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回 百溪棋館

方國渙、卜元二人這日便已到北京城。京畿重地,天子腳下,果與別處不同,二人一入城中,便被這繁華熱鬧的氣氛所感染。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身着奇裝怪服者,操着南腔北調者,外邦之民,八方之客,熙熙攘攘,都似忙碌得很。道路兩旁店鋪林立,商品琳琅滿目,攤主的招呼聲與顧客的討價聲喧成一片。又有一堆堆的人羣,圍觀着那些打把式賣藝的,耍雜技唱小曲的,喝彩聲暴沸,鑼鼓聲震天。遠處隱隱能望見紫禁城皇宮內的樓檐殿角,有道是天下繁華之處,便是那帝王富貴之家,更是那醉生夢死的所在。

卜元、方國渙二人也不知往哪裡走去纔是,但隨着人流而行,四下看熱鬧。方國渙這時感到腹中飢渴,便拉住了看得正入迷的卜元,道:“卜大哥,肚子餓了,先去吃些東西可好?在京城也是要住些日子的,有時間再遊玩吧。” 卜元此時搖了搖頭,感慨道:“今兒個真是見了世面!想我這二十幾年,簡直是白活了!”方國渙聞之一笑,拉了卜元進了一家酒樓,隨有熱情好客的夥計上前迎了。

兩人被夥計引上二樓,這酒樓的生意真是不錯,幾乎桌桌爆滿。說來也巧,此時恰好有一張臨街靠窗的桌子,幾位客人吃喝完畢剛起身離開。夥計笑道:“二位客官好運氣,一上來便有了這處好位置。” 卜元、方國渙見了也自高興,於桌旁坐了,果然居高臨下,街景熱鬧儘可觀看。那夥計手腳麻利地收去了先前的碗碟,擦淨了桌子,隨後笑嘻嘻地道:“二位客官,想用些什麼?本酒樓自有名師主竈,南北大菜,樣樣俱全,任您點要。”方國渙笑道:“小二哥,你這裡但有什麼京城風味的,儘管上來便是,然後一發算錢於你。”那夥計聞之,先自怔了一下,接着笑應道:“二位客官稍等,馬上就來。”說完,轉身歡快地去了。

時間不大,幾名夥計,便端着大盤小碟過了來,擺了滿滿一桌子,先前那個夥計嘻嘻笑道:“桌子小了些,擺不下許多的,本店中的京城風味要是做盡了,十張桌子也容不下的,不知二位客官還要嗎?加桌也可以的。”方國渙連忙擺了擺手道:“夠了,夠了,我二人吃不下許多的。”那夥計笑道:“客官若是吃好了,改日再來嘗別的吧。”隨後道聲“慢用”,自去了。卜元這時笑道:“這些美味足夠我二人享受一番的了。”

方國渙笑道:“卜大哥要是得嘗天下第一神廚韓杏兒韓姑娘燒製的一道菜,保管不再思這樓中百味。” 卜元道:“可是賢弟曾說起過的那位會做奇珍美味的韓姑娘?”方國渙道:“不錯,韓姑娘的廚藝可謂千古絕有,能得以品嚐其廚藝,實爲人生之幸。” 卜元笑道:“真似賢弟說的那般奇妙,當要做神仙了,我可沒有那份口福。”方國渙笑道:“若論起口福,下天間還要首推趙明風爲第一了。” 卜元笑道:“賢弟曾說起過的這位美食家,也是銀子多得沒處使了,養出了個嘴饞的病來。”方國渙聞之一笑,隨與卜元對飲起來,滿桌子的京城風味也自有些獨特的,二人吃得甚是高興。

待吃喝得差不多時,卜元道:“賢弟,可否先尋個人問問,打聽打聽那太監的事?”方國渙道:“不錯,這纔是我們的正經事。”隨即朝旁邊一位鄰桌的客人拱手一禮道:“這位先生請了,打聽個人,可知皇宮中有一位棋上出名的太監,人稱國手太監的?”那人見方國渙問話,便放了杯筷,頭一搖道:“太監?不感興趣,我劉三除了做布匹生意,別的一概不知。”接着,那劉三又神秘兮兮地道:“近來蘇州絲綢的行情看漲,小兄弟想要發財,趕緊購運一批來京,保你穩賺兩倍的利息。”方國渙、卜元二人聞之,相視一笑,搖頭不已。

