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悟棋白雲洞

第二天一早,方國渙、法能二人又來到了白雲洞。苦元大師此時坐在石桌旁,對着桌上的一張古木棋枰,持了羅漢子,正在打譜研棋。方國渙、法能上前施禮請安,苦元大師便叫他二人一旁坐了。方國渙聞苦元大師落子應枰之聲十分清脆悅耳,尤見那張古木棋枰古色古香,實非尋常物,不由驚訝道:“羅漢棋子已是少有,這張棋枰卻也少見,棋子應枰之聲清脆得很!”苦元大師笑道:“這套棋具是天元寺前輩師祖空悟大師所遺之物,爲棋中罕見的珍品,千金不易的。”

苦元大師隨後指了適才所佈的棋局道:“這是前人棋譜中的名局,你二人看看有何妙處。”方國渙、法能二人便上前細觀。法能驚奇道:“這是一子定兩徵的妙局!”苦元大師點頭道:“不錯,白棋一子定兩徵之後,勝負已決,棋局到此也就止了,然而前輩師祖空悟大師卻在三個月之內悟解出了反勝之法。”法能聞之,詫異道:“棋局到此大勢已定,再走下去也如廢棋一般,實不知道有何妙手扭轉乾坤?”

苦元大師道:“此局雙方走得巧妙,奇絕之處就在這裡,當年棋藝天下第一的顧香童也認爲棋局終此,後被前輩師祖空悟大師悟解出了破解之法,顧香童佩服萬分,便把家傳的羅漢棋子與古木棋枰贈與了師祖,天元寺也就有了鎮寺之寶。”法能聞之惑然,搖頭不解。方國渙此時一言不,凝神專注着棋枰。少許,忽點頭道:“師父,此棋局果有破法,不過當在第三手之後。”苦元大師聞之一驚,連忙道:“不錯,你且持棋試走。”方國渙便旁取了一枚黑棋於枰中落下,苦元大師見之一喜,忙自應了一招白棋。

法能棋力不弱,看罷搖頭道:“國渙師弟這一手棋卻是無甚用處,緩不了急的。”然而當方國渙第三手棋落定,苦元大師立呈驚喜道:“正是如此!正是如此!沒想到空悟師祖三月之功,被你傾刻間便得了,真乃奇事!”苦元大師暗自慶幸收此弟子,一時間竟有些激動。法能注視了棋盤好一會,忽恍悟道:“是了,三招破一子!師弟真乃神仙國手!”隨即欣喜不已。

苦元大師這時感嘆道:“若不是空悟師祖在棋譜後指示得明白,爲師恐怕今生也是悟解不出的,這盤棋全局布得巧妙,一子定兩徵後並非終局,今被你在半個時辰內三招走活,古今當無人能爲,看來這個奇蹟源於你棋上的靈性,實爲天意!”方國渙解此妙局,又得師父讚許,也自欣然。苦元大師高興之餘,便道:“渙兒,你初來此地,一切還都陌生,且與法能在山中前後轉轉,以熟悉一下連雲山的地理環境。這會兒去輕鬆一下,勿令棋事累心,過於耗神,日後再與師父研棋吧。”法能一旁喜道:“好極!我是師弟最好的嚮導。”隨後拉了方國渙施禮退出,離了白雲洞,遊玩去了。

一路走來,方國渙愉快非常,因爲終於到了天元寺,得以拜高人爲師修習棋道,心有所依,尤自安然。路上,法能道:“師弟一來,我看寺中的名次,倒要重新排一排了。”方國渙不解道:“排什麼名次?”法能道:“自然是棋上的名次。”方國渙感興趣道:“不知怎麼個排法?”法能道:“這是師兄們私下以棋力的高低來排列的,師父自然居位,第二位是法陽大師兄,第三位是法遠師兄。”

方國渙詫異道:“法遠師兄既然如此棋高,前日我來寺中時,他爲何在旁觀棋不戰?”法能道:“這是法遠師兄的寬人之處,見師弟初來,怕挫了你的銳氣,折了棋興。當然,也是聽了師父說師弟如何高明,不敢貿然討教,這幾日便會尋你鬥棋了。”法能接着又道:“排在法遠師兄之後,第四位當屬法無師兄了。”方國渙聞之訝道:“怎麼?法無師兄也有這麼高的棋力?”法能道:“這個自然,只因法無師兄醉心於武學,棋上荒廢了些,否則棋力不下於法遠師兄的。”

