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

“彊者不得困弱,富者不得要貧,則公家有餘,恩及小民矣。”————————【樂語】

“荒謬之言!”胡邈突然喝問道:“還說是省下來發賣、存心賑濟,安知爾等是不是囤積居奇!”

駱伯彥心有不平,出聲言道:“我等皆良善之家,如何敢行此大逆之舉?還請列位睿鑑!”

“是麼?”麋竺輕聲說道:“那爾等以低價爭購均輸監的糧谷,轉身又以高價售出,這也是你所說的設法賑濟?”

說着,他沒等衆人狡辯搪塞,猶自從袖中拿出一份縑帛,逐字逐句的唸了起來,從哪家哪戶、何時何地買入多少糧谷都記載的清清楚楚,其中數字雖有錯訛,但也不離其實。

駱伯彥等人這纔有些慌了,連忙伏身在地,苦苦說道:“諸位睿鑑、我等實在不知……”

“還在狡辯!”胡邈忽然截住他的話頭,冷聲說道:“爾等以爲這些伎倆,朝廷會不知麼?”

駱伯彥身後幾人愣住了,這幾日尚且不知侯汶依然要與他們劃清界限的事實,仍下意識的朝侯汶看去,希冀侯汶能爲他們說些好話。

然而侯汶並未理會他們,反是冷笑一聲,說道:“毋庸贅言,只管拿入廷尉獄,聽候審訊!”

駱伯彥不管身後數人是如何驚呼,只管站起揭露道:“侯汶!你說我等囤積居奇,那你呢?倒賣官糧可也是重罪!”

侯汶面色不改,好笑的說道:“爾等無計可施,便想着肆意誹謗、陷害良善了。你說我倒賣官糧,可我每日賑濟不絕,又哪來的官糧倒賣?”

伏完與司馬防皆默然不語,侯汶在朝中素有廉名,駱伯彥臨死前胡亂攀咬,也不知挑一個平日裡有劣跡的,說向來清正的侯汶剋扣官糧,這說出去誰又會信?這也是侯汶平日裡塑造的形象欺瞞了伏完等人,胡邈神色一動,按捺住了將要說話的舉動,雖心有不甘,但此時看侯汶的胸有成竹的樣子顯然是將一切可能威脅到他的都清理掉了,有他平日不錯的官聲,胡邈說再多,在他人眼中都是有意中傷。

這時賈詡老神在在的說道:“先拿入廷尉獄,家產暫時封存,由度支部與均輸監清點資財。倘若爾等所言有失,可莫怪法不容情。”

其實說到這裡,賈詡等人也沒有說出一個充分的理由來關押這些有名有姓的豪強,但此時經過幾遭突變後,任是駱伯彥等人再如何老謀,也一時亂了陣腳,無暇去顧及這方方面面。賈詡話一說完,司馬防隨即對外頭喝令一聲,叫來執戟衛士將駱伯彥等人逐一繩縛,拖上了早已備好的檻車,一路往廷尉而去。

市亭中尚未徹底離散開去的百姓見狀,紛紛高呼萬歲,直言朝廷英明,終於肯動手懲辦這些奸商豪強了。

“此間事了,幸而在彈壓之下,未曾畫蛇添足、生成動亂。”司馬防輕輕吁了口氣,這次捉拿豪商其實並不需要這麼多人興師動衆,但皇帝執意要以民意倒推制度的革新、而不僅是捉拿豪商,所以才使執金吾、城門校尉這兩個京畿武官齊裝上陣。

胡邈冷不防的看了侯汶一眼,悠悠說道:“侯御史雖然爲官清白,人所共知,但既有人控告於你,無論如何,也該上疏自辯才是。”

侯汶面無懼色,在伏完、司馬防理當如此的眼神中附和似得點了點頭:“有勞府君提醒。”

胡邈眼神審視般的在侯汶與王凌兩人身上游走,輕輕冷哼一聲,遂揮袖離去。

於是衆人各有各的事情要做,執金吾司馬防與城門校尉伏完還要對這片地方的治安持續一段時間的監管、平準令賈詡與均輸令麋竺已然準備入宮彙報詳情,開始着手下一步的動作,至於張既、遊楚、賈逵這三個無緣無故被牽涉進來、看了一出好戲的太學生,則被喜歡親近晚輩的伏完耳提面命的叮囑了幾句,便打發他們回去了。

臨出門前,自信滿滿的侯汶仍不由得回頭看向王凌,王凌眉頭一揚,趁着四下無人,悄然對侯汶說道:“侯君放心,你是監管京兆賑濟的御史,彼等豪商囤積居奇,正是侯君的職責所在,侯君劾奏得越厲害,就越無人敢說什麼。”

侯汶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訕笑着說道:“是、是。一切有勞彥雲了,若非彥雲出手相助,肯在黃公身前說情,我這回可就壞了。”

王凌‘呵呵’一笑,抖了抖袖子,老氣橫秋的說道:“你我俱是太原郡人,何須多禮?”

侯汶深以爲然,這時候鄉黨的力量龐大,王凌看在幷州人的份上主動相助,也在情理之中。但他卻不知道的是,這件事他作爲侍御史,在駱伯彥等人入獄後是可以有一定的權力出手搭救的,有他在一旁作保,駱伯彥等人沒準還有一線生機。只是他害怕受到牽連,故在王凌的勸說下放棄了搭救,不僅選擇明哲保身,還要對駱伯彥等人落井下石以自證清白,而駱伯彥又必然不會願意見到侯汶逍遙法外。這樣彼此本該利益攸關的雙方驟然成了仇敵,互相揭露、控告,使種種罪證不需深入調查便自行供了出來。

“聽說朝野有不少人議論,說是要對彼等囤積居奇者處以重罪。”小黃門穆順輕輕爲皇帝扇着風,語氣緩慢的說道。

皇帝躺在榻上正在假寐,聞言睜開一絲眼縫,輕聲說道:“以誰爲甚?”

“侍御史侯汶。”穆順低聲說道,不着痕跡的窺視了皇帝一眼:“據說他近日聯繫了左馮翊、右扶風、弘農等地的侍御史,要對關中各處豪強商賈進行責問,請朝廷嚴令各處不許囤積居奇,並平準均輸,以賑百姓。”

“他早不說這話。”皇帝霍然張目,從榻上起身,往桌案上隨手一指,穆順立時擱下扇子,爲皇帝奉上一碗冷飲。皇帝將其一飲而盡,把茶碗交還給穆順後,復又說道:“現在心生懼意,忙於補救、洗清嫌猜,哪有這麼容易?”

穆順心裡想了一想,若無其事的問道:“可是奴婢聽說,王凌對侯汶有同鄉之誼,對其多有照拂。”

皇帝忽然意味深長的看了穆順一眼,穆順被看得心裡發毛,一時不知道是哪裡說錯了話。正在惴惴不安之時,只見皇帝緩緩移開目光,像是剛纔的審視從未發生過似得,平淡的說道:“照拂又如何?不過暫且安撫,以防彼等雖是入獄,仍與之勾結串聯、繼續爲禍罷了。”

穆順腦門上冒出一陣冷汗,再不敢多言,低頭唯唯不止。

“有些人,遠比你想的要更聰明、更有手段。”皇帝在原地挪着步子,像是提點又像是暗示般的說道:“你以爲這時候包庇侯汶,就一定是禍事了?那可是份重禮。”

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
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