這時,偶聽得臨桌一位客人嘆然一聲道:“人這一輩子,真是沒處想去,他才顯赫了多長時間,如今竟落得這般光景,好是可憐!”另一人也自嘆息道:“名氣大了也無甚好處,實不如你我這般平淡地活着,雖無大福來享,卻也無大罪來受,哪如他這般,名聲大得竟招鬼神妒,突然間害了這種病來。”方國渙、卜元二人自聽了個糊塗,也不甚理會,結了酒菜賬,起身去了。

出了酒樓,卜元道:“賢弟,京城這麼大,我們如何打算?”方國渙道:“此事還需尋個同道上的棋友來問問,或能打聽到些消息,外人多不甚注意的。”接着欣然道:“既到京城,當去安國府皇家棋院,拜訪國手狀元曲良儀先生,領略一回國手棋風,此番來京,我便早有此意的。並且曲良儀先生曾與國手太監李公公對弈過棋局,或許能知道此人的一些底細,進而查出個蛛絲馬跡來。棋上出此殺人事,曲先生身爲國手狀元,不會坐視不理。” 卜元點頭道:“有道理,直接找到曲良儀,事情會好辦得多。”

卜元又自喜道:“賢弟此番造訪安國府皇家棋院,若能在棋上勝了那國手狀元曲良儀,說不定還能被皇上冊封個什麼神手、聖手來,那可是風光得很。”方國渙道:“能與國手狀元臨枰對弈一局,也不枉了入習棋道一回,曲良儀既然能被皇上從天下衆高手中點出,在棋上必有過人的本事,勝其並非易事。” 卜元搖了搖頭道:“拿了一把小石子在格子上走來走去,卻也能走出個狀元來,實是奇妙得很。”方國渙笑道:“天下萬物,各成一世界,棋子雖小,但走起來千變萬化,鬼神難測,自有無上的妙趣,非常人之智所能得。”

二人一路說笑,行了不遠,見有一老者迎面而來,方國渙便迎上前,拱手一禮道:“老人家請了,打聽個道,安國府皇家棋院怎麼個走法?”那老者聞言似乎吃了一驚,用奇怪的目光打量了方國渙一遍,冷冷地道:“小孩子家,去那裡做什麼?喜歡走棋,前面過兩道街,街頭有一家棋館,到那裡玩玩罷了。”說完,竟自去了。但把方國渙聽得一怔,大是惑然,沒想到那老者對聞名天下的安國府皇家棋院,竟有如此冷漠的態度。

卜元這時不快道:“這老頭,好沒道理,我賢弟是棋上的高手,那安國府皇家棋院就不能去得嗎?”方國渙異道:“從這位老人家的神態言語上,好像是……難道安國府皇家棋院出了什麼事不成?”方國渙心中自是生了一種極大的不安。卜元道:“能有什麼事?那安國府是皇上御封的棋院,名氣上威風着呢!再說,還有着一個新科的國手狀元曲良儀,人人都敬三分的。”方國渙疑慮道:“此事有些古怪,那老者說前方有一家棋館,我們且去那裡拜訪一下棋道上的朋友,探探消息吧。”

方國渙、卜元二人穿過一條街道,向一行人打聽了棋館的位置,便一路行來。此時,忽從旁邊的一條衚衕裡跑出一個人來,跑了幾步,似被絆倒在地,竟然趴地不起,臥在路邊的污泥裡啃起土來,冷不防把方國渙、卜元二人嚇了一跳。再看此人時,亂髮蓬鬆,衣衫不整,抓着泥土就吃,不辨污淨,忽然大笑道:“好吃!好吃!”接着又大哭起來。

方國渙此時自是吃了一驚,見此瘋癲之人,目光呆滯,時現驚恐,繼而又呈茫然,雖一身污垢,但掩不住此人清雅不俗之容,衣衫散亂不整,且撕裂了數條口子,卻爲上等的絲綢精料,不像一般人家所能穿戴的。這時,從衚衕裡追出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童,跑上前扶起那人,哭咽道:“主人,主人,我們回去吧,我們回去吧。”幾位路人不忍相看,搖搖頭,嘆息着走開了,似習慣了這瘋人一般。這時,那瘋子忽從地上一躍而起,撞翻了小童,“啊!啊!”叫了數聲,從方國渙、卜元身邊跑過,那小童忙從地上爬起來,哭喊着追了下去,直令人看得心酸。卜元搖頭嘆道:“可憐!可憐!倒像個有錢人家的,竟落到這般境地。”方國渙也自嘆息一聲,望了望那遠去的瘋癲之人,搖搖頭,隨後與卜元走開了。