方國渙聞之,驚奇不已,忽恍悟道:“怪不得那日法無師兄救了我之後,便領我去見了師父,當是從我與李如川對弈的那盤棋上尋的我吧。”方國渙想起了與自己棋逢對手的法化和尚,便問道:“不知法化師兄排在第幾位?”法能道:“排在法無師兄之後,爲第五位的,第六位是法慧師兄,第七位是法智師兄,法智師兄兩個月前曾勝了一位來天元寺挑戰的棋上高手。”方國渙此時笑問道:“不知法能師兄排在第幾位?”法能搖搖頭道:“二十名以外吧,在寺中,師兄們都是高手,比不得他們的,但在外面,我倒也未曾輸於別人。”方國渙聞之,驚歎不已。

說話間,法能領了方國渙登上了一座峰頂,立覺清風拂面,心胸暢然,放眼遠望,羣山低小,天廣地闊,別有一番景緻。法能這時用手指了山下道:“師弟請看,那片方形的樹林,便是棋林。”方國渙望去,果有一片樹林方形整齊,獨處一地,與周圍樹林自是有異,別有一種神秘感。

法能又指了前方一座高崖道:“這是百丈崖,連雲山最險峻的地方,三面爲陡壁,中有一脊背可通巔頂,人立其上有登天之感。”二人又觀望了一陣,因山上風大,法能便引了方國渙轉下山來。四下又遊走了一番,二人隨後在一條溪水裡洗了澡,法能于山中尋了些果子與方國渙吃,見方國渙興致愈濃,便又領着遊了幾處自家認爲的名勝之地。走得倦了,二人便找一處山坡,躺在草地上歇息。

法能指了對面幾座碧綠的青山道:“這幾座山是寶山,山中長滿了幾百味草藥,有幾種還是天下別處不生長的,野果山珍也比別處的多。師父每年都領着衆師兄們上山採藥,留些自用的,其餘的便運到山外換米醋油鹽。不過山中毒蟲甚多,師弟日後若是自家獨遊,還要注意了。”天色將晚,法能、方國渙二人這才抄近路回到了天元寺。

回到天元寺,法能引了方國渙在廚中用了些茶飯。一名挑水的火頭僧告訴二人,大師兄法陽回來了,去白雲洞見過師父後,與幾位師兄正在殿上說話。法能聞之大喜,忙拉着方國渙跑了去。大殿上,法遠、法化二人正與一位中年僧人興致勃勃地談論着什麼。

見方國渙與法能進了來,法遠起身笑迎道:“說曹操,曹操就到,國渙師弟,來見過大師兄。”那邊法陽已經站起。方國渙注目看時,見那法陽身高肩闊,氣宇威嚴,神態與衆僧大是不同,心中暗讚一聲:“好是威武!”忙上前施禮,恭敬地道:“見過大師兄。”

法陽見方國渙是一位清秀英俊的少年,心中一喜,暗自點頭,雙手扶了道:“小師弟,不必客氣。”法能這時高興地上前拉住法陽討糖果吃,法陽笑道:“你如今已有一個師弟了,要有個做師兄的模樣,勿如先前孩子般地嘴饞了。”說完,從懷中掏出一包糖果來。法能見了,歡喜地謝過接了。法陽隨後又對方國渙笑道:“沒想到我去山外採辦鹽米,晚回來兩日,寺中便有了大變化。適才見了師父,說是新收了一位非凡的小師弟,見之果然。”方國渙見法陽雖威武凜人,卻態度和善,心生敬意。法陽接着請方國渙旁邊坐了,問及了一些他的身世,方國渙一一如實答了,法陽聞之,感嘆不已。

用了幾杯茶水,談了一番話題,天色便暗了下來,大殿內燃亮了火燭。法陽這時笑道:“聽師父說,小師弟棋上靈性過人,世間罕有,若修習得當,則有日進千里之勢。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世間好手難遇,燈下向小師弟討教一局如何?”方國渙忙道:“還請大師兄賜教。”

法遠這時於桌上擺好了棋具,笑道:“小師弟來了兩日,我未敢與他過子,今日倒要看大師兄的了。”法陽、方國渙二人於是臨枰對坐,法陽示意方國渙持子先行。方國渙想起法能說過,法陽的棋力已近師父,心下猶豫,想向法陽討讓兩子,隨即卻消去了此念,拾了一枚黑子,於右上角“三三”之位小心佈下。法陽見方國渙起手謹慎,微微一笑,自於左上星位應了一子。

