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仙圖

丁原徐徐展開《曉寒春山圖》,一幅古樸雋永的潑墨山水顯露在眼前。

一直以來,他都在有意無意中,忽略着這幅天陸正魔兩道無數高手窺覷垂涎的稀世之珍,讓它始終沉睡在背後的天羅萬象囊中。

並非丁原不明白此圖的珍貴所在,只不過他每念及《曉寒春山圖》,總禁不住聯想起自己因它而改變的命運,以及遠在天一閣靜修的玉兒。

在打開畫卷的同一剎那,丁原心頭浮現起的第一個念頭卻還是:“不曉得玉兒如今怎樣了,以她的聰穎靈秀,他日必能成爲天一閣的第一傳人吧,那也正可了了水嬸嬸最大的心願和憾事。”

他想着想着,驀然一怔,竟發覺不曉得什麼時候起,自己心中對玉兒的牽掛,一點也不遜色於雪兒。

難道說,這僅止於是兄妹之情,或者緣起於少年時的那段邂逅因緣?以前因爲雪兒的關係,丁原從未深入的思慮過,可這時竟不覺有些心亂。

他啞然失笑道:“我這是怎麼了,亂想這些渾不着邊際的事。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設法參悟《曉寒春山圖》的秘密,否則說什麼也不管用。”

他平復思緒,定睛凝神,仔細打量起畫卷。

《曉寒春山圖》所畫景緻,顧名思義,乃是春日拂曉山中之景,只見畫中蔥翠孤山之上,羊腸曲徑迤邐蜿蜒,兩旁山色清幽雅緻。一道溪澗傍着道路涓涓流淌,浮橋臨水竭盡自然。山路上,每隔一程都築有歇腳涼亭,到得山頂,惟一鬆翠微紮根石中。

整幅畫卷渾然一體,去盡鉛華,卻讓人身臨其境,如聞鳥鳴泉涌。

丁原端詳半晌,當然未能瞧出其中蘊藏了什麼端倪。

不過他深知,蘇真六十年也未參透的秘密,如果自己一眼之下就能看破,那倒成了怪事。

他伸出右手,輕輕撫過畫卷,心想:“尋常的那些手段,諸如水浸煙燻、夾層藥洗,蘇大叔必定都已經試過。

這畫卷的奧妙,多半還是落在此圖本身。先賢既然留下《曉寒春山圖》,就一定會同時藏下線索以供後人,否則豈不失了傳圖本意?“想到這裡,丁原精神一振,對着畫卷細細打量,惟恐錯過一點落筆的輕重濃淡。可左看右看,這《曉寒春山圖》其實也不過是幅尋常山水畫卷,不知如何與天道搭上了干係。

難不成就天天這麼坐着捧圖欣賞,有朝一日便能大徹大悟,參透天機?丁原縱是再樂觀,也清楚絕無可能。

他正百思不得其解的當口,忽聽到背後年旃以異樣聲音問道:“娃娃,這是什麼?”

丁原一驚,心中暗叫糟糕。他不知不覺入畫太深,竟全沒注意到年旃已經回來。

這些日子,儘管跟這老魔頭相處得越發熟稔,甚至彼此對罵譏嘲,以此消遣無聊光陰。可這不過是建立在互相利用的基礎之上,丁原自不會天真到以爲年旃轉了性子,更不會相信一枚朱丹就可讓他感恩戴德。

因此,對於《曉寒春山圖》,乃至天殤琴等諸多緊要秘密,丁原始終守口如瓶,怕的便是年旃見寶起意,殺人越貨。那日不過是枚朱丹,年旃就已然蠢蠢欲動,要是換作《天道》,或是魔教至上心法,誰能肯定年旃不會突然翻臉。

可自己一時疏忽,終究還是讓年旃發現了《曉寒春山圖》的存在。

躲是躲不過了,丁原索性起身,將畫卷收到左手,一面暗自全神戒備,一面回答道:“老鬼頭,你沒瞧見畫卷上的題字麼,明知故問什麼?”