方國渙、卜元二人尋到了那家棋館,這是一處大宅院,門兩側木柱上有一副精心雕刻的門聯,上聯爲:天圓道化陰陽二氣;下聯爲:地方我運黑白兩子;橫書一匾:百溪棋館。卜元道:“可是這裡了?”方國渙點了點頭道:“不錯,沒想到京城中還有人以棋爲雅業,開館授徒的。”此時,從虛掩的大門內傳來陣陣“噼裡啪啦”的棋子落枰時的清脆響聲。卜元訝道:“還有幹這營生的?看來這棋館的主人是有大本事的。”方國渙道:“天子腳下,藏龍臥虎,能在這天下棋風大盛之際,開館授徒,必是一位一等一的高手棋師。” 卜元道:“門旁這兩句話,倒顯得有些大氣。”方國渙道:“文如其人,這十六字當中,就透有玄機。” 卜元這時向門內望了望,猶豫道:“我們如何去拜會人家?”方國渙笑道:“以棋會友!”拉了卜元便進入了百溪棋館。

二人一進入棋館內,立時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百溪棋館的庭院中,十數棵柳樹陰下,幾十名十餘歲的棋童,正在捉對臨枰廝殺,尤在東南角,還有四名女童,分成兩局,在認真走棋。對面一排屋檐下,另有十幾名年輕人在對弈。卜元看罷,讚道:“京城就是京城,果比別處不同,什麼事情都成個模樣。”方國渙暗自歎服此棋館的主人,培養如此衆多的棋童,不由肅然起敬。

二人在院中繞過數桌走棋的棋童,來到正面一座廳堂之上,此爲過堂,有後門,通向後面一處院落。此時,堂中有十餘名六七歲的幼童,在聽一位年輕人的棋課,牆面上繪着一幅大棋盤,年輕人持了兩塊黑白石筆,在棋盤上畫些小圈,代表棋子,講解着一些棋上的簡單走法和規則以及術語,這些小棋童正在聚精會神,似懂非懂卻津津有味地聽着。方國渙見了,對百溪棋館有如此規模和教棋規範驚訝不已。卜元這時拉了拉方國渙的衣角,低聲道:“賢弟,這麼多的小孩子都在學棋,看來果然好玩,日後你也教我幾手吧。”方國渙聞之一笑,附於卜元耳旁,輕聲道:“棋道是養性子的慢功夫,比不得卜大哥霸王弓的彈丸之力,可以斷樹裂石,讓你自家那般痛快。” 卜元聽了,點了點頭,瞪大眼睛又看了看那些在聽課的小棋童,嘟囔了一句道:“能當飯吃?”二人在廳堂內,倒也無人來盤問。

方國渙、卜元二人出了廳堂後門,來到了棋館的後院,此院落比前院小了許多,幾處翠綠的葡萄架下,僅有三四桌棋局,都是些中年人在走棋,另有一僧人與一老者在一角獨自弈對。庭院兩旁各是一排廂房,正面是大廳。此時廳門大開,裡面有不少人,圍作一堆,似在觀看兩名好手走的一局妙棋。這時,從一側廂房內走出一位年輕人,迎上前道:“二位,有何貴幹?”方國渙拱手一禮道:“在下方國渙,特來拜會貴棋館的館主,以棋會友。”那年輕人望了望方國渙、卜元二人,道:“原來是拜訪家師的棋友,師父倒有過話,凡是棋道上的朋友,都讓我們以禮相待。師父正與木銀泉老生在廳上走棋,方公子若是不急,在旁候一候吧。”方國渙道:“如此多謝了。”那年輕人道:“不必客氣,都是棋道上的朋友嘛,請二位隨我來。”說完,引了方國渙、卜元二人來到了大廳上。

大廳上,一些人在圍觀着一盤引人入勝的妙棋,對局者是一位儀態祥和的中年人和一位白鬚皓眉的老者。那年輕人示意方國渙、卜元二人勿出聲,站在旁邊看了。方國渙旁觀了片刻,心中暗暗稱奇,驚訝這二人果然都是棋上的高手,尤其從那中年人所持白子走出的棋勢上看,似與天元寺法陽大師兄的棋力不差上下,暗歎天下高人果然多的是。那中年人正是百溪棋館的館主劉百溪,是京城中有名的高手棋師,與他對局的老者叫木銀泉,也是京城中棋上的名家。

