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

“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孫子兵法·軍爭篇】

在外人眼中,幷州刺史、領平北將軍、督幽冀軍事的襄賁侯劉虞是深荷皇帝信重,以宗室賢者、海內知名的身份統領一方兵馬,又得以專任薦舉冀州士人,威權甚重,其子劉和又是九卿之一,父子風光無兩。

可在劉虞本人看來,人前是光芒坦途,腳下卻是萬丈深淵。尤其是在公孫瓚戰死以後,劉虞更覺得身邊危機重重,生怕哪天會步其後塵。爲了寬解心懷,趙該在身邊幾次勸說道:“公孫瓚之敗亡,皆在其人應戰不力。料想易京重圍堅固,糧草百萬,一旦據守,豈是朝夕能破?明公穩慎起見,不敢輕赴大軍,深入腹地,是兵家穩進一道。天下人但有腹誹,又何足指摘?明公切莫因此多慮了。”

劉虞無不憂心的說道:“我怕就怕國家會怎麼待我。”

趙該奇怪道:“天子素來親信劉公父子,公孫瓚又未來得及向朝廷反正、朝廷發兵之時也未曾如曹操那般授予職權,可見在天子心中,此次大戰是沒有將公孫瓚考慮入內的。如今公孫瓚之死,主因在彼,劉公最多隻是謹慎過度,國家若因此而怪罪,可就說不過去了。”

“誒!”坐視公孫瓚敗亡易京,無論因公因私,劉虞實在是出於多種原因,既有仇隙未解,又有時下的局勢與眼前的利益牽扯着他。長期以來,他一直藏匿着心事,即便是股肱一般的趙該也未曾透露,如今他心煩意亂,焦躁不安的在原地走了幾步,忽然停下腳步,轉身對趙該說道:“你可記得我曾與你說過,前揚州刺史魏桀是怎麼死的麼?”

“不是因爲孫策——”趙該恍然記了起來,這件事劉虞曾與他在太原談論過,只是那時候劉虞淺嘗輒止,不肯與他深入討論。如今局勢漸變,淮南之戰的大功除了徐晃、孫策等人以外,幾乎都將被潁川一系或是潁川士人的盟友分走,可見若是魏桀尚在,其必然是與徐晃南北夾擊袁術的一方主將,哪裡還會是今日這般景象?

“魏桀是怎麼死的,公孫瓚也多是怎麼死的!”劉虞重重的嘆了口氣,有些疲憊的說道:“只惜我能耐不夠,身旁無有能人,不然……”

趙該靜靜地看了他半晌,似乎是在努力消化掉對方這番話,片刻過後,他方纔吞了口唾沫,遲疑着避開這個敏感的話題:“這無論如何,都是爲了天下能儘快安定,近年潁川人在朝中多受倚重,此事或許是出自國家默許,也猶未可知。”

劉虞閉上眼睛,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趙該看着對方模棱兩可的態度,也不知道對方在糾結着什麼。只是當下劉虞擔心的是因爲公孫瓚之死,自己恐怕會遭受相當的非議、皇帝會懷疑他的居心,既是這樣的話,那倒還好辦:“其實明公大可不必憂慮過甚。如今明公乃朝廷所倚重,以明公之德望,既無明顯過錯,國家要做中興明君,就不會輕易黜免。”

劉虞揚了揚眉,他知道現在皇帝就算有心也不會動他、更輕易動不了他,這是他手握的最大憑仗,只是天下太平以後呢?帝王最是心思莫測,誰知道會不會有人給他翻舊賬?

“明公現在要做的只有一件,就是立功。”趙該低聲勸說:“袁紹敗退渤海,中山、鉅鹿、趙國等地紛紛反正歸附,此皆明公以仁義動之,而不費兵卒之力。眼下放眼河北,唯幽州可堪敵者,明公若是一舉收復幽州,擒下袁熙,收二州之大功更有何人可比?”

劉虞捻着鬍鬚,輕輕搖頭道:“此乃居功要上,非人臣所爲,我不能這麼做。”

見對方思想迂腐,趙該暗自嘆了口氣,既擔心自己的身家前程,又不肯背上建功自重、威逼皇帝的惡名,這樣一舉雙全的好事哪裡找得到?他索性換了個說法,上前說道:“明公所慮者,無非是救援不及,致使公孫瓚敗亡。可公孫瓚敗亡的緣故,又豈是如此?若非他因戰失策,冒失出城、若非袁紹父子攻城不絕,誓殺幹臣……又若非是閻柔等輩勾結胡兵,破我邊界……”

“明公。”趙該目光炯炯有神,用極誠懇、極肯定的語氣說道:“殺公孫、破幽州者,難道不是袁氏麼?公孫瓚曾與明公同處共事,護衛疆土,情意深重。如今明公率大軍重返幽州,既是爲國家效力,又是爲故人復仇。盡忠盡義,這纔是兩全之策!”