年旃眼睛眨也不眨,須臾不離地盯着丁原手中畫卷,露出炯炯異光。

他當年正因貪圖半卷《天道》,才闖上翠霞,幽禁潛龍淵八十多年。如今再見《曉寒春山圖》,焉能有不眼紅心熱的道理。

但年旃畢竟是修煉了三甲子的魔道巨孽,清楚圖卷在丁原掌握之中,就算硬搶,也得找對時機,方能萬無一失。

當下,年旃故作輕鬆的乾笑道:“娃娃,沒想到你身上藏着這麼多的寶貝,連老子也大開眼界。”

丁原冷冷道:“我身上有什麼,和閣下好像沒什麼關係,也不勞老鬼頭你操心。”

年旃與丁原相處有一段時間,曉得這小子軟硬不吃,最是難弄,惟有乘其不備奪了過來。

他計議已定,越加放鬆神情,嘿嘿笑道:“這是自然。不過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老夫也難免想多瞧幾眼,問上兩句,這並不爲過吧?”

丁原絲毫不敢放鬆,他太瞭解年旃脾氣了。

若是這老魔頭此刻動輒以怒、挾之以武,反不可怕,偏偏是眼光遊離、面容和緩,分明是已生惡毒之念。

現在的問題,不是丁原不願將《曉寒春山圖》拿與年旃分享,而是一旦此畫脫離丁原掌握,以年旃性情,勢必生出獨吞之想。

姑且不說如年旃者貪婪自私、心狠手辣,單就是要讓他日後再耗費真元,助丁原抵禦血霧已不可能。

何況,與其留着丁原,須日夜提防,倒不如舉手解決,一勞永逸,來得乾脆。

至於伏魔大陣,得了《曉寒春山圖》後,自負如年旃者,又豈會再在意丁原的助力?這樣一個失去利用價值的包袱,更是不背也罷。

種種利害干係,丁原瞬時都在腦海中盤算過,他表面不動聲色,回答道:“這樣最好,如果你敢動一下歪念,就休怪丁某毀滅此圖,玉石俱焚。”

年旃心裡一緊,他最怕丁原的就是這手,急忙道:“你當老子是什麼人,那幅破圖,就是送給老子,也懶得多看一眼。”

他到底不是神鴉上人之流,短短几句謊話,已經說得前言不搭後語,破綻連連。口中愈說不屑,眼睛卻愈加緊盯着畫卷,惟恐丁原真的狠勁一起把它撕了。

丁原手握畫卷,默默冷笑,年旃站在數丈開外,亦是沉默不言,兩人忽然僵持住。

驀地,腳下黑霧滾動翻卷越來越疾,大出常態。從霧光裡冒起一縷縷殷紅的血氣,不斷朝上蒸騰。

年旃面色一緊,沉聲道:“娃娃,快把畫卷收好,血霧起了!”

丁原佇立原地不動,說道:“老鬼頭,難得你還有好心提醒我。若是丁某形消神散,這《曉寒春山圖》,閣下豈非唾手可得?”

年旃未嘗沒有此心,聞言卻冷笑道:“丁原,你別以爲握着畫卷就有了護身符,惹火老子,一樣讓你沒好果子吃!”

丁原剛要回答,不防腳底一晃,原來黑霧猛然浮動,將他的身軀朝後拋起。

年旃目睹此景,更無半分遲疑,元神猶如浮光掠影,化成一束青輝射向丁原。

孰知丁原下手更快,在年旃指尖沾到畫卷的同時,他左手一振抖動《曉寒春山圖》,右手拍落阻止年旃。

“砰”的一聲,年旃右手被震退數寸,就這麼剎那工夫,大日天魔真氣霸道無比的勁力透遍畫卷,將其震得粉碎!

年旃禁不住驚怒交加,厲聲長嘯。他只差半寸就可拿到畫卷,卻萬沒想丁原一狠如斯,全無半點猶豫,將無數人視爲瑰寶、朝思暮想的《曉寒春山圖》碎爲齏粉。

年旃不由得兇性勃發,正打算將丁原一掌斃於身前,卻又一怔醒悟道:“這小子好厲害的心計!我這麼殺了他,又失去《曉寒春山圖》,那更是一輩子也休想脫困。

他竟然釜底抽薪,擺弄老子!“正遲疑這一掌是否打出,卻突然見畫卷碎裂處暴漲出耀眼白光,那白色光環倏忽擴散,直將丁原全身包容而入,一股龐大的無形氣浪磅礡涌到,居然將他的身子硬生生迫出十多丈遠。