此時,木銀泉把手中一枚久久舉着的棋子投於棋簍內,嘆息一聲,收手正坐了,搖了搖頭道:“百溪先生始終比老夫高出几子,這盤棋老夫認輸了便是。”劉百溪眉頭皺了皺道:“銀泉先生今日的這盤棋走得巧妙,大勢初成,勝負未定,何故投子認輸?”木銀泉道:“前兩局,老夫在中盤都沒有佔到便宜,收官時又被你搶了先,這最後一局,老夫已盡了全力,仍不能搶在你的頭裡,到此已無力迴天,三戰全負,也自輸得心服。”

劉百溪搖搖頭道:“銀泉先生何必如此過謙,莫非在衆徒弟面前護我劉某的面子,放着一手妙棋不走,故意棄子認輸?其實大可不必的。”木銀泉聞之一驚,忙又低頭細看棋盤。方國渙一旁,心中敬服道:“這劉百溪先生如此大度,竟然提示對方於自己不利的棋路,實令人欽佩,可惜這位木銀泉老先生未必能識得出。”果然,那木銀泉詳觀了棋局片刻,擡頭笑道:“百溪先生笑我,你這兩條大白龍已把大勢佔盡,逼得老夫黑棋到了絕地,哪裡還有什麼一招妙手可尋。爲了能高出你一子,老夫潛心專研百溪先生的棋譜七八年,豈能錯過勝你一次的機會。”

劉百溪搖搖頭道:“此局乾坤未定,銀泉先生無意中走出了一盤巧妙的棋勢,若能再補上一子,勝負還很難分出。”木銀泉的臉色此時有些難看起來,對周圍觀棋的人道:“你們都過來幫老夫看看,所謂旁觀者清,老夫果然還有勝你們師父的神招不成?”那些旁觀者都是劉百溪的棋上弟子,棋力皆不凡的,此時紛紛搖頭。一名年輕人道:“此局勢已定,再沒有走廢棋的必要了。”另一人道:“多走幾手也是敗棋,無濟於事的。”木銀泉面呈慍色道:“老夫向來都對百溪先生的棋力佩服幾分的,今日也自輸得心服口服,百溪先生還是勿要安慰我吧,改日待老夫棋上長了本事,再來討教。”說完,起身拂袖而去。讓百溪望之愕然,恍悟自家好心提示,竟讓對方誤會了,忙對一名弟子道:“劉興,去送送銀泉先生。”那弟子應了一聲,跑了出去。

劉百溪這時搖了搖頭,自語道:“相差一兩子,竟能真有這麼大的距離?”隨後對衆弟子道:“你們都過來仔細看了,銀泉先生確實還有一招妙手棋,可以轉劣勢爲優勢的。”衆弟子們見師父如此堅持,知道此言不虛,都上前細看,用心揣摩,繼而都是苦思不解,各自搖頭。劉百溪見衆弟子中沒有一人能看出些門道的,有些不快,伸手欲要拂亂了棋局。

方國渙這時進前一步道:“劉先生且慢,這盤棋果是有一招‘一子困雙龍’的妙手棋。”在場諸人聞之一驚,劉百溪起身看時,這才發現廳中已不知何時多了兩位陌生的年輕人,劉百溪驚異之餘,面露喜色。先前那位年輕人忙上前道:“師父,這位是來棋館以棋會友的方公子,已候了多時。”劉百溪忙拱手一禮道:“原來是棋道上的朋友,失迎,失迎。”方國渙也自還了一禮道:“在下方國渙,前來貴棋館拜擾劉先生。”隨後又引見了卜元。劉百溪適才聞方國渙那句“一子困雙龍”之語,知道此人識破了這盤棋上的玄機,來了一位高手,忙請方國渙、卜元二人落了座。

弟子獻上茶來,劉百溪請二人用了,隨後一拱手道:“方公子適才那句‘一子困雙龍’說得極好,正是這盤棋上的玄機所在,還請方公子施展妙手,給劉某的這些愚徒們指點指點。”方國渙笑道:“那麼在下就獻醜了。”說完,持了一枚先前木銀泉所走的黑子,擡手輕輕落定枰中。劉百溪見狀,驚喜道:“不錯,正是這手棋,有起死回生之功。”劉百溪的衆弟子中,有兩名棋力高些的,見了方國渙布落的這手棋,才恍然大悟,各自驚喜道:“神了!真是太神了!這局棋竟然被走活了。”那些棋力差些的,還是看不明白,辨識不出這其中的奧妙,滿臉的疑惑。

劉百溪這時欣然道:“今日得識方公子這般棋上高手,實爲幸甚,劉某不才,敢向公子討教一局。”方國渙道:“今日拜訪劉先生,也是想領教先生的高手棋風,不過先生已應了三局棋,耗神太過,有礙棋力施展,不宜再走棋的,改日再與先生對弈如何?”劉百溪聞之,點頭道:“公子雖年少,慮事卻周全,不愧爲真正的棋家,劉某佩服,那就改日吧。”隨後又對一名弟子道:“劉嶽,把這局棋譜摹下,回頭送到銀泉先生府上,讓銀泉先進生明白,他還是有一招妙手棋未施的。”那劉嶽應了一聲,尋了一紙空譜,把此棋譜摹了下來。方國渙點頭道:“先生果有大家風範,令人欽佩!”