“你的意思是,要我打着爲公孫瓚復仇的名號徵幽州?”劉虞驟然聽到這個說辭,一時間甚覺得可行。

“只要將罪責都推到袁熙、閻柔等人身上,明公再親率兵討之,以其首級祭於公孫瓚墓前,如此仁至義盡,則天下人還有誰會再以此議論明公?”趙該說道一口氣說完。

劉虞沒有說話,而是重重的點了點頭。

這回他很快接受了趙該的意見,其實做法還是同樣,只要一路勢如破竹,拿下幽州,取得勝利,皇帝就算對他有什麼意見,也不會表現出來。於是劉虞信心滿滿的帶領張燕、郝昭等兵馬萬人往幽州進發,匯合故吏鮮于銀、鮮于輔、及降將呂翔等部兵馬,並烏桓數部胡騎,數萬人聲勢浩大。一路上所過郡縣聽說是劉虞回來了,盡望風而降,並備足一切糧草軍需,很快就抵達涿縣。

留守薊縣的幽州牧袁熙與將軍閻柔麾下只有兩萬餘人,他們原本招附的鮮卑、烏桓等族胡兵早在得聞劉虞歸來的消息後便退兵而走,或是在地方跟風倒戈。

閻柔並不算是袁紹部將,他自小便在塞外長大,給烏丸、鮮卑做牧馬奴,後來因爲他的聰明才智得到胡人親近,不僅擺脫了奴隸身份,而且藉着與胡族的關係充當漢胡之間聯繫的橋樑,實則也是半個胡人的身份。

深受胡人風氣影響的閻柔對袁氏沒有忠誠可言,在得知袁紹敗局已定,自己在胡人中間的優勢又比不上劉虞,識時務的他首先便選擇了向劉虞投降,並答應爲他反攻袁熙。

可劉虞卻拒絕了,他自認爲是堂堂正正之師,兵馬衆多,根本不需要閻柔在其中起到什麼作用。更何況,閻柔本就是劉虞聽從了趙該的建議,必須要斬首示衆的人。

閻柔嘗試幾次無果後,又不願意繼續留在薊縣陪着袁熙死守,便想走居庸北還塞外,等風頭過去了再率親信他的一些烏桓部落投降就是。可是這回那些與他關係好的鮮卑、烏桓貴族們在接到他的書信後卻沒有放他一條生路,而是堵死了上谷、代郡方向,導致閻柔逃也逃不得,降也降不了。

袁熙雖然才智不算出衆,但在袁紹諸子中卻是心胸最寬廣的,他既已得知閻柔近日裡的小動作,卻沒做任何反制的舉措,而是在知道閻柔當下的窘境後,主動來勸說他跟自己一同應敵:“將軍威名震於燕趙,今一旦退走,則掃地且盡!爲今之計,當是有進無退,背水一戰方可!”

閻柔心裡想着,若不是因爲自己參與打敗了公孫瓚,尚且不清楚公孫度的立場,他早就借道遼東去了。此時果真被逼得走投無路,也確實只能像袁熙所言,拼死一戰了。

於是袁熙留下別駕韓珩留守後方,點起麾下全部兵馬,帶領張南、焦觸二將與閻柔南下迎戰。

劉虞自信滿滿,由於他對幽州子民心念舊情,故在開戰前還告誡全軍將士“不得殘害燕地百姓、焚燬屋宇,但力殺袁氏兵馬而已。”

由於種種約束,導致他坐擁數萬兵馬,卻一時沒能攻下涿縣。而且當劉虞看到袁熙將全部兵馬集結在此的時候,一心想着畢其功於一役,在沒有充分把握的情況下,決心全面攻城,從而放棄了郝昭等人提出的留一部兵馬牽制,分兵收復幽州其他郡縣的計劃。

劉虞立志全殲敵衆,真刀實槍的打一場硬仗,免得外間有人說他身爲一方主將,卻從沒有像曹操、徐晃那樣打過一場仗。於是他派遣張燕、呂翔、郝昭等兵馬將涿縣團團圍住。這樣雖然阻斷了城中與外界的聯繫,但也違背了兵法上‘圍三缺一’的原則。