方國渙先前與人臨枰對弈,起手便是中定天元,以氣勢開局,近日來連遇高手,便收斂了霸氣,運子布棋沉着起來。十餘手棋過後,方國渙見法陽的棋路自與他人不同,但以白子疏布,勢佔九星,以大氣開局,並不理會黑方的阻隔遏制,且有違棋上常勢。待三十手棋過後,法陽棋上這才顯出了攻守殺奪,救應防拒之意。方國渙此時暗裡吃了一驚,想起師父苦元大師曾以十子試自己棋力高低,法陽的棋路與師父近同,心知法陽實是領會了師父棋上的真諦。方國渙敬服之餘,極力施棋應對。

棋至中盤,雙方棋勢已互漫開來,複雜難辨。法陽心中驚異道:“師父所言果是不差,這位小師弟如此年紀,棋力便已十分了得,日後的修爲必在我與師父之上,看來真是師父要找的那位棋上靈童了。”方國渙、法陽二人互相暗中佩服,棋上盡數施展妙手,一時間殺得難解難分,直把觀棋的法遠、法化等人看得迷了。

結果一局中了,方國渙以五子之差負於了法陽,自是歎服道:“大師兄棋風迥異,高深莫測,堪稱國手,今日有幸領教,佩服萬分。”法陽搖了搖頭,坦言道:“我盡全力僅領先小師弟五子,是除了師父之外,我所幸遇的又一個棋呈大勢者,不出兩年,小師弟必能高過我的。”方國渙忙道:“大師兄棋力之高,世所罕遇,便是十年八年,我也難追及上的。”

這時,忽聞身後有一人朗聲道:“小師弟不必過謙,大師兄與那位擺棋設擂的李如川一樣,對普通好手,都是滿盤通吃,不留一子的,小師弟雖暫負五子,卻已然把大師兄的棋路逼到絕頂了。”衆人聞聲回頭看時,但見法無含笑而立,顯是悄然而至,旁觀許久。

方國渙見是法無歸寺,驚喜道:“法無師兄!”忙起身相迎,此時尤是倍感親切。法能則歡呼一聲,跳上去摟住了法無的脖子,打起鞦韆來。法陽這時起身笑迎道:“法無師弟的這句‘逼到絕頂’,說得也自貼切,我確有此種感覺的。”方國渙見法陽言之誠懇,不拘勝負,心中更爲敬服。

法無與衆人互相禮見了,隨後拉了法能笑道:“先前寺中數你最小,現在來了位比你還小的國渙師弟,你這位小師兄日後可要好生照顧了。”法能笑道:“那是自然,以後我還要叫國渙師弟在棋上多多照顧各位師兄呢。”衆人聞之大笑。方國渙見天元寺衆僧彼此間皆相處融洽,對自己更是親切,欣慰之餘,自將初來的那種陌生之感,消之無形去了。

從此以後,方國渙每日但去白雲洞,聽師父苦元大師講解棋道,或與師父研棋討勢,法陽自在天元寺中主持一切。每至初一十五,苦元大師則回寺中檢驗衆僧棋課,加以指點。方國渙在棋上理法兼修,棋力日長,曾與法遠對弈了一局,竟走成了棋上罕得的平手。方國渙專心致志地修習棋道之餘,平日裡也與衆僧採藥勞動,互磋棋藝,不知不覺中,一年時間已過。

此時的方國渙,已融會貫通了苦元大師所授的棋之理法,棋力更是突飛猛進,與法遠對弈,已能勝出數子,與法陽對弈,竟互有勝負。在苦元大師讓先兩子的情況下,幾成對手,自叫天元寺衆僧驚歎折服。方國渙又把天元寺秘藏的幾十卷棋經、棋譜通研精讀,感悟領會古人的棋道,每有所得。

時間飛逝,又過了將近一年,方國渙棋力日益精進,與法陽對弈,已是勝多負少,與苦元大師平手相抗,已然平分秋色。平日間,每於棋上指點衆僧,使大家各有長進。其中以法能棋力增進最快,竟然越法慧、法智,直逼法化,也是平時多經方國渙指點之故。寺中衆僧對方國渙佩服之餘,更是恭敬有加。方國渙也自隨了師父苦元大師的修棋習慣與法門,時與師父對坐白雲洞,寧心靜氣,閉目冥想,悟道思棋,有時竟整日不移身形。

苦元大師見方國渙棋力日益精進,禪定之功也增,心中愈加歡喜。有時,方國渙偶在棋上悟得一招,走將出來,尤令苦元大師吃驚不已,感嘆方國渙兩年的修爲便賽過了自己半生的努力,欣慰之餘,自有了一番打算。