劉百溪道:“棋本雅藝,若在上面與人傷了和氣,就與棋道修身養性的宗旨背道而馳了。劉某從未把棋上的勝負得失放在心上,但求一盡棋興而已。”方國渙道:“先生已達大棋之境了。”隨後又道:“適才進來,見貴棋館的場面,不由叫人對先生肅然起敬。先生開館授徒,培育新人,以棋爲雅業,當爲天下棋家所敬仰。”劉百溪道:“劉某幼好此道,一生唯棋是務,棋道邪正,可移情易性,明心開智,正世間靡靡之風,若能普及此業,則有助國運之興,天下可大治矣!”方國渙讚歎道:“先生能以棋濟世,這纔是棋家的真正大德!”

這時,追出去送木銀泉的那位劉興轉了回來,一進廳內就言道:“師父,曲先生又跑出來了。”劉百溪聞之,一掃剛纔的興奮之情,臉色忽變得凝重起來,搖頭長長嘆息了一聲,廳上的衆弟子也都顯得神情肅然。那劉興搖了搖頭道:“可惜了一位大國手,生出這般沒頭沒腦的病來,落得個人棋兩廢,瘋癲街頭,真是悲慘!”方國渙、卜元二人聞之一驚,方國渙忙起身問道:“劉先生,這位曲先生難道是……”

劉百溪道:“聽方公子的口音,不像京城人氏。”方國渙道:“不錯,我與卜元大哥今天才到的京城。”劉百溪道:“這就對了,看來二位是不知道的,一個月前,京城內出了一件大事。”方國渙聞之,心中一動。劉百溪接着道:“方公子既是棋道中人,當知道半年前的那場棋壇盛事。”方國渙道:“有所耳聞,當時天下棋家雲集京城,從衆高手中脫穎而出了一位奇人,就是現今統領安國府皇家棋院的國手狀元曲良儀,難道……”方國渙心中此時一沉。劉百溪點了點頭,嘆惜道:“事情就出在他的身上,一個月前,國手狀元曲良儀先生不知是何緣故,一夜之間,忽然神志失常,變得瘋癲起來。”

卜元一旁,不由大驚道:“可是街上的那個瘋子?”劉百溪道:“不錯,原來二位已經見過了。”方國渙驚異道:“沒想到此人竟然是當今天下的國手狀元!”劉百溪嘆道:“曲良儀棋高無敵,自顯世以來,未逢敵手,他奇取國手狀元時的幾十局棋譜,曾風傳京城,一時洛陽紙貴,只可惜遭此大難,是爲棋道不幸。”方國渙震驚之餘,詫異道:“不知曲良儀何以突然間生出這般怪病來?”劉百溪道:“國手狀元忽得瘋疾,驚動了皇上,立有御醫奉旨前往安國府皇家棋院,但是,十幾名御醫竟然診斷不出曲良儀所患的是何症,雖試着下藥施治,百藥無效,以致羣醫束手無策。不過事後得知,曲良儀發病的頭一天晚上,與人對弈過一盤棋,當夜就舉止異常,第二天便無故地瘋癲起來。”“咦?”聽到這裡,方國渙、卜元二人不由立呈驚駭之色。

方國渙這時急切道:“當晚與曲良儀先生對弈之人,可是皇宮內的那位國手太監李公公?”劉百溪聞之,吃了一驚道:“此事外人多不知曉,方公子是如何知道的?”方國渙驚異道:“果真是此人!實不相瞞,在下與卜元大哥此番入京,就是爲了追查與這位國手太監有關的一樁棋上命案。”“棋上命案?”劉百溪及衆弟子聞之,俱是一驚。劉百溪隨即有所悟道:“難道曲良儀發瘋與那天晚上和國手太監走的棋局有關?這……這怎麼可能?”方國渙道:“此事古怪迷離,暫時還不甚清楚是怎麼回事。對了,劉先生可知關於國手太監李公公的一些內情?”