年旃驚疑不定望着光環,卻發現眼前一亮甚是刺目,就下意識的一眨眼間,丁原竟已消失不見。那道光環跟着漸漸收縮變淡,最後銷聲匿跡。

中間過程着實太快,連年旃都來不及作出任何反應,等他醒悟過來,一切都已結束。

不僅年旃、丁原沒有想到,千百年來,無數才俊智士殫精竭慮、廢寢忘食,求索《曉寒春山圖》中奧妙,卻絕不曾料到,最後的謎底竟是這樣。他們將畫卷奉若至寶,只怕有絲毫玷污毀損,可有誰能猜到,唯一的鑰匙居然是破而後立。

大道無形,有生於無。

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丁原在絕境之中,抱着玉石俱焚之心,卻無巧不巧的揭開畫卷謎團,冥冥之中又隱藏着怎樣的一層天意?

當眼前白光散盡,丁原驚異的發現,自己已站在一座山腳下,周圍再無潛龍淵中戾氣充盈、黑霧繚繞,反而一派柳暗花明,春光無限。

丁原靜立許久,才緩過神來,舉目環顧四周景物,頓時覺得這裡的一草一木頗爲熟悉,彷彿在哪裡見過。突然記起,眼前的景緻不正是《曉寒春山圖》中所繪景色?難道說自己竟已入畫,來到另一個世界?

他曾聽蘇真說起,海外仙山中有不少隱居千年的散仙,可潑畫成陣,而無須如蘇真那般依靠地勢山貌。但這不過是傳聞罷了,連蘇真也未曾親眼見過,今日他卻率先領略了。只是,在這座空寂幽靜的山上,等待自己的又是什麼?

丁原無意中低頭,正瞧見腳下不遠的青草叢中,半隱半現一方石碑,他注目細看,在那生滿青苔的碑身上,只以硃色陽文鐫刻了“大羅”二字。

丁原一怔,想那大羅仙山非在人世,乃是傳說中天界衆山之一,大凡羽化飛昇之人,皆須經此山而登天界。如此無數修仙之人夢寐以求之所,難道自己在懵懵懂懂中,已踏足其間?

丁原想了想,終於邁步向山上行去。

當他的右足落到山道上,眼前忽然亮了起來。

腳下的山,頭頂的天,身旁的溪水,天地萬物彷彿被注入奇異的生命與靈氣,全都活了起來。

丁原站在原地,心中充滿驚訝,無法瞭解自己究竟置身在怎樣的一處仙境?

他回憶起當日取得紫竹劍時的情景,緩緩閉上雙目,努力進入忘我的境界,用心靈去聆聽、體驗周圍的一切。

隨着心境漸寧、雜念沉積,奇妙的事情再次發生。

體內的靈覺宛如泉水自動涌出,無需眼睛、無需耳朵,丁原卻可清晰的掌握到身邊的景物,是天高雲淡,是花開水流,自然中的所有生靈,都依照着最原始樸素的軌跡,盛綻璀璨菁華。

恍然裡,丁原心頭多出一層明悟,他分明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血行竟也漸漸融入山中,循着自然脈動,如潮起、如潮落,無有盡時。

丁原不知自己佇立了多久,好似山中歲月已然靜止,只一任思緒放逐,渾然無我。

走走停停,山勢漸高,祥雲漸生,丁原終於行到第一座涼亭前。

這座涼亭依山而起,靜靜屹立於溪邊高崗,伴古鬆,聽風吟,幾級青石臺階探入清澈如碧的溪水裡,五顏六色的小石頭鋪滿河牀,更有往來游魚自在快樂的嬉戲遊弋,毫不在意溪旁亭下已多一人。

