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2章 來自北方的代表團

第1462章 來自北方的代表團

一週後,懷柔科學城。

常浩南站在風洞中心的接待大廳,透過厚厚的觀察窗注視着不遠處兩座巨大的實驗設施。

高達二十五米的混凝土結構像一座現代金字塔般巍然矗立,外部覆蓋着特殊的消音材料,在陽光下泛着奇特的啞光。從主進氣口延伸出的兩條導流管道如同巨龍的脊背,蜿蜒消失在遠處的山體掩體中——那裡是功率相當於一個小型縣城的壓縮空氣儲存設施。

JF10和JF14。

這兩臺能夠模擬10馬赫以上飛行環境的龐然大物,絕對稱得上是世界高超音速研究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華夏能在高超音速研發領域後來居上的關鍵原因之一。

“常總,代表團已經到了,正在接受第一道例行安檢。”

助理輕聲提醒道。

常浩南點點頭,最後看了一眼手中的接待方案。今天這場戲,每個細節都必須完美無缺。

而且,除了演戲以外,他還有另外一項“支線任務”。

俄國人的幾種高超音速武器不聲不響,但實際進度卻比美國人樂觀很多。

然而,他們自己還未必知道這一點。

或許可以利用一下這個信息差,試探一下對方的底線。

“請他們進來吧。”

常浩南整理了一下西裝領口,臉上換上了專業的微笑。

很快,大門被推開,一行十餘人走了進來。

爲首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留着灰白短髮的斯拉夫人,旁邊一名華夏隨行人員同時在向其介紹着現場的基本情況,當然還有常浩南的身份。

“常院士,你好,我是謝爾蓋·伊萬諾維奇·葉戈羅夫,俄羅斯機器製造科研生產聯合體的高級工程師。”

對方上前與常浩南握了握手,自我介紹道。

緊接着,又在後面跟了一句:

“很榮幸能夠見到你,此行出發之前,我們的總統先生還特地提到過你的名字……”

隨着信息流通速度的逐漸增加,常浩南已經不可能像十年前那樣輕易地把自己的身份給隱藏起來。

尤其懷柔科學城整體實際上是個半開放的研究設施,只有風洞中心的保密級別尤其之高,他在這裡進進出出工作了好幾年,不可能一點消息都不往外漏。

現在聽到對方這麼說,竟然還有點不好意思……

“歡迎來到懷柔科學城,葉戈羅夫先生。”

常浩南很快調整好心態,並問候道:

“久仰大名。”

這倒不是虛情假意的恭維,而是葉戈羅夫曾經在90年代末主持過大名鼎鼎的“冷”系列和“彩虹”系列高超音速驗證飛行器的研製和實驗任務,在全世界超高速流體動力學領域都是頗爲知名的人物。

在高超音速項目規劃初期,常浩南確實沒少研究對方經手的幾個項目。

“請允許我介紹一下JF-10和JF14風洞的基本情況。”

常浩南一邊說着一邊引導衆人走向觀察區:

“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最先進的超高速風洞,能夠滿足最高14馬赫、8000K氣流總溫的飛行環境,完全滿足各類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測試需求。”

葉戈羅夫和他的技術團隊貼在觀察窗前,目不轉睛地盯着風洞內部精密的測試段結構。常浩南注意到,當聽到“12馬赫、7500K氣流總溫“的條件,幾位俄羅斯專家交換了一個驚訝的眼神。

TsAGI的風洞並未像美國人一樣走入歧途,但受制於缺乏資金和技術斷層,模擬條件仍然遠遠低於眼前的JF14,更重要的是規模要小得多,只能進行1:3或1:4的縮比模型測試。

而實際上,常浩南在透露JF14的性能時仍然有所保留。

“是的,我們的磁懸浮軸承技術和新型冷卻系統解決了傳統風洞的瓶頸問題。”

他輕描淡寫地補充道,彷彿這不過是微不足道的技術進步:

“這使得我們可以進行長時間、高精度的氣動測試,東風-17的乘波體外形就是在這裡完成最終驗證的。”

一番話裡面半實半虛,反正也沒有人能具體驗證其中的真僞。

不過,最後這句話是100%保真的。

提到東風-17,房間內的氣氛明顯變得微妙起來,俄羅斯代表團成員的表情複雜,既有羨慕,又帶着一絲不甘。

“我聽說貴國也在開發兩種高超音速武器?“常浩南適時地問道。 葉戈羅夫點頭:

“理論設計已經完成,目前還在風洞階段改進一些細節,應該很快就會投入測試……”

這當然只是對外的公開說法,實際上受限於風洞能力,“先鋒”至少還需要5-6年才能服役,而吸氣式的“鋯石”則還要更加靠後。

實際上,這也是他在看到東風17之後急着趕往華夏的主要原因——

X51A雖然連續兩次失敗,但畢竟積累了很多實測數據,技術難度較低的HTV2也已經啓動研製多年,眼瞅着自己就要在高超音速武器競賽中屈居最末,自然心急火燎。

常浩南點點頭,裝作思考的樣子:

“確實,沒有足夠的風洞測試數據,直接進行實彈測試風險太大。X51A就是前車之鑑。”

“X51A?”

葉戈羅夫心裡本來就在想着這東西,現在又被常浩南突然點到,差點繃不住臉上平靜的表情:

“常院士對美國的項目也有研究?“

控制室內突然安靜下來,常浩南注意到代表團中的軍方代表明顯豎起了耳朵:

“學術交流而已。”

常浩南故意做出一個“說漏嘴“的尷尬表情,然後壓低聲音:

“不過既然提到了……根據我們的分析,X51A在乘波體壓縮氣流的計算方法上存在缺陷。”

葉戈羅夫的眼睛瞪得更大了:

“這……這難道不應該最核心的技術機密?“

“氣動力學規律是客觀存在的。”

常浩南聳聳肩,裝作趕緊找補的樣子:

“通過兩次失敗試飛的部分特徵,結合我們自己的理論模型,逆向推導出問題所在並不困難。簡單來說,他們在處理激波-邊界層干擾時使用了錯誤的湍流模型,導致在彈道末端轉入俯衝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縱向失穩。”

這番專業術語密集的解釋讓非技術背景的代表團成員一臉茫然,但葉戈羅夫和其他幾位專家卻明顯受到了震動。

稍微靠後的位置,一名年輕技術人員壓低聲音,向旁邊的列昂尼德·列別傑夫教授詢問:

“這種事情……真能通過理論模型逆向推導出來?”

列別傑夫幾乎不假思索地搖頭:

“當然不可能,除非他們得到了X51的……”

老人突然意識到失言,瞄了一眼身後幾個來自經濟與貿易部的成員,硬生生把“設計圖紙“幾個字嚥了回去。

而在隊列最前面,葉戈羅夫則繼續問道:

“您是說……即使超燃衝壓發動機工作正常,X51A也無法穩定飛行?”

“你當然可以這麼理解。”

常浩南肯定地回答道:

“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X51A在硬件層面其實沒有太大問題,只要對方能夠通過多次測試找出問題的關節所在,就能很快扭轉前兩次測試失敗的不利局面……”

這當然是純粹的煙霧彈,只不過,葉戈羅夫卻對此深有共鳴——

他們正在研發的下一代潛射彈道導彈RSM-56的情況就與之類似,前面十幾次試射的成績可謂慘不忍睹,但在修改了一部分控制邏輯之後,就馬上實現了連續多次試射成功。

相比於硬件缺陷,軟件系統的特徵正是如此。

有可能十年也解決不了問題,也有可能下一秒就萬事大吉。

接下來的參觀中,儘管葉戈羅夫顯然還沉浸在剛纔關於X51A的驚人信息中,幾次試圖拉回話題,但常浩南卻表示華夏方面在高超音速研究領域目前不需要外部支持,並將話題引向雙方可能的合作領域,特別是俄羅斯在覈燃料循環與核設施建設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優勢。

這裡面的意思,幾乎可以說是明示了。

“我不是核工業領域的專家,沒辦法直接確定什麼。”

葉戈羅夫表態道:

“但我在回國之後會第一時間把這一消息彙報上去,想必原子能公司會很願意加入進來,進一步拓展在亞洲的市場……”

(本章完)