這一日,方國渙一人獨立棋林外,望着昏暗怖人的林中怔。想起師父苦元大師曾對他說過,布植棋林的目的,是想證明棋勢可變化於棋盤外,而另化異能,因爲棋道可示萬物理,當可應變於世事。方國渙不覺自語道:“棋道深奧廣博,看來這棋盤內外都有着玄機的。”

這時,忽聽身後有人道:“師弟原來到了這裡,讓我好找。”方國渙回頭看時,見是法無。法無走上前來,笑道:“師弟一人在此做甚?莫非想入棋林中走走?這可使不得。”方國渙道:“難道這片棋林果真成了一盤天然死局嗎?”法無道:“時過境遷,枝葉旁生,已改變了裡面的格局,已非當初佈列之勢。現今已無人能進出,我也只能在棋林之上來去而已,不敢入其中。”

方國渙訝道:“師兄何以能在棋林上來去?”法無笑道:“也罷,今日且叫師弟看看我的本事。”說罷,法無身形一縱,“嗖”的一聲,猶如一隻大鳥,飛躍棋林之上。方國渙不由喝了聲彩,隨見法無身形一展,借腳下松枝反彈之力,又向前躍出數丈,連續幾個起落,如蜻蜓點水,如鳥凌空。法無在棋林上以輕身術走了兩個來回,飄然落下,依舊神色自若,方國渙竟自看得呆了。法無笑了笑,走到方國渙身邊,拍了拍他的肩頭道:“師父差我尋你,有要事商談。”方國渙聞師父召喚,忙隨法無向白雲洞而來。

到了白雲洞,法無便在洞口守了。方國渙入得洞內,見苦元大師已坐候多時了,忙上前禮見了師父。苦元大師點頭應了,便叫方國渙於石牀上坐了,隨後道:“渙兒,你到天元寺有多久了?”方國渙道:“回師父,弟子自入天元寺修習棋道以來,至今已兩年有餘。”苦元大師點了點頭道:“兩年來,你刻苦習棋,棋力日益精進,現已過爲師數子,天下間當無對手可言了。”

方國渙感激道:“多承師父教誨,弟子纔有今日成就,但天下間棋道中的高人甚多,弟子不敢爲人先。”苦元大師道:“此言也是有理,除非另有棋上靈性和天賦高於你者,得了機遇,修就國手之術,或能與你成對手。然爲師縱觀古今棋壇,國手棋聖雖不乏其人,但是到了你這裡,已是棋上最高的一個了。不過學無止境,你此時的棋藝雖能獨步天下,但是還沒有達到爲師所希望的那種境界。”

方國渙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弟子雖較兩年前有所長進,若與棋上的真正高手臨枰弈對,勝其一子半子也非易事,五子六子更是艱難,自沒有達到那種任意之境。弟子雖感不足,但不知再以何法增進?”苦元大師聞之,點了點頭道:“二十年前,爲師便悟感棋家有此侷限,棋上雖達頂峰,仍不出棋家攻守之勢,真正高手間的差別,不算很大的。傳說中有一種化境之棋,也就是那種真正的棋境,纔是至高無上的。”“化境之棋?”方國渙聞之訝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棋境?”

苦元大師正色道:“但把它想象成一種在棋盤上隨心所欲,無不能爲,又能化合於棋之內外,應感於萬事萬物的通神仙化的無上高妙化境。”方國渙聞之,詫異道:“當年弟子初見師父時,曾聞師父談起地這般棋境,可是棋上的這種高妙境界,如何修悟得成呢?”苦元大師肅然道:“明心見性,與棋道通。真正的棋境,即是極高的心境,也就是佛境、仙境、化境。古人修成正果爲佛,羽化成仙者,莫不修其心。棋道也然,心正神通,佛心、道意,便是無上的棋境,棋達化境者,可與仙佛論短長爾。”

苦元大師突然放低聲音,似有難言之意,沉吟一聲道:“爲師稟賦不高,故難得其中奧妙,如今悟性已老,更是難達此境界。不過萬法同宗,你果是功夫到了,或是能成就這種無上的棋道,爲師把這種化境之棋稱之爲天元化境,是棋上最高的境界,苦苦追求,故自起法號苦元。看來苦海無邊,師父是達不到彼岸了,這件事情便寄望於你來做了,以了爲師的心願。”方國渙聞之一驚,連忙道:“這種至高的棋境,弟子恐難修成,將有負師父厚望的,還請師父三思,別有所託吧。”