在第一級青石階上,卻有山下石碑同樣的筆跡,寫着“忘一”兩字。

丁原一怔,這兩個字他當然認得,更曉得在翠霞派的典籍中,所謂“一”字,常指萬物本源,變化窮盡;至於“忘”字,則可作超脫之解。

但奇怪的是,驟見兩字放在一起,他反倒惑然,總覺得明明自己腦海裡抓到了什麼,卻又十分的模糊,無法說清。

或許是心靈福至,他灑然褪下鞋襪,將雙腿浸入清涼的溪流中,一股無比舒暢愜意的感覺流遍全身,連日的疲乏鬱悶也爲之一清。

他直感到溪水在腿邊汩汩流過,雲嵐自身旁悠悠吹拂,好似整顆心也同時浸入了水裡,除了享受這刻的寧靜和諧,什麼都懶得去想、懶得去看。

去日苦多,人無生趣。那些曾經帶給丁原快樂幸福的事與人,如今都已不復。其心若死,其身無牽,忘便忘吧,丁原心不在焉的想道。

自己本就只是浩蕩大千中微不足道的一個無名小子,卻曾經擁有過許多,譬如孃親,譬如雪兒。其實上蒼待自己已然不薄,而今雖盡又失去,也不過是恢復到本原。

憶起那日自己絕望之中忿忿不平,仗劍罵天,丁原心頭忽的釋然。

自幼孃親就教導自己莫要怨天尤人,萬事只靠自己,沒想自己到底還是怨了、罵了。

可罵是罵爽快了,罵過之後,卻又如何?自己依舊受困潛龍淵中,雪兒依舊成他人新婦。與其自憐自艾命苦福薄、老天不公,還不如痛痛快快的繼續活過。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輸了便認帳,跌倒了更要重新站起!

想到這裡,丁原腦中猛然發出一聲轟鳴,眼前天旋地轉,再不見悠悠青山涓涓清澗,卻有日出於東,月落於西,星移斗轉,浩蕩不朽。

他的魂魄心神,已完全融入一片廣漠浩瀚的虛空之中,忘情感悟着天地道法最原始、樸素的變化與永恆。

身在亭下,心遊太虛,從丁原的體內幻出一團白色光暈,萬年的山中靈氣天地精華,便在這白色的光暈中消融,不斷涌入丁原的身軀中。他卻如泥塑、石雕,動也不動,在一種玄之又玄的先天之境中汲取陰陽之精,忘卻本一之形。

漸漸的,丁原頭頂光華升騰,元神脫離肉身束縛,不停的茁壯生成。

在他丹田銅爐內,翠微真氣與大日天魔真氣同時應運而生,一正一逆對向循環,當再次碰撞在一起時,竟是水乳交融,無分你我。

何爲道,何爲魔?

萬物本爲一,若連這“一”也忘了,則世間還有什麼可以隔閡彼此?惟有此,才能得到最和諧完美的昇華與平衡。

無謂生,無謂死;無謂喜,無謂悲。

丁原彷彿真的忘卻了一切,甚而忘卻自己的存在,與天地壽,與日月星辰歌。

山外白雲出岫,滄海桑田,充滿盈動,而他的心與身軀卻安如盤石,靜虛無爲。動靜之間如此分明,卻又驚人的統一自然,惟有光陰荏苒,白駒過隙。

他便這麼靜立着,葉滿霜衣,花沾少年頭,伴清溪流水於亙古。

不知是過了多少日、多少月,又或爲多少年,丁原驀然睜開眼睛,卻見山還是山,溪依是溪,好似什麼都無改變,什麼都未發生。

他的雙腿仍浸於清涼溪水中,春山曉寒,蒼松迭翠,只是衣上、發上沾滿花葉。

碧波如鏡,隱約空照丁原身影。他的面龐全無憔悴,肌膚由裡而外透出晶瑩玉色,元神歸竅,魂還太虛。

然而丁原的心頭,清晰的感應到與入靜前的迥然差異,全身猶如再次脫胎換骨,丹田內的真元溫潤充盈,靜靜流淌周身經脈。翠微真氣與大日天魔真氣龍虎交匯,水火相濟,更將汲取的日月山川之精華融於一體。

丁原的心中不禁充滿寧靜的喜悅,他甚至不在乎自己如今的修爲究竟如何,山外的歲月究竟幾多,惟細細體味着方纔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奇妙幻境。

真耶?假耶?丁原嘴角旁不覺流露一縷微笑,依稀出塵。

他緩緩站起身,眼睛中望到的所有景緻驀然更美,滿是生機,無限靈秀。

丁原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造化之功,平日裡看似平淡無奇的那一朵花開、一片葉落、一泓水流、一撥風起,無一不清楚的映射在心頭明鏡上,無一不蘊藏着自然大道,生死陰陽。

他悠然擡頭,山頂一束朝霞如畫,不由丁原一怔。難不成,自己只在這溪水邊的涼亭下呆了片刻,可心中直覺得已有千萬年之久?