閻柔等人眼見陷入絕境,唯有拼死一戰纔可絕處逢生。於是通過幾天的觀察,閻柔敏銳的發現城外就數張燕所率的幷州屯田兵戰力最爲低下,便與袁熙商議集中兵力攻打張燕。

在建安四年年初的一場細雪裡,爲了迷惑劉虞,焦觸打着袁熙的旗號,大起疑兵駐守城南,吸引劉虞猛攻。而閻柔則率所部數千胡騎開門出城,直攻陣線薄弱的張燕部。

張燕是黃巾流寇出身,從未面對過胡人剽悍的騎兵衝鋒,接陣當時便抵擋不住,紛紛逃竄後退。敗兵將附近的呂翔所部衝得亂成一團,張南趁勢跟隨出城,奮勇追擊,劉虞陣腳大亂,還沒做出有效的應對,大軍便已全面崩潰。

劉虞何曾經歷過這樣混亂的戰陣,他以爲行兵佈陣就跟寫文章一樣條理簡單,誰知道瞬息之間,自己就已至敗亡。閻柔此時深恨劉虞將他逼上死路,見劉虞將要騎馬逃竄,追趕不及,遠遠地就在馬背上張弓射箭。

‘咻——!’

這一箭射出,誰知劉虞身後突然追上一人,正好替他擋下了一箭。

趙該慘叫一聲,撲倒在馬背上,沒幾步就被馬顛到地上。

閻柔瞧得真切,遺憾的大罵一聲,舞其馬刀,在亂軍中殺開一條血路,直追劉虞而去。

劉虞勉強爬在馬背上,一個勁的鞭打着,卻又不知方向,只在戰場上亂衝亂闖,像只無頭蒼蠅。

閻柔終於迫近身後,將馬刀高高揚起,欲往劉虞後心劈下。

只聽‘當’的一聲,從旁突然伸來一柄長槍,精鐵槍頭正好擋住了閻柔那下落的一刀:“匹夫敢爾!”

喝聲起處,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將縱馬殺到,威風凜凜,儼然是劉虞一手提拔的都伯郝昭。

“好小子!”閻柔虎口震得發麻,他自詡膂力不凡,沒想到竟被一無名小將攔下,而反觀對方卻似乎渾然無事,心中着惱:“你是什麼人?”

“護送使君走!”郝昭喝令身邊的士兵,將長槍橫在腰後,實實的攔住閻柔的去路。他沒有理會閻柔的發問,而是在見到剛降不久的呂翔在混亂之中又開始大聲喊叫、試圖向袁熙請降,不禁啐了一口:“孬貨!”

閻柔聞言大怒,當下立時與郝昭廝殺在一處,郝昭仗着年輕力壯,逐漸在這場纏鬥中佔據上風,然而此時戰局已無可逆轉。郝昭遂無心繼續,一槍撥開閻柔的馬刀,且戰且退,一路敗走。

劉虞最後只在部將郝昭與鮮于銀等人部曲的護衛下往南逃竄,一路逃至故安方纔停下暫歇一口氣。讓人清點之後得知,此戰幷州典農中郎將張燕被閻柔斬殺、趙該在亂軍中身死人亡,至於兵馬、糧草更是損失大半,劉虞聽後大吐了一口血,從此一蹶不振。

袁熙這邊則是暢然快意,雖然他擊敗劉虞也折損了不少兵馬,但這樣的戰果足以讓他自誇。此時張南擒住了呂翔過來請示,袁熙志得意滿,更是看也不看,命人將這個叛而復降之輩拖下處死。

劉虞一敗,幽州之圍立時解除,不但南面暫無軍事壓力,就連上谷、代郡等地的烏桓部族也再度安分了下來,並開始重新考慮這場戰爭的最終勝負。袁熙見此機會,一邊派人向南皮報捷,一邊試圖通過閻柔重新與離散的烏桓、鮮卑等部族建立聯繫。

胡族兵多勢大,只要借得萬騎,足以改變這一方局勢。

袁熙既非嫡子,又不是袁紹所親愛,本來對繼承家業不抱希望的他,在經過這一戰後,在心中陡然產生了一股熾熱。只可惜他有這個想法、有這個機會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天下大勢的走向不是他一個局部戰爭的獲勝就能改變的。

在劉虞兵敗以後,皇帝只好收縮中山等地兵力,可鄴城方面的消息,卻又使局面再次獲得了轉機。

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
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