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

“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左傳·宣公十二年】

“這個,恐怕得問朱公。”荀攸低聲說道:“只是不論如何,朝廷亦得簡拔干將從旁相佐,屆時縱然朱公有心無力,也能防止萬一。”

朱儁除了次子朱皓現在漢中擔任南鄭令以外,尚有長子朱符早於中平三年擔任交州刺史至今,今年年初,朱儁奉詔提兵潁川、施壓劉表時,接受郭嘉的建議,以書信聯繫朱符提兵北上,既能從南北兩面威逼劉表、又能提前籌劃,爲朝廷東征增添一份力量,更能讓自己那無人問津的長子從偏遠的交州跳至朝堂諸公的眼前。

這份打算既是私心、又是出於公義,只是朱符沒有繼承到其父統兵的能力,又因爲平日侵虐百姓,強賦於民,未有樹德立威,導致出征兵馬還沒到韶關就發生兵變,朱符也死於屬下叛亂。出師未捷身先死,消息傳至朱儁耳中,縱然是平日不甚喜愛的兒子,朱儁也大爲痛哭了一番,此後更是言稱身體不適,無有精力處理軍務。

“其人呢?”皇帝對此不置可否,只催問道:“不是說在路上了麼?今日還未到雒陽?”

“據稱淮南軍急,袁術幾次擊潰劉備,侵佔廣陵,故而多有耽誤。”荀攸仍是很從容的說道:“陛下若要召問,不妨詔軍師祭酒郭嘉入。”

“他先到了?”皇帝微微擡起眉頭,見荀攸表情認真,不由笑說道:“朱公行事周到,竟連這都想到了。”

荀攸當即臉色一變,還未說什麼,卻聽皇帝振聲道:

“淮南劉曄不是也到雒陽了麼?彼曾爲孫伯符下士,江東之事,我正好要問一問他。就宣彼等一同入覲吧。”

荀攸覺得不妥,但詔命既已下,追回不得,只好任穆順性急口快的出去宣詔。穆順剛踏出關防嚴密的重重闕樓,迎面就見到仍徘徊此地的河南尹駱業。

“穆黃門!”駱業一臉笑意的迎了上來,兩手作揖,熱情的說道:“可是有王命宣詔?”

“不是叫你。”穆順輕飄飄瞥了他一眼,沒好氣的說道。

這時穆順感覺手被人拉了一下,還沒說什麼,便覺得衣袖一沉,估摸有十幾兩重。

穆順登時改了顏色,語氣明顯軟和些了,總算對眼前這位中二千石的河南尹給予了足夠的尊重:“駱公!”他悄悄掙開了駱業的手,輕聲說道:“天子說怕觸景傷情,不願回南宮,你這又是何必呢!”

駱業心說自己爲了預備皇帝駐蹕行宮等事,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去修繕南宮部分殿落、灑掃雒陽閭里。皇帝來後連城也不進,又如何得知他在河南任上的績勞?如何曉得他對朝廷舊都的維護之功,如何知曉他侍上勤懇之心?

就憑這一片斷壁殘垣、險些被雒陽令杜襲帶流民開荒屯墾的畢圭苑麼?

“可這畢圭苑荒廢已久,起居簡陋,如何是國家駐蹕之所?”駱業一片衷心正義,苦苦勸道:“國家爲天下重,東征不臣,如何不端居正殿,以示正統?”

“喔、喔。”穆順敷衍似得應道,待他說完,便草草答道:“國家心中自有計較,駱公大可不必操心此等瑣事,若是有意表現,倒不妨安守本分!”

說着,穆順自謂言盡其意,對得起袖子裡沉甸甸的財物了,便捉着袖子沿道路走去,花了些功夫才從城外驛亭中找到預備傳詔的郭嘉與劉曄二人。

在見過司馬懿、諸葛亮等一衆英才之後,皇帝見到同樣有名的郭嘉與劉曄時,卻是比最初要從容淡定很多了。他先是打量了兩人的身形樣貌,郭嘉孱弱清瘦,劉曄英武銳氣,兩相比較,倒是劉曄更引人注目些。

皇帝先問的是郭嘉:“六年未見,朱公可比以前瘦了?”

