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

“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建安三年七月。

豫州,汝南。

汝陰縣地處豫州之南,地勢平坦舒展,一望無際。其爲南北水路要道,交通四方,沿潁水可直下壽春,或者走大路,不出兩三日便能到沛國。

此時的汝陰縣外舟蔽江上,營帳連片,一支三萬餘人的大軍正雲集此處。

中軍大帳內的當中端坐着一名相貌端正、不苟言笑的中年將領,他正是南陽太守、兼撫軍中郎將、行護軍職、都亭侯徐晃,同時也是此次南征除前將軍朱儁以外,事實上的諸軍統帥。

三十餘歲的年紀,便總管一方兵馬,除了是由皇帝一手從行伍提拔、栽培的親信以外,徐晃本人在河東、漢中等戰場立下的功績也是他能讓豫州衆將服氣的本錢。

更何況,朱儁爲了加重徐晃在軍中的威信,還特意請示皇帝,將皇帝賜給朱儁的‘節’暫時借給了他。

‘節’象徵皇權,臣子持節,代表着皇帝親臨。尤其是按照皇帝近年定下的新規,持節可殺無官位之人,若在戰時,可殺二千石以下。等若於後世的尚方寶劍,徐晃持有此‘節’,就能在真正意義上節制諸軍。

徐晃衣甲齊整,正襟危坐於上首,放眼掃視帳下衆人後,毫不掩飾的說道:“我來之前,天子有私信予我,諭稱‘南方之事,盡付於汝,我心自安。’恩遇信重如此,大任在斯,我不能辜負陛下的重託。”

衆人被他這番話裡大方透露的信息,以及立在徐晃背後的那根節杖着實震懾住了。皇帝託付給他的恐怕不僅僅是淮南的戰事,還有整個南方!這意味着徐晃將在討滅袁術後、繼續承擔收復江東、荊州、交州等一系列作戰行動,而這一切根本就沒有在詔書上提及,僅僅只是出現在皇帝與徐晃私下交流的信件中。這幾乎是聖心期許,提前預定——除非徐晃假傳詔令,但這是不可能的。

想到前將軍朱儁這回是真的要退居二線,今後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徐晃麾下聽命,自己的前程全在對方一念之間,衆人心中再如何不服氣也都消弭於無形。有名、有權、又有了長遠的利,再硬茬的刺頭也不敢犯事,徐晃毫不費力的就徹底掌握了兵權。

接下來就只帶領他們需打個勝仗,就能立下威。

“朝廷東征,匡扶漢室,是爲復興天下而作百年計,我等膺荷重任,豈敢惜命?”說話的是汝南太守劉艾,他經常與許定、李通這些本地豪強將校打交道,許定等人也大都願意親近他。有劉艾出面爲徐晃站臺,其他人也都有樣學樣,很快,氣氛就被烘得十分融洽。

徐晃對劉艾投來的善意只微微頷首,徑直說道:“國家既有明詔,遣田校尉領越騎營及沛國兵馬東入徐州。我軍當前急務,就是先爲田校尉掃清掣肘,擊退屯駐在蘄縣的李豐、樑剛、樂就等軍。”

說完,他掃視一圈,問道:“誰人願爲先鋒?”

話音剛落,立功心切的建忠都尉張繡便先跳了出來,抱拳請命:“末將願往!”

未等徐晃迴應,行討寇校尉太史慈也跟着站出來:“將軍,末將願往。”

“太史子義,你這回不要與我爭!”張繡瞧見是他,心中有些不悅,嘴直口快的說道。他與太史慈曾經同爲殿前羽林郎,脾氣還算相投,對方早於他放出去,逐漸積功至上庸都尉,年初被授校尉。張繡對此頗爲羨慕,而如今他一經授任就是都尉,想到這裡,張繡內心平衡了許多,對太史慈的敵意也沒那麼深了。

“我不是要與你爭。”太史慈搖了搖頭,認真的看着徐晃,輕聲說道:“末將是想向將軍請命,擊破李豐等人之後,再準末將領所部兵馬,隨田校尉入徐州。”

“你要入徐州?”徐晃挑了挑眉,略感詫異。

對方與他一同走過綿延的斜谷山道,做過雨夜奔襲的壯舉。當時作爲步兵校尉的他極爲賞識這員年輕驍勇的羽林郎,並對他大力保舉,此戰他更是想借對方之力,立下奪淮南的大功。可誰知他竟捨近求遠,要跑去各方勢力紛繁錯亂的徐州參與混戰,那裡可不是當前的重點!

思前想後,徐晃好心提醒道:“田校尉已經奉詔,將赴彭城,其麾下三千越騎,俱是北軍精銳。袁譚、袁術麾下又以步卒居多,徐州千里坦途,配合曹、劉二位使君,足堪抵禦。”

言外之意是朝廷對徐州的佈局已經趨於完善,並不需要太史慈這時候再插一腳。

太史慈卻不爲所動:“末將其實也有私心,那呂布曾也是誅董元功,曾見青州與我有過一晤,我受過他贈金之恩。如今他不知緣由,效命僞朝,末將實不可解。此番請命徵徐,也是爲了當面喝問此人,看他可否回頭。”

張繡聽得愣了,他沒想到對方會如此大方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這種救友人於水火的大義比起來,他一心只想着博取戰功,反倒讓人心感慚愧。

徐晃不甚知曉期間隱秘,只純粹站在皇帝的立場上考慮,認爲在徐州戰場多一個自己人,總比曹操這些才親附不久的外人要可靠些。

於是在周瑜的擔保下,加上徐晃本人也是心中暗許,太史慈的請令很快得到了迴應:“好,既如此,你儘管帶領所部兵馬趕往沛國。先擊退李豐等蘄縣之兵,再投田校尉處,屆時應會有詔書下。”

張繡還以爲沒有自己的事了,正準備坐下,誰知徐晃又點到了他:“張都尉,你從我部下揀選兵馬,與太史子義合兵一萬,共赴蘄縣。待蘄縣兵退後,你與我軍兩路進發,共伐淮南。”

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二百零七章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
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二百零七章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