苦元大師搖了搖頭道:“渙兒,勿爲其難而推卻,不管怎樣,無論從棋上的靈性、稟賦,還有年齡方面,你都有着先天的稟賦而過於常人,這種棋境並非虛幻,自有它的可能,能領略到棋上的那種無上的妙境與樂趣,當是一名棋家的追求所在。師父現已再無高法教你,所謂學棋三日,悟棋三年,這也是爲你自家成就之道,成功與否,便看天意和你的造化了。”方國渙見師父把一生追求而未能實現的願望寄予了自己,深感責任重大,自有些不安起來。

苦元大師這時又道:“從今日起,爲師便回寺中居住,白雲洞就是你獨自修悟棋道之所了。”方國渙聞之一驚道:“師父可是讓弟子一人獨居這裡?”方國渙自知白雲洞遠離天元寺,獨處高峰,人跡罕至,不免心生懼意。苦元大師見了,寬慰道:“白雲洞居高山險處,人獸多不能尋到,並且洞內冬暖夏涼,溫度適宜,是一處最佳的清修悟道之所,爲師獨居多年,從無意外驚擾,渙兒不必擔心的。”

方國渙聞之,心下稍安,想起平日裡也常與師父研棋或對坐一整日,在此也是習慣了。方國渙性本清靜,喜獨居孤處,此時倒有些欣慰起來。苦元大師這時又道:“棋即大道,大道即棋,非世行小術,爲師示你悟棋之法,你且記住了:‘靜坐悟道,其覺在通。一通百通,道在其中。’師父多年來,對此玄機,久悟不達,日後就看你的修爲和造化了。茶飯飲食自有法能照顧,寺中也無雜事擾你,心神當專一了。”

方國渙已然明白了師父的一片苦心,毅然道:“但請師父放心,弟子一定努力去修習感悟這種化境之棋,不成此棋道,終生不出連雲山。”苦元大師點了點頭道:“你能立此志甚好,不過神思上勿太過於執著,若呆得厭煩,自可去山中游玩,或回寺中與師兄們交流所得,但有個心思在此便是了。”說完,苦元大師又指了石桌上的羅漢棋子和那張古木棋枰道:“這副棋具留於你打譜研棋用吧,爲師這就回寺了,你自家坐悟吧。”苦元大師隨即起身,竟自去了。洞內但剩方國渙一人,呆呆地坐了,一時間竟生生離死別之感,心下悽然。

法無在洞口接了苦元大師,下山迴轉天元寺。路上,法無道:“師父把國渙師弟獨留白雲洞內修悟棋道,不知小師弟可否吃得起這般寂寞之苦?又能否修成那般無上的棋道?”苦元大師道:“渙兒天分奇高,專一棋道,雖在少年,正值本性純真無雜之時,以他現有的棋力爲基,以清靜地,養他無私天性,日久則靜,靜極生動,自能明心見性,感悟天元化境,非此人不有此器,非此器不育此功!”法無輕聲道:“希望國渙師弟能在棋上奪此天地造化之功,成就古今棋中第一人來。”苦元大師又道:“渙兒初居白雲洞,恐有不適,你且暗裡看護,不得有絲毫的閃失。”法無點頭應了。

且說方國渙在白雲洞內呆呆地坐了,忽然獨處幽境,不免生出了一絲兩絲的淒涼之意來。不過半個時辰,忽省悟到自家一人過活,茶飯又有人照顧,出入無礙,自可忘情山水,又可思研棋道,真如天上的快活神仙一般。想到此處,方國渙釋然,有些得意起來,於是寧心靜慮,端正身子坐了。

傍晚時分,法能提着食盒進了來,見了方國渙,便笑道:“師弟如此清閒,叫人好生羨慕。”方國渙搖搖頭道:“如今我住在這裡,可要做一個苦行僧了。”法能笑道:“不然,師弟卻不曉得此時的諸多好處,白雲洞清幽高居,是一處絕好的思棋之地。況且師父又不是把你關在洞裡苦修,只不過在你心有所動、神有所思的情形下,坐在這裡加些熟慮罷了,出來進去,誰又會管你來着?師父爲了這種化境之棋,也自用心良苦,爲了師父的心願,更是爲了你自家,師弟當盡心盡力纔是。”