劉百溪道:“此事說來話長,劉某也曾奉旨入宮,輔導太子習棋,倒見過李公公幾次面,知道他的一些事情。此人是三年前由一位京官引薦入的宮,乃是一位年逾五旬的半老之人,入宮之時,還是個正常男身,自稱姓李名無三。此人帶棋入宮後,便以棋師的身份教棋後宮,棋上本事,高不可測,宮中幾位有名的高手棋師無不敗在他的棋上。當今聖上龍顏大悅,得寵宮中,紅極一時。但是不知何故,入宮兩年後,一大把年紀的李無三竟自殘了身體,廢了人道,甘願做起一個太監來,這是棋道上的朋友們百思不解的怪事。然而緊接着,怪事層出不窮,李無三自成了太監身之後,不知什麼原因,棋力忽地大增,如有神助,與一般好手對弈,幾乎是通盤全吃,不留一子。後來天子招棋,天下高手匯聚京師,爭奪國手狀元,最終竟然僅剩李無三與曲良儀二人,二人在金鑾殿上七戰七和,走出了棋上罕得的平局,沒有說是哪一局誰高出誰半個子來,可謂是一雙真正的棋上對手。這七盤棋被摹成《金殿七局圖》棋譜,可惜被收藏宮中沒有傳出。當時,皇上認爲此人是個太監身,不宜做本朝棋上的國手狀元來炫耀天下,故只得了個國手太監的空名,曲良儀則被冊封爲國手狀元,統領安國府皇家棋院。自此以後,李無三似受了打擊,閉門不出,三個月後,忽又現身露面,尋高手對弈鬥棋,但又顯得有些神秘。與人走棋時,多不容旁人在場觀棋,且在棋局後常把棋勢拂亂,不令外人得到當時棋譜。李無三複出後,手法上更是出奇難測,棋上似有了一種特殊的進展,所走棋勢常令一些棋家苦鬥不出,難以應對。李無三曾與幾位名震京師的高手鬥棋,直殺得那些人心灰意冷,精神從此不振,大傷棋趣,皆有‘絕棋’之念。曾有傳聞,李無三揚言要在棋上向國手狀元曲良儀討回個公道,沒想到他二人鬥了一局棋之後,曲良儀忽得了瘋疾,不知是何緣故。”

卜元這時道:“曲良儀必是在和那太監走棋時出的事,皇上何不把那太監抓起來,問他到底施的什麼妖法,竟把人害成這般模樣?”劉百溪道:“國手狀元曲良儀忽得怪疾,皇上便降旨錦衣衛立案調查,當得知曲良儀曾與李無三走過一盤棋,然後就在當天夜裡出了事,皇上便下旨召李無三問訊。但是,李無三就在與曲良儀鬥棋的當天晚上,神秘地失蹤了。”“失蹤了?”方國渙、卜元二人聞之,尤感驚訝。

劉百溪道:“不錯,國手太監李無三神秘失蹤,這是宮中的一件怪事,然而更奇怪的是,與李無三同時失蹤的還有一人,就是錦衣衛中的統領於若虛。” 卜元這時驚訝道:“這個人我見過,武功極高,善於左手用劍。”劉百溪異道:“卜壯士何時見過此人?”方國渙答道:“如果不錯,這位於若虛和國手太監李無三,曾同去過我的一位故人智善大師那裡,尋智善大師鬥棋。結果一局之後,智善大師竟在棋桌旁身僵而亡,看來是死在了這太監的棋上,也就是說,國手太監李無三能以棋殺人。”“以棋殺人?”劉百溪及衆弟子一時驚愕萬分。

方國渙道:“不錯,如今看來,李無三果然有棋上殺人的惡跡,在棋上亂人神志,奪人魂魄。可惜,當時我來晚了一步,讓那李無三走脫了,卜大哥帶人追去,也沒有攔住。爲了查明智善大師的死因,我二人這纔來到了京城。”劉百溪此時驚異道:“棋力再高深莫測,對家輸了便是,何以讓人達到瘋癲或死亡的程度?難道能在棋上走出妖法邪術不成?棋本雅藝,豈能分出邪正?”方國渙道:“此事古怪離奇,在下也自不解,但是智善大師之死,沒有任何外來之力,棋終而亡,當是死在棋上,死在國手太監走出的詭異的棋勢上。”劉百溪搖了搖頭道:“不可能的,這是無法想象的事,若不在棋外動手腳,棋盤之上當無殺人之理。”

卜元這時道:“可惜當日有那姓於的護着,沒有抓住那個太監,否則定能問個明白。”劉百溪道:“這位於若虛,是錦衣衛中第一高手,據江湖上的一位朋友講,此人劍術獨步天下,有天下第一劍客之稱。之所以左手用劍,並非他是個左撇之人,而是右手用劍太霸道,傷人太過,故用左手,以緩其勢。” 卜元聞之訝道:“怪不得他擡手劍光一閃,我的五六位兄弟便被一齊刺倒,果是厲害得很。”方國渙道:“此人相貌不惡,尤顯俠氣,爲何隨了李無三這個心術不正的太監去?且全力護着他?”