他穿回鞋襪,邁步走過涼亭,下意識回首再望,卻發現亭已不見,惟留那座青階。而青階上早先看到的“忘一”二字淡去許多,默默浮現於雲水間。

丁原並不曉得,倘若他可竟全功,真正突破“忘一”之境,心無塵埃,身無牽掛,則青階上的石字將完全消隱,那便是另一種全然不同的境界天地。

蓋他生性孤傲,雖屢受挫折打擊,心近於死,卻始終因着太強的好勝執着之心,不能盡數隱去,故此錯失登天捷徑,僅得了七分真諦,殊爲可惜。

倘若是換了阿牛與盛年,情況定可好上許多。雲~霄~閣自古修仙實不在心慧聰穎,多少才思敏捷之人終生難望天道,其中原因,還是在於一個“心”字。

惟心越無雜念、純樸如玉者,越能感悟天道真意。

只因聰明者多拘泥於眼中所見、心中所思,懷了太多有形之慾。反如阿牛者大智若愚,心少私念,更可體近天道,事半功倍。

就譬如一道最簡單的題目,聰明者總要設想諸多可能,殫精竭慮,推演無數次,不免多走了彎路;而如阿牛者渾無雜念,只做出唯一答案。兩者結果或許相同,可耗費的時間、精力不可同日而語。

丁原尚且未能明白這個道理,只繼續前行。

一程山路一程景緻,一程景緻一程感悟,八座涼亭迤邐通天,丁原一路走來,蓋不贅述。而在這段歷程中他得多少、失多少,更非旁人可論。

實則此亦爲上古傳下《天道》之先賢本意,道不在高,用心體會;仙不在深,惟悟而已。一旦踏上大羅仙山,只要身懷仙緣,能破去日,皆可歷經種種。可到底能夠感悟多少、獲得多少,卻全憑個人的緣法。

幾多風塵,丁原終究登到山頂,眼前豁然開朗,原來在這大羅仙山背面,卻是一望無際的浩蕩滄海。日出東方,月沉西隅,波濤萬頃,霞光絢爛。

丁原站在山頂唯一蒼松之下,俯瞰滔滔潮涌,心情再是一舒。

如在涼亭所見一般,那株不知佇立千萬年的蒼松腳下,亦立有一碑,上面竟是無字。

丁原一怔,極目蒼穹,耳中風起濤響,禁不住豪情飛縱,意氣風發,仰天發出一記激越長嘯,和着雲淡風輕,高山流水,直上天宇。

“轟——”

丁原心神俱醉,漸漸進入夢幻境地。

天界飄渺,紅塵滾滾,千百影像在丁原的眼前一一展現,又轉瞬遠去。卻忘不了與雪兒攜手雲遊,山盟海誓;更忘不了思悟洞前,屈箭南喜服加身,姬欖橫眉出劍,昨日種種前塵過往譬如死去,可在丁原心底深處灼痛的,何止是那一抹焚心情傷。

丁原的身軀驀地劇烈震顫,無邊的怨怒與不平,幻化成青、紅兩道光團充斥山巔。

景隨心變,大羅山頂驟然日月無光,黑雲壓城;暴風跌宕,木石怒猙;腳下巨浪滔天,海嘯如雷,一派天昏地暗。

蒼松如柱巋然不動,石碑上忽然若隱若現“歸真”二字,那古樸凝重的字體漸沉漸重,壓在丁原心口彷彿有萬鈞之力,直教他透不過氣來。

“歸真,歸真——”

丁原怔怔注視石碑,卻不知道什麼纔是真?

他本以爲孃親是真,結果不過是自己的養母;他本以爲與雪兒的情義是真,結果黃粱一夢,了無蹤影;他本以爲支撐着自己的信念是真,結果孤苦流離,孑然一身。

什麼是真,又如何歸真?

丁原的腦海中天人交戰,混沌一團,喘息聲也越來越重。

他已忘一,卻無處歸真,乾坤浩瀚竟不知何處可以容下這身、這魂!

“咄!”

丁原猛然噴出一口灼熱鮮血,體內真氣奔騰呼嘯,身外的青、紅兩束光華亦遊移不定,躊躇仿徨。

一雙睜大的眼睛裡,忽而明,忽而暗,忽而激怒,忽而頹然,莫名的各種念頭交雜碰撞,皆不知歸宿於何方?