法能接着又笑道:“當年法慧師兄初來天元寺,嫌寺中活計累人,便對師父說,他能修悟成那種天元化境,師父於是準了法慧師兄到白雲洞靜修徹悟。不料法慧師兄在這洞裡洞外、山前山後清閒玩耍了三個多月,後來覺得實在無聊,便跑回寺中告訴師父,悟性沒有了。師父說,既然沒有了,那就在活計中找吧,便規定了法慧師兄雙倍的活計,把法慧師兄後悔得不得了。”

方國渙聞之,不禁笑道:“竟也有這等事?看來雖落得個清閒,卻不那麼輕鬆的。”法能又道:“來此思悟棋道,並不是誰都適合的,師父既然選中了師弟,自有他的道理,師弟肩負着一種特殊的使命,能在棋上得大成就,脫俗凡,窺破棋中之奧,古今可沒有人能爲的。”方國渙聞之,始知天元寺衆僧皆嚮往天元化境,如今都將期盼放在了自己身上,深知責任重大,神情隨之肅然。法能又與方國渙說了會話,待他用完茶飯,便提了食盒,道聲“坐安”,別了方國渙,自迴天元寺了。

天色將黑,洞內愈顯得異常地寂靜,方國渙遂生孤獨之感。正忐忑不安時,忽見洞口人影閃動,跳進一個人來。方國渙看時,見是法無,不由喜道:“法無師兄,可是來與我同住的?”

法無搖頭笑道:“我可沒有師弟的悟性,適才路過,進來瞧瞧。”方國渙聞之,不免大失所望。法無見了,搖頭一笑,伸手於懷中取出一支竹節來,遞於方國渙道:“這個送給師弟吧,以防萬一之需。”方國渙接過來,感覺這支竹節實心略沉,便問道:“法無師兄,這東西有何用處?”法無道:“這是一支示警的響箭,內納硝黃,爲高手匠人特製,只要按動底部機關,便有哨箭飛出響空,十數裡外皆可聞得。師弟若有急事,只要啓動它,我片刻自會趕來,要好生保管了。”

方國渙聞之大喜,連忙謝過了。法無隨後道:“師弟歇了吧,我回寺了。”方國渙便把法無送到了洞口。法無道聲:“師弟不必遠送,我去矣!”緊走幾步,忽往谷中一投,便沒了身影。方國渙見狀,不由大吃一驚,忙扶在崖邊探視,但見一個黑點在崖壁上閃現了幾下,便消失在了這萬丈不測之淵中,驚得方國渙目瞪口呆。

方國渙吃驚一回,復回洞中於石牀上坐了,深吸一口氣,閉目垂簾,不視外物。過了片刻,心中這才緩和了些,暗道:“師父與幾位師兄都是世外高人,能與他們結識,也是我這個孤兒不幸中的萬幸吧。師父所說的這種天元化境,不知是一種什麼樣的奇妙感受和境界?且按師父所示的方法修悟吧。”想到這裡,方國渙便收了神思,入定起來。然而越着意思靜求悟,卻越不似先前那般自然而靜了,立時間雜念亂起,思緒紛紛,實不如打譜研棋時的那般神注,方國渙心下大駭,忙睜了雙眼。

此時,洞中已是漆黑一片,令人恐意立生,方國渙忙將那支響箭在手中握了。隱隱的風聲從洞外傳來,夾雜着陣陣松濤之聲,猛然想起那片神秘的棋林,方國渙心中更是一緊。心神被恐意所擾,無法求靜,方國渙便伸手摸過被褥,矇頭裹身,緊縮其中,再無心理會其他了。不知過了幾時,也是睏倦了,方國渙便提心吊膽、迷迷糊糊地睡去了。由於警恐之故,睡得也是不沉,偶從山中遙傳來幾聲狼叫,把方國渙從半睡半醒中驚醒,心中一顫,頭皮麻,身子不由得在被子中縮成一團,緊掩雙耳,盡力減些恐意,心中自有些懊悔起來。就這樣,方國渙在白雲洞內熬過了不同尋常的一夜。

恍惚中,方國渙覺洞外的天色見亮了,恐意方減,不知不覺中又復睡去,以補夜間的睡眠。這白雲洞果然特別,雖高居山間,並不令人有寒涼感。不知過了幾時,忽有一聲音道:“師弟起了嗎?”方國渙一驚而醒,起身看時,見是法能提着食盒進了來,時已天光大亮。

法能進了洞來,把食盒於石桌上放了,轉身道:“昨晚師弟過得好嗎?”方國渙含糊道:“還……還好。”法能又笑問道:“可感到害怕?”方國渙坦言道:“一個人住在山洞裡,哪有不怕的?”對昨晚戰戰兢兢過了一夜,自是心有餘悸。