第204章 挑戰米格25!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232.第232章 三座門的慶功會!(二合一)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292.第292章 web of science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260.第260章 殲轟7MLU?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789章 暫時的勝利第1351章 “玄鳥”高超音速飛行驗證平臺第1540章 領先一個身位的可能第743章 絕密檔案館(新的一月,求月票)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發的鑰匙第1336章 一種推進劑的命運299.第299章 獲獎了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第479章 華夏企業“走出去”第1120章 給圓環工程報仇第1154章 市場爆炸第1095章 華夏人的計劃有古怪第1427章 這給我幹哪來了?還是國內嗎?第1421章 鈞天計劃第1217章 我們可不是說着玩的第1088章 自適應數控加工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921章 大變局第1034章 英國人解決問題的四階段策略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第1508章 國產航母的動力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216.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1462章 來自北方的代表團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第978章 被針對的哈羅德教授第756章 科工委的進步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第739章 火炬實驗室第926章 你還說你沒提前準備?344.第344章 去請專家來幫忙第894章 給未來鋪路第769章 不一樣的尾噴口第74章 保研面試第719章 上閱兵!第684章 確實需要一個課題組了第441章 揚眉吐氣的一天!第639章 華夏國產蘇27的威脅第1213章 一張紙解決的大問題第1395章 這下觸發法國基因了第1289章 等離子體隱身第1329章 從別人的錯誤中尋求啓發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299.第299章 獲獎了第1062章 要求參與事故調查!第1601章 一塊價值兩億元的透鏡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1188章 反導威脅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第1307章 大佬,帶帶我!第30章 一天,解決難題!第57章 思路轉變第51章359.第359章 我要曙光2000的優先使用權第1405章 顛覆了,但不是通過你想的方式第451章 直升機主減速器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583章 三句話,讓法國人爲我花18億第1576章 李代桃僵第941章 和空氣鬥智鬥勇第1483章 金城504廠第446章 高端鋼材擴產,十倍!第428章 逐漸成型的航空產業404.第404章 首飛,成功!(加更,繼續求月第1114章 離子推進的上星難題第579章 F14還是拿到手了第108章 渦輪前溫度第895章 教育界的地位第1460章 吸熱型碳氫燃料第1318章 華夏人的軍艦開過來啦!第1618章 有人坐不住了349.第349章 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第545章 身法靈活的意大利人第32章 出結果了398.第398章 火炬集團成立!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第929章 常佳瑤的同學第1133章 就是針對大衛國!
第204章 挑戰米格25!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232.第232章 三座門的慶功會!(二合一)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292.第292章 web of science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260.第260章 殲轟7MLU?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789章 暫時的勝利第1351章 “玄鳥”高超音速飛行驗證平臺第1540章 領先一個身位的可能第743章 絕密檔案館(新的一月,求月票)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發的鑰匙第1336章 一種推進劑的命運299.第299章 獲獎了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第479章 華夏企業“走出去”第1120章 給圓環工程報仇第1154章 市場爆炸第1095章 華夏人的計劃有古怪第1427章 這給我幹哪來了?還是國內嗎?第1421章 鈞天計劃第1217章 我們可不是說着玩的第1088章 自適應數控加工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921章 大變局第1034章 英國人解決問題的四階段策略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第1508章 國產航母的動力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216.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1462章 來自北方的代表團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第978章 被針對的哈羅德教授第756章 科工委的進步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第739章 火炬實驗室第926章 你還說你沒提前準備?344.第344章 去請專家來幫忙第894章 給未來鋪路第769章 不一樣的尾噴口第74章 保研面試第719章 上閱兵!第684章 確實需要一個課題組了第441章 揚眉吐氣的一天!第639章 華夏國產蘇27的威脅第1213章 一張紙解決的大問題第1395章 這下觸發法國基因了第1289章 等離子體隱身第1329章 從別人的錯誤中尋求啓發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299.第299章 獲獎了第1062章 要求參與事故調查!第1601章 一塊價值兩億元的透鏡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1188章 反導威脅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第1307章 大佬,帶帶我!第30章 一天,解決難題!第57章 思路轉變第51章359.第359章 我要曙光2000的優先使用權第1405章 顛覆了,但不是通過你想的方式第451章 直升機主減速器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583章 三句話,讓法國人爲我花18億第1576章 李代桃僵第941章 和空氣鬥智鬥勇第1483章 金城504廠第446章 高端鋼材擴產,十倍!第428章 逐漸成型的航空產業404.第404章 首飛,成功!(加更,繼續求月第1114章 離子推進的上星難題第579章 F14還是拿到手了第108章 渦輪前溫度第895章 教育界的地位第1460章 吸熱型碳氫燃料第1318章 華夏人的軍艦開過來啦!第1618章 有人坐不住了349.第349章 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第545章 身法靈活的意大利人第32章 出結果了398.第398章 火炬集團成立!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第929章 常佳瑤的同學第1133章 就是針對大衛國!