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史北向議正忙,風光無量難脫身,遣得劉管家攜禮登門來賀。
蕭好容易一番客套,將人迎入門去。
反身秦旌、越修又馳到。
秦獻好弓博歡顏,越自窘迫難出手。
念來其家本苦寒,蕭正有意相解困。
可!
不待蕭將多摻口,一聲報言復再傳。
“建極殿大學士,禮部尚書,李士淳,李尚書到——”
聞及,蕭、秦、越三將匆偏首瞧去。
隨來,又是另有小廝紛報頻傳。
“吏部左侍郎,林増志,林侍郎到——”
“武英殿大學士,內閣首輔,仇維禎,仇閣老到!”
“文淵閣大學士,工部尚書,馬士英,馬尚書到。”
“東閣大學士,刑部尚書,高弘圖,高尚書到。”
隨報紛傳,眼瞧不遠巷口幾頂官轎,前後朝府門前挪來。
“呼——”
“這些個人,怎就茬到一處,一堆兒過了來?!”
見之不遠暗處轎影,及隨行烏泱泱一票人蹤,蕭先蹙眉起,有得發愁。
隨後,忙亦偏轉回眸的,對去身前秦、越二將緊敘吩咐。
“行啦!”
“你倆呀,自家弟兄,我也就不跟你們客氣了!”
“禮我領了,活計,你們自也都有份兒,今夜誰也甭想跟我這兒躲閒在。”
“去吧,長庭、喪門星,都跟裡頭緊忙活着呢。”
“我這兒分不開身,你倆自行進府去,逮見他倆,瞧是手頭兒有啥活兒,趕緊支應一二。”
“他媽的,我是不成想啊,娶妻而已,怎個就驚動來了這麼多人。”
“大頭兒的無算,這各部裡那些個朝員,城裡的鄉紳大族,竟也都趕着湊過來擠熱鬧。”
“恐是裡頭席面不夠哇。”
“找到喪門星去,旦是前堂二堂的不夠擺弄,不行東苑還有地方,另支旁桌。”
“趕緊加席加菜,別冷落了人。”
“咱這辦的是喜事,不能叫外人說出個埋怨來,聽明白沒有?!”
蕭自匆口囑託命下,趕在後來大員近身前,將事派說到頭裡。
而反瞧秦、越二將這會子呢,聽及國公如此體己貼心私言,分明不作見外口氣。
顯然,這般辭令,自比什麼假客套,虛言說,更叫人心頭敞亮。
尤是越修剛來前情窘在那兒,現下眼瞧忽得解脫,其也登然鬆出一股勁兒。
於是,二將聞命,一時也不含糊,忙俱拱手應承。
“明白!”
“知道了。”
利落接言。
話畢,兩廂不再墨跡,互爲招呼,左右並肩的,便痛快朝去府門裡頭行走,身形輕快,均似樂得如此是矣。
“哈哈哈哈.”
“蕭郎君,靖國公,今日一襲紅袍,好不精神吶!啊?!”
“呵呵呵,是也,是也。”
“人逢喜事精神爽,靖國公,我二人,趕着來道喜呀!”
秦、越二將前腳剛入門,蕭還不及回臉,一側巷前,頭首兩官轎壓槓起簾的,李士淳、林增志二人,已滿面春風,笑口步抵近前。
“呵呵呵,李尚書,林侍郎,多承,多承啊!”
“二位大駕能來,鄙府蓬蓽生輝,啊,蓬蓽生輝。”
蕭忙躬身接應,磨嘴又講得客套寒暄文章詞句。
“呵,蕭郎君,一晃大半年也就這麼過來了。”
“算去,好似從那四月初,咱幾人易縣一別後,還沒聚到一處,正經說過話,喝過酒呢吧?”
“你這山東事罷,回京述職也有段日子了。”
“上朝入政,近來紅到發紫。” “怎麼?別是忘了我們這羣故舊老東西,不肯走動,生怕託你辦事,啊?!”
李士淳其人脾性火爆,心直口快的。
這趕上來噎得人,自也是把好手。
經是他這麼一說辭,旋即令簫郎尷尬原地,不好回嘴。
“呵呵,李尚書,這是明着挑我理吶!”
“哈哈哈,晚生認錯,認錯還不行嘛。”
“主要近來聖上派事急忙,不得已,這才叫李尚書覺得疏遠啦。”
“不打緊,待會兒呀,進府去,我好生相陪幾杯酒,權當贖罪了,如何?!”
聞較李士淳調侃,蕭自備了巧嘴,相說奉迎去。
“吼吼吼”
“這樣好,這樣最好哇。”
“二何,你也是的,人家大喜事忙,反就你這脾氣的橫來挑嘴。”
“也就是靖國公跟咱有舊,要不如此,還不又叫你將事兒聊褶子了?!”
林增志老好人德行,見同僚李士淳衝口,亦忙緊來調和,從間和了稀泥,緩和氣氛。
增志,增志.
實來眼下卻就鬱郁不得志是也。
他這人,按理說,同爲勤王護駕北來舊臣中一員。
可這南京一遭,倪元璐,李士淳都已入閣,各轄一部尚書實權事。
唯有他,矮了人一頭,派就倪下,吏部裡頭作來侍郎。
說去,也就是他這溫吞性子能忍受,表面依是不顯山露水的多言不甘。
可背地裡,會否隱有怨氣,那就不得而知矣。
“呵呵呵呵.”
蕭、李、林三廂話間,忽聞,後面抵來,又是有一老聲乾笑。
尋其響動,蕭機警頭個偏眸,望瞧漸沉的夜色裡,走來當朝閣首,仇維禎。
“呵呵呵,靖國公,別來無恙啊!”
“老夫不算遲步吧?”
“給簫郎道喜,大喜可賀呀!”
仇維禎攜後馬士英、高弘圖三人近來,爲首之仇,待博了蕭來注目後,老當益壯,抓手柺杖竟亦一把拎起,拱手作了一禮來。
瞧看,蕭亦不好怠慢,忙迎一步作輯還禮去,嘴中緊應相回。
“哈哈,是仇閣老親臨,晚輩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哦,馬尚書,高尚書!”蕭作禮笑迎。
於後的馬、高二人也便禮貌,各有回說。
“靖國公大喜!”
“呵呵,給靖國公道喜啦!”
兩廂言罷,不待於旁的另派李、林二廝插嘴,仇維禎老謀,忙再急搶話講。
“哈哈哈”
“簫郎啊,沈家這樁婚,可還滿意否?”
“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他不進一家門吶!”
“縱是天意,可也卻需人力作爲相輔。”
“簫郎好遇,此番揚州皇命公辦,陰差陽錯,竟誤打誤撞,救了他沈家獨子紅蟠一命。”
“呵呵呵,千里姻緣一線牽,如此多好?!”
“依老夫觀瞧,正合天賜姻緣是也!”
“到如今,靖國公,不僅少年英雄得名。”
“又同當今聖上,成了這親戚妯娌。”
“哈哈,往後之運景,貴不可言吶!”
“老夫活到這把歲數,保媒拉縴的事兒,我可也還是頭回做!”
“瞧是你們這樣,郎才女貌,英雄美人兒的,老頭子我也沾了喜,高興着吶!”
“昨兒晚上,我是樂得一宿沒閤眼吶!啊?!哈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