劉百溪道:“當年於若虛奉旨辦一件皇宮國寶失竊案,雖然追回了國寶,卻憐惜那盜寶的偷兒是位武術奇才,不忍將他捕回受刑,私下裡放了。龍顏大怒,欲誅其九族,時值李無三以棋藝紅極宮中,便託請了深受皇上寵愛的劉娘娘,二人一起求情,皇上才赦免了於若虛的死罪,降職處分而已。於若虛是義氣中人,爲報大恩,便追隨李無三左右了,沒想到此番竟也同李無三一齊出走。皇上察覺李無三、於若虛雙雙走失後,雖感國手狀元曲良儀一案有疑,但已人瘋棋廢,無濟於事了,不知什麼原因,或許怕此事傳出,引起天下怪論,便把此案放在一旁,不再過問。曲良儀無故瘋癲一案,與李無三、於若虛神秘失蹤案,已成爲宮裡的兩大懸案。”

劉百溪停頓片刻,若有所思道:“人廢茶涼,曲良儀一瘋,不久便被趕出了安國府皇家棋院 ,與一小僕人住在一家客棧裡,好不悽慘。至於曲良儀神志失常,方公子故人智善大師之死,雖然都和李無三對弈的一盤棋有關,但無憑無據,無法告官緝拿,此人曾紅極宮中,官家也自不敢過問。並且我們還不知李無三的棋上究竟能走出什麼魔力來?另有於若虛這等高手護着他,便是私下拿他問罪也難,自他二人出走後,不知去了哪裡,更是難尋。”方國渙這時緩緩地道:“事已至此,那麼棋上事就由棋上來解決吧,就是走遍天下,我也要尋着此人,與他在棋上一斗。”劉百溪聞之,心中雖有些惑然,也自敬服。劉百溪忽又呈憂慮之色道:“李無三既然有以棋殺人之能,那麼他就不會甘心藏匿此術,此番從宮中神秘失蹤,必是持此術到天下間尋訪高手名家棋上一斗,以顯其威,那位智善大師便是一例顯證。”方國渙聞此,大吃一驚道:“那麼天下的衆棋家高手,從此便遭劫難了!”劉百溪也自一驚,繼而搖頭嘆道:“他若作亂棋道,當真可怕得很,希望棋能殺人不是真的,否則後果不可想象。”在場諸人,心中各是一沉。