“喀喇喇——”

青天雷動,一道耀眼奪目的閃電劈落在丁原頭頂,他的身軀一個踉蹌竟自不倒,迷茫的雙目死死凝視石碑,兀自念道:“歸真,歸真!”

蒼松轟然倒下,大雨滂沱,電閃雷鳴,丁原便這麼佇立於狂風暴雨中,動也不動。

忽然渺渺蕩蕩聽見有人唏噓道:“可惜,可惜,一點執着不滅,靈性有礙而不能忘形,乃至功虧一簣。終是天道因法,不能強求!”

第十八章 冷門第十章 石出第九章 拜師第七章 星圖第三章 夜話第九章 仙圖第三章 天殤第八章 喋血第一章 吻傷第二章黯然第九章 教主第十章 力挽第四章 歸真第二章黯然第六章 驚鼓第二章 朱丹第五章 對決第三章 夜話第八章 火毒第一章 風雲第十章 力挽第二章 風高第九章故人第九章天殤第一章 驚情第六章 夜戰第七章 鬼門第八章 雪玉第一章 神曲第一章 伏魔第二章 拒敵第八章棒打第九章 琴簫第三章 當關第十章 碎玉第三章聯劍第七章 交換第八章 傷逝第二章 孽緣第四章 無常第二十一章 思悟第五章 九刃第二章 煉劍第三章聯劍第一章 風雲第五章 陣營第六章 冰宮第二章 拒敵第一章 神曲第七章 心恕第七章 弔唁第九章 魔裔第二章 煉劍第九章 含憤第四章 土遁第四章 奇葩第五章 天瀑第七章 驚變第三十四章 冰人第二章 仇家第十六章 劍會第六章禁果第二章 朱丹第三章 入淵第五章 天瀑第四章 孃親第一章 毒瘴第七章 星圖第七章抗婚第三章 天燈第四章 奇葩第七章 心恕第十五章 深吻第三章 當關第十章 擎天第三章 裂鼎第九章有我第十一章 雪淚第十章逐浪第六章 天解第二十五章 下山第十章 傷別第七章通幽第十章 心焚第四章 歸真第三章 一慟第二章 朱丹第五章 兄弟第十八章 冷門第三十一章 魔陣第六章 路遇第九章 破竹第四章 嫁禍第四章 蒙冤第七章夜探第八章 大道第四章 嫁禍第五章 九刃
第十八章 冷門第十章 石出第九章 拜師第七章 星圖第三章 夜話第九章 仙圖第三章 天殤第八章 喋血第一章 吻傷第二章黯然第九章 教主第十章 力挽第四章 歸真第二章黯然第六章 驚鼓第二章 朱丹第五章 對決第三章 夜話第八章 火毒第一章 風雲第十章 力挽第二章 風高第九章故人第九章天殤第一章 驚情第六章 夜戰第七章 鬼門第八章 雪玉第一章 神曲第一章 伏魔第二章 拒敵第八章棒打第九章 琴簫第三章 當關第十章 碎玉第三章聯劍第七章 交換第八章 傷逝第二章 孽緣第四章 無常第二十一章 思悟第五章 九刃第二章 煉劍第三章聯劍第一章 風雲第五章 陣營第六章 冰宮第二章 拒敵第一章 神曲第七章 心恕第七章 弔唁第九章 魔裔第二章 煉劍第九章 含憤第四章 土遁第四章 奇葩第五章 天瀑第七章 驚變第三十四章 冰人第二章 仇家第十六章 劍會第六章禁果第二章 朱丹第三章 入淵第五章 天瀑第四章 孃親第一章 毒瘴第七章 星圖第七章抗婚第三章 天燈第四章 奇葩第七章 心恕第十五章 深吻第三章 當關第十章 擎天第三章 裂鼎第九章有我第十一章 雪淚第十章逐浪第六章 天解第二十五章 下山第十章 傷別第七章通幽第十章 心焚第四章 歸真第三章 一慟第二章 朱丹第五章 兄弟第十八章 冷門第三十一章 魔陣第六章 路遇第九章 破竹第四章 嫁禍第四章 蒙冤第七章夜探第八章 大道第四章 嫁禍第五章 九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