法能這時笑道:“其實用不着怕的,法無師兄擔心你第一天有所不適,在洞外守了一夜。”方國渙聞之,驚訝道:“法無師兄昨晚沒有走?這會在哪裡?”說着,起身要去洞外尋找。法能道:“法無師兄已回寺裡歇了,他還誇獎師弟有些膽量哩!”方國渙聞之大窘,知道自己昨晚的情形盡被師兄瞧去了,自家還不知,忙問道:“法無師兄今晚還來嗎?”法能道:“那可不知,不過法無師兄一高興準來伴你。”方國渙聞之,略安道:“這樣最好。”兩人又說了會話,待方國渙用過茶飯,法能說寺中還有事做,提了食盒自去了。

送走了法能,方國渙自慰道:“原來晚間有法無師兄暗中護我,還怕些什麼?”復於石牀上盤膝坐了。就這樣,方國渙在白雲洞內寧心靜氣又坐了一天,也沒悟出個子午卯酉,索性持了羅漢棋子自家對弈起來。到了晚間,方國渙到洞外尋了幾回,沒見到法無的影子,便安慰自己道:“法無師兄必在暗中藏着,不讓我見到罷了。”這一晚恐意大減,安穩睡了。

過了幾日,方國渙便漸漸地習慣了,安閒地在白雲洞內獨居靜悟,修習棋道。法能按時送來茶飯,有時還另採了些山中的果子給方國渙調換口味。方國渙在洞中坐得膩煩,便跑出去,山前山後遊逛了一番,以散其心。這期間,法陽、法遠來看望過方國渙幾次,法陽還專門爲方國渙採購了一些精美可口的食物糖果,令方國渙好生感激。如此過了月餘,也自無他。有時方國渙也迴天元寺,與衆僧研棋討勢,互磋技藝,一呆就是一整天,傍晚纔回白雲洞,時間久了,更加習慣了。

如此又過了半年。半年時間下來,方國渙雖然沒有修悟到什麼高妙的棋境,但長時間的打坐,禪定養氣,靜慮思棋,盡改變了先前的氣質,出脫成另外一個人來。於是,在洞中靜悟的時間多了,外出的時間少了,有時數日不離洞內一回,雜念漸少至無,但一坐下,便覺得天地安穩,萬物和合。虛涵之中又時有妙思,有時悟出棋上一些極難極妙的棋路,偶然一得,自是歡欣非常,跑回天元寺演示於衆僧看,直叫衆僧敬服萬分,驚奇不已,棋力又是精進許多。有一回讓先師父兩子,又反以兩子勝之,苦元大師心中雖是驚喜,面上卻只是搖頭。方國渙知道還沒有達到師父所期盼的那種化境之棋,便回白雲洞,又自修悟去了。