郭嘉在皇帝面前不敢擺恣意不羈的姿態,規規矩矩的對答道:“前將軍奉命守護舊都,時刻不忘光復漢室,努力加餐,然長子去後,心神震盪不已。雖有良醫診治,仍是眼昏力疲,常喟嘆不得不服老了。”

皇帝不由得皺了皺眉,他很快表示理解:“廉頗也有老的時候啊!朱符是爲國而亡,死得其所,雖出師未捷,但朝廷仍會有遺恤給他。你是軍師祭酒,常在他身側,要多勸慰開釋,紓解心結。”

“臣代前將軍叩謝陛下。”郭嘉俯身一拜,瘦削的他倒像十五六歲的少年身段。

“朱公不復當年了。”皇帝輕輕感慨着,側首偏向賈詡、荀攸二人:“既如此,仍以其爲南下主將不改,只是暫攝其名。劉艾、田疇、許定、李通等豫州兵馬皆由徐晃統領,行護軍職,凡南討袁術等軍略,皆由朱儁、徐晃二人爲主。”

護軍一職始於秦,有監督管制諸將的權力,徐晃本就是撫軍中郎將,如今又代行護軍職,幾乎是僅次於朱儁的副帥了。加之朱儁意志消沉,無心作戰,只掛個名,之後南方戰事皆由徐晃做主,既能說是皇帝對徐晃的信重賞識,也能說是對徐晃的重擔。

荀攸對朱儁軍權的變相削奪沒有提出異議,反而極力贊成皇帝的決策,並補充意見:“揚威將軍樊稠與前將軍多有不睦,陳留之役,軍中議論不休。如今徐晃以郎將行護軍事,統領全軍,樊稠未必肯屈居聽命。微臣淺見,不如暫調其軍,由陛下統攝。”

皇帝想的更爲長遠,徐晃雖然有徵討河東、漢中的功績,但這四五年成長的太快,驟然讓他統率一支陌生複雜的軍隊獨力應付袁術,或許會有紕漏。除了爲他解決掣肘之外,還得多安排得力的謀士,最好是熟悉豫州人事。

“郭祭酒在朱公軍中多有謀議,此次討伐袁術,可有見教?”皇帝將目光投向了郭嘉,卻把一旁欲有所言的劉曄給忽略了。

“豫州兵馬,有前將軍親率之師二萬餘、汝陰都尉許定、陽安都尉李通、沛國司馬陳到等兵馬共一萬二千,加之徐郎將所部,可有三四萬人。”郭嘉早就對此有過籌算,當初是想供朱儁參考施行,如今換一個徐晃,本質上也毋庸做太多變動:“而反觀袁術,近月以來,因呂布、昌豨作亂琅琊,爲禍徐州,袁術趁勢擊敗劉備,襲奪廣陵。儼然有與袁譚合兵下邳、東海之勢,若坐視彼等聯兵,袁氏結成一氣,局勢或有不利。”

由於孫策未叛,袁術自謂坐擁揚州,傾力北上響應袁譚、呂布,最終讓他攻破劉備薄弱的防線,拿下廣陵,襲擾下邳一帶。如今皇帝東征,已經遣派曹操入徐,力圖阻斷二袁之間的聯繫,只要下邳、東海不失,朝廷就能將他們分而破之。

皇帝對劉備的戰績略有不滿,問道:“劉備現在何處?”

賈詡提醒道:“已帶殘兵退往下邳。”

劉備根基太淺,倉促之間領受徐州,沒有絲毫時間讓他組織消化,應付不了袁術的屢次進犯與呂布的襲擊,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理解歸理解,皇帝仍是對他當前展現的軍事才能表示失望:“他這次最好能將功折罪。”

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
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