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野田黃雀行】

楊修知道這一陣是自己稍遜一籌,皇帝看似還是被法正的觀點說服,但他又哪裡知道,皇帝其實心裡早就有了想法,無非是看到法正處處與他觀念契合,在後世又有個謀士的名聲,這才留下他,準備在一會兒接見楊彪等人的時候做個意見參考。

不用一會兒,受到傳詔的光祿勳楊彪、執金吾司馬防兩人聯袂而至。

在這之中,楊彪且不用說,弘農楊氏在皇帝的恩待下權勢如日中天,門生子弟遍佈朝野。

相比起來,執金吾司馬防在朝堂上的異軍突起無疑更引人注目。按常理來說,一直在韜光養晦、不問事務的京兆尹司馬防在遇到轄內皇帝遇刺一事後,不僅逃過清算與追責,反而得到皇帝謎之賞識,一再升遷重用。

衆人都只以爲這是皇帝看重司馬防的某些能力,或者是爲了提拔一些邊緣人物以制衡不斷壯大的弘農楊氏,但是誰又知道司馬防能有今日,全靠的是他那尚未顯山露水的次子。

這是隻屬於皇帝自己的秘密,但並不妨礙外人對此的妄加猜測,尤其是司馬防本人也是惶恐心虛,不知道自己哪一點被皇帝看上了。

因爲不知道自己哪一點被皇帝看中,他就無法投其所好,所以在爲皇帝做任何事時都會謹慎再三,生怕哪裡做得不對。

此次召見,他自然知道是爲了什麼:“臣等自昨日奉詔以來,夙夜不敢懈怠,在查閱當日值守名冊、以及當面問詢宮門司馬以後,當日值守郎官之中,郎中尹忠的行跡極爲可疑。”

“此人自陛下微服出宮後不久,便立即尋機外出,爾後又倉皇返回,幾乎可疑確定就是此人向外間傳遞機密。”楊彪精神內斂,沉穩有度,渾然不似其子楊修那般恃才傲物、舉止輕浮。

皇帝立即說道:“真是如此?看來在他身後還有人爲他出謀劃策,想必這個人就是宮盜、刺駕等事的罪魁禍首。”

此時楊彪等人也都已從皇帝處得知法衍在獄中審訊的最新結果,司馬防雖然沒有因爲刺駕一案被皇帝計較,但他心裡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他說道:“如今叛軍不日將至長安,爲免尹忠與叛軍有內外相應之患,請陛下準臣下派緹騎前去將尹忠捉拿入獄。”

還是皇帝沉得住氣,道:“先不急着去捉,尹忠不過一個郎官,往日智謀不顯,又未受董卓生前看重,哪裡能主持謀劃這等大事?其背後肯定還有他人。在知道楊公已經着手查閱當日值守名冊後,他勢必會做賊心虛,去尋求其背後之人的庇護。爾等可派緹騎暗中監視,一路尾隨,這樣方能克竟全功。”

楊彪與司馬防對視一眼,拜道:“陛下睿鑑,臣等遵旨。”

“只是沒想到在當下時局,竟還有人想着顛覆朝廷、危害社稷。”皇帝無不感慨:“李傕等人十萬叛軍將至,朝中不知有多少人蠢蠢欲動、三心二意,也不知有多少人是董卓餘黨、如尹忠這般心懷不軌!”

見楊彪幾人在自己旁邊毫不避諱,法正雖在心裡早有猜測,但甫一聽到朝臣勾結黃巾賊的事情屬實時還是震驚不已。

皇帝既然在衆多秘書郎裡唯獨選擇留下法正,顯然是期望於他能提出些什麼有用的見地。

法正再如何也不能讓皇帝失望,在一旁認真的分析、絞盡腦汁的想了一會後,他腦中靈光乍現,還真被他想出一個法子來。

“如今李傕等叛軍勢大,朝廷又在新豐輸了一仗,許多人對即將在長安城下發生的一戰並不看好。”在得到皇帝允許後,只見法正緩緩說道:“眼見涼州人翻身做大,當初被迫蟄伏在朝中的董卓餘黨此時必然會忍不住鬧出動靜,好讓那些叛軍將校們知道他們的能耐,日後在朝堂上也能有立足之地。”

“最近這段時間他們確實在暗地裡鬧騰的厲害。”皇帝贊同說道:“當初王司徒入獄,引發城中士民不安,這背後何嘗沒有他們在推波助瀾、想借此擾亂局勢、好聲援城外叛軍的用心。”

受到鼓勵,法正更有勁頭了:“既然如此,倒不如給他們一個冒頭的機會,就說朝廷不滿諸將叛亂犯上,要派遣使者持節前往叛軍軍中示以天威,勒令諸將退兵。那些蟄伏在朝、盼着與叛將通消息的人勢必會爭相自薦,請求派往叛軍軍中。這樣一來,無論是董卓餘黨還是三心二意者,都將主動跳進朝廷彀中。”

這一招引蛇出洞確實出彩,哪怕並不需要靠這個方法捉到刺駕的幕後主使,也能趁此機會將朝中的投機分子與藏匿下來的董卓餘黨給一網打盡。

誰跳的最積極,跳的最高,誰就最有嫌疑。

楊彪不由得側目,法衍平時不顯山露水,沒想到竟然有這麼一個多謀善斷的好兒子。他不禁拿法正與自家兒子楊修做了個比較,最終在心裡無奈的嘆了口氣,除了文采和學識,楊修還真沒什麼比得上法正的。

看來扶風法家不僅後繼有人,而且也將因此昌盛了。

楊彪拋開一絲浮現心頭的憂慮,沉吟道:“秘書郎說得有理,臣以爲如今趁着李傕等叛軍還未到長安,待他們踊躍自薦後,大可以尋機扣下,等戰事一了便另行查辦。”

司馬防在一旁卻有不同的看法:“好是好計,只是願意出使者,朝廷如何得知誰是三心二意之徒,誰又是忠貞爲國之輩呢?若是將義士與宵小一概入獄,豈不是有違國家本意?”

法正在提出這個計策時根本沒有想到過這點,他畢竟年紀還小,處事不甚周慮。

雖然對皇帝表示歉意,但法正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等到朝臣自薦出使以後,尹忠等人想必也落入法網,只需兩者對證,看他們平日之間可有往來、再以爾等品性加以甄別,要區分出義士與宵小其實並不難辦。”

說完以後,法正看着皇帝似笑非笑的神情,本是自信的他心裡也不由得打鼓。

雖然司馬防指出了不足,但他依然認爲這個方法是十分可行的,而且,他其實有句話並沒有說出來。

那就是朝中有膽氣的人早在董卓專權的時候就冒出來了,何須等到這個危急關頭,朝中剩下的那些大臣,還真不一定有像這樣的人物。

皇帝知道法正不確定的神態只是出於對自己是否採納的猶疑,而不是對他所提出的計策的不自信,於是做出了最終決定,先下詔旨招募自願出使叛軍的臣子,然後使司馬防派緹騎暗中監視尹忠,以順藤摸瓜,捉獲幕後主使。

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
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