第100回 地象(1)第46回 驚棋(2)第11章 悟棋白雲洞第86回 避風火山島(1)第56回 昆吾刀(1)第70回 兵護黃鶴樓(1)第50回 棋公子(3)第76回 小全子(1)第11章 悟棋白雲洞第64回 客留鳳陽城(4)第97回 脈卜(1)第49回 玉棋山莊(3)第46回 驚棋(2)第51回 天人弈戰(1)第47回 龍鳳琴(3)第42回 棋情(1)第105回 轉世靈童第47回 龍鳳琴(3)第112回 尋仇(1)第32回 棋佈天元陣(1)第88回 珍珠匾第69回 途中救險(3)第12回 天元化境(上)第107回 驚走鄱陽湖第87回 三戰棋(2)第67回 菊花夫人(2)第71回 棋戰黃鶴樓(上)第46回 驚棋(1)第112回 尋仇(1)第54回 隨州客棧(1)第41回 雨夜棋話(1)第48回 相國寺(1)第74回 漢陽王府(3)第30回 校場奪馬第46回 驚棋(1)第55回 釋棋白兆山(3)第37回 碧瑤山莊上(1)第35回 牧野仙蹤(2)第71回 棋戰黃鶴樓(上)第28回 金槍無敵將第55回 釋棋白兆山(3)第106回 醫聖(1)第109回 盲棋(1)第64回 客留鳳陽城(2)第75回 虎口脫險(3)第84回 羣英出海(3)第15回 無縫天衣第74回 漢陽王府(1)第92回 奇遇大西島(2)第73回 琴曲化梵音(2)第75回 虎口脫險(3)第94回 印度商隊(1)第42回 棋情(1)第50回 棋公子(2)第83回 風景盛宴(1)第116回 浴血遼東 1第82回 鄭和航海圖(3)第110回 重逢(4)第85回 海王三(2)第35回 牧野仙蹤(3)第15回 無縫天衣第92回 奇遇大西島(1)第64回 客留鳳陽城(4)第36回 天星棋子(1)第50回 棋公子(3)第18回 六合堂第106回 醫聖(2)第40回 血棋譜(1)第95回 黑衣盜(2)第82回 鄭和航海圖(1)第1回 落難劉家莊第99回 金聖法王(1)第31回 困阻獨石口(1)第89回 蛇角吸毒(2)第53回 無相棋(1)第63回 徐州棋案(1)第65回 六合島(2)第55回 釋棋白兆山(1)第4回 雌雄寶參第64回 客留鳳陽城(1)第53回 無相棋(4)第76回 小全子(2)第47回 龍鳳琴(3)第31回 困阻獨石口(1)第97回 脈卜(1)第56回 昆吾刀(5)第46回 驚棋(2)第6回 白虎山(上)第109回 盲棋(2)第108回 口技(2)第110回 重逢(1)第86回 避風火山島(2)第111回 小活佛(1)第110回 重逢(3)第71回 棋戰黃鶴樓(上)第103回 地下之旅(下)第23回 地煞棋經(上)第34回 羣英脫險(2)第88回 珍珠匾
第100回 地象(1)第46回 驚棋(2)第11章 悟棋白雲洞第86回 避風火山島(1)第56回 昆吾刀(1)第70回 兵護黃鶴樓(1)第50回 棋公子(3)第76回 小全子(1)第11章 悟棋白雲洞第64回 客留鳳陽城(4)第97回 脈卜(1)第49回 玉棋山莊(3)第46回 驚棋(2)第51回 天人弈戰(1)第47回 龍鳳琴(3)第42回 棋情(1)第105回 轉世靈童第47回 龍鳳琴(3)第112回 尋仇(1)第32回 棋佈天元陣(1)第88回 珍珠匾第69回 途中救險(3)第12回 天元化境(上)第107回 驚走鄱陽湖第87回 三戰棋(2)第67回 菊花夫人(2)第71回 棋戰黃鶴樓(上)第46回 驚棋(1)第112回 尋仇(1)第54回 隨州客棧(1)第41回 雨夜棋話(1)第48回 相國寺(1)第74回 漢陽王府(3)第30回 校場奪馬第46回 驚棋(1)第55回 釋棋白兆山(3)第37回 碧瑤山莊上(1)第35回 牧野仙蹤(2)第71回 棋戰黃鶴樓(上)第28回 金槍無敵將第55回 釋棋白兆山(3)第106回 醫聖(1)第109回 盲棋(1)第64回 客留鳳陽城(2)第75回 虎口脫險(3)第84回 羣英出海(3)第15回 無縫天衣第74回 漢陽王府(1)第92回 奇遇大西島(2)第73回 琴曲化梵音(2)第75回 虎口脫險(3)第94回 印度商隊(1)第42回 棋情(1)第50回 棋公子(2)第83回 風景盛宴(1)第116回 浴血遼東 1第82回 鄭和航海圖(3)第110回 重逢(4)第85回 海王三(2)第35回 牧野仙蹤(3)第15回 無縫天衣第92回 奇遇大西島(1)第64回 客留鳳陽城(4)第36回 天星棋子(1)第50回 棋公子(3)第18回 六合堂第106回 醫聖(2)第40回 血棋譜(1)第95回 黑衣盜(2)第82回 鄭和航海圖(1)第1回 落難劉家莊第99回 金聖法王(1)第31回 困阻獨石口(1)第89回 蛇角吸毒(2)第53回 無相棋(1)第63回 徐州棋案(1)第65回 六合島(2)第55回 釋棋白兆山(1)第4回 雌雄寶參第64回 客留鳳陽城(1)第53回 無相棋(4)第76回 小全子(2)第47回 龍鳳琴(3)第31回 困阻獨石口(1)第97回 脈卜(1)第56回 昆吾刀(5)第46回 驚棋(2)第6回 白虎山(上)第109回 盲棋(2)第108回 口技(2)第110回 重逢(1)第86回 避風火山島(2)第111回 小活佛(1)第110回 重逢(3)第71回 棋戰黃鶴樓(上)第103回 地下之旅(下)第23回 地煞棋經(上)第34回 羣英脫險(2)第88回 珍珠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