第8回 三味玉清湯第99回 金聖法王(2)第78回 靈棋術(1)第49回 玉棋山莊(1)第109回 盲棋(2)第65回 六合島(3)第102回 地下之旅 中(2)第1回 落難劉家莊第59回 拒禮漢陽王(1)第53回 無相棋(3)第68回 五毒菊全(1)第17回 八珍宴第38回 碧瑤山莊下(4)第104回 幽靈再現第73回 琴曲化梵音(1)第18回 六合堂第81回 起死回生(3)第60回 蘭玲公主(1)第60回 蘭玲公主(1)第24回 換腦術(下)第81回 起死回生(1)第50回 棋公子(1)第95回 黑衣盜(2)第47回 龍鳳琴(2)第92回 奇遇大西島(2)第75回 虎口脫險(3)第67回 菊花夫人(1)第93回 西洋海船(2)第51回 天人弈戰(3)第40回 血棋譜(1)第97回 脈卜(2)第50回 棋公子(3)第32回 棋佈天元陣(3)第39回 江南棋王(1)第114回 羣英會下(2)第41回 雨夜棋話(1)第16回 國手狀元第53回 無相棋(1)第81回 起死回生(2)第39回 江南棋王(1)第110回 重逢(3)第80回 東瀛棋士(1)第88回 珍珠匾第113回 羣英會上(2)第23回 地煞棋經(下)第55回 釋棋白兆山(1)第13回 朗月山莊第56回 昆吾刀(4)第77回 木各莊(2)第6回 白虎山(上)第59回 拒禮漢陽王(2)第83回 風景盛宴(2)第73回 琴曲化梵音(2)第59回 拒禮漢陽王(2)第61回 誤陷囹圄(2)第60回 蘭玲公主(1)第99回 金聖法王(2)第114回 羣英會下(1)第114回 羣英會下(1)第101回 地下之旅(上)第1回 落難劉家莊第93回 西洋海船(2)第64回 客留鳳陽城(1)第62回 戲鬧武昌府(1)第81回 起死回生(2)第53回 無相棋(2)第35回 牧野仙蹤(1)第54回 隨州客棧(2)第56回 昆吾刀(5)第29章 相會齊家堡第46回 驚棋(1)第56回 昆吾刀(5)第8回 三味玉清湯第37回 碧瑤山莊上(4)第98回 迷團(2)第50回 棋公子(1)第9回 棋擂歷險第30回 校場奪馬第61回 誤陷囹圄(3)第106回 醫聖(2)第13回 朗月山莊第84回 羣英出海(2)第35回 牧野仙蹤(3)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65回 六合島(3)第86回 避風火山島(2)第58回 棋神(3)第75回 虎口脫險(2)第23回 地煞棋經(中)第65回 六合島(3)第63回 徐州棋案(3)第3回 陀螺觀第92回 奇遇大西島(3)第59回 拒禮漢陽王(2)第25回 神竹少年(上)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75回 虎口脫險(2)第45回 火器專家(1)第38回 碧瑤山莊下(5)第97回 脈卜(2)
第8回 三味玉清湯第99回 金聖法王(2)第78回 靈棋術(1)第49回 玉棋山莊(1)第109回 盲棋(2)第65回 六合島(3)第102回 地下之旅 中(2)第1回 落難劉家莊第59回 拒禮漢陽王(1)第53回 無相棋(3)第68回 五毒菊全(1)第17回 八珍宴第38回 碧瑤山莊下(4)第104回 幽靈再現第73回 琴曲化梵音(1)第18回 六合堂第81回 起死回生(3)第60回 蘭玲公主(1)第60回 蘭玲公主(1)第24回 換腦術(下)第81回 起死回生(1)第50回 棋公子(1)第95回 黑衣盜(2)第47回 龍鳳琴(2)第92回 奇遇大西島(2)第75回 虎口脫險(3)第67回 菊花夫人(1)第93回 西洋海船(2)第51回 天人弈戰(3)第40回 血棋譜(1)第97回 脈卜(2)第50回 棋公子(3)第32回 棋佈天元陣(3)第39回 江南棋王(1)第114回 羣英會下(2)第41回 雨夜棋話(1)第16回 國手狀元第53回 無相棋(1)第81回 起死回生(2)第39回 江南棋王(1)第110回 重逢(3)第80回 東瀛棋士(1)第88回 珍珠匾第113回 羣英會上(2)第23回 地煞棋經(下)第55回 釋棋白兆山(1)第13回 朗月山莊第56回 昆吾刀(4)第77回 木各莊(2)第6回 白虎山(上)第59回 拒禮漢陽王(2)第83回 風景盛宴(2)第73回 琴曲化梵音(2)第59回 拒禮漢陽王(2)第61回 誤陷囹圄(2)第60回 蘭玲公主(1)第99回 金聖法王(2)第114回 羣英會下(1)第114回 羣英會下(1)第101回 地下之旅(上)第1回 落難劉家莊第93回 西洋海船(2)第64回 客留鳳陽城(1)第62回 戲鬧武昌府(1)第81回 起死回生(2)第53回 無相棋(2)第35回 牧野仙蹤(1)第54回 隨州客棧(2)第56回 昆吾刀(5)第29章 相會齊家堡第46回 驚棋(1)第56回 昆吾刀(5)第8回 三味玉清湯第37回 碧瑤山莊上(4)第98回 迷團(2)第50回 棋公子(1)第9回 棋擂歷險第30回 校場奪馬第61回 誤陷囹圄(3)第106回 醫聖(2)第13回 朗月山莊第84回 羣英出海(2)第35回 牧野仙蹤(3)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65回 六合島(3)第86回 避風火山島(2)第58回 棋神(3)第75回 虎口脫險(2)第23回 地煞棋經(中)第65回 六合島(3)第63回 徐州棋案(3)第3回 陀螺觀第92回 奇遇大西島(3)第59回 拒禮漢陽王(2)第25回 神竹少年(上)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75回 虎口脫險(2)第45回 火器專家(1)第38回 碧瑤山莊下(5)第97回 脈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