局。神色裡蘊涵的,分明是一種悲壯與堅定。

在風雪崖背後,阿牛很容易就找到了秦柔的身影。

不論何時何地,那抹淡雅委婉的衣影對於他來說,永遠都是那樣的醒目和重要。

令阿牛稍覺安心的是,秦柔衣裳完好,面色如常,不像受過傷的模樣,正忙裡忙外的爲傷員包紮救治。

當中的空場上,雷霆與一名鶴髮童顏的黃袍道人激鬥正酣,難分伯仲。

他的左臂已在上一場打鬥中,被停鬆真人一掌擊碎,不堪再戰,只得憑着右手的九死生劍與強敵周旋。

更加不妙的是,連場激戰之後,雷霆的真元已透支,彷佛連呼吸都變得無比的艱辛,宛如風中殘燭,一任堅強的閃爍,卻隨時都有熄滅的危險。

第一章 百鬼第二章 入伏第一章 天劫第十三章 情懷第三章 裂鼎第六章禁果第四章 地穴第四章 萬劫第三章 天殤第三章 無敵第二章 情緣第十章逐浪第二章 孽緣第二章 無爲第四章 無常第五章 封魔第五章 佛境第八章 呼喚第十三章 情懷第二章 鬥劍第一章 毒瘴第一章 搭救第五章 元神第九章 離火第十章 石出第九章 天機第二十四章 尋仇第十章 擎天第十五章 深吻第三章 真情第四章 奇葩第四章 歸真第六章自盡第二章黯然第一章 邂逅第二十二章 迷茫第十章 石出第一章 會盟第八章 竹林第四章 清宵第十章 驚訊第五章 九刃第四章 歸真第九章 琴簫第十七章 觀微第二十五章 下山第六章 天解第九章 被俘第十章 傷別第七章 心恕第三章 雪影第二章 朱丹第一章 澄清第七章 驚變第二章 師門第二章 朱丹第五章 報應第九章遠遁第九章 琴簫第七章夜探第十四章 傾情第二章 師門第一章 邂逅第九章 圍剿第六章 海天第二章 執手第二章 師恩第九章 仙圖第九章 鴛盟第四章 土遁第九章 破竹第三章 天殤第三章 裂鼎第四章 奇葩第九章 水落第八章 竹林第十章 絹帕第四章 相逢第十章 石出第四章 夜宴第八章 雲林第四章 清宵第五章 佛境第三章 冰蓮第二章 縛龍第五章 祭墳第十章 讀書第二章 煉劍第八章 深淵第一章 天一第四章 清宵第四章 嫁禍第十章 凝眸第六章自盡第七章 弔唁第三章 真情第二十六章 仗義第三章 無敵第一章 天一第一章 雙修
第一章 百鬼第二章 入伏第一章 天劫第十三章 情懷第三章 裂鼎第六章禁果第四章 地穴第四章 萬劫第三章 天殤第三章 無敵第二章 情緣第十章逐浪第二章 孽緣第二章 無爲第四章 無常第五章 封魔第五章 佛境第八章 呼喚第十三章 情懷第二章 鬥劍第一章 毒瘴第一章 搭救第五章 元神第九章 離火第十章 石出第九章 天機第二十四章 尋仇第十章 擎天第十五章 深吻第三章 真情第四章 奇葩第四章 歸真第六章自盡第二章黯然第一章 邂逅第二十二章 迷茫第十章 石出第一章 會盟第八章 竹林第四章 清宵第十章 驚訊第五章 九刃第四章 歸真第九章 琴簫第十七章 觀微第二十五章 下山第六章 天解第九章 被俘第十章 傷別第七章 心恕第三章 雪影第二章 朱丹第一章 澄清第七章 驚變第二章 師門第二章 朱丹第五章 報應第九章遠遁第九章 琴簫第七章夜探第十四章 傾情第二章 師門第一章 邂逅第九章 圍剿第六章 海天第二章 執手第二章 師恩第九章 仙圖第九章 鴛盟第四章 土遁第九章 破竹第三章 天殤第三章 裂鼎第四章 奇葩第九章 水落第八章 竹林第十章 絹帕第四章 相逢第十章 石出第四章 夜宴第八章 雲林第四章 清宵第五章 佛境第三章 冰蓮第二章 縛龍第五章 祭墳第十章 讀書第二章 煉劍第八章 深淵第一章 天一第四章 清宵第四章 嫁禍第十章 凝眸第六章自盡第七章 弔唁第三章 真情第二十六章 仗義第三章 無敵第一章 天一第一章 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